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緊急住宿】醫生上門簽署「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

香港社會福利署規定,入住安老院需提交「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證明健康狀況適合入住。報告由醫生簽發,涵蓋健康檢查、傳染病篩查、活動能力、壓瘡風險及認知狀態等內容。本文提供緊急安置流程、體檢有效期、上門資格解析,社署認可院舍申請攻略,並說明替代方案如療養院轉介等。

一、為何需要這份體檢報告?

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規定,長者申請入住持牌安老院舍時,需提交《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證明健康狀況適合院舍生活。此報告需由註冊西醫或中醫填寫簽署,涵蓋基本體格檢查、精神狀態及活動能力評估,確保院舍能提供合適照顧。

二、上門體檢的兩類適用情況

  1. 長期院舍安置:
    家人計劃安排長者長期入住安老院,但長者因臥床或行動困難無法到診所體檢。  
  2. 長者緊急住宿:
    經社工轉介的緊急個案,需快速完成體檢以符合入住資格。

三、上門體檢服務的適用對象

若長者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可考慮申請醫生上門評估,

  1. 長期臥床,無法自行坐立或轉移;  
  2. 體能狀況虛弱,外出就診風險過高;  
  3. 居住偏遠地區,缺乏接送資源;  
  4. 需緊急處理院舍入住手續,難以在極短時間內預約到診所並完成評估。 

四、上門評估內容

  1. 傳染病篩查:如肺結核等。
  2. 活動能力:翻身、坐立、行走、移位等自理程度。
  3. 基礎健康:血壓、心率、認知能力及精神狀態。
  4. 皮膚狀況:壓瘡風險。
  5. 日常自理:進食、如廁、沐浴需協助程度。

五、服務流程

1

 聯繫並取得長者醫健通資料;

2

醫生評估後簽署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若發現健康問題需優先治療,醫生會建議先送院處理再安排入住;  

3

體檢報告完成後,家屬可將報告正本提交給目標安老院,辦理入住手續。

簽署「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常見問題

一般為簽署後3個月內,建議確定院舍空缺后再安排評估。

一般個案可於預約後1-2工作天內完成,緊急個案可申請即日處理。

可以。但院舍需確認體檢報告列明的護理需求與其設備及人力匹配。

醫生將建議替代方案(如申請療養院、居家護理服務),或轉介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總 結

本文旨在簡述服務流程,具體安排以醫生及社署指引為準。如有疑問,建議直接聯絡負責社工或醫療單位查詢最新安排。

參考來源:

 社署長者緊急住宿服務資訊可參考:[社會福利署網頁]

安老院住客體檢報告書

【在宅醫療】香港長者覆診新方案
上門診症視像診症免出門

在香港,長者們出門看病的過程往往充滿艱辛與不便。從清晨早起,到奔波於醫院之間,再到漫長的輪候時間,每一次覆診都是一場對他們身心的考驗。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上下沒有電梯的舊樓、轉乘輪椅的士的困難、以及醫院裡的擁擠環境,都極易让他们感到疲憊和無助。此外,一些長者因為體弱,在惡劣天氣或人群密集的場所中,還面臨著感染風險、跌倒等安全隐患。面對這些困難,「在宅醫療」的出現或許能為長者們帶來新的解決方向。

香港長者出門覆診三大挑戰

挑戰一:

門診流程耗時半日

真實案例:
李婆婆每次覆診清晨6點出門,返到屋企已下午2點..

根據醫管局《年度統計報告》顯示,普通科門診平均輪候時間達128分鐘(不計交通)。 據了解,72%照顧者曾因陪診請假被扣薪,以典型覆诊流程为例:

  • 6:00 起床準備
  • 7:15 輪椅的士到場
  • 8:30 到達醫院
  • 11:30 見醫生(約15分鐘)
  • 13:00 離開醫院
  • 14:30 返抵家中
 傳統門診居家醫療
時間成本平均耗時6-8小時最快30分鐘完成
人力成本需2-3人陪同(臥床病人需2-3人搬抬落床)無需人手
交通成本交通費$200+無需外出零成本

 

挑戰二:

體弱患者出門面臨5大風險

  1. 舊樓冇升降機:
    全港逾3,800幢唐樓仍無升降機,搬抬跌倒風險增3倍。
  2. 搬運風險:
    75%照顧者曾因搬抬患者導致肌肉拉傷。
  3. 感染風險:
    醫院交叉感染率較居家高4.7倍。
  4. 天氣影響:
    酷熱天氣下長者出門易誘發心臟病,中暑風險増80%;暴雨期間易滑倒,髖骨骨折康復率僅45%。
  5. 隱私災難:
    臥床患者公開處理失禁,有損尊嚴。

挑戰三:

交通困境

  1. 輪椅的士預約難:全港僅有150輛輪椅的士,繁忙時段等候可能超過2小時。
  2. 車費高昂難以負擔
  3. 非緊急救護車運送有限制
    • 只接醫院轉介
    • 不包上下樓
    • 禁運傳染病患者
    • 需提前3個工作日申請  

可考慮免出門診症方案

方案一:

上門診症減少急症往返

上門診症服務為行動不便人士提供實體醫療支援,由註冊醫護攜帶基礎設備到戶診治,適用於無法外出或交通困難的患者。以下是上門診症可以提供的一些服務:

科別可進行項目適合對象
西醫上門

.處方藥物

.傷口縫合

靜脈注射

.長期臥床
.術後復康
.晚期病患
.體弱多病不便外出者
.需定期輸液/注射治療者
.需專業醫療設備協助(如抽血、導尿)

中醫上門

上門應診

.把脈調理
艾灸
針灸

.亞健康狀態上班族(失眠、腸易激)
.產後調理婦女
中藥配送到宅偏遠地區不方便出門者
中醫遙距諮詢輕症患者、複診調藥者

中醫復康

.針灸
推拿

中風後遺症復健者
護士上門註冊護士注射和靜脈採血監測生命體徵(如血壓、脈搏等)
胃喉尿喉吞嚥困難、失禁患者
監測生命體徵(如血壓、脈搏等)術後或病情不穩者
傷口護士壓瘡褥瘡長期臥床者
靜脈/動脈潰瘍循環不良患者
糖病足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者
專科醫生認知障礙評估、癌痛管理疑似失智、行為異常長者、晚期癌症疼痛者、居家安寧療護患者

 

上門診症的優勢:

  • 精準對接需求:針對臥床者提供導尿、褥瘡護理等居家專項處置
  • 設備支援:醫生上門攜帶專業設備可以確保檢查可靠性
  • 風險管理:即時判斷住院需求,減少非必要急症往返

方案二:

視像診症應對簡單病例

  1. 慢性病覆診:
    高血壓、糖尿病需定期監測的長期病症,透過視像評估病歷及近期數據調整治療方案
  2. 藥物調整咨詢:
    針對用藥後反應(如副作用或劑量不足),遠程指導避免藥物衝突或優化組合
  3. 皮膚症狀評估:
    皮疹、傷口癒合狀況等可經高清影像或手機鏡頭初步判斷,必要時轉介實體檢查

視像診症核心优势

  1. 風險控制:
    減少28%非急需急診。
  2. 用药安全:
    專業指導使藥物錯誤率下降67%。
  3. 隱私保障:
    敏感護理在家處理較安心
  4. 應急轉介:
    可優先安排私家醫院床位
  5. 政府支援:
    部分服務適用醫療券

視像診症與傳統門診費用對比

  傳統門診 視像診症
診金成本 $150 $200
交通成本 $300 $0
時間成本 6小時 15分鐘
總成本 $450+6小時 $200+0.25小時

總 結

在宅醫療正在逐步成為香港長者覆診的新選擇,結合上門診症與視像諮詢,有效應對門診輪候、交通障礙及感染風險等挑戰。專業醫護到戶處理特殊護理需求,視像服務則適用於慢性病藥物管理。此模式在保障長者安全與尊嚴的同時,可以減少長者往返醫療機構的負擔。

【居家照護】了解蛋白針與營養奶

一、蛋白針:癌症患者水腫的關鍵治療

當癌症或其他末期疾病(如漸凍症)或肝硬化導致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低於3.5g/dL時,血管滲透壓失衡會引發四肢水腫、腹水甚至肺積水。居家靜脈注射白蛋白(俗稱吊蛋白針)能快速提升血清蛋白濃度,配合去水針(利尿劑)使用,可顯著改善腫脹症狀。

蛋白針作用原理

透過靜脈注射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補充蛋白質:

1. 滲透壓調節:

每瓶20%濃度白蛋白可吸附18倍水分回血管

2. 代謝支持:

維持細胞膜穩定與營養物質運輸

3. 利尿協同:

注射後24小時內配合呋塞米(Furosemide)等去水針,加速排出組織間液

症狀類型 注射方案 預期改善時間
下肢水腫 白蛋白50ml×2瓶 + 去水針40mg 24-48小時消退
腹水積聚 白蛋白50ml×3瓶 + 利尿劑組合 72小時腹圍縮減3-5cm
肺積液 白蛋白+胸腔引流綜合治療 需配合影像監測調整

注射要點

  1. 劑量控制:每次注射不超過3瓶(總量150ml),避免循環超負荷
  2. 輸注速度:20%濃度需控制在2-4ml/分鐘,防止血管損傷
  3. 療程規劃:每週2-3次連續治療,配合血清蛋白檢測調整

 

二、營養輸液(營養奶)

營養输液,俗稱「打營養針」,因其颜色像牛奶般呈乳白色,也稱之為「打營養奶」。是一種透過靜脈注射,為無法進食或吸收養分的患者直接提供必需營着素以維持生命機能的醫療方式。可根據患者個體需求,在無菌環境下精準調配葡萄糖、胺基酸、脂肪乳及重解質等成分,以提供全面腸外營养支持的器療事業流程。

吊營養奶與吊鹽水有什麼分別?

營養注射(如營養奶)吊鹽水在成分和風險上存在顯著差異。

「吊營養奶」與「吊鹽水」是兩種不同的靜脈輸液治療方式,區別在於成分、用途及適用情況:

 吊鹽水(生理鹽水)吊營養奶(靜脈營養液)
主要成分0.9% 氯化鈉(水 + 電解質)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劑、維生素、礦物質等
功能補充水分、維持電解質平衡提供全面營養(熱量、蛋白質、脂肪等)
滲透壓等滲溶液(與人體體液相近)高滲溶液(需經中心靜脈輸注)
適用情況
  •  脫水(如嘔吐、腹瀉後)
  • 手術中或術後維持血容量
  • 短時間無法進食,但營養需求較低的患者
  • 長期無法經口進食(如腸道功能衰竭、嚴重燒傷
  • 大手術後需腸道休息的患者
  • 嚴重營養不良或吸收障礙
特點短期使用,主要維持體液平衡,不提供熱量或營養長期使用,提供全面營養支持,需嚴格監控代謝指標(如血糖、肝腎功能)
輸注途徑外周靜脈(如手背、手臂)通常需中心靜脈導管(如鎖骨下靜脈)
常見風險局部腫脹、電解質失衡(如過量輸注)感染、代謝紊亂(高血糖、肝損傷)、靜脈炎
監測重點尿量、電解質水平血糖、肝功能、血脂、感染徵兆

此外,營養奶的濃稠質地也容易堵塞血管,需定期更換注射部位,通常每幾日更換一次。相比之下,吊鹽水主要提供水分和電解質,易於被皮下組織吸收,滲漏風險較低,且不易堵塞血管,因此可以持續使用數週而不需頻繁更換注射部位。因此,靜脈營養注射(如營養奶)時,通常會選擇 CVC(中央靜脈導管) 或 PICC(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總 結

如果您不確定如何操作,建議尋求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安全第一,請務必遵循專業指導。

急症室加價至400元 加幅超過120%
上門診症或成新選擇

公立醫院急症室迎來重大收費調整,急症室明年起實行分級收費制度,為病情危重者提供更優質服務,引導輕症患者轉向其他醫療渠道。面對此變化,市民或需重新評估各類醫療服務的性價比,包括私家醫院診症及日漸普及的上門診症服務。

急症室收費解析:兩級制 加幅超120%

2026年1月1日起,急症室收費兩級制,除「危殆」及「危急」病人減免收費,其餘三類(穩定、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由180元升至400元,加幅超過120%。藥物費用標準上調,專科門診每項藥物的收費提高至20元,每次最多可領取4周的藥物。根據目前的規定,每次最多可取16周藥物,這意味著相同藥量的藥費將從現行的15元大幅上升至80元。此外,以往不收取額外費用的家庭醫學門診,現在每項藥物需收取5元。普通科門診的收費也將增至150元。

公立醫院急診室收費改革對比(2026年新制)
   
項目 現收費 2026年新費 變動幅度 備註
急診室診症費 $180 $400 ↑122% 增幅破歷史紀錄
急診病床-住院費(每日) $120 $300 ↑150% 漲幅最大
專科門診藥物 $15/項 $20/項,最多4周 ↑33.33% 相同藥量的藥費會由現在的$15大幅增至$80
 
改革重點解析:隱形成本
  1. 急診室加價翻倍
    公立醫院急診室收費將從$180增加至$400,明年元旦起實行,調整後與私家診所水平相若
  2. 隱性成本增加
    • 檢查/藥物等附加費用仍按次計費
    • 若需留院觀察,基本費用即達$400+$75=$475
  3. 基層市民影響
    以綜援家庭為例,新收費佔每月津貼約10%(按4人家庭 $4,070標準)

註:新制實施後,港人急診成本將超越新加坡($150港幣)及澳門(免費),成為大灣區最高

公立醫院急症室(2026年新制)、私家醫院急診室、私家診所、
上門診症服務收費對比

服務類型 基本診金(港元) 適用情況 額外費用
公立醫院 急診室
  • 危殆和危急病人:免費
  • 其餘類別病人:$400
  • 非符合資格人士:$1,230以上
危重症狀、意外受傷 住院、特殊檢查、手術費用另計
上門診症
  • 普通科︰$1,900-2,500(視乎地區和時間)
  • 專科︰$3,500或以上
輕至中度症狀、慢性病、行動不便人士 診金已包10天基本藥物
私家醫院 急診室 $1,000-3,000 中度緊急情況 藥物、檢查、住院費用另計
私家診所
  • 普通科: $300-800
  • 專科: $800-2,000
常見病症、慢性病 藥物、檢查費用另計
市民選擇變化

調整後的非緊急急症室收費已接近私家診所水平(普通科$300-800),促使輕症患者重新評估就醫選擇。除了選擇私家診所外,市民還可以考慮上門診症服務。這種服務尤其適合長期臥床者、幼兒家庭或繁忙專業人士,因為它提供了便利、零感染風險且可在家中就診的優勢。

以一位經急症室入院7日的長者為例,若按改革後收費標準計算:

  1. 急症室部分收費$400
  2. 住院部分收費$300×7日=$2100

總醫療開支將達$2,500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金額已超過「老友宅醫」到診服務的單次診金。

更關鍵的是,公營醫療體系原有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急症室漫長等候時間、病房人手短缺等狀況——並不會因收費調整而立即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友宅醫的到診服務為長者家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經驗豐富的醫師攜帶專業設備上門,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就能完成多項治療,不僅讓長輩免受奔波之苦,更能在家屬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周全照護,從根本上減輕了照顧者的經濟與時間負擔。

如何選擇適合的醫療服務?

市民可考慮以下因素選擇最適合的醫療服務:

  1. 病情緊急程度:危重症狀應立即前往急症室
  2. 時間成本:公立醫院急診室需等待數小時(分級就診制度下,非重症患者需排隊),上門服務可以即時回應,節約時間
  3. 行動能力:行動不便者宜考慮上門服務
  4. 感染風險:免疫力低下人士可選擇上門診症避免交叉感染
  5. 經濟成本: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選擇合適服務,偏遠地區居民優先使用遠程會診,必要時再轉介至醫院,慳返運輸成本

上門診症好唔好?

便利性與可及性

上門服務無需患者及家人舟車勞頓,可以即時獲得專業醫護人員綫上回應,判斷病情緊急程度進行適切的診斷和治療。尤其適合行動不便的長者、慢性病患者或需居家隔離者,省去交通時間與體力消耗而私家醫院需患者自行前往,可能因交通問題延誤就診。

感染風險控制

上門診症避免了公共醫療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對免疫力低下者(如化療患者、嬰幼兒)更安全性。私家醫院雖有獨立診室,但候診區可能接觸其他病患。

個性化照護與時間彈性

醫生在居家環境中可更全面評估患者生活習慣,提供飲食、護理等綜合建議,且服務時間涵蓋夜間及假日,適應緊急需求。私家醫院雖設備先進,但診療流程標準化,時間彈性較低。

長期健康管理成本

上門服務通過定期追蹤慢性病況,減少反覆住院需求,長期可降低醫療支出。私家醫院專科長期照護雖專業,但費用高昂(住院或高端檢查)。

醫患互動深度

居家環境中醫患溝通更充分,有助建立信任關係,對需心理支持的長者或兒童患者更具優勢。私家醫院因流程緊湊,互動時間有限。

上門診症、 私家診所、 私家醫院急症室比較
比較項目 上門診症 私家診所 私家醫院急症室
基本診金 普通科:$1,900-2,500(視乎地區和時間)
專科: $3,500或以上
診金已包10天基本藥物
普通科: $300-800
專科: $800-2,000
$1,000-3,000
等候時間 即時回應 15-60 分鐘 30 分鐘-2 小時
移動需求 無需出門醫生上門 自行前往 自行前往
感染風險 零接觸公共醫療環境 中(空間有限) 低(獨立診室)
個性化服務 居家環境評估+家庭護理指導 標準化治療 標準化治療
隱形成本 省去交通時間、請假損失 部分時間成本 高額檢查費 (如 MRI)
藥物配送 醫生帶同基本藥物上門 需自取藥物 即時藥物分配
技術整合 視像診症、遙距監測AngelCare 有限的技術應用 先進設備
個人化服務 一對一 多人共用時間 個人化服務
長期照護支持 低成本的長期支援 有限的長期支持 提供專科長期照護

總 結

隨著香港醫療體系進一步發展多元化選擇,市民在面對不同健康需求時,可更靈活選擇最適合自身情況的醫療服務。上門診症服務作為傳統醫療模式的有力補充,為特定人群特別是行動不便的長者、幼兒家庭及繁忙專業人士而言提供了兼具便利與專業的醫療選擇。

【居家照護】居家如何吊換鹽水

居家吊換鹽水(靜脈注射用鹽水)的過程需要謹慎操作,確保安全和衛生。以下是一般步驟,但請務必遵循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建議。

準備工作

洗手

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使用的工具

一包鹽水、一條喉及雨至三張酒精紙。(注意:每次都要用新的鹽水包及喉,用後要一起扔掉)一個輸液架,若居家環境不允許時,也可以使用衣架代替,可重複使用。

檢查鹽水

確認鹽水的有效期,檢查包裝是否完好。用酒精片消毒鹽水瓶的瓶口。

吊鹽水的方式

重力輸液(Gravity Drip)與輸液泵(Infusion Pump)是兩種不同的吊鹽水方式。

  • 重力輸液(Gravity Drip)是將輸液袋懸掛於高處(高於患者心臟約1-1.5米),液體通過重力作用經輸液管路流入靜脈。是透過液體重力與手動調節器控制流速的傳統輸液方式,適合在家中使用。
  • 輸液泵(Infusion Pump)是能精準控制藥物或營養液經靜脈輸注的流速與總量,確保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通過電動泵精確控制輸液速度。多用於醫院等專業場所。

居家情況下,只需要使用重力輸液(Gravity Drip)的方式,無需過於精確控制輸液速度,約一天輸完一公升即可。

專業操作步驟(家庭護理版)
消毒接口→駁喉管→排氣→調速,無需再拮針。

  • 準備藥液:確認處方、消毒藥袋輸液口及留置針接口「豆」。
  • 組裝管路:將新輸液管直接接駁至預先留置的「豆」,排氣確保無氣泡(避免空氣栓塞)。
  • 調控流速:透過輸液管調節閥設定滴速(如每分鐘20滴),按醫囑調整。

空氣會進入鹽水包嗎?

如果使用的是外周靜脈(非中央靜脈),由於負壓吸力較低,空氣進入血管的風險較小。現代設計使滴液室在輸液完成後仍能保持一定量的液體,有效降低空氣進入風險。

以下是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簡單解釋:

  1. 滴液室 (Drop Chamber)
    用於觀察滴速,確保輸液速度符合醫療要求。防止空氣進入血管,即使液體用完,現代滴液室設計會保留一定量的液體,避免空氣進入系統。
  2. 滾輪夾 (Roller Clamp)
    手動調節輸液流速的裝置,一般為4秒一滴。
  3. Y型接口 (Y-Site)
    用於連接其他藥物或輔助設備(如枕頭式注射器)
  4. 過濾器 (Filter)
    過濾輸液中的微粒或雜質,確保輸入血管的液體純淨。
  5. 適配器端 (Adapter End)
    連接到針頭或導管,用於將液體輸送到患者血管。

老友宅醫提供包含視頻演示與圖文指導的專項護理手冊供參考,家屬可根據指引自行完成基礎護理,也可以透過遙距診症由醫生進行遠程指導。若遇特殊情況或需要專業協助,可預約護理人員上門服務。整套流程設計兼顧安全性與便捷性,有效減少對他人協助的依賴,尤其方便長者家庭的日常照護。

注意事項

  • 無需重複穿刺靜脈,利用預留的「豆」接駁輸液。
  • 操作前後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如消毒接口)。
  • 在準備新的鹽水袋及接駁喉管時,老友宅醫會提供現場指導及示範影片,確保家屬安全操作。

總 結

如果您不確定如何操作,建議尋求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安全第一,請務必遵循專業指導。

【居家照護】了解居家IV靜脈注射服務

透過我們服務經驗了解到,需要接受靜脈注射治療的患者,頻繁往返醫院不僅耗時費力,更增加了感染的風險。而居家靜脈注射成為許多家庭的理想選擇。

什麼是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IV Injection)這一正式術語描述了將液體(如藥物、營養液或其他治療性液體)直接注入靜脈的醫療程序。這種方法允許物質迅速進入循環系統,繞過消化道,實現即時的治療效果。在家靜脈注射或吊鹽水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補充水份和電解質

吊水是指用於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的液體,我們在上門為患者吊鹽水時經常使用到的類型包括鹽水、鹽糖混合液、糖水和電解水。容量通常為250ml、500m及1000ml,最常見的是1000ml。

鹽水

成分︰
通常指0.9%的生理鹽水(氯化鈉溶液)

用途︰
補充體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常見於脫水、手術後或急性疾病患者

鹽糖混合液

成分︰
包括氯化鈉(鹽)和葡萄糖(糖),通常以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溶液的組合形式存在

用途︰
能量及電解質,適合需要額外熱量的患者,如術後恢復或糖尿病患者

糖水

成分︰
最常见的是5%的葡萄糖注射液

用途︰
提供能量,特別適合不能進食的患者或低血糖患者

電解水

成分︰
水中能够解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包括钠、钾、钙、镁、氯等

用途︰
為嚴重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的患者,快速補充礦物質

 

 

 二、藥物註射

藥物註射:如抗生素、免疫球蛋白、去水針、止嘔針、止暈針、Albumin 蛋白 、鐵、止痛藥物、化療藥物等

三、營養輸液(營養奶)

營養奶含有豐富的營养物質,質地較為濃稠,若在注射過程中發生渗漏至皮下組織、難以被直接吸收,可能導致皮慮感染或發炎,因此提作風險較高。

靜脈注射的注意事項

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IV)的常見風險和注意事項︰

一、靜脈注射的常見風險

  1. 感染風險
    局部感染:針刺部位可能因消毒不全導致細菌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
    全身感染:若藥物或器械受汙染,可能引發敗血症或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 
  2. 靜脈炎(Phlebitis)
    因藥物刺激、針頭摩擦或溶液滲透壓過高,導致靜脈發炎,表現為紅腫、疼痛或硬結。
    分類:機械性、化學性、感染性靜脈炎。 
  3. 藥物滲漏或外滲(Extravasation)
    針頭移位或靜脈破裂時,刺激性藥物(如化療藥、高滲溶液)滲入皮下組織,可能引發組織壞死或潰瘍。 
  4. 循環超負荷(Fluid Overload)
    輸液速度過快或輸液量過大,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尤其心腎功能不全者)。 
  5. 血栓形成
    長期留置導管或反覆穿刺可能引發靜脈血栓,嚴重時可能導致肺栓塞。 
  6. 過敏反應
    藥物可能引發急性過敏(如蕁麻疹、喉頭水腫)或過敏性休克,需立即處理。 
  7. 空氣栓塞
    輸液管路中若混入空氣,大量氣體進入血液循環可能阻塞血管,危及生命。 
  8. 電解質失衡
    快速輸注含鉀、鈣等電解質的溶液可能導致心律不整。

二、何時應立即停止靜脈注射?

  • 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改變等嚴重過敏或休克症狀。
  • 輸液部位嚴重腫脹、蒼白或發紺,疑似藥物外滲。
  • 輸液管路中有大量氣泡或血液回流。

三、靜脈注射的注意事項

  1. 嚴格無菌操作
    操作前洗手、戴手套,穿刺部位徹底消毒(建議使用酒精或碘伏)。
    使用一次性無菌器械,避免重複使用針頭或導管。 
  2. 選擇合適血管與穿刺部位
    優先選擇彈性佳、粗直的外周靜脈(如手背、前臂),避開關節或受損皮膚處。
    長期輸液者建議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如鎖骨下靜脈)以減少刺激。 
  3. 控制輸注速度與劑量
    依藥物性質調整速度(如強心藥需緩慢,生理鹽水可較快)。
    高滲溶液、鉀劑等需嚴格控制輸注速度。 
  4. 密切監測患者反應
    輸注過程中觀察生命徵象(血壓、心率、呼吸)。
    檢查穿刺部位是否紅腫、疼痛或滲漏,尤其化療或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時。 
  5. 藥物配伍禁忌
    混合藥物前確認相容性,避免沉澱或化學反應(如鈣劑與碳酸氫鈉)。 
  6. 預防空氣栓塞
    輸液前排除管路中空氣,確保連接處緊密。 
  7. 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輸液過程中若出現心悸、呼吸困難、局部疼痛等症狀,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輸液結束後按壓穿刺點3-5分鐘,避免出血或瘀青。 
  8. 特殊人群注意
    兒童:血管較細,需選擇小號針頭並固定妥當。
    老年人:血管脆弱,易滲漏,需加強觀察。
    慢性病患者*:心腎功能不全者需精確計算輸液量。 
  9. 急救準備
    輸注高風險藥物(如抗生素、化療藥)時,備好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抗過敏藥)。

總 結

居家IV靜脈注射服務是一項專門為需要靜脈注射治療的患者提供的便利服務。這項服務的目的是在患者的家中進行靜脈注射,以減少他們前往醫院或診所的需求,從而提高舒適度和安全性。

【居家照護】為什麼長者容易泌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UTI)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疾病,主要影響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長者特別容易出現尿道感染,當中以長期臥床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這是因為行動不便會導致排尿不暢,加上可能因為照顧問題而未能及時清潔,造成衛生狀況欠佳,都是容易引發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如何預防和處理尿道感染的問題。

長期臥床病人更容易泌尿道感染

為甚麼長期臥床病人更容易泌尿道感染?

  • 尿液滯留:
    長時間臥床可能導致膀胱無法完全排空,特別是逼尿肌收縮力不足者,臥床病人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包尿布在床上解尿,易造成感染尿液滯留增加了細菌繁殖的機會。
  • 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長期臥床的病人,尤其是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面對免疫系統功能減弱的問題,導致身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明顯下降。當免疫力不足時,細菌更容易乘虛而入,引發尿道感染等問題。
  • 導尿管的使用:
    正常人在排尿時會採取站立或蹲坐的姿勢,這樣能有效地將膀胱內的尿液完全排空。然而,長期臥床的病人往往因為無法自主排尿,需要依賴導尿管。這種情況會大大增加感染風險,因為導尿管容易成為細菌入侵尿道的途徑。在照顧這類病人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充足的水分攝取」。許多照顧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如果病人的每日飲水量不足,或是觀察到尿液顏色過於深濃,就表示水分攝入不足,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
  • 特別情況患者:
    例如患有結石、前列線肥大症、糖尿病或神經性膀胱排尿障礙、或者置導尿管的病患,泌尿道感染難以完全避免且容易復發,導致反覆使用 的抗生藥物治療無效。
  • 個人衛生照護不足:
    對長期臥床的病人而言,因無法自行活動,個人衛生的維護往往較為困難。若未能妥善照護,容易增加尿道感染的風險。
  • 生理結構:
    女性因尿道較短,細菌容易入侵,在長期臥床的情況下,感染風險更高。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

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

  1. 尿液顏色異常:
    正常新鮮的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無味,泌尿道感染時,尿液可能變得混濁、帶有異味或出現血尿。
  2. 排尿習慣改變:
    當長者出現泌尿道感染時,排尿習慣常會發生明顯變化。若能持續觀察並記錄長者的排尿情況,將有助於及早發現感染徵兆。主要症狀包括:
    • 頻尿:
      • 經常需要排尿
      • 即使尿量很少,仍感覺需要上廁所
      • 夜間排尿次數增加
    • 尿急:
      • 突然出現強烈尿意
      • 難以忍耐或控制
      • 可能會有尿失禁情況
    • 排尿不適:
      • 排尿時出現疼痛感
      • 有灼熱或燒灼感
      • 排尿後仍感不適
  3. 身體感到不舒服:
    若是長輩抱怨後背、腰或腹部疼痛,搭配以上狀況就要特別小心。
  4. 全身性症狀︰
    泌尿道感染除了局部不適外,也可能出現全身性症狀。當長者出現以下情況,且無法找到明確原因時,應考慮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 主要症狀:
      例如發燒或寒顫、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全身倦怠
    • 特別注意事項:
      當無法發現明顯的感染部位時,更要提高警覺
      或對於無法清楚表達不適的長者,應特別留意:食慾突然下降、行為改變、精神狀態異常、活動力明顯降低。
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非藥物方法

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非藥物方法︰

衛生習慣
  1. 病床的床單、枕套,尿壺及便盆保持清潔︰
    尤其是使用大尿布、替換尿片及衛生護墊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滲漏及糞便感染問題。
  2. 清潔方向要由前往後擦拭以避免將肛門口附近的病菌帶到尿道︰
    男性病患則每日清潔包皮及尿道口; 女性病患應每天清洗會陰,尤其是排便後。
  3. 有留置導尿管的病患一定要每天清潔消毒︰
    每日更換膠帶粘貼位置,避免管路拉扯且確保不影響日常活動的黏貼處最好。
  4. 洗澡以淋浴方式為佳︰
    以清水沖洗會陰部為佳,避免使用含香料成分的肥皂、梘液、陰道灌洗液等刺激性清潔用品,減少感染機會。
生活習慣
  1. 尿片/內褲不可過緊和不要束腹︰
    宜穿著棉質內褲,以免因通風不良讓細菌滋生,女性生理週期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及乾燥。
  2. 切勿憋尿︰
    有感到尿意時就上廁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3. 如患有糖尿病或尿道結石︰
    應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預防泌尿道感染。
  4. 感染期間應依醫生指示服用藥物,切勿自行停藥︰
    以免復發,有發燒、畏寒、排尿有燒灼感或全身不適症狀時 應立即返回醫院檢查。
飲食習慣
  1. 多喝水:
    每天保持足夠的水分(2000~2500cc )攝入,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沖洗尿道。
  2. 多攝取酸性食物及飲料︰
    肉類、乳酪、蛋、梅子、葡萄柚汁、柑橘類等可以降低細菌繁殖速度,忌食蘇打食品、淹漬品(臘肉、香腸)等食物。特別多喝蔓越莓汁。
  3. 避免飲用咖啡、酒、碳酸飲料。
蔓越莓汁可作為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非藥物方法

根據研究顯示,蔓越莓汁可以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有兩個主要機制︰

  • 酸化尿液︰
    • 蔓越莓內含的安息香酸經人體代謝後,以馬尿酸(hippuric acid) 的形式排泄至尿中。
    • 馬尿酸是一種抑菌的物質,且有將尿液酸化的能力。酸化的尿液具有輕微抑制細菌的效果。
  • 對抗細菌附著的特性︰
    • 蔓越莓富含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可以降低病菌附著於泌尿道的皮細胞之上,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效果。
    • 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的泌尿道感染保健手冊,蔓越莓汁的好處不只這些,臨床上,對於男性及老年病患,服用蔓越莓製劑可改善攝護腺肥大患者的排尿症狀。

 

一天要喝多少 蔓越莓汁呢?

  • 根據研究,每天喝約250c.c.不含糖 分的蔓越莓汁或是300~400mg的錠劑 就可以有效達到效果
  • 蔓越莓汁抗附著的效果從飲用後大約2小時開始,可達10個小時 。
  • 糖尿病的長輩,由於果汁都含有大量 糖分,會造成血糖控制不佳,建議在飲用前先詢問營養師/醫生。
  • 每天攝取量(擇一)
    • 果汁:250c.c.
    • 錠劑:300~400mg

總 結

長期臥床病患,尿道感染易發生。因行動不便,排尿不暢、衛生不佳等皆為誘因。長者往往不太願意去說明私密處的特殊感覺,因此泌尿道感染往往很難被發現,要特別留意! 家人需多留意,勤為患者清潔,保持床鋪乾爽,督促適量飲水。關注細節,預防感染,讓患者在家也能舒心養病。

生死有「智」、「紙」定平安 | 一文識「三寶」

與其他發達城市一樣,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嚴峻挑戰。研究指出,到2026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將佔總人口超過24.6%,標誌著香港正步入「超高齡社會」。因應這個趨勢,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生死教育,致力打破談論死亡的禁忌,協助市民以正面態度面對死亡議題,並加深理解「平安三寶」的內容及其重要

「平安三寶」包括平安紙(遺囑)、持久授權書(EPOA)和預設醫療指示(AD)。平安紙是一份保護個人意願得到遵守的法律文件,用於指定去世後的資產分配。持久授權書是指在個人失去行為能力時,授權他人代為處理財務和法律事務,確保其財產能夠得到妥善管理。預設醫療指示可以表達個人在生命垂危時是否維持生命治療,減少家人因不同意見而產生的困擾和爭執。

相信不少人早就耳聞「平安三寶」的概念,但我們仍然需要注意,這三者在實質操作上,實施方式、註冊程序和適用範疇上大有區別。

平安紙

「平安紙」,又稱為遺囑,是一份極為重要的法律文件,能夠確保財產在離世後按照本人意願分配。這份文件不僅可以保障您的最後心願得以實現,還能避免家人因財產分配問題而產生爭議

立平安紙好處多:
  1. 明確財產分配:
    詳細指定每項資產的分配,包括金錢、房地產及其他資產。
  2. 指定執行人:
    選擇信任的人執行遺願更安心,確保一切按照真實意願進行。
  3. 安排未成年子女的監護:
    如果您有未成年子女,可以在平安紙中指定他們的監護人。
  4. 表達喪葬安排:
    說明本人對於葬禮或其他身後事的意願。
  5. 減少家庭糾紛:
    明確的遺產分配可以大大避免家人之間因財產問題而產生的矛盾。
立平安紙的合法程序:
  1. 以書面形式撰寫遺囑內容
  2. 兩名見證人同時在場見證並簽名
  3. 見證人不可為受益人
  4. 確保立遺囑人具備行為能力
  5. 明確表達遺囑意圖

雖然訂立平安紙可能讓人感到不適,很多人甚至認為“唔關我事”,但它確實是一項負責任的行為,能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保障和平安。及早考慮訂立平安紙,可以確保自己的心願得到尊重和執行。

持久授權書

假如日後自己因身體抱恙或精神欠佳,無法妥善處理個人事務,該如何是好?
這時,持久授權書便能發揮其重要作用。「持久授權書」是一份法律文件,允許個人(稱為授權人)可以預先授權一位信任的人(稱為受權人),在自己日後喪失行為能力時,代為處理財務事務。有別於「一般授權書」,它更像是一份「放心紙」。
持久授權書VS一般授權書
持久授權書 一般授權書
授權人失去精神行為能力時 仍然有效 在授權人失去精神行為能力時即告失效
適用範圍 財產和財務事務 範圍較廣泛,涵蓋各種事務
法律要求 必須在律師和醫生的見證下簽署,需向高等法院註冊才能生效 程序較為簡單
撤銷條件 一旦授權人失去精神行為能力,就不能輕易撤銷,除非經過法院程序。 隨時由授權人撤銷
訂立持久授權書有什麼好處呢?
  1. 安心:
    失去行為能力後之事宜有人跟進,不用擔心。
  2. 省事:
    家人毋需向法院申請監護令,省時又省力。
  3. 自主:
    可以自行選擇最信任的人來幫忙。
  4. 防爭議:
    避免家人為誰來處理事務而爭吵。
持久授權書主要功能
  1. 財務管理
    受權人可以在授權人失去行為能力後,合法地處理財務事宜,例如支付醫療費用和日常開支。
  2. 預防性安排
    透過持久授權書,授權人可以提前安排可信任的人士代為管理資產,避免因失智或其他原因導致財務混亂。
  3. 靈活性
    可根據需要對受權人的權限進行限制或設定生效條件。

請記住,只有當您無法自己作出決定時,這份文件才會生效。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可以自己自主地管理一切事務。訂立持久授權書,就像買了一份保險。這份法律文件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我們的事務能夠得到持續且妥善的照料。建議您在身體健康、思維清晰時,認真考慮訂立持久授權書。

預設醫療指示

「 預設醫療指示」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能夠提前表達自己對未來醫療決定的意願,特別是在無法自主表達時。主要針對維持生命治療(LST,life sustaining treatment)的選擇,例如是否使用人工呼吸機或心肺復甦術、插胃喉等。

現在的醫療技術進步快速,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也有很多方法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我們要知道,有些治療方法雖然可以讓人活多一段日子,但反而會讓病人感到更痛苦,無法安詳離開。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醫生和家人可能會不太確定該怎麼做。因此,有精神行為能力的病人若決定不接受LST, 就可以簽訂「 預設醫療指示」。

訂立預設醫療指示有什麼好處呢?
  1. 尊重個人意願:
    即使在失去表達能力時,病人的醫療決定仍能得到尊重。
  2. 減輕家人壓力:
    避免家人在危急時刻必須做出艱難的醫療決定。
  3. 提供明確指引
    為醫療團隊提供清晰的治療方向。
  4. 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可提前拒絕接受某些侵入性治療。
訂立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需要註意的是:在香港,預設醫療指示現仍未有法律約束力,存在灰色地帶,但在普通法框架下,通常會被醫療團隊和家屬尊重。任何人包括家人也不可撤銷病人所簽訂的預設醫療指示。

  1. 必須在精神狀態良好時訂立。
  2.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以確保理解各種醫療選項。
  3. 需要有見證人在場簽署。
  4. 定期檢討並更新,以確保反映最新意願。

預設醫療指示不僅關乎個人尊嚴,也是對家人的一份關愛。重要的是要讓家人知道我們的想法,令到大家安心,同時也減輕了家人的精神負擔。建議大家及早考慮訂立預設醫療指示,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安心保障。

總 結

這三份文件共同構成了平安三寶,使個人在面對生命終結或健康危機時,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未來和資產分配。透過合理的規劃,可以減少家庭成員在面對困難時的壓力與糾紛。

【居家照護】如何準確使用血氧儀?

缺氧十分常見,且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其中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也稱為「沉默缺氧」,指的是血氧含量下降,但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其他症狀,常見於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需要特別留意。

隨著長者健康意識的提升,血氧儀逐漸成為家庭必備的健康監測工具。血氧儀是一種常見的醫療設備,用於測量人體的血氧飽和度,即血液中氧氣的含量。常用於檢測心肺功能,並觀察患者恢復情況。血氧儀怎麼用?正常人的血氧是多少?血氧93正常嗎?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將介紹血氧儀的相關知識、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您更好地守護長者健康。

準備工作

  1. 確認設備準確性:詳閱說明書,確認血氧儀是否準確,並定期進行校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2. 清潔手指或耳垂:清潔食指、中指或耳垂,確保沒有指甲油、護手霜等物質干擾;注意指頭太冷時會影響血液循環,需待手指溫暖後再進行測量。
  3. 保持平靜放鬆: 保持平靜和放鬆,避免焦慮或緊張情緒,因為情緒波動會影響血氧飽和度。
  4. 確保血氧儀乾淨: 打開血氧儀,等待儀器自檢完成,通常需時數秒鐘至數十秒鐘,確保設備啟動正常。

血氧儀的使用步驟

  1. 將手指插入血氧儀的傳感器內,確保傳感器與手指緊密貼合,避免留出空隙。
  2. 測量過程中保持手指穩定平放,不要移動或搖晃,確保血氧儀穩定收集數據。
  3. 等待數秒到數十秒,直到血氧儀屏幕上顯示出血氧飽和度值和心跳次數值。
  4. 血氧儀的讀數應在20-30秒內穩定下來,同時會讀取脈率和心拍波形。
  5. 若脈博波形不動,可能因為手指太凍,血液循環不足影響測試準確度。可使用溫水或暖包温热手指后再进行测量。脈搏波形平均出現代表正常,否則代表不準。
  6. 等待數秒鐘到數十秒鐘,直到血氧儀屏幕上顯示出血氧飽和度值和心跳次數值。
  7. 完成測量並記錄數據,以便日後追踪。
  8. 測量過程注意觀察病人面部是否有氣促,唇部是否變紫,留意呼吸次數。

解讀監測數值 ≦93%應就醫

血氧濃度計顯示兩個數值。一個是血氧濃度(SpO2),正常值為≧95%。另一個數值是PR,也就是每分鐘心跳次數,正常值為60-100次;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或身體活動會影響血氧濃度和心跳速率。

血氧含量 (SpO2) 建議
≦90% 此含氧量顯示患者情況非常危險,請立即安排入院。
90%至 93% 此含氧量令人擔心,請盡快聯繫醫務人員,由醫生盡行評估。
≧93% 血氧含量在正常範圍內,可按時監測血氧含氧量。

影響血氧儀的數據原因

  1. 運動︰運動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和需氧量會增加,氧氣消耗快,可能導致血氧濃度低。
  2. 周圍環境︰血氧仪的最佳工作环境温度为15℃-30℃,湿度为10%-80% RH。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仪器的运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强光照射会影响血氧仪的传感器,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建议在光线柔和的环境下测量。
  3. 手指:手指温度过低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影响血氧仪传感器对血氧浓度的测量。建议使用温水或暖包温热手指后再进行测量。
  4. 指甲:指甲油会干扰血氧仪传感器的光线穿透,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前應卸除指甲油。指甲過长或有其他異常情況也會影響測量結果,测量前應修剪指甲。
  5. 皮膚:厚重的護膚品会影响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前應清洁手指表面。手指部位出现割伤或创口亦會有所影響,建议使用其他手指进行测量。
  6. 其他因素︰如黑色素沉著、貧血、心臟疾病、表皮降解劑等均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7. 驗證方法:可用血壓計測試心率進行對比,確定準確度。

總 結

使用血氧儀需要一個安靜且穩定的環境,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步驟來測量,並正確地將指頭放置在血氧儀內,確保得到可靠和準確的血氧飽和度數據。

【傷口護理】如何分別尿疹與壓瘡?

長時間臥床、缺乏運動及營養不良等因素,長者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尿疹和壓瘡。然而在初期階段,尿疹和壓瘡往往容易誤診。本文將介紹如何區分尿疹和壓瘡。   

尿疹和壓瘡成因

尿疹和壓瘡是兩種不同的皮膚問題,但很容易混淆。

  • 尿疹的成因 (詳情參考 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文章)
    尿疹又稱尿布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多發生在嬰兒和老年人身上。尿疹是由於尿液與皮膚摩擦所引起的刺激性皮疹,常見於長者的臀部和陰部。這些部位容易潮濕,尿液的刺激容易損傷皮膚表層。尿疹的特徵包括皮膚紅腫、灼痛、瘙癢以及可能出現皮膚破裂和黃色膿液。
  • 壓瘡的成因 (詳情參考長期臥床必有壓瘡?文章)
    壓瘡又稱褥瘡,通常是由於身體部位長時間受壓迫所引起的。壓瘡是由於身體部分位置持續受壓,導致皮膚表層缺血和壓力集中而形成的潰瘍。常見於身體凸起部位,如腰部、臀部、尾椎骨、肩部和腳底等。長期臥床的長者因未改變體位和營養不良等因素,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壓瘡。壓瘡分為四個級別,從輕微的皮膚紅腫到嚴重程度第四級的深層肌肉和骨骼受損。

尿疹和壓瘡症狀

要分辨尿疹和壓瘡,需要觀察病情發生的部位、症狀和疼痛程度等。

 尿疹的特徵

  • 尿疹通常出現在皮膚摩擦處,例如尿布區域。
  • 尿疹的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瘙癢、刺痛、燒灼感和水泡。

壓瘡的特徵

  • 壓瘡通常出現在身體長時間受壓迫的骨骼凸起區域,例如腰部、臀部、尾椎骨、肩部和腳底等。這些部位因長時間接觸床墊而摩擦。
  • 壓瘡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疼痛、溼疹、潰爛和褐色壞死組織。

如何治療尿疹和壓瘡:

尿疹的治療

(詳情參考 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文章)

  1. 了解患者尿疹的症狀與原因。
  2. 採取預防尿疹的措施,包括使用乳膏和藥膏,防止大小便接觸傷口。
  3. 醫療照護:在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情況下,必須按醫生指示使用處方藥物,不要自行使用藥物。
  4. 家庭護理:保持患部乾爽、清潔,定時更換尿片。

壓瘡的治療

  1. 諮詢醫護人員根據壓瘡的症狀進行分級。
  2. 預防壓瘡的措施:減輕壓力,使用專為長期臥床患者設計的醫療床、氣墊床墊或保護器。同時,提高營養攝取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3. 醫療照護:根據專業傷口護士和醫生的指示進行傷口護理,例如使用壓瘡專用墊、退化性潰瘍治療藥物等。
  4. 家庭護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膚乾爽和清潔,避免使用具有摩擦力的物品。

總 結

儘管尿疹和壓瘡都會引起皮膚發紅、疼痛和瘙癢等症狀,但它們的成因和傷口外觀有明顯差異。要區分這兩者,需要考慮傷口出現的部位、症狀的時間和嚴重程度等因素。如果老年人出現尿疹或壓瘡,應及時諮詢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正確識別並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傷口惡化。 認識皮膚傷口和壓瘡護理是重要的,可以確保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和護理,促進傷口的癒合和保持皮膚健康。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