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Stratus Blog

Follow along with us as we share our experiences in the industry - the highs, the lows, and everything that falls in between.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藥品的收納及保存

藥品的安全儲存與保管是照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合理、有序的收納不僅能保證用藥安全,還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合理規劃、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等一系列行為能夠有效避免藥物混亂、遺失或被污染,確保患者按時、按量用藥,減少用藥差錯,這對於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患尤為重要。同時,妥善保管藥物,遠離兒童接觸,也有助於維護家人的健康安全。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藥物的避濕

藥瓶每開一次,就會與空氣接觸,並吸收濕氣,所瓶開封後,裡面常見的一塊海綿或棉花就該丟棄,以免海綿附水氣,加速藥物變質。

藥物需避光和避熱

醫療院所給予藥物,大多都已拆封再分裝因此藥品可能因受潮而變質,如果藥物數量較多,最好放在密封罐內保存,此外,光線中的紫外線,照射到藥品後,也會讓藥品變質,所以也應注意避光和避熱。 絕大部射藥品置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即可,除非有特別註明必須冷藏的藥品,才需放在雪櫃冷藏室。

注意藥物處方箋

居家照護病患大多有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慢性疾病都需長期服用藥物,且服用藥物種類繁多,家屬時常為了被照護者何時該吃什麼藥的問題而困擾。所以,拿到醫師藥物處方箋時,如有不懂的地方,應立即詢問在場的醫生或執藥師有關藥物作用及每種藥物給藥的頻次,並標識清晰,方便給藥。

總 結

藥物收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只有做到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才能確保藥物的安全與有效性,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照護者要更加留心家中的用藥安全,家人之間切勿互相使用處方藥物,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必須定期覆診跟進病情,根據需要對藥物作出適當調節,切毋隨意換藥。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照護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是提供優質照護服務的基礎。作為照護者,正確的發力方式不僅能保護自己、紓緩壓力,也可以更好地照護病患。不當的施力位置和姿勢可能導致照護者受到職業傷害,如病患需要起床、上廁所或輪椅轉移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方法不正確易造成拉傷。定期進行身體鍛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以及學習新的技巧和知識,能有效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在維護自身健康的同時,增強病患信任感,提高照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照顧者必須學習各項翻身移位方法,並正確掌握發力姿勢。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1︰正確姿勢很重要

在照護及搬運病患時,常因施力位置不正確及姿勢不良而造成職業傷害,例如起床、過輪椅、上廁所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的方法不正確,則可導致受傷。所以,照顧者須使用正確的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這樣不但能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也能使患者在轉移過程中有安全感,確保轉移過程能順利進行。

2︰輪椅: 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

事前準備:確認病患的意識狀態與軀體活動能力,鎖好輪椅,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向病患說明相關步驟並請其配合。

扶抱技巧

  1. 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保持肌肉緊張,有助保護腰部;
  2. 曲膝並紮穩馬步,保持下肢發力減輕腰背的負荷;
  3. 若病患手臂、肩膀無力或疼痛,扶抱的過程不可出現抬手姿勢。彎身抱起病患的時應先蹲低再向前傾,避免脊椎過度施力。也可先稍向後仰,讓椎間盤往前移動,避免椎間盤過度向後突出;
  4. 必要時尋求他人協助,注意聽從一人指揮,避免因不合拍導致勞損或受傷;
  5. 適當使用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

轉移技巧:

  1. 將輪椅停靠在目標座椅旁,與其平行;
  2. 鎖好輪椅,防止移動;
  3. 站在輪椅側面,雙腿分開,膝蓋與患者膝蓋齊平;
  4. 雙手扶抱患者上臂或肩膀,緩慢穩妥地將其移動到目標位置上;
  5. 注意保持患者的平衡和安全。

3︰床邊照護: 翻身、移位、轉位

儘量靠近長者而減輕腰背的負荷(站三七步或一腳跪至床上),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令肌肉結實以作腰部的保護曲膝並紮穩馬步。緊抱長者除可令長者感到安全外,也提高過程的安全度。其中一隻腳的腳尖要指向目的地,有助護老者能正確地轉移重心以下肢發力,從而減輕腰背的負荷。

4︰量力而為勿勉強

需要時請找家人、同事、朋友或其他人協助,並由其中一人發號施令。避免因不合拍而導致勞損或受傷,適當使用合適的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避免勞損或受傷。

總 結:學會四招遠離照顧者常見的傷害

作為照護者,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因長期照護工作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以下是四招教你遠離照護者最常見的傷害。
1.定期進行腰背部肌力訓練,以提高抱舉和轉移能力;練習正確的站立、蹲坐和轉身動作,減少關節負擔;
2.搬運重物時先蹲下再發力,避免以站姿彎腰發力;必要時可使用使用適當的輔具來搬運患者,減少腰部負擔;
3.與病患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其需求和意願;與家屬、醫護團隊保持溝通,分享工作狀況、及時解決困難;
4.量力而行,如有需要請向醫護人員咨詢,接受實地指導。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顧長者、中風康復者】
替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及6個注意事項

要照顧好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並不是件易事,特別是替長者洗澡更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但其實只要做對了步驟,很快就能上手。一起來學習幫長者洗澡的小貼士吧!

給長者洗澡要注意什麼,你都知道了嗎?

我們常強調居家安老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比較好,但在照顧長者時真的有許多要小心注意的地方,也給照顧者增添了工作量。其中洗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是給身障(包括中風康復者)或體弱老人洗澡前後要注意的重點:

A. 確保長者本身的狀態妥善

1.飽餐後和飢餓時皆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另一方面,洗澡時新陳代謝較快,會出現飢餓感。如果長者空腹洗澡,表皮血管擴張時,會使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更加減少,便很容易感到頭暈、噁心,甚至發生暈厥。

因此,最好讓長者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才洗澡,也可在洗澡前吃些黑朱古力或糖果以補充能量(如合適)。

2.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也不要立刻洗澡

對長者來說,洗澡也是會感到過度疲勞的「工作」,所以不直「過勞」,例如做完物理治療運動或看完電影之後,均都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3. 洗澡後也不宜勞動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原來不少長者在洗澡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心慌,如果洗完澡之後沒有休息便立刻進行任何勞動,例如看書、回手機訊息或運動(如物理治療),可能加重身體的不適,建議長者洗澡之後休息20-30分鐘再進行其他的事情。

4. 洗澡前後都要喝點水

洗澡過程所需時間可能頗長,長者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因口渴進而出現目眩、心悸、胸悶等症狀,十分危險。因此,在洗澡前最好先喝一杯暖水,洗完澡10分鐘後最好再次喝水,以避免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

B. 確保環境因素妥善

5. 浴室不宜封閉

空氣流通很重要,洗浴時間越長,室內氧氣越少,二氧化碳越多,同時室溫升高,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長者特別容易發生腦卒中(腦中風)和心肌梗塞;而患有肺氣腫、哮喘病的長者則會感到呼吸困難。所以,即使天氣寒冷也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例如開抽氣扇,同時使用浴室專用暖爐。

6. 水溫千萬不要太高或太低

長者的血管彈性差,調節功能也相對比較弱,如果洗澡的水溫太高,血管因受刺激而突然擴張或血液流向表皮多了,輕則容易引起皮膚瘙癢;但最危險是會導致心、腦血管缺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血壓高的長者;而低血壓的人則易出現突發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虛脫。

另一方面,水溫太低不但會令長者着涼不適,更會令血管收縮,導致靜脈血液量增加;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收縮,同樣容易引發心肌梗塞。

因此,建議水溫宜在攝氏38-40度之間(跟體溫相近),不要超過攝氏42度。

C.給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
  1. 給長者洗澡前須準備好以下必需物品:洗澡椅(視乎長者的活動能力,現多以有輪子的洗澡椅配合電動床使用)、防滑墊、毛巾、沐浴用品、護膚品、衣服
  2. 先調好適當水溫才給長者脫衣服。脫衣前先用自己的手測試水溫,然後給長者先沖腳趾,詢問長者水溫是否適中,留意其反應。
  3. 用溫度合適的水沖洗長者身體。
  4. 洗頭、臉部前,先用毛巾或合適的用具擋水,避免其眼睛、耳朵進水而造成不適。
  5. 用洗髮乳洗頭、沖淨,再洗臉。
  6. 用毛巾擦乾全身。
  7. 塗上護膚乳液(如夏天擦關節等重點部位、冬天擦全身)。
  8. 為長者穿上舒適、合天氣的衣物;若長者自行穿太多或太少衣服,可在這時加以調節。
  9. 用風筒吹乾頭髮。

總結︰長期卧床必需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選擇居家護理床

在選擇居家護理床時,應考慮多種因素以確保患者的舒適和安全。居家護理床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般手動病床、一般電動床以及高階電動床。

居家護理床的尺寸和高度:

  1. 一般尺寸:長214公分×寬100公分×高35-70公分。
  2. 高度調整:平時可調整至45公分高度,方便患者下床時雙腳能著地;照護時可調整至65-70公分高,避免照護者過度彎腰,預防腰椎損傷。
  3. 其他功能:有床欄的護理床能在坐起時提供支撐,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1︰手動病床

  1. 工作原理:手動病床採用手搖柄或手搖轆的方式來調整床頭、床尾的高度,調整過程需要一定的體力;不建議行動不便的長者單獨使用。
  2. 靈活性:相比電動床,手動病床相在調整高度和傾斜角度方面缺乏靈活性和細緻度,但通常更簡單耐用,便於維修;
  3. 安全性:確保床欄牢固,防止意外跌落。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建議選擇帶有護欄的手動床型;
  4. 輔助工具:可考慮搭配床上桌等輔具,方便長者在床上進餐、娛樂。
  5. 耐用程度:優質的手動病床結構較為堅固,不易損壞。可根據長者的活動強度及使用頻率選擇合適的款式。

2︰一般電動床

一般電動病床分成單、雙、三馬達三種,亦有四馬達的電動病床,主要提供給高度行動不便或完全臥床的患者使用。

  1. 單馬達電動病床:只有一個馬達,可調整床頭或床頭連動床尾的升降。適合一般臥床患者使用。
  2. 雙馬達電動病床:有兩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和床尾,擁有更靈活的調整角度,適合需要單獨調節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患者。
  3. 三馬達電動病床:擁有三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床尾以及整床的高低。功能最全面,能滿足大部分臥床患者的需求。

3︰高階電動床

有四個獨立的驅動馬達,可以分別調整床頭、床尾、床墊高度以及整體傾斜角度。具有全方位的角度調節功能,可滿足高度行動受限患者(全身都無法彎曲)的各種就寢需求,提高就寢舒適度。

  1. 醫療級床墊:配備專業級醫療級床墊,採用記憶海綿、乳膠等高端材質。能有效減輕身體壓力,預防褥瘡。壓瘡等併發症的發生。特殊的通氣設計也能維持床墊乾爽舒適。
  2. 智能控制:部分高階電動床配備智能控制面板或遙控器,方便患者自主調整床體角度。特定型號還能與手機App或智慧家居系統聯動,提高便利性。
  3. 安全性:高階電動病床會配備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如防夾手裝置、緊急停止按鈕等,確保患者使用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總結︰長期卧床必需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舒緩治療】舒緩治療考慮因

連續高溫天氣下,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褥瘡,保持床單乾爽潔淨有助預防這併發症。因此,勤為病人更換床單就變得格外重要。

如何為長期臥床的病人更換床單?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事前準備:

首先檢查病人當下狀況是否適合更換床單,如病人身體或精神狀況不佳則不建議進行床單更換,如病人有特殊需要可先行照顧,在確保更換床單時不會對病人有太大影響後,我們可以先告知病人即將進行床單更換並請其協助。準備好新的床單、枕套和被子、抗菌布、清潔劑、手套、口罩(視情況而定)。

更換床單步驟:

更換床單步驟 1

如使用醫療床,先將其中一邊床欄拉起;如使用普通床架則需要多一位照顧者在旁協助,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更換床單步驟 2

將病人移向已拉起床欄的一方,或另一位照顧者在旁的一方,將靠近自己一側的髒床單捲起。

更換床單步驟 3

使用抗菌布擦拭床面,清理殘留物。鋪上乾淨床單並攤開一半,與髒床單一起壓在病人身下。

更換床單步驟 4

將病人越過床單翻向對側,並將另一邊的床欄拉起,讓病人抓住床欄以防跌落。

更換床單步驟 5

撤走髒床單,清潔床位後展開餘下半張乾淨床單及蓋上已清潔好的被子,對齊四角。

更換床單步驟 6

調整病人姿勢,放回已更換枕套的枕頭,讓其安心休息。
*將舊床單放入密封袋或容器中,根據醫院/護理中心的感染控制規定進行清洗或處理。

除了定期更換床單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病人在炎熱天氣下保持舒適:

  1. 適當降溫,使用空調等製冷設備調整溫度和濕度,增加空氣流通。
  2. 挑選涼感床品和服裝,選擇竹纖維或涼感科技面料製成的床品,為病人挑選清涼透氣的衣服,如短袖T恤或薄款棉質睡衣,有助散熱降溫和吸收汗濕,使病人感到涼爽舒適。
  3. 定時補充水分,高溫天氣下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可跟醫囑準備白開水或水果為病人降溫並補充水分。
  4. 注意皮膚護理,提高清潔頻率,避免汗液長時間滯留造成皮膚刺激或感染。必要時可使用涼感潤膚露等產品。

長期卧床必需使用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總 結

定期更換床單、營造乾爽舒適的睡眠環境,能夠有效紓緩病人因長期臥床帶來的煩悶情緒、幫助治療睡眠障礙、提升睡眠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照護者在過程中要細心留意病人的實時反應,傾聽他們的需求,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被關懷的感受。貼心入微的照護,正是舒緩治療的核心所在。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宅醫護理學堂】在家如何為長者修剪指甲?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的關節活動能力和手指靈活性逐漸降低,導致他們無法精確地使用指甲鉗修剪指甲,而指甲太厚或太薄、長不出來、長得太裡面等問題都會引起不適甚至影響健康。

長者的指甲普遍較厚,若處理不當容易發生剪破指甲、「嵌甲」等情況,造成疼痛、紅腫、出膿,同時增加感染風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現傷口感染,情況嚴重時需要截趾、截肢。定期修剪指甲可以降低皮膚感染風險並促進指尖末稍循環。

若長者自行修剪,建議帶上眼鏡。若長者視力較差或行動不便,可由家人、手足保健師代勞。同時要注意器具的消毒,避免感染。那麼,在家如何正確地為長者修剪指甲呢?

1︰準備用物

  1. 準備該長者專用的臉盆、 指甲鉗、指甲挫刀、毛巾、肥皂、乳液和41-43℃的溫水;
  2. 酒精棉片、滅菌紗布等;
  3. 確保周圍光線良好、環境潔淨、衛生。

2︰手指甲修剪步驟

  1. 在修剪指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2. 先將長者雙手浸泡於41-43℃的溫水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指甲10分鐘,待指甲充分軟化後用毛巾擦乾雙手;
  3. 用指甲剪將指甲剪成圓弧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4.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5. 雙手握住長者的其中一隻手背(兩手輪替) , 從手指向手臂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3︰腳趾甲修剪步驟

  1. 在修剪腳趾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2. 先將長者雙腳浸泡於溫水(41-43℃)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趾甲10分鐘,待趾甲充分軟化;
  3. 用肥皂搓洗腳背、腳底、腳踝、腳趾及趾縫;
  4. 視皮屑情況更換溫水,將雙腳洗淨後擦乾,尤其是趾縫;
  5. 用指甲鉗將趾甲剪成平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6.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7. 用雙手握住長者其中一隻腳背(兩腳輪替),從腳趾向腳踝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4︰厚指甲修剪技巧

  1. 40℃溫開水浸泡軟化手腳指甲;
  2. 用指甲銼刀輕輕磨去上層角質;
  3. 指甲剪以45度角置於指甲蓋和肉之間,注不要卡得太深。先剪中間再剪兩端,最後把兩端的尖角剪成鈍角;
  4. 用銼刀磨平指緣。

5︰注意事項

  1. 對於有糖尿病或循環障礙等疾病的病人,要格外小心謹慎,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2. 如指甲周圍出現紅腫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修剪並告知醫生;
  3. 應使用專屬的修甲器具,注意器具清潔和消毒,保持乾燥防止生鏽,若生鏽變鈍則不宜再用,以免造成傷口或細菌感染;
  4. 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
  5. 定期監測長者的手/腳部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

6︰長者的足部保養重要性

部分長者由於末梢神經退化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造成末梢循環不良,如果足部有傷口卻未能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導致傷口惡化,將有機會面臨失能的風險。家人、照顧者應養成為長者檢查足部的好習慣,及時發現問題並找出根源、對症下藥,接受適當的治療。

總 結

指甲的長度和修剪方式不可忽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期修剪指甲之外,我們還應該養成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注意保持手腳部位皮膚的清潔和衛生,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定期檢查手部健康、注重長者的足部保養。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宅醫學堂 >> 心理篇

【宅醫心理篇學堂】
如何面對家中老人難相處的一面

每個人都會變老,這除了是一種自然現象外,在心理層面造成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透過和長輩們的互動,我們不僅看見了長輩們現階段脆弱的一面,也在長輩們身上學習到許多人生智慧。在長者變老的過程中,家人們要給予支持與陪伴、增加溝通和換位思考,和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

Tip:先評估父母所涉風險程度,若屬高風險,你要嘗試介入;若無法自行評估,建議請求專家協助。

老人家拒絕改變?

多數人都以自己的獨立精神與自主生活為傲,老人家也是一樣。 他們可能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子女不同,就像你有時也不贊成小孩或朋友的意見。老人家不希望別人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當然這不能完全怪老人,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要跟上時代尚且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何況老人?慢慢了解他們,再耐心說服他們,切忌急躁及發脾氣。

老人家拒絕聽從子女安排

隨著年齡增長,包括眼力、聽力、活力、行動力也會隨之減弱,老人家仍盡最大努力適應一切,遲緩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老人身上,他們當然會覺得不太愉快。畢竟要慢慢接受逐漸流逝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足夠令其心煩。 老人愛面子,最糟糕的一面常保留給最親近的人,也就是家庭成員。子女在照顧老人上需要多一些耐心。

容易挫折的老人

大多數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內心都有挫折感。他們經歷著身體衰老的過程,被慢性病痛折磨著,看著配偶或者朋友離世,經常面對生離死別。他們漸漸失去記憶,身體技能下降,不能控制大小便等令人難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另外,罹患凝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老人,也會有以上症狀,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子女這時應當忘卻不如意的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積極的一面,忽視負面的東西。

拒絕外來者的照顧

有些老人會拒絕外來者的照顧,誤認為是家人不想或不願照顧他們,因為自己已經失去價值 。此時需要子女不斷的安慰,瞭解老人恐懼和脆弱的心理,與他們深入溝通。長則可能需要幾個月說服他們。另一種策略是從小做起 ,問老人能否「試試看」讓保健護士一週上門一天工作幾個小時,待其適應後,逐漸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

一個嫌東嫌西的父母讓人很難招架,你會本能地想自衛或反擊,這麼一來,父母的攻擊力道加強,你也不假辭色地還擊,於是開啟了一場沒有贏家的戰事,彼此只有更加氣惱與受傷。子女先別急著動怒,深呼吸,吞下那些刻薄的語句。了解父母其實身不由己,抗拒行為反映的是其嚴重缺乏自信的深層心理,為了驅走這種自卑,父母放大了周圍人的缺點和不足,此時他們陷在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中,總是贬低旁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缺乏社交生活
和個人興趣

人類面對歲月會有一種無力感,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長輩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足夠的社交生活,一把年紀還能無病無痛健在的朋友寥寥無幾。社交生活的廣乏,連帶內心世界的貧瘠,他們只能在家拿着遥控器亂轉打發時間,生活沒有正常的出口軌道,當然把焦點放在後輩身上。我們要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擴寬他們的社交空間,常常同他們聊天並介紹一些新鮮事物,這是做子女的責任。

尋找存在感

長輩喜歡追憶當年的豐功偉績,所以總是喋喋不休地對後輩提起,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同感。不僅僅長輩會有這種心理,其實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只要失去對生命的熱情,失去了自己的戰場,又不願意承認自己觀念過時,不願意正視內心的黑暗面,改進這種自卑衍生出來的自我防衛,很容易讓他們跟晚輩產生相處上的摩擦。身為子女,不妨卸下武裝,用理解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為什麼愛囤積物品

有些老人喜愛囤積東西,而且通常不讓他們隨便碰觸,一草一線都當成寶物。這時子女處於兩難的地步︰幫助老人積舊物,家裡就成了垃圾堆;如果隨意處置和扔掉,勢必會引起雙方的爭執。老人有這種異常行為,反映出其內心的焦慮與抑鬱,他們過度關注細微的東西,害怕失去財產或失去與過去有關的物 品。專家建議子女不要助長老人積舊物的習氣,聯繫家裡其他人或朋友共同抵制,該的扔的,快刀斬亂麻。

過度節儉的老人

首先,我們承認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過度節儉不一 定是好事,特別是在吃飯方面尤其不能過度節儉。老人因 為經歷過最貧困的時代,有可能養成節儉成癖的習慣。 子女要積極地教育老人:「現在的生活非常好,我們有錢來養活您,您自己也有您的退休工資,這些錢您要合理分配,把它花出去,要享受生活。」

寸步不離的老人

寸步不能離開的老人,完全依賴家人的照顧。一邊發脾氣, 一邊需要家人時刻守護在身邊,離開就不行。面對此種情況 ,建議尋求其他家庭成員或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經常與老朋友聯繫,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社交圈子。

總 結

照顧壞脾氣的老人,除了採納心理學家提供的策略之外,需要子女給予足夠的耐心、爱心和孝心。回憶自己成長路上,感念父母無私的付出,在照顧老年父母上可能會更釋然些。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醫療津貼|2023醫療津貼一覽 合資格可月領$3000【附申請資格+方法】

關愛基金就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先後推出59個援助項目,惠及多個不同群組,包括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晴報》就整合了幾個醫療援助項目,受惠對象除了長者和病患,還包括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等。

1.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

符合資格的長者除可獲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接受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補牙、脫牙及X光檢查外,還可在擴展項目下接受新加入的免費牙科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

申請資格:

  • 最近連續3個月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長者;或正接受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或「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繳付第一級別或第二級別收費的長者,而又並非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 從未受惠於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或75歲或以上於5年前或更早之前在項目下曾接受牙科服務的長者(只適用於「第二次服務的申請人」);
  • 從未受惠於衞生署的「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
  • 已失去全部或部分牙齒或患有牙疾,及獲評估為需要並適合接受鑲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申請方法:

  1. 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須親身前往參與本項目的地區服務單位申請
  2. 正使用家居照顧服務的合資格長者,可聯絡所屬服務隊安排申請

2. 護老者津貼

今年10月起,「護老者津貼」計劃恆常化,津貼額每月增至3,000元,旨在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申請資格

  • 受照顧長者,須居於香港及經社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的「長者健康及家居護理評估」2.0評定為身體機能有中度或嚴重缺損;或經「interRAITM 家居照顧」9.3版本評估,仍在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即院舍照顧服務及/或社區照顧服務);
  • 在申請及領取津貼期間,受照顧長者須居於社區及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服務;
  • 護老者須有能力承擔照顧的責任,並為受照顧長者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時數;如照顧超過1名符合上述條件的長者,則須每月提供合共不少於120小時的照顧時數;
  • 護老者須為本港居民及居於香港,並與受照顧長者沒有任何形式的僱傭關係;
  • 護老者須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或以照顧同一名長者申領基金下「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的生活津貼;及
  • 護老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護老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申請手續

社署會根據中央輪候冊的資料,向合資格的護老者發出邀請信。

3. 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

今年10月起,「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計劃恆常化,津貼額每月增至3,000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士照顧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助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可在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

申請資格

  • 受照顧的殘疾人士,須居於香港及於2020年3月31日或之前正輪候社署任何一項指定的康復服務或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的療養服務;
  • 在申請及領取津貼期間,受照顧的殘疾人士須居於社區及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特殊學校寄宿/療養服務;
  • 照顧者須有能力承擔照顧的責任,並為受照顧的殘疾人士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時數;如照顧超過1名符合上述條件的殘疾人士,則須每月提供合共不少於120小時的照顧時數;
  • 照顧者須為本港居民及居於香港,並與受照顧的殘疾人士沒有任何形式的僱傭關係;
  • 照顧者須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或以照顧同一名殘疾人士申領基金下「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4期的生活津貼;及
  • 照顧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照顧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申請手續

社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指定的資助住宿照顧服務/日間康復訓練服務、或經由營辦機構輪候指定的社區照顧服務、或輪候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的療養服務的殘疾人士,邀請其照顧者申請參與試驗計劃,邀請信內會夾附申請表。

4. 離院長者支援

關愛基金於2018年2月推出為期3年的「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支援剛離開公立醫院並需要過渡期護理及支援的長者,為他們提供過渡期社區照顧及支援及/或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讓他們可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減低他們過早長期入住安老院舍的需要。試驗計劃延續推行32個月至2023年9月底。

申請資格:

延續試驗計劃於醫管局轄下3個醫院聯網(九龍東、新界東及新界西聯網)的10間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靈實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北區醫院、沙田醫院、大埔醫院、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推行。

上述醫院的醫護人員會首先為有需要的長者病人作出評估及出院規劃,以便為離院長者規劃合適的護理、康復及照顧支援服務。有需要的長者隨後會轉介到下列相應醫院聯網的過渡期照顧隊:

醫管局醫院聯網 過渡期照顧隊
九龍東 基督教靈實協會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新界東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新界西 循道衛理中心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5. 3大醫療援助(資助自費購藥及醫療裝置

關愛基金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指定的用於介入程序及在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

申請資格:

臨床規定

  • 醫療項目:由醫管局醫生根據醫管局現行的臨床指引評定為必需之項目
  • 藥物項目:根據醫管局現行的臨床指引,有關病人的治療計劃必須經由一名指定的醫管局醫生簽發

身分規定

  • 病人必須符合憲報刊登的《醫院管理局條例》訂定的「符合資格人士」身分;或
  • 病人必須為《入境條例》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只適用於「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

經濟狀況規定

  • 病人必須通過醫務社會工作者(醫務社工)之經濟審查,而有關之經濟審查是以「家庭」為單位計算

申請手續

如病人須支付在醫療過程中所需的特項物品費用/自費藥物,主診醫生會通知病人,並告知相關項目的預計費用。正在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人士,以及表示有困難應付用品開支/自費藥物開支的病人,會經由醫生轉介至醫務社會工作者(醫務社工)評估能否獲得資助。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87071/%E9%86%AB%E7%99%82%E6%B4%A5%E8%B2%BC-2023%E9%86%AB%E7%99%82%E6%B4%A5%E8%B2%BC%E4%B8%80%E8%A6%BD-%E5%90%88%E8%B3%87%E6%A0%BC%E5%8F%AF%E6%9C%88%E9%A0%98-3000-%E9%99%84%E7%94%B3%E8%AB%8B%E8%B3%87%E6%A0%BC-%E6%96%B9%E6%B3%95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更多「老友新聞」→

醫療津貼|2023醫療津貼一覽 合資格可月領$3000【附申請資格+方法】

關愛基金就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先後推出59個援助項目,惠及多個不同群組,包括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晴報》就整合了幾個醫療援助項目,受惠對象除了長者和病患,還包括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等。

1.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

符合資格的長者除可獲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接受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補牙、脫牙及X光檢查外,還可在擴展項目下接受新加入的免費牙科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

申請資格:

  • 最近連續3個月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長者;或正接受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或「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繳付第一級別或第二級別收費的長者,而又並非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 從未受惠於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或75歲或以上於5年前或更早之前在項目下曾接受牙科服務的長者(只適用於「第二次服務的申請人」);
  • 從未受惠於衞生署的「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
  • 已失去全部或部分牙齒或患有牙疾,及獲評估為需要並適合接受鑲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申請方法:

  1. 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須親身前往參與本項目的地區服務單位申請
  2. 正使用家居照顧服務的合資格長者,可聯絡所屬服務隊安排申請

2. 護老者津貼

今年10月起,「護老者津貼」計劃恆常化,津貼額每月增至3,000元,旨在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申請資格

  • 受照顧長者,須居於香港及經社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的「長者健康及家居護理評估」2.0評定為身體機能有中度或嚴重缺損;或經「interRAITM 家居照顧」9.3版本評估,仍在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即院舍照顧服務及/或社區照顧服務);
  • 在申請及領取津貼期間,受照顧長者須居於社區及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服務;
  • 護老者須有能力承擔照顧的責任,並為受照顧長者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時數;如照顧超過1名符合上述條件的長者,則須每月提供合共不少於120小時的照顧時數;
  • 護老者須為本港居民及居於香港,並與受照顧長者沒有任何形式的僱傭關係;
  • 護老者須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或以照顧同一名長者申領基金下「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的生活津貼;及
  • 護老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護老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申請手續

社署會根據中央輪候冊的資料,向合資格的護老者發出邀請信。

3. 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

今年10月起,「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計劃恆常化,津貼額每月增至3,000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士照顧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助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可在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

申請資格

  • 受照顧的殘疾人士,須居於香港及於2020年3月31日或之前正輪候社署任何一項指定的康復服務或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的療養服務;
  • 在申請及領取津貼期間,受照顧的殘疾人士須居於社區及沒有使用任何院舍照顧/特殊學校寄宿/療養服務;
  • 照顧者須有能力承擔照顧的責任,並為受照顧的殘疾人士每月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時數;如照顧超過1名符合上述條件的殘疾人士,則須每月提供合共不少於120小時的照顧時數;
  • 照顧者須為本港居民及居於香港,並與受照顧的殘疾人士沒有任何形式的僱傭關係;
  • 照顧者須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或以照顧同一名殘疾人士申領基金下「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4期的生活津貼;及
  • 照顧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照顧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申請手續

社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輪候指定的資助住宿照顧服務/日間康復訓練服務、或經由營辦機構輪候指定的社區照顧服務、或輪候教育局的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的療養服務的殘疾人士,邀請其照顧者申請參與試驗計劃,邀請信內會夾附申請表。

4. 離院長者支援

關愛基金於2018年2月推出為期3年的「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支援剛離開公立醫院並需要過渡期護理及支援的長者,為他們提供過渡期社區照顧及支援及/或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讓他們可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減低他們過早長期入住安老院舍的需要。試驗計劃延續推行32個月至2023年9月底。

申請資格:

延續試驗計劃於醫管局轄下3個醫院聯網(九龍東、新界東及新界西聯網)的10間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靈實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北區醫院、沙田醫院、大埔醫院、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推行。

上述醫院的醫護人員會首先為有需要的長者病人作出評估及出院規劃,以便為離院長者規劃合適的護理、康復及照顧支援服務。有需要的長者隨後會轉介到下列相應醫院聯網的過渡期照顧隊:

醫管局醫院聯網 過渡期照顧隊
九龍東 基督教靈實協會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新界東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新界西 循道衛理中心營辦的過渡期照顧隊

5. 3大醫療援助(資助自費購藥及醫療裝置

關愛基金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指定的用於介入程序及在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

申請資格:

臨床規定

  • 醫療項目:由醫管局醫生根據醫管局現行的臨床指引評定為必需之項目
  • 藥物項目:根據醫管局現行的臨床指引,有關病人的治療計劃必須經由一名指定的醫管局醫生簽發

身分規定

  • 病人必須符合憲報刊登的《醫院管理局條例》訂定的「符合資格人士」身分;或
  • 病人必須為《入境條例》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只適用於「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

經濟狀況規定

  • 病人必須通過醫務社會工作者(醫務社工)之經濟審查,而有關之經濟審查是以「家庭」為單位計算

申請手續

如病人須支付在醫療過程中所需的特項物品費用/自費藥物,主診醫生會通知病人,並告知相關項目的預計費用。正在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人士,以及表示有困難應付用品開支/自費藥物開支的病人,會經由醫生轉介至醫務社會工作者(醫務社工)評估能否獲得資助。

原文: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87071/%E9%86%AB%E7%99%82%E6%B4%A5%E8%B2%BC-2023%E9%86%AB%E7%99%82%E6%B4%A5%E8%B2%BC%E4%B8%80%E8%A6%BD-%E5%90%88%E8%B3%87%E6%A0%BC%E5%8F%AF%E6%9C%88%E9%A0%98-3000-%E9%99%84%E7%94%B3%E8%AB%8B%E8%B3%87%E6%A0%BC-%E6%96%B9%E6%B3%95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更多「老友新聞」→

【預設醫療指示】表明不搶救 不插胃喉 不撳心口 擔心簽紙後有病不醫?什麼情况下生效?

【明報專訊】我太太好友的媽媽周伯母,在2015年簽妥「預設醫療指示」,表明「千萬不要搶救,不要撳心口,不要插胃喉,不要吊呼吸機」。去年底她感染新冠送院,當刻因為不能進食,沒有小便,醫生建議插胃喉及尿喉,家人卻猶豫了,是否要執行預設醫療指示?(編者按:周伯母的丈夫,因高血壓及中風多次後要長期瞓牀,到了後期插着胃喉、戴着呼吸罩,不能說話,走得辛苦……周伯母遂想在仍然清醒時列明意願,不想子女以後為此而為難。

清醒時簽妥預設醫療指示 列明不搶救、不插胃喉、不吊呼吸機

預早安排——預設醫療指示是一份對維持生命治療的有效法律文件,依照當事人意願執行,生死兩相安。(設計圖片,in-future@iStockphoto)
去年聖誕後,周伯母在家安詳離世。安息禮拜在灣仔一間教堂舉行,太太和我均有出席。來參加的,差不多全是她的後輩,濟濟一堂。追思會由觀看周伯母一些生活照開始,從她的婚紗照直至抱着小狗在聖誕樹前所拍的近照止,氣氛溫馨。各人都好像能在懷念中找到自己的身影。生命真能影響生命,周伯母總能發放堅忍守護的能量,她慈祥體諒,我們曾深受她的影響。

太太的悼文有以下一段:「Auntie,感恩有您。您讓我們感受到尊重及信任。您給我們示範什麼是包容體諒、愛及信心。我們一路走過來,獲得您無限量的啟發和支持。Auntie,因為您,我們變得更好。因為您,我們懂得被信任的力量。有您真好。謝謝您及懷念您呢!」

目睹丈夫「走得好辛苦」 免子女爭拗

2015年夏天,正當我從醫管局轉往私家執業時,周伯母特意約我與妻子晚膳。甫坐下,老人家便開口道:「福哥,我有一請求,希望你能替我辦到。」

周伯母的請求,原來只是替她簽妥一份預設醫療指示。莫說是一個這麼簡單的要求,就算是更艱巨的,若我能力所及都一定答應。但是當時我有些疑惑,問道:「伯母,你身體很好啊,何解現在這般着緊,要盡快簽妥預設醫療指示呢?」

周伯母回應說:「我見過鬼怕黑啊!好想自己仍然清醒時列明意願,不想仔女以後因我而為難。我目睹我先生,即你的世伯,走得好辛苦。他高血壓及中風多次後要長期瞓牀,到了後期插着胃喉、戴着呼吸罩,不能說話,日日眼睜睜,有一啖、無一啖的喘着。我好不忍啊!」

拒裝心臟起搏器 順其自然

「人始終會老,會病,會死。我可能也會中風,或者失智、失能,變成癡呆,再沒有表達能力。所以,我要趁今日仍然清醒自主,好好交代一切。免得有朝一日病到末期,所謂死到臨頭,大家因為我而爭持,不知道我的心意而『估估吓』,阿女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急救媽媽,不可以眼白白看着她死亡』,阿仔卻說『阿媽吊命吊得辛苦,不要幫她插胃喉、縛住對手』。大家的意見難免有分歧,所以今日請你來,希望能夠在我兒子、新抱、女兒、女婿、兩個孫女及孫女婿面前,講清楚我的意願。」

我不得不佩服周伯母,她雖80多歲高齡,頭腦仍然如此清晰。她永遠都這麼沉着,有遠見及為至愛們着想。事實上,我曾見過不少兄弟姊妹,為着父母親晚晴照顧的安排而爭持不下。家人缺乏共識往往是晚晴照顧大忌,這會造成更大的傷痛和遺憾。

周伯母更告訴我們:「我的心臟一向不好。最近,醫生提議安裝心臟起搏器。但是所謂『生有時、死有命』,如果死亡要來時,強留在世、苟延殘喘,絕非我所願,所以我拒絕了。我還想藉今日說清楚:有朝一日,我的生命到了盡頭,你們千萬不要搶救,不要撳我心口,不要幫我插胃喉,不要吊呼吸機。總之,千萬不要拖着我。福哥,我的意願就是『自然離世,走得安樂』。」

就在當天,周伯母在家人見證下簽妥了預設醫療指示,選擇在生命末期時,不作任何維持生命的治療。記得當晚氣氛輕鬆、踏實;尤其周伯母,好像放下心頭的一塊頑石。

轉眼間就是7年多,在這期間,周伯母身體逐漸退化變差,心律不正常是老問題,她亦曾因患柏金遜症、股骨骨折、膀胱發炎等疾病而留院醫治。但是每一次留院,她都會問:「幾時可以返屋企啊?我不怕死,但怕住醫院。」

染疫入院 插不插喉?

避免爭拗——在身體健康、頭腦清晰時,認真考慮自己的晚期照顧,避免家人因照顧安排而發生爭執。(parinyabinsuk@iStockphoto)
「屋企」對於周伯母來說,是心寬安樂之所。她三代同堂都居於附近相連單位,在家就可見到女兒、孫兒,甚至小曾孫們,兒孫滿堂的鬧哄哄生活實在難得。除此之外,她也有自家生活情趣,每天由家傭推着她和小狗一齊到附近公園,享受戶外的空氣、曬太陽、看花草、聽鳥聲。所以,她常說:「在家就是福氣。」不過,縱使我們有多願意留在家裏,有時也免不了要入院。2021年尾,周伯母因為是新冠病毒密切接觸者,被送往隔離中心。到了2022年11月,她亦被感染,確診後因發燒氣促、血氧急降,被急送醫院。

當然,在防疫期間入院,家人不得陪伴探望,病人一切消息及病况都只能倚賴院方通知。入院不久,家人接獲通知:「婆婆不能飲水,無法食藥,亦沒有小便。所以,醫生要為她插胃喉餵藥,亦要插尿喉放小便。」

「福哥,媽媽一早簽了預設醫療指示,講明不插胃喉。現在怎麼辦?」老朋友立即致電給我。

是的,周伯母確簽妥預設醫療指示,說明在生命末期時,不作任何維持生命的治療。但關鍵是:伯母現在並非生命末期,只是不能以口服藥,如果透過胃喉可以治癒病情的話,醫治是必須的。當情况好轉,她能夠自己進食時,我們便必須替病人移除胃喉。

胃喉果然收到效果。不到1星期,醫院便通知周伯母的病毒含量降至安全水平,血氧含量亦大致正常。我們即時向醫院申請周伯母回家治療。醫院最終亦批准,但病人仍須隔離多7天及在家處理胃喉及尿喉。

老人家也實在爭氣,返家不到3天已可以自己進食。我替她移除了胃喉。再過兩天,連尿喉也甩掉。在家的生活復常後,她更能和小狗一起逛公園。

怎知好景不常,聖誕日剛過,我又收到電話:「福哥,阿媽突然氣喘,不能吞嚥,血氧又好低。怎麼辦?要打999送她入醫院嗎?」

在家寧養 彌留有至愛相伴

我立即趕往周家,今次周伯母的情况不大樂觀。她的心臟嚴重衰竭,肺部積水導致呼吸困難。雖然她的新冠病毒治好了,但是曾經引致血氧不足而影響到心臟加速衰竭,可說到了末期。

我們知道她的病情已不能逆轉。大家決定尊重老人家意願,不作任何徒勞的搶救。周伯母並沒有送往急症室,選擇在家寧養。在彌留的日子內她一直由至愛的家人陪伴,除了女兒、兒子、媳婦、女婿、孫女之外,她最鍾愛的小狗Maru更無時無刻依伴在旁。

周伯母在身體還是健康、頭腦依然精靈時,認真考慮自己的晚期照顧,讓兒孫及早知道她的看法及意願。她正式簽妥預設醫療指示,一份對維持生命治療的有效法律文件。有了此依歸,家人便可在她生命末期時放心執行她的意願,生死兩相安。

大家對周伯母的離去雖是極度不捨,但知道她了無牽掛、無憾無痛、心願所及、含笑而終時,我們真是感恩。周伯母對生死的看法前瞻而透徹,以生命驗證生命教育。我預計預設醫療指示今年立法審議後,社會大眾更能廣泛認知及推動生命的抉擇。能夠依照意願,在家安然離世,確是福分。我相信善心真能積福。伯母,一路好走。

原文: 
https://health.mingpao.com/%E3%80%90%E9%A0%90%E8%A8%AD%E9%86%AB%E7%99%82%E6%8C%87%E7%A4%BA%E3%80%91%E8%A1%A8%E6%98%8E%E4%B8%8D%E6%90%B6%E6%95%91-%E4%B8%8D%E6%8F%92%E8%83%83%E5%96%89-%E4%B8%8D%E6%92%B3%E5%BF%83%E5%8F%A3/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更多「老友新聞」→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