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中醫預防】冬季預防中風前兆的中醫防治

冬季特別要警惕香港第四號致命殺手中風的發病先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冬天會成為了中風的高發季節?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其中的緣由。

為什麼冬天容易中風?

1. 氣候因素

  • 寒冷氣溫:
    首先,氣溫的驟降是關鍵因素。當寒風吹過,外界溫度大幅下降,我們的血管會為了保持身體的核心溫度而收縮。這就如同原本寬敞的道路突然變窄,血流的通行變得不再順暢,血壓也隨之升高。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就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血管的收縮更容易導致血管壁的損傷,形成血栓,從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 頻繁的冷熱交替:
    在家中,儘管我們可以躲避外界的嚴寒,但室內外溫差的變化同樣不容忽視。從溫暖的室內走到寒冷的室外,或者反之,血管需要不斷地適應溫度的波動。這種頻繁的冷熱交替,使得血管的調節功能面臨巨大的考驗,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發血管痙攣,進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 乾燥空氣:
    乾燥空氣易影響血液迴圈。因空氣乾燥使水分流失,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動減緩。乾燥還會使血管收縮减低血管弹性,進一步限制血液的流動空間。長此以往,不僅會讓我們感到手腳冰涼、身體乏力,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2. 季節因素

  • 運動量降低
    冬季,人們的活動量往往會減少。在家庭的舒適環境中,我們更傾向於窩在沙發裡,享受溫暖與寧靜。缺乏運動導致血液迴圈減慢,新陳代謝減緩,血液中的脂質等物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進一步加重血管的狹窄和硬化。而且,長時間的靜坐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血壓波動
    冬季尤其是在早晨,許多人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這增加了中風的風險。
  • 季節性情緒障礙:
    冬季日照時間減少,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焦慮,這也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3. 飲食習慣

  • 肥胖人士是高危族群
    肥胖是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因為肥胖與很多可能增加中風機率的因素有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人們在冬季往往會攝入更多食物。血壓高會導致血管硬化,彈力下降,長期高血壓容易導致血管破裂。血脂高會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血栓;血糖高則會令血管硬化和出現血栓的機率增大。
  • 高油高鹽高脂肪飲食
    冬季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對中風的發生產生影響。為了抵禦寒冷,人們在冬季往往會攝入更多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些食物在給我們帶來能量的同時,也會使血脂升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在家中,各種豐盛的冬季美食常常擺滿餐桌,若不加以節制,便會給血管健康帶來威脅。

4. 疾病高發期

  • 長期病患: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風險更高。
  • 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也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在家中,如果通風不良,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引發感冒、肺炎等疾病。這些感染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炎症反應,進而影響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中風的風險。

中醫有甚麼方法如何預防中風?

1. 均衡飲食及藥膳食療

中醫可跟據個人體質提供合理食療方案,而基礎飲食調理注意以下3點︰

  • 纖維蛋白飲食
    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增強體質。
  • 多攝取溫性食物
    如生薑、紅棗、桂圓,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提高免疫力。
  • 少油少鹽飲食
    減少高膽固醇和高鈉食物的攝取,保持血壓和血脂正常。

2. 中藥調理

  • 藥膳食療:如天麻、白芍、當歸、黃芪等煲湯,這些藥物有助於活血化瘀和調理氣血。
  • 調配方劑:可咨詢註冊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服用專對個人的中藥方劑來預防中風。

3. 中醫手法

  • 針灸
    特定穴位如百會、風池、合谷等,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抵抗力。
  • 推拿(按摩)
    通過推拿可以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壓力。在特定部位按摩(如肩頸部和背部),有助於緩解緊張,促進血液流動。
  • 艾灸
    特定穴位如腎俞、足三里等,能驅寒暖身,改善氣血循環,增強免疫力。
  • 拔罐
    透過負壓刺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緊張和疼痛,加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4. 生活方式調整

  • 保持良好作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 減少壓力
    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減輕心理壓力。
  • 運動
    運動有助於放鬆身心,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預約中醫上門診療程式

  1. 初步評估長者情況:提供病人患病情況、基本資料及 生命體征指數,初步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中醫上門,或需要緊急送院醫治。
  2. 了解收費標準,傳送相關資料圖片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3.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跟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艾灸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病人或監護人要注意病人受力程度、時間長短、頻率快慢等因素,如有不適及時向醫師表達,需要時可配合治療後的中醫調攝;
  4. 醫師結束治療離開後,客服會發送服務收費清單,支付費用並預約複診。

總 結

預防冬季中風前兆,中醫有招!注意保暖,飲食清淡,多飲溫水。常按摩頭部、手足穴位。適度運動,如室內簡單體操。還可用食療及中藥調理,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Comments are closed.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