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醫學堂 >> 心理篇
【宅醫心理篇學堂】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一)
照顧年長或生病的爸媽或有失能障礙的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件非常辛苦、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面臨困難與挑戰,大部分的照顧者又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其身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照護者若壓力太高,對自己和被照顧的患者,都將造成傷害。
壓力常見的十大徵兆
憤怒
對被照顧者或其他相關的人員感到憤怒;對目前欠缺有效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方法感到憤怒;對於沒有提早發現疾病感到憤怒;對他人的不諒解而感到憤怒,對自己感到債怒等。
否認
無法接受此疾病及疾病對於患者的影響。
退縮
照顧患者之後,缺乏與朋友相聚機會, 或不再參加以前喜歡的活動。
失眠
不停地憂心各種事情, 變得難以入睡或容易驚醒,隔日昏昏沉沉, 沒有完全清醒的感覺。
焦慮
對於生活中各事物和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感到焦慮和不安。
筋疲力盡
感到自己被耗盡掏空,連日常 生活的小事也無法完成和調節壓力。
沮喪
對現況感到沮喪,沒有信心,且影響到原本處理事情的能力。
煩躁
變得容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無法安定下來。
健康問題
因擔任照顧者角色, 進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肌腱發炎、腰酸背痛和胃漬瘍等。
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憂心,無法專注,導致原本可以勝任的事情無法順利完成。
總結
若照顧者感覺自己壓力太高可以找專業專隊協助,「老友宅醫」康復檔案管理員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建立檔案,整合跨專業服務協調,通過綜合治療幫助照顧者恢復身心健康,上門團隊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
照護病患是一項繁瑣又細緻的任務,從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照料到情感支持,無一不考驗照護者的耐心、同理心和專業技能。為了減輕照護者的壓力、有效節約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源,我們將針對日常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提供一些小技巧,讓照護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提升家中長者、病患的生活品質。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
維持長期病患居住環境的舒適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定期清潔室內衛生、更換床上用品,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提高環境的舒適度。
- 室內恆溫:使用空調或暖氣系統確保溫度和濕度適中;維持室溫在攝氏22-25℃之間,同時避免過冷或過熱,可根據病患的喜好調整。
- 空氣流通:使用空氣淨化器去除灰塵和細菌,定期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避免使用過多的化學清潔劑和香氛。
- 照明舒適:使用落地燈或床頭燈調節室內光線,可利用窗簾或遮光簾控制自然光線,營造柔和的照明環境,避免強光。
- 注意降噪:調整電器噪音,可播放輕音樂或白噪音,營造放鬆氛圍,避免過於嘈雜。
維持寬敞的活動空間
由於長期病患者需要經常使用各種重要器具(拐杖、輪椅、抽痰機)與日常清潔用品(如:尿布、溼紙巾、棉花棒等)通常放置於隨手可取的地方,加上其他雜物堆積,久而久之會導致生活空間不足,對病患造成不必要的威脅,例如狹窄的走道增加了絆倒的風險。對於部分行動不便的長者和病患而言,維持寬敞的活動空間十分必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 合理規劃空間:根據生活動線擺放家具,盡可能留出一些空曠區域,供病患活動或復健使用。
- 預留助行器具移動空間:根據病患的行動能力選擇合適的助行器具(如輪椅、拐杖或步行架),預留足夠空間保證輔具移動通暢,並注意定期檢查維修。
- 家具和地毯的選擇:挑選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如可調整高度的床架、桌椅等。避免使用過大或過重的家具,容易阻礙活動。必要時可提供扶手或便利裝置,方便病患活動。避免擺放會滑動的地毯,以防跌倒受傷。
- 設置活動區域:有條件者可打造一個專門的活動區域,如小型康復室或庭院。
- 配備必要的復健器材,保持空曠、安全,鼓勵病患進行適度的活動和運動。
尿布的收納、丟棄與除臭
- 統一收納:將未使用的紙尿布收納在乾淨、不潮溼、免曝曬的區域。可在置物架上預留一天的用量,方便拿取;
- 妥善處理:將沾有尿液及糞便的尿布妥善包好,利用尿布黏貼處將其固定,避免散發臭味;
- 集中丟棄:將處理後的髒尿布集中棄置於帶蓋的垃圾桶內,隔絕異味,減少蒼蠅或昆蟲聚集;
- 臭味處理:在加蓋垃圾桶底部放置臭味芳香劑後再鋪上垃圾袋,能夠有效減輕異味。
如何有效清潔便盆
- 將使用後的便盆沖洗乾淨後,浸泡在稀釋過的漂白水(漂白水與清水比例1:100)或消毒液或白醋中,能有效減少異味;
- 適當使用除臭清潔劑:針對頑固異味,可在活動區域噴灑具有除臭功能的清潔劑,有效分解空氣中的細菌與臭味,達到抗菌效果。但要注意使用頻率和產品安全性。
總 結
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對長期病患的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居住環境一旦受到污染,有機會引發例如頭痛、眼睛痕癢、呼吸困難、皮膚過敏、疲勞、嘔吐與及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的症狀和疾病,威脅病患的身心健康。維持良好的室內環境是長期照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需要醫療團隊、家屬和專業人士通力合作。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口腔的清潔與保護
在照護病患的過程中,牙齒保健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細節。對於慢性病患或長期臥床的病患來說,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病患的身體狀況更易罹患牙周疾病,如牙齦發炎和牙周組織破壞。其次,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都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保持口腔清潔也有助於改善病患的飲食和營養狀況,預防感染和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以下,我們將圍繞病患口腔的清潔與保護提供一些建議: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
- 就餐後養成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的好習慣,注意清潔牙縫,避免食物殘留,預防細菌滋生
- 揀選牙刷時可選擇軟毛牙刷或海綿棒,減少對牙齦的刺激;
- 刷牙後可使用含氟的漱口水,能有效清除細菌和食物殘渣,強化牙齒,預防蛀牙;
- 除牙齒牙齦外,還要注意清除舌苔,預防口臭;
- 使用牙科抽吸管(相較抽痰管管徑更大)抽吸口水、清潔口腔;
-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排除隱患。
口臭問題
除了基本的口腔清潔外,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預防口臭的發生:
- 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過多攝入蛋白質或脂肪,如肉類、奶製品等,容易引起口腔異味。多吃新鮮蔬果,增加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有助口腔健康;
- 補充足夠的水分:攝入充足水分,保持口腔濕潤,減少口乾引起的口臭;
- 調理身體健康:戒煙戒酒,如有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疾病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緒有利於口腔健康;
- 若果現異常的持續性口臭請及時就醫。
抽痰機的選擇及擺放
抽痰機的選擇:
- 選擇較強吸力和可調節吸力的抽痰機,以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 靜音設計,減少噪音;
- 選擇充電式、電池續航強的抽痰機,避免停電時無法使用
- 體積不宜過大,避免佔用活動空間及方便外出攜帶。
抽痰機的擺放處:
- 放置在患者的床頭或附近方便需要時使用;
- 定期檢查抽痰機與患者的呼吸管路和引流管路連接牢固,避免漏氣;
- 確保抽痰機周圍有足夠的空間,避免絆倒病患,有條件者可將其放在專用的推車或支架上,便於移動。
抽痰機使用注意事項:
- 定期清潔和消毒,保持乾淨衛生;
- 注意抽痰管路和集痰瓶的液位,及時清空;
- 調整吸力大小,同時留意患者情況,避免患者使用時感到不適;
- 留意電源狀態,及時更換電池或接通電源。
總 結
不同病患的牙齒和口腔狀況各有不同,護理方式也因人而異。家人朋友應該積極關注病患及長者的口腔健康,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和治療,及時發現和解決異常。這不僅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對降低醫療費用支出,緩解家庭壓力也有積極意義。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
病患的著裝是一個看似細微但極其重要的問題,照護者應該從多方面考量。合適的衣物和鞋子有助於提高病患的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加快康復進度。良好的穿著感受能調節病患的情緒,提升病患的自信,加速康復進度。選擇長期病患的衣物和鞋子時,要兼顧舒適性、易穿脫性、清潔性和安全性等多個層面。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衣物的選擇
- 面料選擇:根據季節和病患的活動習慣選擇棉質、麻質等天然、透氣性好的面料,防止損傷,避免皮膚留下壓痕;避開過於合成的面料如滌綸、腈綸等聚酯纖維,容易產生皮膚刺激;
- 穿脫便利性:紐扣式上衣、鬆緊帶褲頭、前開、側開或者魔術貼等設計能方便病患自行或在他人協助下穿脫。避免複雜的扣件和繫帶增加負擔。衣服長度不宜過長,以免影響活動。
鞋物的選擇
- 安全性與穩定性:挑選防滑、防跌倒的鞋款(如防滑橡膠底或防滑鞋墊);鞋跟不宜過高,可選擇厚實平底或低跟設計。鞋面和鞋底要柔軟舒適,防止勒痛或磨損皮膚。選擇魔術貼設計,方便病患自行穿脫,切忌穿拖鞋外出,容易滑到摔傷;
- 美觀協調:尊重病患的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款式和風格;
- 容易維護:選擇耐水洗的衣物,方便清潔消毒。鞋子要易於清洗,且能夠維持原有造型。
糖尿病請特別注意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穿著拖鞋,容易被石頭或其他尖銳物品扎傷,引起皮膚或傷口感染。盡量選擇穿著寬鬆的純棉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纖內衣,以免造成皮膚瘙癢。適當增加衣物換洗頻率,定期消毒毛巾,保持床單乾燥清潔。
總 結
在長期病患的衣物選擇上應遵循舒適、保暖、寬鬆、方便穿脫的原則,兼顧易清潔、安全、透氣、耐用以及適應性等因素,全面照顧病患的穿著需求。以病人的健康和自理能力為首要考慮,使其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更加從容自在。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藥品的收納及保存
藥品的安全儲存與保管是照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合理、有序的收納不僅能保證用藥安全,還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合理規劃、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等一系列行為能夠有效避免藥物混亂、遺失或被污染,確保患者按時、按量用藥,減少用藥差錯,這對於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患尤為重要。同時,妥善保管藥物,遠離兒童接觸,也有助於維護家人的健康安全。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藥物的避濕
藥瓶每開一次,就會與空氣接觸,並吸收濕氣,所瓶開封後,裡面常見的一塊海綿或棉花就該丟棄,以免海綿附水氣,加速藥物變質。
藥物需避光和避熱
醫療院所給予藥物,大多都已拆封再分裝因此藥品可能因受潮而變質,如果藥物數量較多,最好放在密封罐內保存,此外,光線中的紫外線,照射到藥品後,也會讓藥品變質,所以也應注意避光和避熱。 絕大部射藥品置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即可,除非有特別註明必須冷藏的藥品,才需放在雪櫃冷藏室。
注意藥物處方箋
居家照護病患大多有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慢性疾病都需長期服用藥物,且服用藥物種類繁多,家屬時常為了被照護者何時該吃什麼藥的問題而困擾。所以,拿到醫師藥物處方箋時,如有不懂的地方,應立即詢問在場的醫生或執藥師有關藥物作用及每種藥物給藥的頻次,並標識清晰,方便給藥。
總 結
藥物收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只有做到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才能確保藥物的安全與有效性,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照護者要更加留心家中的用藥安全,家人之間切勿互相使用處方藥物,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必須定期覆診跟進病情,根據需要對藥物作出適當調節,切毋隨意換藥。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照護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是提供優質照護服務的基礎。作為照護者,正確的發力方式不僅能保護自己、紓緩壓力,也可以更好地照護病患。不當的施力位置和姿勢可能導致照護者受到職業傷害,如病患需要起床、上廁所或輪椅轉移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方法不正確易造成拉傷。定期進行身體鍛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以及學習新的技巧和知識,能有效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在維護自身健康的同時,增強病患信任感,提高照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照顧者必須學習各項翻身移位方法,並正確掌握發力姿勢。我們分五系列介紹:
(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1︰正確姿勢很重要
在照護及搬運病患時,常因施力位置不正確及姿勢不良而造成職業傷害,例如起床、過輪椅、上廁所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的方法不正確,則可導致受傷。所以,照顧者須使用正確的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這樣不但能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也能使患者在轉移過程中有安全感,確保轉移過程能順利進行。
2︰輪椅: 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
事前準備:確認病患的意識狀態與軀體活動能力,鎖好輪椅,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向病患說明相關步驟並請其配合。
扶抱技巧
- 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保持肌肉緊張,有助保護腰部;
- 曲膝並紮穩馬步,保持下肢發力減輕腰背的負荷;
- 若病患手臂、肩膀無力或疼痛,扶抱的過程不可出現抬手姿勢。彎身抱起病患的時應先蹲低再向前傾,避免脊椎過度施力。也可先稍向後仰,讓椎間盤往前移動,避免椎間盤過度向後突出;
- 必要時尋求他人協助,注意聽從一人指揮,避免因不合拍導致勞損或受傷;
- 適當使用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
轉移技巧:
- 將輪椅停靠在目標座椅旁,與其平行;
- 鎖好輪椅,防止移動;
- 站在輪椅側面,雙腿分開,膝蓋與患者膝蓋齊平;
- 雙手扶抱患者上臂或肩膀,緩慢穩妥地將其移動到目標位置上;
- 注意保持患者的平衡和安全。
3︰床邊照護: 翻身、移位、轉位
儘量靠近長者而減輕腰背的負荷(站三七步或一腳跪至床上),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令肌肉結實以作腰部的保護曲膝並紮穩馬步。緊抱長者除可令長者感到安全外,也提高過程的安全度。其中一隻腳的腳尖要指向目的地,有助護老者能正確地轉移重心以下肢發力,從而減輕腰背的負荷。
4︰量力而為勿勉強
需要時請找家人、同事、朋友或其他人協助,並由其中一人發號施令。避免因不合拍而導致勞損或受傷,適當使用合適的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避免勞損或受傷。
總 結:學會四招遠離照顧者常見的傷害
作為照護者,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因長期照護工作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以下是四招教你遠離照護者最常見的傷害。
1.定期進行腰背部肌力訓練,以提高抱舉和轉移能力;練習正確的站立、蹲坐和轉身動作,減少關節負擔;
2.搬運重物時先蹲下再發力,避免以站姿彎腰發力;必要時可使用使用適當的輔具來搬運患者,減少腰部負擔;
3.與病患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其需求和意願;與家屬、醫護團隊保持溝通,分享工作狀況、及時解決困難;
4.量力而行,如有需要請向醫護人員咨詢,接受實地指導。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顧長者、中風康復者】替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及6個注意事項
要照顧好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並不是件易事,特別是替長者洗澡更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但其實只要做對了步驟,很快就能上手。一起來學習幫長者洗澡的小貼士吧!
給長者洗澡要注意什麼,你都知道了嗎?
我們常強調居家安老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比較好,但在照顧長者時真的有許多要小心注意的地方,也給照顧者增添了工作量。其中洗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是給身障(包括中風康復者)或體弱老人洗澡前後要注意的重點:
A. 確保長者本身的狀態妥善
1.飽餐後和飢餓時皆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另一方面,洗澡時新陳代謝較快,會出現飢餓感。如果長者空腹洗澡,表皮血管擴張時,會使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更加減少,便很容易感到頭暈、噁心,甚至發生暈厥。
因此,最好讓長者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才洗澡,也可在洗澡前吃些黑朱古力或糖果以補充能量(如合適)。
2.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也不要立刻洗澡
對長者來說,洗澡也是會感到過度疲勞的「工作」,所以不直「過勞」,例如做完物理治療運動或看完電影之後,均都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3. 洗澡後也不宜勞動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原來不少長者在洗澡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心慌,如果洗完澡之後沒有休息便立刻進行任何勞動,例如看書、回手機訊息或運動(如物理治療),可能加重身體的不適,建議長者洗澡之後休息20-30分鐘再進行其他的事情。
4. 洗澡前後都要喝點水
洗澡過程所需時間可能頗長,長者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因口渴進而出現目眩、心悸、胸悶等症狀,十分危險。因此,在洗澡前最好先喝一杯暖水,洗完澡10分鐘後最好再次喝水,以避免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
B. 確保環境因素妥善
5. 浴室不宜封閉
6. 水溫千萬不要太高或太低
長者的血管彈性差,調節功能也相對比較弱,如果洗澡的水溫太高,血管因受刺激而突然擴張或血液流向表皮多了,輕則容易引起皮膚瘙癢;但最危險是會導致心、腦血管缺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血壓高的長者;而低血壓的人則易出現突發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虛脫。
另一方面,水溫太低不但會令長者着涼不適,更會令血管收縮,導致靜脈血液量增加;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收縮,同樣容易引發心肌梗塞。
因此,建議水溫宜在攝氏38-40度之間(跟體溫相近),不要超過攝氏42度。
C.給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
- 給長者洗澡前須準備好以下必需物品:洗澡椅(視乎長者的活動能力,現多以有輪子的洗澡椅配合電動床使用)、防滑墊、毛巾、沐浴用品、護膚品、衣服
- 先調好適當水溫才給長者脫衣服。脫衣前先用自己的手測試水溫,然後給長者先沖腳趾,詢問長者水溫是否適中,留意其反應。
- 用溫度合適的水沖洗長者身體。
- 洗頭、臉部前,先用毛巾或合適的用具擋水,避免其眼睛、耳朵進水而造成不適。
- 用洗髮乳洗頭、沖淨,再洗臉。
- 用毛巾擦乾全身。
- 塗上護膚乳液(如夏天擦關節等重點部位、冬天擦全身)。
- 為長者穿上舒適、合天氣的衣物;若長者自行穿太多或太少衣服,可在這時加以調節。
- 用風筒吹乾頭髮。
總結︰長期卧床必需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選擇居家護理床
在選擇居家護理床時,應考慮多種因素以確保患者的舒適和安全。居家護理床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般手動病床、一般電動床以及高階電動床。
居家護理床的尺寸和高度:
- 一般尺寸:長214公分×寬100公分×高35-70公分。
- 高度調整:平時可調整至45公分高度,方便患者下床時雙腳能著地;照護時可調整至65-70公分高,避免照護者過度彎腰,預防腰椎損傷。
- 其他功能:有床欄的護理床能在坐起時提供支撐,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1︰手動病床
- 工作原理:手動病床採用手搖柄或手搖轆的方式來調整床頭、床尾的高度,調整過程需要一定的體力;不建議行動不便的長者單獨使用。
- 靈活性:相比電動床,手動病床相在調整高度和傾斜角度方面缺乏靈活性和細緻度,但通常更簡單耐用,便於維修;
- 安全性:確保床欄牢固,防止意外跌落。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建議選擇帶有護欄的手動床型;
- 輔助工具:可考慮搭配床上桌等輔具,方便長者在床上進餐、娛樂。
- 耐用程度:優質的手動病床結構較為堅固,不易損壞。可根據長者的活動強度及使用頻率選擇合適的款式。
2︰一般電動床
一般電動病床分成單、雙、三馬達三種,亦有四馬達的電動病床,主要提供給高度行動不便或完全臥床的患者使用。
- 單馬達電動病床:只有一個馬達,可調整床頭或床頭連動床尾的升降。適合一般臥床患者使用。
- 雙馬達電動病床:有兩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和床尾,擁有更靈活的調整角度,適合需要單獨調節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患者。
- 三馬達電動病床:擁有三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床尾以及整床的高低。功能最全面,能滿足大部分臥床患者的需求。
3︰高階電動床
有四個獨立的驅動馬達,可以分別調整床頭、床尾、床墊高度以及整體傾斜角度。具有全方位的角度調節功能,可滿足高度行動受限患者(全身都無法彎曲)的各種就寢需求,提高就寢舒適度。
- 醫療級床墊:配備專業級醫療級床墊,採用記憶海綿、乳膠等高端材質。能有效減輕身體壓力,預防褥瘡。壓瘡等併發症的發生。特殊的通氣設計也能維持床墊乾爽舒適。
- 智能控制:部分高階電動床配備智能控制面板或遙控器,方便患者自主調整床體角度。特定型號還能與手機App或智慧家居系統聯動,提高便利性。
- 安全性:高階電動病床會配備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如防夾手裝置、緊急停止按鈕等,確保患者使用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總結︰長期卧床必需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舒緩治療】舒緩治療考慮因
連續高溫天氣下,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褥瘡,保持床單乾爽潔淨有助預防這併發症。因此,勤為病人更換床單就變得格外重要。
如何為長期臥床的病人更換床單?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事前準備:
首先檢查病人當下狀況是否適合更換床單,如病人身體或精神狀況不佳則不建議進行床單更換,如病人有特殊需要可先行照顧,在確保更換床單時不會對病人有太大影響後,我們可以先告知病人即將進行床單更換並請其協助。準備好新的床單、枕套和被子、抗菌布、清潔劑、手套、口罩(視情況而定)。
更換床單步驟:
更換床單步驟 1
如使用醫療床,先將其中一邊床欄拉起;如使用普通床架則需要多一位照顧者在旁協助,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更換床單步驟 2
將病人移向已拉起床欄的一方,或另一位照顧者在旁的一方,將靠近自己一側的髒床單捲起。
更換床單步驟 3
使用抗菌布擦拭床面,清理殘留物。鋪上乾淨床單並攤開一半,與髒床單一起壓在病人身下。
更換床單步驟 4
將病人越過床單翻向對側,並將另一邊的床欄拉起,讓病人抓住床欄以防跌落。
更換床單步驟 5
撤走髒床單,清潔床位後展開餘下半張乾淨床單及蓋上已清潔好的被子,對齊四角。
更換床單步驟 6
調整病人姿勢,放回已更換枕套的枕頭,讓其安心休息。
*將舊床單放入密封袋或容器中,根據醫院/護理中心的感染控制規定進行清洗或處理。
除了定期更換床單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病人在炎熱天氣下保持舒適:
- 適當降溫,使用空調等製冷設備調整溫度和濕度,增加空氣流通。
- 挑選涼感床品和服裝,選擇竹纖維或涼感科技面料製成的床品,為病人挑選清涼透氣的衣服,如短袖T恤或薄款棉質睡衣,有助散熱降溫和吸收汗濕,使病人感到涼爽舒適。
- 定時補充水分,高溫天氣下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可跟醫囑準備白開水或水果為病人降溫並補充水分。
- 注意皮膚護理,提高清潔頻率,避免汗液長時間滯留造成皮膚刺激或感染。必要時可使用涼感潤膚露等產品。
長期卧床必需使用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總 結
定期更換床單、營造乾爽舒適的睡眠環境,能夠有效紓緩病人因長期臥床帶來的煩悶情緒、幫助治療睡眠障礙、提升睡眠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照護者在過程中要細心留意病人的實時反應,傾聽他們的需求,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被關懷的感受。貼心入微的照護,正是舒緩治療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