照護酒吧:超高齡化社會的社交場所
日式酒吧這種型態的飲酒場所,誕生於首次東京奧運期間。自此經過半個世紀,日本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照護酒吧」型態的店鋪終於在世人面前登場!
一般我們對於日式酒吧(スナック)這個名稱,腦中浮現的是這副景象:拉開店鋪大門就會看到吧檯,以及吧檯一旁的媽媽桑(或是男店長),並且附設卡拉OK;熟客們在店裡有存放的瓶裝醇酒,一邊兑水啜飲,一邊高聲歌唱的光景,應該讓人非常熟悉吧。
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期間,為了對抗政府當局強化規範深夜的娛樂場所,日式酒店以提供「輕食」(snack)的型態登場。1980年代以降,逐漸成為目前附設卡拉OK的型態,自此經過40年,一直扮演著各地區小型社交場所的角色,為夜間巷道點上燦爛的霓虹燈光。
近年來,白天也可以聽到從日式酒吧流洩而出的卡拉OK歌唱聲。店主有效活用白天的時間,根據不同狀況,提供無酒精類的飲料,接待唱歌的高齡族群。在我熟識的店家裡,也曾聽說有店家以半志工的形式供應茶點,給從高齡者照護機構搭巴士一同前來的團客,提供他們盡情歡唱的服務。
需要照護者及癌症末期病患也有類似需求
根據推算(2017年日本政府統計數據),2065年日本總人口的3分之1,將超過65歲,而4分之1將成為7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我國人口的超高齡化,已是無法避免。在這樣的狀況下,最近登場的便是「照護酒吧」,發祥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龍宮城」,位於追濱站徒步約2分鐘路程的商店街裡,店的外觀相當奇特,在老舊商店街中特別引人注目。若非進入店裡詢問他們的營業理念,可能會因為第一印象,而產生各種偏見。
其實,我在進行以日式酒吧為題的演講時,只要提到這家店,必定會出現以下2種反應。第1種就是大笑,覺得「年紀那麼大還要出門喝酒?」這種不禁失笑的反應;另1種反應則是質疑「居然用照護保險的錢出門喝酒?」皺著眉頭抱持否定的態度。我必須事先聲明,這些客人都是自費前往。接下來,我要說明這些反應都是源於器量狹小和認識不足。
該店的經營者,是一位約40多歲的青年企業家佐佐木貴也,他在橫須賀當地經營照護相關的行業。原本以針灸師的身份展開他的職業生涯,累積了許多照護事業的經驗與知識,並且將這些know-how運用在這間照護酒吧裡。
顧客原則上都超過65歲,許多人都是由照護人員陪同前來,酒吧也提供專業的照護用車接送。店裡完全設計成無障礙設施,為保護失智症患者不會隨意外出走失,更在入口設置了密碼鎖。洗手間裡附有折疊床,讓接受照護的人可以在裡面更換尿片。但是店面裝潢完全沒有一絲絲照護機構的氣息,反而呈現華麗風格的裝飾,富含讓人可以盡情享樂的創意巧思。
店裡的服務人員都是護理師、看護師和物理治療師,他們從佐佐木所經營的照護相關機構外出,到酒吧裡提供專業服務。顧客前往店舖前,店家會與其家人或照護機構(老人安養中心等)的職員事先商談,詳盡地詢問可以飲用的酒類和飲酒量等細節,以便進行規劃。有時會依照個人狀況,若有必要,會在酒中勾芡,以免不慎誤入氣管。
來店的顧客之中,不乏需要照護程度5級(譯註:日本依據需要照護程度共分成7級:「需要支援1級~2級」+「需要照護1〜5級」,其中的「需要照護5級」為最高級別,在進食、排泄、入浴等日常生活中,需要全面性的照顧與護理)的高齡者或癌症末期第4期的病患,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再也沒有機會在酒吧和家人或朋友喝酒,因此在店家的萬全準備之下,可以放心度過一段歡樂時光。「龍宮城」就是這樣的一間酒店。
照護事業的發展型態
佐佐木談到自身發展這種店舖形態的動機如下。
「我曾想像,若是自己父母到了無法出門喝酒的地步,就算到了那個地步,還是想要讓他們開心吧。難道要對他們說:『因為你們是需要別人照顧的遲暮老人,別再任性了,就乖乖待在家裡吧!』這麼做真的好嗎?客人並非每天或每週都來,而是好幾個月才來店裡一次。當我看見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喜悅,就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佐佐木為了排除那些想要坑殺高齡者的惡質商人,而將「照護酒吧」的名稱註冊為商標。此外,由於採取日式酒吧的營業型態,所以事先預想到將會牽涉「風適法」(譯註:類似臺灣管理八大行業的相關法規),因此前往當地警察局等機關,進行了詳細的會談。但這是前所未聞的嶄新嘗試,直到順利開業前,道路總是坎坷不平,一路走來的艱辛故事,興味盎然,幾乎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他說,目前在當地的工商企業聚會裡,「照護酒吧經營者」的認知度顯著上升,此外,「龍宮城」獲得全國性的口碑肯定,對於原本經營的照護機構,也有很大的正面回饋。不僅止於言語上的善意表達,擁有極佳商業思考的經營者所進行的這個嘗試,已經超越了社會其他成千上百個創業和創新,成為一種刺激原有思考的商業型態,應該並非只有我才如此認為吧。
標題圖片: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追濱站前大馬路的「照護酒吧・龍宮城」(圖片:© 2019 照護酒吧・龍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