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中風康復】家是最好的療養:
中醫上門針灸重塑中風患者的尊嚴及獨立

中風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健康問題,往往對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巨大影響。傳統中醫針灸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手段,近年來逐漸被應用於中風患者的治療中。而隨著「上門服務」模式的興起,中醫針灸治療不再局限於醫院或診所,而是走進患者的家中,為他們提供更貼心、個性化的康復服務。

個案分析

某位65歲的男性患者因腦梗中風導致右側偏癱,行動完全依賴家人。經專業中醫師上門進行針灸治療(每週3次,針對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並結合日常康復訓練(如扶助行走、抓握訓練),三個月後患者能夠借助拐杖行走,並逐漸恢復進食能力。他的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並對自己的康復充滿信心。

家庭環境對中風康復的意義

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行康復治療,對中風患者有以下幾大好處:

  • 心理舒適感
    • 家庭是患者熟悉和信任的環境,能有效緩解因長期住院帶來的焦慮與恐懼,讓患者以更放鬆的心態接受治療。
    • 在家中接受治療,也能避免社交壓力,尤其是對於行動不便或心理脆弱的患者。
    • 在家接受治療,患者無需奔波,減少了身體和心理的負擔,特別適合行動不便的中風患者。
  • 家庭支持的力量
    • 家人的陪伴與鼓勵能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讓他們重拾信心。
    • 家屬員可以共同參與康復過程,學習日常護理技巧,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 家屬可以參與有助了解康復進展,並在日常生活中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增強家庭凝聚力。
    • 在家治療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懷,有助於提升自信心,促進心理康復。

中醫針灸在中風康復中的獨特作用

中醫認為,中風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所致,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能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身體功能的恢復。

  • 改善中風後遺症
    •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針灸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對中風後遺症有顯著療效,包括:
      • 改善偏癱、肢體麻木等運動障礙;
      • 緩解肌肉痙攣或僵硬;
      • 改善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功能。
    • 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 針灸能夠刺激大腦神經的可塑性,幫助患者重新建立損傷部位的神經通路,促進功能恢復。
    • 調整心理和情緒
      中風患者常伴隨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針灸能通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患者的情緒穩定性,減少心理壓力。

中醫上門針灸的優勢

  • 方便性與連續性
    • 對於行動不便或嚴重癱瘓的患者,上門針灸服務避免了外出就醫的麻煩,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 上門治療能確保康復的連續性,避免因交通或天氣等問題中斷治療計劃。
  • 個性化治療方案
    • 中醫師能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家庭環境,量身定制針灸治療方案,並針對患者的生活習慣提出康復建議。例如,針對偏癱患者,治療時可重點刺激手三里、曲池等穴位,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
  • 減少醫療壓力
    • 在家中接受針灸治療,避免了患者因頻繁就醫而產生的醫療壓力,讓治療更人性化。
  • 重塑尊嚴與獨立
    • 在家治療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懷,有助於提升自信心,促進心理康復。
    • 中風患者往往因身體功能的喪失而感到無助和自卑。上門針灸不僅幫助他們恢復身體功能,還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感。隨著身體狀況的改善,患者能夠逐步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新獲得尊嚴。

注意事項

  • 早期介入:
    • 中風後病情穩定(通常為48小時後)即可開始針灸和康復訓練,中風康復的黃金期一般為發病後3至6個月,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 個體化方案:
    •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證型、體質等),制定個體化的針灸和康復方案,以達到最佳療效。
  • 長期堅持:
    • 針灸和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通常建議至少持續3個月的努力,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中風康復需要長期,患者及家屬應保持耐心。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跟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總 結

家是最好的療養場所,中醫上門針灸為中風患者提供了一種人性化的康復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患者不僅能夠獲得有效的治療,還能在家庭的溫暖和支持下,重拾尊嚴與獨立,邁向更健康、更有品質的生活。

【醫療券】上門診症中醫是否可以使用醫療券?

香港年滿65歲的長者有資格使用醫療券。一些病人選擇中醫上門診症服務,但不了解是否可以用醫療券付款,本文介紹一些相關知識。

醫療券使用範圍

根據政府公佈的資料顯示,在香港註冊並已登記參加計劃的醫療服務包括︰

西醫、中醫、牙醫、脊醫、物理治療師、、註冊護士和登記護士、職業治療師、放射技師、醫務化驗師(輔助醫療業人員及化驗服務須按現行的轉介安排)、註冊名冊第I部分註冊的視光師、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

中醫上門診療醫療券使用步驟

香港的醫療券計劃旨在為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提供經濟支持,所以上門診療可以使用醫療券。以下是使用醫療券的步驟:

  1. 確認資格:
    確保你是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並持有有效的身份證件。
  2. 以醫療券支付及餘額:
    告知提供服務機構你將使用醫療券支付費用,並查詢醫療券戶口餘額。
  3. 選擇中醫師:
    提供服務機構中選擇一位參與醫療券計劃的註冊中醫。
    你可以透過香港衛生署的網站或熱線查詢參與計劃的醫生名單。
  4. 準備文件:
    中醫師上門時,準備好你的香港身份證。
  5. 使用醫療券:
    在服務完成後,中醫師會幫助你使用醫療券支付費用,長者或家屬簽署“醫療券使用同意書”扣除相應的金額。
  6. 確認交易:
    核實服務費用確保扣除醫療券金額正確,並索取收據或交易記錄以備查核。

如何查詢醫療券餘額?

1. 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查詢︰

  • 香港衛生署的網站 
  • 致電醫療券結存查詢熱線:2838 0511
  • 利用醫健通eHealth手機程式
  • 或自助服務機查詢醫療券的餘額

2.如何共用配偶醫療券?

  • 你和配偶無需預先申請連結戶口。當你或你的配偶需要使用對方醫療券支付醫療服務時,你們只需中醫師到府後,雙方聲明共用醫療券並出示夫妻雙方的香港居民身份證件,中醫師申報時會連結雙方的醫療券戶口,之後雙方的醫療券戶口會即時在系統上連結。
  • 戶口連結後,當你們其中一人的醫療券餘額已耗盡,你即可以使用你配偶戶口內的醫療券餘額。每次使用配偶的醫療券時,你必須向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你配偶最新的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如適用))的副本以作核對。請向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你和配偶各自可收取電話短訊的流動電話號碼。如有需要,你可選擇提供你的家人/照顧者的流動電話號碼作為替代。戶口成功連結後會有電話短訊發送到你指定的電話號碼。為保障你和配偶的利益,日後當你本人或配偶以醫療券戶口支付醫療服務時,系統亦會以電話短訊即時通知。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長者情況:提供病人患病情況、基本資料及 生命體征指數,初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中醫上門,或需要緊急送院醫治。
  2. 了解收費標準,傳送相關資料圖片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並確定需要使用醫療券。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跟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艾灸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病人或監護人要注意病人受力程度、時間長短、頻率快慢等因素,如有不適及時向醫師表達,需要時可配合治療後的中醫調攝;
  4. 醫師結束治療離開後,客服會發送服務收費清單,用醫療券支付,並可查詢醫療券餘額:並預約複診。

總 結

請注意,醫療券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和規定,例如每年的使用金額上限和適用的醫療服務範圍。建議在使用前先詳細了解相關規定,以確保正確使用醫療券。

【中醫引思】從大S去世事件談起思考:中醫預防流感並發肺炎

2025年2月3日,台灣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去世,這一消息震驚了華人社會。流感看似普通,卻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這提醒我們必須重視流感的預防與治療。中醫在預防流感及併發肺炎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值得深入探討。

一、流感併發肺炎的威脅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變異性,每年都會引發季節性流行。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流感病毒可能侵襲下呼吸道,引發肺炎。這種情況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更為常見,但近年來也頻繁發生在青壯年群體中。

中醫認為,流感屬於”外感病”範疇,其發展與人體正氣強弱密切相關。正氣充足時,外邪難以入侵;正氣不足時,外邪易於深入,導致病情加重。這與現代醫學的免疫學理論不謀而合。

大S的案例顯示,即使是注重養生的藝人,也可能因工作壓力、作息不規律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最終釀成悲劇。這提醒我們,預防流感併發肺炎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二、中醫預防流感的獨特方法

中醫強調”治未病”,在預防流感方面有著系統的方法。首先,通過辨證施治,根據個人體質特點進行調理。例如,氣虛體質者可服用玉屏風散,陰虛體質者可服用生脈飲,這些方劑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飲食調理是中醫預防的重要環節。冬季可多食用溫補食材如生薑、大棗、山藥等,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健脾益氣。同時,適當飲用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茶飲,有助於預防外邪入侵。

經絡養生是中醫的特色療法。日常可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療法,能有效提升正氣,增強免疫力。這些方法簡單易行,適合日常保健。

三、預防流感併發肺炎的中醫策略

中醫認為,預防流感併發肺炎的關鍵在於防止外邪深入。當出現流感症狀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阻止病情發展。可使用麻杏石甘湯等方劑,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肺化痰,防止病情加重。

對於高風險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中醫建議進行個性化調理。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等方劑,配合針灸療法,全面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這些都是預防流感併發肺炎的重要措施。

四、減少外界感染

高風險人士、慢性病患者等族群由於免疫力相對較弱,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更容易發展為重症。他們的呼吸道防禦功能下降,肺部清除能力減弱,這些生理特徵使得他們成為流感併發症的高發生率。

頻繁出入醫院等公共場所,實際上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醫院作為各類病患集中的場所,往往是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區域。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減少不必要的醫院就診,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機率。

居家調理的優點在於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安全、可控制的環境。在家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接觸源,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同時也能獲得更個人化的健康管理。

醫透過望聞問切,能夠準確判斷個人體質特徵。針對氣虛、陰虛、痰濕等不同體質,制定個人化的調理方案。這種精準的辨證施治,能夠有效提升身體抗病能力。

居家調理還包括飲食調理和經絡養生。透過合理的飲食搭配,配合穴位按摩、艾灸等傳統療法,能全面提升身體免疫力,達到預防流感的目的。

高危險群選擇居家中醫調理,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流感預防方式。透過專業的中醫調理,配合科學的生活方式,我們完全可以在家中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跟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總 結

更多資料可參考上一篇文章: 【中醫智慧】冬季預防甲流中醫有良方。中醫預防流感並發肺炎的方法,體現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在大S事件後,我們更應該重視中醫在疾病預防中的重要角色。透過科學運用中醫方法,結合現代醫學技術,包括西醫接種疫苗,我們完全有能力降低流感並發肺炎的風險,守護健康生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重視預防,科學養生,遠離疾病威脅。

【中風復健】關於中風後康復的殘酷真相

中風後的康復過程常常充滿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沮喪和無助。讓我們一同瞭解一些中風後康復的殘酷真相及改善方法。

關於中風治療藥物?

  • 沒有直接中風康復特效藥︰
    中風以後的康復沒有特效藥(包括中藥和西藥),目前為止,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特效藥。針對於腦部神經的修復還是營養類藥物全部都是智商稅。中風患者吃的藥物是針對於中風二次預防和基礎疾病的控制治療的。
  • 針對缺血性中風︰
    這種類型的中風是由於血管堵塞導致的,使用藥物類別包括:
    • 預防血栓形成溶栓藥物
    • 幫助溶解血栓並恢復血流藥物
    • 減少血液凝固藥物。
  • 出血性中風︰

這種類型的中風是由於血管破裂導致的,治療通常以控制出血為主,藥物包括:

  • 止血藥物可用於減少出血
  • 降壓藥物控制高血壓是出血性中風治療的關鍵。
  • 其他輔助治療
    • 膽固醇藥物:用於降低膽固醇水準,進而減少未來中風的風險。
    • 抗血小板藥物:通常用於防止再次中風。

關於身體功能損傷?

  • 無法完全百分百恢復︰
    中風以後絕大多數人形成的功能損傷,是無法完全百分百恢復正常的,努力去康復訓練有機會得到改善,不去努力只可能越來越糟糕。
  • 後遺症是不會自我恢復︰
    中風以後形成的功能損傷症狀,不會通過時間慢慢自己恢復。不同於其他疾病,可能養養就自己恢復正常了。中風形成的後遺症是不會自我恢復,不要看見有人1年2年恢復正常了,就認為自己等個2年也可以恢復正常。
  • 通過康復訓練得到逐步改善︰
    中風以後形成的功能損傷,部分症狀可以有辦法通過康復訓練得到逐步改善,比如運動能力、語言、認知、吞咽、情緒控制能力等等。一些症狀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比如肢體的麻木感、感覺異常、頭暈、頭疼、聽力、視力等等。
  • 做好預防防止再次中風︰
    中風以後就算恢復正常,一樣需要做好預防。發生過疾病,說明你的身體存在了這個疾病的根源性問題,比如血壓、血糖、血脂、血管、心臟等等問題。不是說你外在的身體恢復正常了,這一些問題就不存在了。疾病的根源問題是不會消失的,需要方方面面做好每一個細節的預防。

關於中風後心理?

中風以後需要心理康復,不僅僅只是外在的肢體康復,心理不康復,肢體康復無從談起。

  • 心理影響︰
    中風後,患者常常會遭遇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這些情緒影響康復的動力和效果。
  • 家庭和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中風以後的康復治療不可能長期在醫院,都需要回歸到家庭康復,因為中風這個疾病的康復非常漫長和艱難,就算有足夠的物質支撐,許多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需要依賴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這是任何一個家庭都是難以長期承受的。所以,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都需要學習一定的康復知識,為家庭康復做好準備。
  • 經濟壓力︰
    康復過程中的醫療費用和失去的工作收入可能會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經濟上的壓力。
  • 需要積極的態度︰
    患者的康復進度往往與他們的心態密切相關。持續的積極態度和堅持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疾病非常殘酷,現實該面對的時候需要面對和接受,不要總是放不下,一直在糾結。

關於中風後醫治方式?

綜合治療才能幫助中風患者復康,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中醫

針灸

中醫針灸療法多年來均用以治療中風,其原理是以針刺激身體經絡上的穴位,達到疏通經絡、醒腦的作用,中醫根據患者情況以中藥調理身體,加快康復。

物理治療師

強化動作技巧

物理治療師幫助患者強化肌肉與改善肌肉協調的運動,例如學習如何吞嚥、幫助減少肌肉痙孿和增加動作範圍的運動。

物理治療師

移動訓練

物理治療師為中風患者提供一套功能訓練,幫助患者使用拐杖或塑膠護踝等輔具,這項訓練能夠提升患者走路的順暢度。

物理治療師

電療

安排中醫、職業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西醫

藥物

配合醫生診斷協助患者把中風的危險因子控制好三高,提供覆診及藥物,或因中風引起的憂鬱症或疼痛的藥物。

傷口專科護士

壓瘡

傷口專科護士服責傷口及壓瘡處理

言語治療師

言語能力

言語治療師會透過有效的提示及練習方法,提升復康者的語言及言語能力。 亦會教授復康者及其家人促進溝通效能的技巧。

職業治療師

生活技能

職業治療師及社工幫忙患者掌握所需生活技能,協助他們重返家庭及工作崗位、投入社群生活,以實現獨立、有意義和豐富的人生。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長者情況:提供病人患病情況、基本資料及 生命體征指數,初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中醫上門,或需要緊急送院醫治。
  2. 了解收費標準,傳送相關資料圖片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跟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艾灸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病人或監護人要注意病人受力程度、時間長短、頻率快慢等因素,如有不適及時向醫師表達,需要時可配合治療後的中醫調攝;
  4. 醫師結束治療離開後,客服會發送服務收費清單,支付費用並預約複診。

總 結

中風後的康復是一個複雜且個性化的過程,患者和家庭需要為此做好長期的心理和物質準備。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智慧】冬季預防甲流中醫有良方

中國大陸近期甲流大爆發,導致各地醫院人滿為患,引發社會恐慌。農曆新年很多港人將選擇北上旅遊,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本文分析中醫獨特的理論和方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預防措施,幫助我們抵禦甲流的侵襲,守護身體的健康。

為什麼冬天容易中風?

甲型流感是甚麼?

  • 傳播方式:
    甲型流感通過飛沫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會隨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後可能會感染。特別人多場所是最容易受感染。
  • 常見症狀︰
    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涕或鼻塞、打噴嚏、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疲勞以及有時會伴隨腹瀉或嘔吐等症狀。
  • 潛伏期:
    從一個人接觸並感染流感病毒到症狀出現的時間約為兩天,甲型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到4天,通常在感染後的幾天內最具傳染性。

中醫在預防甲流獨特的方法︰

中醫認為,冬季人體陽氣內斂,抵抗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而甲流病毒就屬於中醫所說的“外邪”範疇。因此,增強自身的正氣,調節身體的平衡,是預防甲流的關鍵。

  • 中藥調理︰
    對於已經接觸過甲流患者或處於高風險環境中的人群,還可以服用一些中藥預防方劑。但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配製合適的方劑。
  • 食療調理︰
    多喝熱湯,如蔥姜湯散寒祛濕。食用百合、雪梨潤肺滋陰。也可以請教中醫師跟據個人體質建議食療,提高個人低抗力。
  • 中醫手法調理︰
    中醫還有一些特色的預防方法,如艾灸。艾灸具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冬季可以艾灸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位,增強人體的陽氣,提高抵抗力。
  • 中藥香囊︰

還可以使用中藥香囊,將一些具有芳香化濁、祛邪辟穢作用的中藥,中醫師的指導下將藿香、佩蘭、蒼術等裝入香囊中,佩戴在身上或放置在室內,以預防甲流。

預防甲流一般常識︰

  • 防止風邪入侵:
    冬季應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蓄積。同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腳部等部位,避免受寒。外出時佩戴口罩、圍巾,防止風邪入侵。
  • 飲食調理:
    中醫提倡冬季飲食宜溫熱、滋補,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氣健脾、補腎溫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雞肉、核桃、栗子、紅棗等。此外,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的食物,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辛溫發散的食物,如蔥、薑、蒜等,有助於驅散寒邪。但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油膩、辛辣和生冷食物,以防損傷脾胃。
  • 增強免疫力: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冬季適合進行一些溫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運動時要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損傷陽氣。運動後及時更換衣物,防止著涼。
  • 情緒管理:
    在情志方面,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和緊張。中醫認為,情志失調會影響臟腑功能,導致正氣不足。可以通過聽音樂、閱讀、與朋友交流等方式來調節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中醫認為情緒與健康密切相關,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慮和壓力,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避免過度疲勞,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與病患密切接觸,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跟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總 結

總之,中醫預防甲流強調的是綜合調理,從起居、飲食、運動、情志等多個方面入手,增強自身的正氣,抵禦外邪的入侵。在冬季這個甲流高發的季節,讓我們運用中醫智慧,做好預防措施,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度過一個溫暖、健康的冬天。

【中醫預防】冬季預防中風前兆的中醫防治

冬季特別要警惕香港第四號致命殺手中風的發病先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冬天會成為了中風的高發季節?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其中的緣由。

為什麼冬天容易中風?

1. 氣候因素

  • 寒冷氣溫:
    首先,氣溫的驟降是關鍵因素。當寒風吹過,外界溫度大幅下降,我們的血管會為了保持身體的核心溫度而收縮。這就如同原本寬敞的道路突然變窄,血流的通行變得不再順暢,血壓也隨之升高。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就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血管的收縮更容易導致血管壁的損傷,形成血栓,從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 頻繁的冷熱交替:
    在家中,儘管我們可以躲避外界的嚴寒,但室內外溫差的變化同樣不容忽視。從溫暖的室內走到寒冷的室外,或者反之,血管需要不斷地適應溫度的波動。這種頻繁的冷熱交替,使得血管的調節功能面臨巨大的考驗,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血管痙攣,進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 乾燥空氣:
    乾燥空氣易影響血液迴圈。因空氣乾燥使水分流失,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動減緩。乾燥還會使血管收縮减低血管弹性,進一步限制血液的流動空間。長此以往,不僅會讓我們感到手腳冰涼、身體乏力,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2. 季節因素

  • 運動量降低
    冬季,人們的活動量往往會減少。在家庭的舒適環境中,我們更傾向於窩在沙發裡,享受溫暖與寧靜。缺乏運動導致血液迴圈減慢,新陳代謝減緩,血液中的脂質等物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進一步加重血管的狹窄和硬化。而且,長時間的靜坐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血壓波動
    冬季尤其是在早晨,許多人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這增加了中風的風險。
  • 季節性情緒障礙:
    冬季日照時間減少,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焦慮,這也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3. 飲食習慣

  • 肥胖人士是高危族群
    肥胖是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因為肥胖與很多可能增加中風機率的因素有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人們在冬季往往會攝入更多食物。血壓高會導致血管硬化,彈力下降,長期高血壓容易導致血管破裂。血脂高會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血栓;血糖高則會令血管硬化和出現血栓的機率增大。
  • 高油高鹽高脂肪飲食
    冬季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對中風的發生產生影響。為了抵禦寒冷,人們在冬季往往會攝入更多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些食物在給我們帶來能量的同時,也會使血脂升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在家中,各種豐盛的冬季美食常常擺滿餐桌,若不加以節制,便會給血管健康帶來威脅。

4. 疾病高發期

  • 長期病患: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風險更高。
  • 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也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在家中,如果通風不良,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引發感冒、肺炎等疾病。這些感染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炎症反應,進而影響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中風的風險。

中醫有甚麼方法如何預防中風?

1. 均衡飲食及藥膳食療

中醫可跟據個人體質提供合理食療方案,而基礎飲食調理注意以下3點︰

  • 纖維蛋白飲食
    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增強體質。
  • 多攝取溫性食物
    如生薑、紅棗、桂圓,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提高免疫力。
  • 少油少鹽飲食
    減少高膽固醇和高鈉食物的攝取,保持血壓和血脂正常。

2. 中藥調理

  • 藥膳食療:如天麻、白芍、當歸、黃芪等煲湯,這些藥物有助於活血化瘀和調理氣血。
  • 調配方劑:可咨詢註冊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服用專對個人的中藥方劑來預防中風。

3. 中醫手法

  • 針灸
    特定穴位如百會、風池、合谷等,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抵抗力。
  • 推拿(按摩)
    通過推拿可以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壓力。在特定部位按摩(如肩頸部和背部),有助於緩解緊張,促進血液流動。
  • 艾灸
    特定穴位如腎俞、足三里等,能驅寒暖身,改善氣血循環,增強免疫力。
  • 拔罐
    透過負壓刺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緊張和疼痛,加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4. 生活方式調整

  • 保持良好作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 減少壓力
    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減輕心理壓力。
  • 運動
    運動有助於放鬆身心,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長者情況:提供病人患病情況、基本資料及 生命體征指數,初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中醫上門,或需要緊急送院醫治。
  2. 了解收費標準,傳送相關資料圖片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跟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艾灸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病人或監護人要注意病人受力程度、時間長短、頻率快慢等因素,如有不適及時向醫師表達,需要時可配合治療後的中醫調攝;
  4. 醫師結束治療離開後,客服會發送服務收費清單,支付費用並預約複診。

總 結

預防冬季中風前兆,中醫有招!注意保暖,飲食清淡,多飲溫水。常按摩頭部、手足穴位。適度運動,如室內簡單體操。還可用食療及中藥調理,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醫迷思】睇中醫保險可以理賠嗎?

在香港是否可以通過保險索賠中醫治療的費用取決於幾個因素,讓我們通過深入的探討來尋找答案。

個案分析

李先生意外受傷後,想用中醫跌打治療,特別向保險公司查詢是否可否索償,應該選擇門診保險還是意外險?

了解保險類別及了解保障範圍

  • 不同的保險計劃對中醫治療的覆蓋範圍不同。首先要留意你的保險計劃有否包括中醫。如適用於中醫,亦應了解具體的保障細項,如針灸、拔罐、刮痧、跌打,中藥等中醫中常見的治療方式的受保範圍。
  • 需留意的是,近年市場上出現許多整骨治療,為求診者提供啪骨、矯正姿勢等服務。雖然也是提供類近跌打的治療或其他中式療法,但一般不屬門診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 接受中醫門診的原因都可能影響是否能獲得賠償。保險公司可能會查詢受保人看中醫的原因,包括預防性治療、調理身體保健,或醫療上需要等。
  • 另外很多意外險覆蓋範圍也是中醫跌打治療,跌打是香港對中醫骨傷科特有稱謂。主要原理是以中醫骨傷手法,及藥物內服、外用等,處理病患的皮肉經絡氣血損傷及異常情況。申報需要填寫受傷原因。

醫療提供者資格

  • 中醫有分2種,除了註冊中醫外,還有表列中醫。一般而言,只有到政府認可的註冊中醫求診才合乎資格申請賠償。
  • 看診前最好查明看診的中醫是屬於哪一種,例如診所或上門醫師需提供有效註冊中醫執業證明書。如有疑問,亦可以到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網站搜尋該中醫的姓名,確認是否在註冊中醫名冊上。
  • 有些保險公司只承認指定的中醫師或具有特定認證的治療者,因此需要確認您的醫療提供者是否在保險公司的網絡內。日

注意索償限額

  • 定額收費︰
    中醫的診金多數是定額收費,而藥費則另外計算,一般以劑數或日數計算。此外,根據所用藥物的不同,每劑/日的費用可能有浮動。門診保險大多會覆蓋基本的中醫診金,並列明保障多少劑/多少日的中藥。如果花費超出計劃保障金額,可能就無法得到全額賠償。
  • 一般門診保險的保單都會列明保障限額,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 每年中醫診症最高可索償之金額上限
    • 每年各種中醫療法(如門診或針灸等)的診症次數上限
    • 每日最高的中醫診症次數上限
    • 接受手術或住院前/後中醫診症的特定適用時間/次數
    • 要成功索償中醫治療開支,記得不要超出保單列明的限額及限制。
  • 意外險覆蓋範圍也是中醫跌打治療︰
    但非所有保險都賠償跌打治療開支,有些需投保指定級別才提供保障,有些則需要加購額外保障,即使提供跌打保障,包括︰
    • 每日保障限額,可能不足以應付全數治療費用。
    • 每項骨折意外診症次數及費用
    • 每項非骨折意外診症次數及費用
    • 每保單年度合共診症次數及費用
  • 有些保險計劃可能要求在接受中醫治療之前獲得批准

妥善保管收據及中藥處方

投保人在索償時須向保險公司提供處方和正式收據,以便保險公司核對相關資料。因此,求診後記得索取由醫療機構/註冊中醫發出的中藥處方和收據,文件上應清楚列明:

  • 中醫師的姓名、註冊編號
  • 診所蓋章及中醫師的簽名/蓋章
  • 中醫師選用的藥物名稱、用法及劑量
  • 診斷結果及收費詳情
  • 意外險需申報需要填寫受傷原因。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中醫 / 西醫上門。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西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及其他檢驗。

總 結

門診保障及意外保險都可能涵蓋中醫服務,讓你可輕鬆針對疾病進行治療。但購買保險時需了解詳情,如需要中醫治療最好先咨詢保險公司或代表查詢所需項目可否索償,也需要了解保險公司是否有指定的中醫提供者或診所,特別是行動不方便者考慮中醫上門診療時可能要求在接受中醫治療之前獲得批准。

【中醫迷思】中醫治療會影響西藥服用嗎?

中醫治療會影響西藥服用嗎?

現代醫療常使用西藥幫助病患治病,特別長期病患及大病初癒回家的病人,但很多長者在生病時都比較傾向選擇中醫調理。中醫治療會否影響西藥的服用呢?讓我們通過深入的探討來尋找答案。

個案分析

方老太中風後行動不方便,聽說老友陳太太透過中醫上門度身訂製得調理方案效康復果很好,但方老太的兒子擔心服用的西藥與中醫治療結合會對病情產生影響,中醫師根據方老太的實際情況及西藥服用情況,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相互結合,為方老太中風康復取得良好效果。

中西醫配合治療更好效果?

上一篇文章: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配合西醫為患者在家治療?」瞭解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有4大優勢︰

• 患者享有更全面且個性化的治療方式
• 產生更良好的療效
• 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
• 更準確評估病情

中醫治療對西藥服用有副作用嗎?

  • 手法治療不影響西醫服藥
    中醫手法治療包括多種技術和方法,主要以調理人體的氣血、陰陽平衡為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中醫手法治療:
    • 針灸:
      通過將針刺入特定的經絡穴位,調節身體的氣血流通,達到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的效果。
    • 推拿:
      中醫推拿是一種手法療法,通過按壓、揉捏、推拉等手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
    • 拔罐:
      利用真空原理在皮膚表面形成吸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排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 刮痧:
      通過刮拭皮膚表面,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助於緩解肌肉疼痛和改善皮膚狀況。
    • 艾灸:
      使用艾草製成的艾條或艾柱,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熏灸,溫熱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免疫力。
  • 中西藥物相互作用:
    某些中藥成分可能會影響西藥的代謝,導致西藥的濃度過高或過低,從而改變療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例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能會增強抗凝藥物的效果,增加出血的風險。同樣,某些西藥也可能會影響中藥的代謝和吸收。
    特別是在治療急性疾病時,中藥的調理效果可能會幹擾西藥的治療效果。

使用中醫治療對西藥服用患者有什麼注意事項?

  • 告知醫生:
    患者應該向中醫師和西醫師提供詳細的用藥清單,包括所有的中藥和西藥,確保醫生瞭解患者的整體治療計劃。
  • 監測相互作用:
    某些中藥可能會影響西藥的代謝,患者需要定期監測療效和副作用,並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向醫生反饋。
  • 分開服用時間:
    建議將中藥和西藥的服用時間分開,以減少相互作用的風險。例如,可以在兩者之間間隔1-2小時。
  • 個體化治療:中醫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避免使用可能與西藥產生衝突的中藥。
  • 遵從醫囑:遵循醫生的建議,確保在使用中醫治療的同時,西藥的劑量和服用方式不受影響。
  • 病情穩定後再進行中醫治療
    住院期間,主診醫生基本醫到病人情況穩定後,先俾中醫做治療或開藥;如病人昏迷不省人事狀態,則不建議中醫介入。

適合中西醫配合上門治療的患者​

  1. 癌症患者
    在罹患癌症或需要動手術的大病時,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因為大病可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再加上治療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所以大病初癒的患者,往往會有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
  2. 患長期疾病的長者
    特別是體弱不方便獨自出門的長者。
  3.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
    大病之後,患者食慾下降,身體較為虛弱,隨意移動身體會影響傷口恢復。
  4. 中風康復長者
    中風康復長者身體虛弱、行動不便。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中醫 / 西醫上門。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西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及其他檢驗。

總 結

在如今的醫療領域中,中醫和西醫都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我們面臨健康問題時,有時可能會同時接受中醫治療和服用西藥。中醫和西醫雖然理論體系不同,但並非完全對立。中醫注重整體調理,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方法來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西醫則更側重於針對具體病症,使用化學合成藥物來直接消除病因或緩解症狀。 因此,在同時使用中醫和西藥時,建議患者與醫療專業人員充分溝通,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以確保安全並減少潛在的副作用。

【中醫治療】選擇中醫上門診療前要了解及注意什麼?

選擇中醫上門診療時,確實需要考慮和了解一些重要的因素,以確保您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選擇中醫上門診療前應該了解和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中醫上門前基本準備

  • 病歷記錄
    準備好病人的病歷資料,包括以往的病史、用藥情況和過敏史,方便醫師進行診療。
  • 診療範圍
    了解中醫師提供的服務範圍,包括針灸、推拿、中藥等,確保符合您的需求。
  • 醫師資格
    確認醫師的專業資格,包括其是否持有香港認可有效的執業證書以及相關的教育背景。了解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擅長的治療領域。例如,有些醫生可能更擅長治療特定的疾病或症狀。
  • 費用透明
    詢問診療的收費標準,包括上門費、診療費和藥物費用,避免後期出現不必要的糾紛。最好上門前清楚了解是否可用醫療券或是否可以申請保險賠償。
  • 預約流程:
    了解預約的流程和所需時間,以及提供準備相關信息。包括地理範圍和時間安排,確保醫師可以在您方便的時候提供恰當的服務。

中醫上門後治療前準備

  • 衛生環境:
    確保中醫師上門時的診療環境衛生,及足夠空間給患者治療,這對於中醫的施療效果至關重要。了解醫生如何保持診療衛生和設備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 溝通方式:
    選擇一個恰當表達方式或監護人向醫師清楚傳達的訴求及感受,特別是不能言語的患病長者。
  • 治療方案:
    在診療前,了解醫師的治療方案,包括預期的療程和可能的效果。
  • 配合治療:
    積極配合醫師的建議及治療計劃,以獲得最佳效果。
  • 應急措施:
    瞭解在治療過程中如有不適,醫師的處理措施及如何聯繫醫療機構。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長者情況:提供病人患病情況、基本資料及 生命體征指數,初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中醫上門,或需要緊急送院醫治。
  2. 了解收費標準,傳送相關資料圖片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跟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艾灸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病人或監護人要注意病人受力程度、時間長短、頻率快慢等因素,如有不適及時向醫師表達,需要時可配合治療後的中醫調攝;
  4. 醫師結束治療離開後,客服會發送服務收費清單,支付費用並預約複診。

總 結

在宅中醫治療有更溫暖及自在醫療體驗。通過仔細考慮以上因素,亦更好地為自己選擇合適的中醫上門診療服務。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三伏天灸要趁“熱”提升免疫力及改善過敏體質?

「夏病冬治」要趁“熱”,三伏天灸有助提升免疫力 ,改善過敏體質,本期將帶你瞭解下三伏天灸的中醫療法,三伏天灸通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利用特定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旨在調節氣血,改善體質及增強免疫力。

「夏病冬治」的是甚麼原理?

「夏病冬治」顧名思義,是指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在冬季進行治療,多適用于夏重冬輕的慢性衰減性疾病。“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中醫自古以來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三伏天灸為什麼通常在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

三伏天灸之所以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是因為這段時間陽氣最盛,人體的經絡氣血流通較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外界的陽熱之氣,加強體內陽氣,達到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的效果。

原因包括:

  • 陽氣旺盛: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候,有助於驅逐體內的寒邪。
  • 提高療效:
    此時進行灸療,人體毛孔開放,更容易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
  • 增強免疫:
    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這些因素使得三伏天成為進行天灸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灸是如何進行呢?

三伏天灸的進行方式通常如下:

  1. 選擇穴位: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選擇適當的穴位,如肺俞、膈俞、膻中等。
  2. 製作貼敷:將特定的中藥製成藥餅或藥膏。 
  3. 貼敷穴位:將藥物貼在選定的穴位上,通常貼敷時間為1至2小時。
  4. 觀察反應:注意皮膚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清洗。
  5. 定期進行:通常在三伏天的頭伏、中伏、末伏各進行一次,連續三年效果更佳。

三伏天灸功效是甚麼?

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通常在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涉及在特定穴位貼敷中藥藥膏,旨在提升身體的陽氣,增強免疫力,並改善由虛寒體質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

  • 提升免疫力:三伏天灸可以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 改善過敏體質:這種療法被證實能降低過敏狀態,達到抗過敏的作用。
  • 調理身體:對於體質虛寒及患有鼻敏感、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三伏天灸有助於祛寒治病,減低發病率,並預防疾病。

哪些人群適用三伏天灸呢?

  • 虛寒性體質及陽虛體質人士。
  • 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敏感的人士。
  • 常感冒、腸胃不適或經常經痛的人士

三伏天灸並不適合所有人。以下人群需要謹慎或避免使用:

  • 皮膚過敏者:容易對藥物或膠布過敏的人應避免自行處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急性病患者:如發熱、感冒等急性疾病期間不宜進行。
  • 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慢性病嚴重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應諮詢醫生。
  • 兒童與老人:需謹慎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總 結

如有對三伏天灸有興趣,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獲取個性化方案和治療。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評估和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