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輪椅】長者使用電動輪椅亦須注意安全

電動輪椅的興起為長者及身障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因為其操作性及安全性都比較高。然而我們使用上仍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長者。

 

長者使用電動輪椅要注意什麼?

關於操作

  1. 首先,長者及其家人或照顧者須遵從醫生的建議選擇符合身體情況的電動輪椅。
  2. 在第一次操作電動輪椅之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了解電動輪椅的性能及操作方式,恰當的維護保養方法等。
  3. 照顧者先坐上電動輪椅試用,掌握所有操作技巧,包括速度轉換、上落斜、轉彎、剎車等等,再讓長者嘗試。
  4. 當長者準備移坐到電動輪椅上時,請務必先關掉電源。否則有可能不小心觸碰到操縱杆或按鈕,導致電動輪椅突然移動而造成危險。
  5. 當長者第一次學習駕駛電動輪椅的時候,應選擇一個比較緩慢的速度進行嘗試,再慢慢了解和熟悉如何控制力度,順利掌握啟動和停止電動輪椅的方法。
  6. 電動輪椅十分適合長者居家安老,方便其在室內活動自如。若要外出須有熟悉輪椅操作的照顧者陪同,並應先勘察路線沿途的路面情況,以確保電動輪椅平穩安全地行駛。
  7. 每次外出後須檢查輪椅情況,包括輪子有沒有黏上頭髮、碎石等,在家使用亦要定期檢查,同時配合合適的清潔方法進行保養。
  8. 每一款電動輪椅都有其承重能力的嚴格規定,載重超過最大承重可能會損壞座椅、車架、緊固件、摺疊機關等,還可能會嚴重傷害到使用者或其他人,也會使電動輪椅損壞報廢,所以不可用來負載重物。

關於電池

  1. 不要使用不同容量的電池,不要使用不同品牌和不同類型的電池。 
  2. 第一次充電必須完全充電(約24小時),確保電池被完全激活。
  3. 再次充電前,要先把電池裏的電全部使用完後再開始充電。
  4. 更換電池時要全部一起更換,不要將新舊電池混合使用。
  5. 每次使用電動輪椅前應查看電源是否充足,電力不足時應及時充電。
  6. 如果長時間沒電可能會令電池損壞而無法使用,嚴重時可能損壞電動輪椅本身。

電動輪椅寄艙時必須先行斷電;為確保安全,電線連接處也要貼上膠帶隔絕電源。

由於只接受所有以電池驅動的輪椅(無論什麼規格)存放於航機貨艙內,即包括以乾電池、濕電池、凝膠狀電池或密封式蓄電池驅動的輪椅。鋰離子電池驅動的輪椅或類似的行動輔助工具也只能作為寄艙行李付運,且電池必須為符合聯合國測試和標準手冊第 3 部分第 38.3 節之測試要求的種類。同時為符合國際航空運輸安全規定,乘客須作特定的安全處理,航空公司會在訂票時作出提示。鋰電池10AH符合大多國內外航空公司對電動輪椅電池要求。

總 結

醫生認為「自困愁城」對身心健康都不好,建因此建議條件允許的患者使用電動輪椅。電動輪椅可以幫助長者回復自信、提高生活品質。

Featured Post

【強積金MPF】疾病原因可否提早拎MPF強積金

不論是自己還是家中長者,當勞碌半生到了退休之齡,都應該好好安享晚年。
然而,假若自己或家人不幸患上長期病患甚至末期疾病而需要提早從職場退下來,除了要注意身體健康和保持心境開朗外,有一件事或許你會很容易忽略,就是提取MPF強積金了。
如要長期支付醫費用,取回強積金的這筆錢或許對你有一定程度的支援作用。

提早取回提強積金MPF的注意事項有3點是有關疫病或死亡的原因

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可於65歲前取得強積金。

完全喪失行為能力

必須提供由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證明自己永久不適合執行在完全喪失行為能力之前的最後一份工作的特定種類的工作。

罹患末期疾病

必須提供由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述明該醫生或中醫認為你患有相當可能令你的預期壽命減至12個月或以下的任何疾病。

死亡

當成員取得死亡證明後,已故成員的累算權益是成員遺產的一部分,因此必須由計劃成員的遺產代理人或遺產管理官申索。

其他原因65歲取回強積金

當你年滿65歲時,便可選擇以一次性或分期的方式提取累算權益。根據法例規定,除了上面3點還有以下特定情況下,你可在65歲前提早提取累算權益:

永久性地離開香港

你必須聲明已經或將會離開香港,前往其他地方居住,而無意作為永久性居民返回香港工作或再定居,並提供令受託人信納你已獲准在香港以外某地方居住的證明。

注意: 假如計劃成員曾以此理由提早提取強積金,日後將不能以較後離港日期再次提出申請,受託人亦不會向計劃成員支付強積金。積金局備有曾以永久離港為理由而成功提取強積金的計劃成員紀錄冊。計劃成員如向受託人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藉此提早提取強積金,可被檢控。

提早退休

你必須年滿60歲並已終止所有受僱及自僱工作,並作出法定聲明指無意再次受僱或自僱。你可以選擇一次性或分期的方式提取累算權益。

小額結餘

你必須只在一個強積金計劃內結餘不超過$5,000,且沒有結餘在其他強積金計劃內,而你提出申請提取強積金的日期距離最後一個供款日至少12個月。你亦須聲明你日後無意受僱或自僱。

提取強積金步驟

你須向相關強積金計劃的每一名受託人提交申索表格及所需文件。由於以上提及的6個情況有異,引至提早取回強積金手續及所需文件各有不同。
為免程序出錯,謹記仔細查閱清楚。你可參閱以下提取強積金的所需文件:

提早提取的理由 所需文件
提早退休 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已達到65歲退休年齡或提早退休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R)]法定聲明表格 [MPF(S) – W(SD1)]
永久性地離開香港 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罹患末期疾病/小額結餘/死亡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O)]法定聲明表格 [MPF(S) – W(SD2)]令受託人信納你已獲准在香港以外某地方居住的文件證明
完全喪失行為能力 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已達到65歲退休年齡或提早退休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R)]「僱員永久不適合執行特定種類工作證明書」表格 [MPF(S) – W(M)]
罹患末期疾病 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罹患末期疾病/小額結餘/死亡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O)]罹患末期疾病醫學證明書 [MPF(S) – W(T)]
小額結餘 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罹患末期疾病/小額結餘/死亡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O)]法定聲明表格 [MPF(S) – W(SD3)]
死亡 遺產代理人的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基於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罹患末期疾病/小額結餘/死亡的理由而申索累算權益的表格 [MPF(S) – W(O)]遺產管理書或遺囑認證書

提取強積金表格

就以上6個情況,你可到積金局下載並預先填妥「提取強積金表格」。在此提示一下,請把填妥的申索表格及證明文件直接交予相關強積金帳戶的每一名受託人,即MPF強積金公司而不是積金局呢!

提取強積金時間

如你需要從多於一個強積金計劃提取累算權益,你須就每個計劃獨立申請提取累算權益。一般情況下,受託人在收到所有所需文件後,必須在30日內向申請人支付累算權益。

總結之注意事項:

提取MPF強積金涉及一定手續。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會覺得頗為繁複。如家人因病而有需要取回強積金,我們也建議照護者在情況許可下幫忙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精神困擾。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長者濕疹不用慌 防治有妙招

濕疹是一種高發的皮膚病,常見於炎熱天氣及秋冬轉季之時。長者起濕疹可能有多種原因引起。皮膚老化後細胞更新速度減慢、天然保濕因子含量下降以及皮脂腺功能減弱等都使得皮膚的補水能力逐步下降。乾燥脆弱的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引發濕疹症狀。許多長者都會患有貧血、高血壓、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本身或所用的藥物都可能增加濕疹發生的風險。另外,藥物敏感、環境、天氣亦有所影響,如每逢氣溫或濕度驟變,某些部位的皮膚會感到痕癢難當,甚至乾燥紅腫,可能患上濕疹。如何正確應對家中長者患上濕疹的情況?以下是一些防治小妙招:

1︰個人護理

  1. 飲食禁忌:紓緩治療期間,長者應避開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魚、蝦、韭菜等潛在過敏原;肉類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半生不熟會更易引起過敏;
  2. 衣物換洗:用柔軟、吸汗的棉質衣物隔開皮膚與其他衣物(如毛衣、絨質衣物),減少刺激;增加換洗頻率,減少洗衣液等化學劑的用量,避免殘留;
  3. 日常保濕:選用成分溫和的保濕產品補充水分,如水性乳液或凝膠,維持良好的皮膚屏障功能;沐浴時長不要超過10-15分鐘,避免過度沐浴導致皮膚脫水。



2︰日常環境

  1. 注意衛生:提高清潔頻率,維持室內乾爽潔淨,減少粉塵等過敏原;
  2. 控制室溫:維持室內濕度在40%-60%之間,溫度在20-25°C之間,保持室內空氣暢通,避免長者皮膚受到汗水刺激;
  3. 注意事項:避免使用毛毯、地氈、絨毛玩具,盡可能避免種植含有花粉的植物及飼養寵物。

3︰護理皮膚及合理用藥

應儘量避免過度的搔抓、熱水燙洗等對皮膚的惡性刺激,會加重患者的症狀,甚至出現糜爛、流水、繼發感染等情況。長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或用冰敷止癢代替不合理的止癢方法。

  1. 益生菌:研究顯示攝取益生菌有助改善腸臟健康及免疫系統,從而減低濕疹病發率
  2. 營養補充劑:如維生素、礦物質等,有助於增強皮膚屏障功能;
  3. 外用類固醇藥膏:控制皮膚過敏炎症,紓緩痕癢;
  4. 抗組織胺藥物:抗敏感及止痕藥物,減少抓癢對皮膚的額外刺激;
  5. 口服類固醇:適用於濕疹情況嚴重之患者;
  6. 抗生素:治療繼發性感染。

總 結

長者濕疹痕癢會令老人家情緒不穩,亦有可能是藥物敏感,要適當引起重視,及時尋求醫生診症。長者濕疹的病因比較複雜,需要從多角度進行預防和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保濕護理以及對基礎疾病的有效管理,都是控制濕疹發作的關鍵所在。

Featured Post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處理老人發燒?

當發現長輩的口腔溫度或耳溫測量超過37.2℃,就要格外小心。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量測長輩體溫,確定長輩體溫的正常範圍值,當測量時發現體溫比平常高1.3℃時,極大幾率是長輩出現發燒症狀。發燒是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受發熱物質的刺激,體內產熱多於散熱,體溫較正常範圍高,且維持一段時間,是身體的一種防禦作用,表示體內有疾病發生。

1︰注意長輩發燒是否伴隨寒顫

此時的寒顫並不是指一般感冒時的怕冷感覺,而是全身不停顫抖、出現軀體抖動導致病床震動的嚴重程度。劇烈寒顫是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循環裡面的重要指標。敗血症對於老年人是極其危險的疾病,嚴重時致死率甚至高達20%以上,若延誤就醫,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2︰注意長輩呼吸及精神狀態

觀察長輩是否出現明顯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或昏昏欲睡等意識狀態的變化,這些也是敗血症的表現,必須立刻就醫。例如老年人突然精神不佳,無法起身進食,建議立刻幫其測量體溫,如有發燒,盡快就醫診治以排除敗血症的可能性,避免危及生命。

3︰臥床老人發燒要檢查!

家屬隨時檢查長輩身上儀器管路外觀或使用情況,若發生鼻胃管灌食不順、尿管的尿液混濁、氣管開口周圍分泌物增多等情形,請盡快就醫尋求協助;若長輩臥床不便外出,可以尋求居家護理師或居家醫師的協助。 確認長輩最近是否曾經嗆到,有可能因此引起吸入性肺炎。

4︰連續發燒多天時要尋找感染來源

檢察患者身上是否有傷口,尤其長期臥床患者建議仔細檢查其臀部或容易壓到的部位是否出現褥瘡。糖尿患者要特別檢查雙腳是否有傷口或破皮等,確認感染源。家屬及照護者應當盡量維持患者身體清潔,在感冒時佩戴口罩和手套後再接觸患者,勤洗手多通風,避免交叉傳染。

5︰醫療處置及照顧注意事項

  1. 發燒時請臥床休息,維持充分睡眠,幫助體力恢復。
  2. 發燒時體內水分的流失會加快,因此在可行範圍內宜多飲水補充水分。
  3. 適當的營養來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
  4. 盡量避免穿過多的衣服和蓋太多棉被,導致身體無法散熱,加重發燒的不適。另外也要適時添加衣服避免受寒。
  5. 注意含氧量、體溫及血壓情況,定期服藥。

總 結

除此之外,長輩可能由於其他疾病造成表達不易或神經感覺遲鈍,若家屬或照護者無法第一時間發現異狀,就可能使得病情更加嚴重,
因此對於長輩發燒這一症狀要格外留意。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

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事故是死亡原因之一。每十次跌倒,就會出現一次嚴重的傷害,隨著長者的年紀增加,跌倒發生率也會愈來愈高,可能會引起骨折、外傷、顱內出血。一旦不幸發生,對於老人、家屬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不僅長者無法獨立照顧自己,增加家屬的負擔外,也會提高住院及死亡的機率。

1︰居住環境的光線要充足

  1. 充足與適當的光線是第一要求。除了居住的房間外,在浴室和走廊也可以設置小夜燈。
  2. 選擇光線柔和的燈泡,避免眩光或強烈反光。
  3. 樓梯處可加裝雙向開關,不論是在樓下樓上,都可以控制電燈開關。
  4. 電燈開關處,可黏貼夜光小貼紙,方便長者找尋開關。

2︰地面要整潔、動線要淨空

  1. 盡量保持行走動線的乾淨和無障礙,不要擺放雜物或不必要的東西。
  2. 隱藏並固定好電話線、網路線等線路,延長線也要收好,不要影響到動線。
  3. 地毯、腳踏墊下方應放置防滑墊。
  4. 保持地面乾燥,避免因濕滑而跌倒。

3︰家具要符合長者的需求

  1. 避免使用有輪子或會滑動的家具。
  2. 家具的尖銳處需裝上防撞海綿。
  3. 盡量避免太低、太軟的椅子(起立和坐下對於老人而言,都是比較吃力的動作)

4︰浴室要有輔助設備並保持乾燥

  1. 在淋浴間、馬桶旁的牆上增設手把,協助長者使力,也能避免滑倒。
  2. 可裝設「截水溝」取代浴室的門檻。
  3. 坐在穩固、防滑、高度合宜的淋浴椅上洗澡比較安全,應避免長者攀爬浴缸。​

5︰若家中有樓梯應特別注意

  1. 階梯間的距離不宜過高。
  2. 樓梯最後一階可加裝「反光條」。
  3. 樓梯上下間皆裝設電燈的雙向開關。
  4. 樓梯應裝設堅固扶手。
  5. 樓梯的本體與樓梯面的顏色可區分,但應避免格子狀圖案的設計。​

6︰隨時使用適當的輔具

  1. 拐杖和各式助行器都是協助行走的好幫手,只要把握使用技巧,就能讓長者在行走上「事半功倍」。
  2. 配戴適合的眼鏡、助聽器,能幫助長者克服身體退化的不便。

7︰適當的室溫

盡量控制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4度。因為長者的體溫本來就較低、免疫力也較差,若溫度合宜,長者的活動力和反應也會較好。

8︰合宜的穿著與舒適的鞋子

長輩的衣服褲子是否過長?鞋子是否已經磨損、老舊?看似小細節,卻也是讓長輩容易跌倒的元兇。替長輩挑選一雙舒適、合腳,並有防滑功能的鞋子,讓長輩的每一步都能安全又踏實。

9︰注意長者的用藥安全

長者吃完藥後,請先多休息,再起來活動。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暈或視線模糊的副作用,如果覺得長輩的情況不佳,可以與醫生商談,是否能減輕藥量,或停止服用不必要的藥物。

10︰多陪陪長者

陪伴能帶來心裡的支持,讓長者有安全感,也能讓我們更了解長者真正的需求,隨時做機動性的調整!

總 結

熟讀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防止老人跌倒引起嚴重問題。
如何「預防跌倒」是每個有年長者的家庭都需要特別注意的重要資訊,請大家格外留意。文字轉自www.ilong-termcare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三伏天灸要趁“熱”提升免疫力及改善過敏體質?

「夏病冬治」要趁“熱”,三伏天灸有助提升免疫力 ,改善過敏體質,本期將帶你瞭解下三伏天灸的中醫療法,三伏天灸通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利用特定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旨在調節氣血,改善體質及增強免疫力。

「夏病冬治」的是甚麼原理?

「夏病冬治」顧名思義,是指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在冬季進行治療,多適用于夏重冬輕的慢性衰減性疾病。“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中醫自古以來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三伏天灸為什麼通常在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

三伏天灸之所以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是因為這段時間陽氣最盛,人體的經絡氣血流通較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外界的陽熱之氣,加強體內陽氣,達到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的效果。

原因包括:

  • 陽氣旺盛:
    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候,有助於驅逐體內的寒邪。
  • 提高療效:
    此時進行灸療,人體毛孔開放,更容易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
  • 增強免疫:
    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這些因素使得三伏天成為進行天灸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灸是如何進行呢?

三伏天灸的進行方式通常如下:

  1. 選擇穴位: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選擇適當的穴位,如肺俞、膈俞、膻中等。
  2. 製作貼敷:將特定的中藥製成藥餅或藥膏。 
  3. 貼敷穴位:將藥物貼在選定的穴位上,通常貼敷時間為1至2小時。
  4. 觀察反應:注意皮膚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清洗。
  5. 定期進行:通常在三伏天的頭伏、中伏、末伏各進行一次,連續三年效果更佳。

三伏天灸功效是甚麼?

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通常在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涉及在特定穴位貼敷中藥藥膏,旨在提升身體的陽氣,增強免疫力,並改善由虛寒體質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

  • 提升免疫力:三伏天灸可以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 改善過敏體質:這種療法被證實能降低過敏狀態,達到抗過敏的作用。
  • 調理身體:對於體質虛寒及患有鼻敏感、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三伏天灸有助於祛寒治病,減低發病率,並預防疾病。

哪些人群適用三伏天灸呢?

  • 虛寒性體質及陽虛體質人士。
  • 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敏感的人士。
  • 常感冒、腸胃不適或經常經痛的人士

三伏天灸並不適合所有人。以下人群需要謹慎或避免使用:

  • 皮膚過敏者:容易對藥物或膠布過敏的人應避免自行處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急性病患者:如發熱、感冒等急性疾病期間不宜進行。
  • 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慢性病嚴重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應諮詢醫生。
  • 兒童與老人:需謹慎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總 結

如有對三伏天灸有興趣,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獲取個性化方案和治療。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評估和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世衛組織WHO認可的針灸是如何治療中風後遺症?​

在溫馨的家中,中風後的親人可能正面臨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挑戰。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針灸療法,為他們的康復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

針灸治療的範圍很廣,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初版的〈世界衛生‧針灸專刊〉,提出並建議在全世界推廣應用針灸治療的病症有43種。
199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義大利米蘭會議中通過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包括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婦科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等,並列出有效的針灸處方。64種針灸適應症之一為神經內科系統疾病:-包括: 中風後遺症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

1996年11月義大利米蘭會議會

議會中對針灸治療作如下論述:

採用類似針灸法或傳統療法隨機對照試驗過的針灸適應證有:戒酒、變應性鼻炎 (花粉症)、競技綜合症、面癱 (顏面神經麻痺)、膽絞痛、支氣管哮喘、心神經官能症、頸椎病、運動系統慢性疼痛(頸、肩、脊柱、膝等)、抑鬱、戒毒、痛經、頭痛、偏癱或其它腦病後遺症、帶狀皰疹、高血壓、姿位性低血壓、陽痿、引產、失眠、白細胞減少、腰痛、偏頭痛、妊娠反應、惡心嘔吐、肩周炎 (凍結肩)、手術後疼痛、經前期緊張症、神經根疼痛綜合症、腎絞痛、類風濕性關節炎、扭傷和勞損、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緊張性頭痛、戒菸、三叉神經痛、泌尿道結石。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方式?

  • 選擇穴位:
    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穴位,如合穀、內關、足三裡等。
  • 促進血液循環:
    針刺可增加局部血流,有助於改善神經功能。
  • 調節神經功能:
    幫助恢復運動和感覺功能,減輕麻木和疼痛。
  • 緩解肌肉痙攣:
    減少肌肉僵硬和痙攣,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 提高整體康復:
    配合其他康復治療,促進全面恢復。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

中風急性期、恢愎期、及後遺症期均可以針灸介入治療。

針灸可大幅減低急性期後遺症的發生及影響;加快恢愎期的恢復進程,保持甚至提升肌力;並可針對後遺症期的各種後遺症治療,例如流涎,言語困難,局部痛症等,減少後遺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實際情況中,患者中風送院急救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後,主診醫生才可能允許中醫針灸介入治療及要血壓水準已穩定超過24小時較為安全。缺血性中風患者於急性期後2至3日後便可開始,出血性中風患者病情則需在手術治療後觀察傷口癒合良好,血壓穩定後才可以開始。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的 治療時機和方法?

  • 早期介入:
    中風後的黃金恢復期是發病後的3個月內,越早介入針灸治療效果越好。即使在發病後6個月內,仍然是有效的康復期。
  • 針灸方法:
    包括頭皮針和體針。頭皮針刺激大腦皮質反射區域,改善局部循環;體針主要刺激四肢穴位,以平衡肌肉張力。
    對於中風後肢體無力的患者,常常會選取足三裡、曲池、合穀等穴位。通過針刺這些穴位,可以激發經氣,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而對於言語不清的患者,則可能會針刺廉泉、啞門等穴位,以改善語言功能。
    在進行針刺時,針灸師會以熟練的手法將纖細的銀針準確地插入穴位。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的酸脹或麻電感,這是正常的得氣反應,表明針灸正在發揮作用。留針期間,患者可以靜靜地休息,感受身體的變化。

針灸對中風治療有效果嗎?

  • 提高生活質量:針灸治療可以幫助中風後遺症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
  • 減少致殘率:通過針灸治療,中風患者的致殘率可以顯著降低。
  • 針灸作為中風後遺症的輔助治療方法,已被廣泛應用,其療效得到了臨床實踐的驗證。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總 結

世衛組織 WHO 認可的針灸,對治療中風後遺症有顯著效果。通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改善肢體功能、語言障礙等。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針灸在康復領域的應用,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上門診療適合的群體及病種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醫療服務也在不斷創新和拓展,中醫上門診療作為一種便捷的醫療模式,正逐漸走進人們的家庭,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那麼,哪些群體和病種適合中醫上門診療呢?本文我們一探究竟。

第一類︰重病患者

  • 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大病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再加上治療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特別是未期病患經常需要忍受疼痛,有些痛症病人看過西醫後痛症仍然沒有改善,中醫上門可以有效舒緩痛症。
    相關文章: 中醫上門為家中病患如何舒緩痛症?
  • 大病初癒者
    大病初癒後身體當然需要調養,很多人覺得大病會導致身體變虛,如做手術流血會導致體虛。對於疾病向愈階段,也即疾病恢復期,同樣存在邪實、正虛的情況,正確調理有助於加快疾病痊癒、更重要的是避免復發。大病初癒者,往往處於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
    相關文章: 中醫上門如何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

第二類︰行動不方便老人

  • 中風患者
    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嚴重的失能,也讓很多人十分害怕。如果錯過最佳的黃金救援3小時時間,出現後遺症的機率會大大提高。而中風後如施行針灸急救,則可大幅減少後遺症狀。腦中風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和障礙,其中遺症包含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嘗試配合中醫治療會恢復得更好。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相關文章:
  • 長期臥床患者
    這類患者可能由於疾病導致行動受限,如中風偏癱、骨折術後康復期等。中醫的針灸、康復訓練等手段可以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和肢體功能鍛煉。而且在家中進行治療,方便家人隨時照顧,也能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 行動不方便老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往往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下降等問題,導致不小心跌倒或扭傷的意外發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正確處理和及時的醫療救治至關重要。本身沒有行動不便問題的長者不小心跌倒後也存在不便外出治療的困難。
    相關文章: 家中長者跌倒扭傷,如何安排中醫上門醫治?

第三類︰體弱人士

  •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
    大病之後,患者食欲下降、身體比較虛弱。
  • 體弱的長者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行動不便成為他們就醫的一大難題。中醫的調理方法,如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對於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具有良好的療效。在家中接受診療,不僅減少了他們路途奔波的勞累,還能在熟悉的環境中放鬆身心,更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 產後的婦女
    產後身體虛弱,需要調養恢復,而出門就醫對於還在恢復期的產婦和新生兒來說並非易事。中醫上門可為產婦提供產後康復的指導,包括中藥調理氣血、催乳、產後形體恢復的推拿按摩等,幫助產婦儘快恢復身體,同時也能照顧到新生兒的需求。

第四類︰社交恐懼者

  • 社交恐懼症患者
    社交恐懼症患者生病時,在陌生的環境中往往情緒更不穩定,影響治療效果。中醫上門治療,減少患者對就醫的恐懼。
  • 情緒不穩定的兒童
    孩子生病時往往情緒不穩定,在醫院陌生的環境中可能會哭鬧不止,對其他患者帶來不好影響。中醫上門可以為孩子進行推拿、穴位貼敷等治療,減少孩子對就醫的恐懼,讓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中醫上門。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總 結

除了上述群體,一些常見的病種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輕症,也可以通過中醫上門診療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醫通過望聞問切,辯證論治,為患者開具合適的中藥方劑或進行相應的外治療法。 總之,中醫上門診療為許多行動不便的患者、需要長期調理的慢性病患者以及特殊時期的人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患者在家這個溫暖的環境中,更舒適、更安心地接受治療,同時也促進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信任,讓中醫的獨特魅力在家庭中綻放,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再談中醫針灸與中風治療

中風是導致發病和死亡的主因之一,更是本港2023年第五大常見死因,每年有超過3000個案死於中風,中風後遺症更對患者以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生活及心理負擔。而針灸作為中風治療的有效手段,受到越來越多患者及家屬認可,本篇文章旨在為患者及家屬解惑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幾個主要問題。

中醫對中風的認識?

中風醫學大致分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中醫學則稱之為中風病,常見有突然昏僕、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偏身麻木等主要病徵。

根據病位分類,中風又分「中經絡」及「中臟腑」。不論是哪一類的中風,愈早治療愈好。

  • 中經絡︰
    一般無神志改變,伴有突然間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逐等症狀。
  • 中臟腑︰
    會出現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神識恍惚,病情較兇險。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
及其後遺症的原理?

中醫針灸對症施治,因人而異,根據個別情況選擇不同穴位刺激,例如以頭針對應腦部相關區域刺激腦部神經,喚醒部分暫時失去功能的區域,而對於有半身不遂或局部患肢的後遺症,針灸會刺激局部穴位,增強反射反應和增加肌肉張力,近一步改善中風患者的復原速度。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

中風急性期、恢愎期、及後遺症期均可以針灸介入治療。

針灸可大幅減低急性期後遺症的發生及影響;加快恢愎期的恢復進程,保持甚至提升肌力;並可針對後遺症期的各種後遺症治療,例如流涎,言語困難,局部痛症等,減少後遺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實際情況中,患者中風送院急救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後,主診醫生才可能允許中醫針灸介入治療及要血壓水準已穩定超過24小時較為安全。缺血性中風患者於急性期後2至3日後便可開始,出血性中風患者病情則需在手術治療後觀察傷口癒合良好血壓穩定才可以開始。

針灸對中風患者有風險嗎?

針灸治療一般無明顯副作用, 但服用薄血藥人士易有出血情況, 較易形成瘀塊, 建議患者針灸前須向註冊中醫師詳細說明自己所有藥物史及是否正在接受任何其他治療。

針灸治療多久才會有效果?

治療中風的後遺症以發病首三個月內為最佳,半年以後以增進肌力,改善活動力,預防攣縮為目標。

一般而言,療程開始的初期需要的針灸次數會較為頻密,約每星期2至3次。若患者於發病的第一個星期內開始針灸,持續3個月治療的效果會是明顯的。臨床上,若中風1個月後才開始的話,持續治療6至12個月,亦有機會恢復8至9成的效果。若患者的康復進度顯著,針灸次數亦會按情況逐漸減少。症狀基本消失或穩定後,建議患者每個月應維持1至2次,以預防病情復發。療程實際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註冊中醫師會視乎病人的個人因素如年齡、體質,以及病情深淺等情況而定。在首幾次針灸後病情顯著改善的,自然療程較短。反之,接受數次針灸後無顯著反應的,便需要較長時間和耐心治療。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總 結

家是中醫患者康復的重要戰地,而適時的針灸治療則是這場戰役中的關鍵一步。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讓我們在家中為患者創造一個更好的康復環境,陪伴他們走向健康的彼岸。

Featured Post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針灸】物理治療與中醫有何分別?應該如何選擇?

中西醫結合療法是現在流行的方向,香港有不少物理治療師也採用針灸作為治療方法,強調通過刺激穴位調節身體功能,這跟傳統的中醫針灸有甚麼分別?我們需要針灸時,應該如何選擇? 本文將分析物理治療與中醫的原理及功效分別!

個案分析

黃老太關節僵硬及促進血液循環不佳,經常周身疼痛,家人想通過針灸作為治療方法,但不知道選擇物理治療師還是傳統的中醫針灸?

為什麼使用針灸治療?

大家一定聽說過針灸這門古老而神奇的技藝。針灸,源于中華五千年的深厚文化,是以微細的針具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人體身上至少有 365 個穴位,即經絡氣血在身體表面聚集、輸注或通過的重點部位,是一個反應區域,與身體內部臟腑以經絡聯繫,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治療疾病的效果。針灸,不僅是醫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親近的養生之道。

針灸有臨床實證去證明其功效嗎? 針灸的功效在近年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已得到肯定,現代科學也在進一步研究針灸有效的原理,針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分為針刺治療和灸法治療,自古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也有廣泛應用相類近的療法,有繁多的病例證明實際療效,近年針灸治療在歐美地區開始普及,作為最常見的替代療法之一。

香港物理治療師
是否可以使用針灸治療?

在香港《中醫藥條例》的豁免條款下,註冊物理治療師也可為患者進行針灸,而其實早於 30 多年前,本港已有物理治療師開始使用針刺作為輔助治療之一。但不是所有物理治療師都會使用針灸為病人治療。

物理治療師使用的針灸與中醫針灸的分別

物理治療師 中醫
穴位 根據《中醫藥條例》訂明,在選取穴位時,其考慮因素主要是建基於對西方醫學及科學方面的認識 – 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以及根據研究實證,在針刺治療上不使用任何中醫「辨證論治」操作,亦較少會有使用到 循用中醫的穴位,並使用中醫的「辨證論治」操作。
針法 一般簡單針灸 中醫針灸更多元化,比如放血療法,如刺絡拔罐、梅花針、小針刀等方法。
治療痛症 大多數物理治療師使用針刺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刺激局部、脊髓和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以產生緩解疼痛的化學物質(例如內啡肽)來達到止痛效果,加速血液循環、並促進組織癒合。並合併使用其他形式的治療。 中醫除使用針灸外, 可能會使用艾灸、推拿、刮痧、砭石、拔罐等治療方法;也可以跟據患者情況開中藥配方。以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中風復健 物理治療師除使用針刺治療外。物理治療師會合併使用其他形式的治療,如手法治療,電療等,並配合運動訓練,以促進患者恢復。 中醫師認為通常第一次中風的第 1~2 天,有中醫協助針灸治療,恢復率可達80-90%,恢復時間亦比較短。中醫對中風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香港政府補助 可使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 可使用「醫療券」

針灸的注意事項

  • 針灸前
    1. 應告知醫師患者醫療史,特別在止血時加倍注意,避免留瘀或感染。
    2. 盡量避免在操勞及肚餓、口渴的情況下進行針灸。針灸需要用到本身的氣血,假如氣血不足,除了療效不佳,更會增加暈針後遺症的機會。
    3. 吃太飽也不適合進行針灸,因為吃太飽會使氣血集中於脾胃,針灸時可能難以調用氣血,造成療效不佳。
    4. 醉酒狀態不能針灸。
  • 針灸時
    1. 保持冷靜,切勿驚慌。驚則氣亂,影響氣血調動流通,會影響療效。
    2. 避免針頭至折斷於體內,造成各種後遺症。
  • 針灸後
    1. 針灸後避免受風涉水,預防感冒或感染。至少要等兩小時才可洗澡。
    2. 不宜再過份勞動,特別是劇烈得會出汗的運動。
    3. 有些氣血不足的人針灸後會感到針口酸痛,狀態更有機會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可以採取暖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能更快消除酸痛後遺症。
    4. 如果針口有瘀痕及其他問題,請向醫師查詢如何處理。

總 結

體弱不便外出患者選擇在家進行中西醫配合治療時,建議挑選一間可靠且同時提供中西醫上門治療的機構,西醫中醫可以配合的更好,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選用物理治療師或中醫進行針灸。

Featur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