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鐘不只應急 疫情期間代取藥又派口罩
對於獨居長者來說,習慣了自己一人生活,一旦在家中出現緊急狀況也不知道可找誰求援。透過話筒,雖看不見真人,但是透過聲音感受到「人氣」,遇上突發事件也不致太過徬徨。
相信不少人多少也曾聽聞過「平安鐘」的服務,當長者有需要時,只要手按一下平安鐘,不管是什麼時候,都能立即聯絡到相關的服務專員,而且,並不限於「救命」時才能使用。時移世易,「平安鐘」再不是一通電話般簡單,更加入了許多新的照顧支援服務,包括專人陪診、上門照顧,也有社工及輔導人員提供情緒輔導等。
提供平安鐘服務的長者安居協會於1996年成立,是一間非牟利團體。長者安居協會表示,過去接到的求助個案主要屬緊急支援,或涉及其他日常生活相關查詢,大約一成須立即召喚救護車送院,其餘九成個案則涉及長者日常需要,包括交通、天氣狀況,甚至是家居清潔方法等。假如是有關情緒或健康狀況的查詢,協會註冊護士及社工團隊便會提供相應的跟進工作。
「你好!這裏是一線通平安鐘服務……」「一線通平安鐘」服務熱線中心的服務關顧員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個接線生,隔着話筒與長者建立起深厚關係。長者與關顧員之間,不是單向的關係,也不是只有一方不斷給予的關係,關顧員解答長者的查詢,長者也會主動致電關顧員聊天慰問。
聽得多來自自住長者的電話,自然了解並理解他們在社區生活的困難。長者安居協會發言人表示,要做到「居家安老」,社區支援網絡相當重要,因為有些長者不擅表達,即使面對困難,也會擔心妨礙子女工作、害怕成為別人負膽而不向外求助,寧願自己一個人處理。是故,支援網絡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更為重要,協會建議,作為親人或者鄰舍,應多主動關注與關心身邊長者,與他們傾談,以了解他們各方面的需要,令他們感受到被重視,特別是在這段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
「一線通平安鐘」早前公布,由去年7月1日至今年2月18日,該服務熱線中心共接獲逾千宗的新求助個案,較前年同期增加16%。在這些新個案當中,有近一半的個案需要進一步的情緒支援,更有87宗個案有自殺風險,較前年同期大幅增加85%。長者或因防疫,須留守家中,暫停或取消聚會活動,因而產生孤獨感,或留意到關於疫情的資訊時感到恐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1月底起,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已暫停開放,不少上門的家居照顧服務也隨之暫停或只提供有限度的服務。原來讓長者消遣打發時間的地方關閉,長者也因為害怕外出會染病,便留守家中,長期沒與人交往接觸,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孤獨感。再加上疫情資訊氾濫,種種因素累積起來,便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
因為疫情,市面的口罩及清潔用品一度出現短缺,當時便有電視台訪問過一位老伯,他聲淚俱下地表示沒有口罩使用。
代取藥贈口罩清潔用品
曾有一名患有高血壓的獨居婆婆致電求助,說自己曾清晨出門輪候購買口罩不果,情況最差時,家中只餘下一個已多次重複使用的口罩,更將那些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口罩清洗後重用。適逢家中藥物分量只餘數天,本來已到取藥日子,但因為害怕外出感染病毒,長者不敢到診所取藥。長者接收資訊途徑比其他人少,所以,面對疫症,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為自我感覺身體狀況比其他人差,在防疫物資不足的情況下,恐懼感便油然而生。
在接到求助後,服務團隊立即送贈口罩、消毒洗手液等防疫物資予該名婆婆,並聯絡診所由協會代取藥物,解決了婆婆的緊急需求。這位婆婆的事情不是個別事件,協會表示最近有關防疫物資、覆診或取藥改期的查詢、情緒支援,以及涉家庭糾紛的求助個案有上升的趨勢。因應疫情,協會更特別推行「攜手抗疫.傳送平安」行動,主動致電了解長者最近身體狀況,覆診及藥物存量等,特別是傷殘、獨居及長期病患的一群。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