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林若思《安老院舍,長者的困獸鬥》

筆者最近因公事私事,需要走訪各類安老院舍,切切實實感受到老人院質素有多大差異、僅滿足法定最低要求的院舍環境可有多惡劣。在廉價的私營老人院,空間及人手不足是通病:老人家困在無窗、狹小的板間房,食飯、小便也在房內,兩三天才安排到幫他們沖一次涼,滿室彌漫著殘羹、排泄物、消毒藥水混合的異味,令人退避三舍;護理員人手不足,亦令老人缺乏適切照顧,疏於運動,長期臥床者未能頻密翻身及按摩,或被人索性綁著防止他們亂動跌傷,心靈上的照顧更是天荒夜譚。結果,老人們多呆坐在床上或椅上,大多眼神空洞,身體機能日漸惡化。

 

院舍要更大

談到院舍空間狹小得不人道,就回到土地不足的老問題。香港面對人口急速老化,相信家家都越發感受到照顧老人的壓力,想送進院舍,就要面對上述的環境。安老院不能令老人「安心」養老,只成為他們人生終站的困獸鬥。

目前安老院舍的法定最低人均樓面面積為 6.5 平方米,即僅僅大於半個私家車位,而且已二十年不變。早前政府及民間討論,應上調安老院舍面積要求,其中有社工團體更提倡「8+8」方案,即 8 平方米寢室加 8 平方米非寢室空間。然而,在社會缺乏新增土地的前提下,增加人均院舍面積近三倍,無異於將宿位數目折扣三分一。

 

安老院舍人均樓面面積要求:
最低要求:6.5 平方米
私營安老院改善買位計劃.甲一級:9.5 平方米
私營安老院改善買位計劃.甲二級:8.0 平方米
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8.0 平方米

 

院舍要更多

我們想安老宿位更大,還必須要更多。資助安老宿位的人龍多達 37000 多人,政府委托安老事務委員會進行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又訂出於 2026 年每 1000 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應有 21.4 個資助院舍照顧服務宿位的規劃比率。若政府繼續流於辯論、空轉、幻想,而不以實際行動增加土地供應,則不可能消化院舍人龍、實現規劃目標、提升院舍面積。

資助安老院舍宿位的輪候人數及於輪候期間逝世的人數,在過去十年逐年攀升

 

善用科技解護理人手不足

至於護理人手不足,要循兩個方向處理。

其一是改善培訓及資助,改善行業的前景和形象,吸引更多本地勞工入行,或以彈性工時吸引婦女兼職工作;此外筆者亦支持政府就安老服務業是否放寬輸入外勞進行研究。

其二是引入更多安老科技,減少使用人力,減輕護理員的負擔。這方面日本走得很前,機械人、扶抱機、沖涼機、讓護理員配戴的減壓腰帶,已廣泛應用。不過這些機械一般都要佔用較多空間,現時香港的院舍劏房「豆潤咁細」,恐怕難以兼容這些科技產品。

原文: http://www.linepost.hk/index.php/blogger/3925-yn180913b03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