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中風康復】中風康復階段照顧者需了解八大關鍵要點

中風康復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急性期、亞急性期、恢復期和慢性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醫療、照護和情緒支持需求。透過系統性分階段管理,患者和照顧者可以更好地應對康復的挑戰,提升生活品質。

急性期

醫療照護情緒
穩定生命體徵
(血壓/血糖/顱內壓控制)
每2小時翻身防壓瘡

患者:醫療團隊即時病情解釋,消除恐懼

照顧者:建立危機處理SOP,降低無助感

預防二次中風
(抗凝血藥物)
呼吸道管理(防吸入性肺炎)
早期神經評
(CT/MRI影像追蹤)
被動關節活動(防攣縮)

亞急性期

醫療照護情緒
啟動神經重塑治療
(經顱磁刺激)
智能復健排程(結合中西醫時辰理論)

患者:設立「微進步獎勵機制」

照顧者:導入喘息服務,預防照顧倦怠

吞嚥功能訓練
(VFSS評估)
進食安全監控(糊狀食物分級)
痙攣管理
(肉毒桿菌注射)
防跌環境改造

恢復期

醫療照護情緒
精準運動療法
(肌電生物反饋)
生活技能再訓練(穿衣/沐浴模擬)

患者:社交重連支持團體

照顧者:正向溝通訓練,避免過度保護

認知功能重建
(VR情境訓練
)
社區融合計劃(漸進式社交參與)
慢性疼痛管理
(針灸+藥物)
居家安全監測系統

慢性期

醫療照護情緒

長期併發症防控
(深靜脈血栓篩查)

智能健康監測(穿戴式血壓/步態分析)

患者:生命意義重建(興趣培養/志工角色)

照顧者:長期心理支持網絡

復發風險管理
(AI預警模型)
營養週期管理(個性化食療方案)
功能維持方案
(太極/水療)
環境適老化改造

中風復康6個階段

中風後的動作恢復通常呈現一定的規律,美國物理治師布倫斯特龍(Signe Brunnstrom)中風恢復階段理論將動作恢復分為六個階段,從肌肉鬆弛到正常功能恢復,提供了對復康進展的清晰理解。

1. 肌肉鬆弛期

患者無法控制肌肉,肢體軟弱無力。

2. 痙攣開始期

肌肉出現不自主收縮,難以放鬆。

3. 控制恢復期

患者開始能控制部分肌肉群,能稍微移動。

4. 自主活動期

大腦發出正確信號,肌肉開始自主活動。

5. 協調恢復期

動作變得更加協調,患者幾乎恢復正常控制。

6. 正常功能恢復期

患側身體能輕鬆完成複雜且協調的動作。

透過這些階段,治療師可以設定合適的復健活動和目標,幫助患者逐步進步。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徵和挑戰,了解這些變化有助於患者和家屬調整期待,並有效地進行訓練。

中風復康的8大要點

當患者進入恢復期時,正是中西醫協同發力的黄金時機。中風復康的關鍵在於制定系統化的計劃,需多專業團隊合作,包括物理、職業及語言治療師。

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對中風復康的迫切需求,「老友宅醫」團隊充分運用所學理論,並結合豐富的上門個案經驗,成功獲得特區政府科技券計劃支持,自主研發了一款免費的照顧者專用APP——AngelCare宅天使

AngelCare作為一款專為照顧者設計的提醒工具,就像貼身教練,把治療師的專業計劃變成「喝水吃藥、抬手抬腳」的簡單提醒,還能根據中醫的「早養胃、午養心」原則,在最佳時段提醒做對的訓練,讓復健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融入生活。

1. 制定復康計劃

多專業團隊合作(物理、職業及語言治療)是中風康復的基礎。

提供了自定義提醒功能,可為不同類型的復康活動設置定時提醒,確保患者按時進行各項復康訓練。

2. 調整飲食習慣

中風患者應多吃蔬果和全穀,減少紅肉和蛋黃,控制不健康脂肪,穩定血壓和膽固醇。

攝入排出任務,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亦有助於營養師評估和調整飲食方案,預防二次中風。

3. 適度運動

適當的阻力訓練可改善肌力和耐力,運動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逐步增加運動量。

設置每日運動提醒,記錄運動完成情況,幫助患者保持運動習慣,方便治療師評估康復進展。

4. 堅持服藥

中風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膽固醇及血液稀釋劑,遵醫囑並定期檢查藥物劑量是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準確的藥物管理可以有效預防二次中風和控制相關風險因素。

藥物提醒功能尤為強大:不僅可以記錄藥物種類並提供多時段藥物提醒,幫助醫生評估可能的藥物相互作用。及時提醒藥物庫存,避免斷藥風險。

5. 監察血壓

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是預防二次中風的關鍵。

健康監測能夠設置定時血壓測量提醒,保持監測的規律性。當數值超標時立即提醒照顧者,發現異常提醒介入。

6. 注意心理健康

中風後患者常感沮喪,良好的心理狀態有積極影響,而抑鬱和焦慮則可能阻礙康復。

透過記錄患者每日情緒變化,適當安排放鬆練習或冥想活動,鼓勵患者參與社交活動,減少孤獨感。

7. 善用輔助工具

對行動不便者,使用手杖、助行器或輪椅可提高安全性,而正確使用輔助工具,如檢查輪椅剎車、確認助行器穩定性等成為照顧者難題。

一鍵“找醫護”搵職業治療師上門,提供專業指導,教授輔具操作,提高患者的獨立性,降低跌倒和二次傷害的風險。

8. 投入認知活動

透過腦筋遊戲、解謎或閱讀促進腦部功能,特別適合有記憶或語言障礙的患者。認知訓練可以刺激腦神經元重建連接,幫助恢復受損的認知功能。

特別關注廢用症候群的預防,提供防止肌肉萎縮的專門提醒,如定時變換姿勢、進行被動運動等。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2. 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跟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總 結

患中風者的復康之路可是長期的,需要照顧者耐心與毅力,照顧者的支持對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關鍵要點要牢記:按時協助康復訓練,關注飲食營養均衡,給予心理支持鼓勵。同時,照顧者也需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營造溫馨環境,助力患者早日恢復,重享家庭溫暖。才能更好地陪伴患者走過復康之路。

Comments are closed.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