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Knowledge lesson

宅醫學堂

【宅醫學堂】醫學篇


【家居到診】如何幫到長期臥床病患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家居到診】如何幫到長期臥床病患 「居家安老」、 「在宅療養」無疑是大多數長者的理想生活方式,能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治療,有助於減少病患的焦慮和壓力,讓他們感到更放鬆。 傳統又繁瑣的就醫過程對臥床病患來說常常充滿挑戰。病患需要忍受長時間等待應診、擁擠及危機四伏的候診室以及 不便利的交通運輸。其中過程都可能加劇他們的焦慮和不安,讓脆弱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不穩定。 相對而言,家居到診服務為病患提供了另一種可行的選擇。 醫療團隊現在可以提供上門服務,他們進入患者家中,更便於了解生活環境和設備,全面掌握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針對具體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專業醫療照護。這項服務有效減輕患者和家屬的壓力,使患者能在親友陪伴下接受治療。同時,還能提供細緻的家庭護理指導和照護技巧,減輕日常負擔。家居到診不僅提升了醫療質量,也改善了病患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在家診症VS出外就醫優勢: 便利性:不需出門,減少交通和等候時間及費用。 舒適度: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更放鬆舒適的治療體驗。 私密度:在家診症能更好地保護病人隱私。醫生亦可透過視像或電話問診,全程在家中進行,避免在公共場所討論或洩露病情。對注重私隱的病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優勢。 個性化護理:醫療團隊能更好地了解生活環境,提供量身定制的護理方案。家居到診有利於打造良性醫患互動模式。醫生能夠直觀了解病患居住環境、生活作息至飲食習慣等影響病情的重要因素。病患也能更放鬆和坦誠地與醫生溝通病情。在熟悉的環境中,病人通常會感到更安全和自在,更能如實反映自己的症狀和感受。這樣的互動模式使醫生獲取更全面和準確的病情資訊,從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降低感染風險:減少在醫院的潛在交叉感染機會。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或陪診者來說,選擇在家診症更為安全。許多長者和免疫力較低的患者,頻繁外出就醫更容易接觸到病毒,增加感染的機會。家居到診能有效減低感染風險,為他們提供更安全的環境。 減輕壓力:醫療團隊能提供家庭護理指導、照護技巧,減輕日常負擔。減少了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壓力。 家居到診服務的一般流程和運作模式 服務範圍和適用群體 家居到診的服務範圍主要覆蓋日常健康檢查、慢性病管理、術後康復、紓緩治療等各個領域。適合以下群體︰ 行動不便者(長期臥床/癱瘓患者) 癌症/晚期疾病患者 中風患者 手術後康復需要持續照護的患者 需呼吸機協助呼吸之患者 選擇在家離世患者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居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者 殘障人士等群體  預約流程 一般來說患者可以通過電話、網上平台或移動應用程式等方式預約家居到診服務。服務機構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安排合適的醫護人員上門並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指導。 收費標準 家居到診的收費模式因地區和服務內容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收費包括診療費、耗材費等,雖然價格相對高於普通門診,但考慮到節省了就醫時間和交通成本,性價比仍然很高。另外,政府針對特殊群體亦提供補貼或醫保報銷。 持續跟進與管理 家居到診服務不僅提供單次上門就診,更注重對患者的長期跟進與健康管理。醫護團隊會定期透過電話或即時通訊應用程式關心及評估患者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持續控制。 家居到診如何幫到長期臥床病患? 專業醫療團隊協作 家居到診服務通常由多個專業領域的醫護人員組成團隊,包括內科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他們通過密切合作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療方案,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   遠程醫療支持 …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在家/居處離世詳情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在家/居處離世詳情 當生命走到盡頭,我們可能會考慮在家離世。一個尊嚴而體面的離世流程,不僅能讓逝者安詳地離開,更能令親友得到心靈的慰藉。本文參考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晚期照顧討論:關預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晚期照顧立法建議,讓我們更了解在家/居處離世詳情。 參考文件:2023年5月12日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 晚期照顧討論文件: 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建議 在家/居處離世立法建議背景 在香港立法規管預設醫療指示的建議早在 2004 年提出。 預設醫療指示以及讓末期病人可以在居處離世是尊重病人選擇、提高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的重要政策措施。 預設醫療指示通常是指以書面作出的陳述,以便訂立人在精神上有能力作出決定時,在陳述中指明自己一旦無能力作決定時所拒絕的維持生命治療。 而在居處離世則通常指病人可在其選擇的地方度過最後的日子,例如在家中、安老院或護養院, 而不一定在醫院。 法律依據 香港現時並無法例或案例訂明預設醫療指示的法律地位。根據普通法的一貫規定,進行任何治療須獲有關病人同意,因此遵照普通法規定訂立的預設醫療指示具法律約束力。事實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一直有根據普通法讓其病人於有需要時訂立預設醫療指示。雖然如此,由於有關做立法會CB(4)413/2023(04)號文件 2 法尚未立法成文,因此預設醫療指示對訂立該指示的人士及業界均產生不確定因素。同時,自2012年以來,每年由醫管 局病人訂立的預設醫療指示數目有上升趨勢,其中列明拒絕接受心肺復甦術的指示由 2013 年的 325 份增至2021年的1742份。 在居處離世方面,根據《死因裁判官條例》(第 504 章),現時如一名病人於家中自然死亡,而該病人死前被診斷患有末期疾病,或在死前14日內的最後患病期間曾得到一名註冊醫生的診治,則其死亡不屬須予報告的死亡個案。 然而,根據第 504 章附表 1 第 1 部第 16 項,所有在殘疾人士院舍或並非護養院的安老院(指明院舍)1 發生的死亡個案 (包括自然死亡的個案),一概屬須予報告的死亡個案,不論死者死前是否有被診斷患有末期疾病,或是否有在死前 14 日內的最後患病期間曾得到一名註冊醫生的診治2 。雖然須報告在指明院舍發生的死亡個案的有關規定,對院舍的住客而言是重要的保障措施,但亦同時導致院舍較為抗拒接受讓在院舍居住的末期病人選擇在其院舍離世。 政府正著手草擬法例,目標是在2023年內提交《條例 草案》及在居處離世的相關修訂。政府將繼續推進多項相關工作,包括努力推展晚期照顧和有關生死議題的公眾教育, 以及加強醫療、安老服務和緊急救援人員的培訓和發展等。 選擇在家離世步驟 確定選擇在家離世患者病情是否符合以下3類︰ 第一類是末期癌症而選擇不再接受治療者。 第二類是患有器官衰竭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系統衰竭丶腎臟衰竭。 第三類就是無法進食的植物人或末期認知障礙症患者。 患者或家人決定有在家離世的意願,需要表明自己不希望接受任何急救及維生程式,病人或家屬盡早簽署《不作心肺復甦法檔》和《預設醫療指示》。 家人是否一致支持患者在家離世的想法,家居環境是否有足夠空間放置醫療器材及物資? 合適居住環境及配套比如︰家中設施如一張合適的醫療牀、製氧機、吸痰機、血壓計、血氧計等,最好是在病人回家之前准備妥當。 患者必須有醫療團隊根據病歷提供支援,容許照顧者貼身照顧及醫護人員上門評估與診斷,法律規定醫生需要至少每十四天上門診斷,家人能否負擔醫生的費用,以及其他藥物、護士、照顧員及租借醫療用品及器材等開支? 心理社交支援: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建立互相合作團隊(醫護、社工、親友),因患者臨終前身體會有不同的變化,最終可能需要被送回醫院,或最終在醫院離世。 最後離世時刻的安排 照顧者發現患者即將離世,在親友陪伴下等待醫生及殯葬禮儀師在24小時內到達,患者及家人希望遺體是在最佳狀況下得到保存。 可以進行任何宗教儀式,某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士離世後,會進行頌經助念的儀式大約有十幾種,可以幫助先人早登樂土。這種儀式在華人社會中頗為常見。據我們瞭解,香港有不少佛教義工團體都有提供相關服務。 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幫助先人換上乾淨、舒服的新衣服,可以好好地釋放自己的情緒,好好地與至親道別。 病人離世前十四日內見過病人的註冊醫生,在病人離世後二十四小時內上門證實其不屬於「非自然死亡」,就可以在死者家中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 …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末期患者選擇在家離世,有否安排醫生跟進之分別?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末期患者選擇在家離世,有否安排醫生跟進之分別 末期病患者選擇從醫院回家休養,繼而在家安詳離世,期間所面對的醫療問題及困難會令照顧者、家屬及患者自身感到力不從心,這是一個無法避免又充滿變數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列出,從醫院回家,在家中休養接受治療,在家中離世等不同階段,是否有醫生跟進的區別。 當未期病患者離開醫院 在患者精神健全情況下,可行使病人權益,不管病情如何,都有權利拒絕接受醫院治療,自行簽紙離開醫院,但需要自行承擔風險。 在家是否可進紓緩治療? 未期病患者在家離世 什麼類型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離世? 並不是所有確診為末期患者的人都可以選擇在家離世,以下三類是較為適合的類型: 第一類是末期癌症而選擇不再接受治療者。 第二類是患有器官衰竭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腎臟衰竭。 第三類就是無法進食的植物人或末期認知障礙症患者。 第一類和第二類病人到了疾病後期需要頻繁進出醫院,因此感到莫大困擾。他們都非常渴望能回家治療,能夠選擇紓緩治療,在家度過餘下的日子,是很多病人的最大願望。 選擇在家離世需要準備的事項 患者一直有在家離世的意願,並表明自己不希望接受任何急救及維生程式,患者或家屬應盡早簽署《不作心肺復甦法檔》和《預設醫療指示》。 家人是否一致支持患者在家離世的想法,家居環境是否有足夠空間放置醫療器材及物資?合適的居住環境及配套比如︰家中設施如一張合適的醫療牀、製氧機、吸痰機、血壓計、血氧計等,最好在病人回家之前準備妥當。 患者必須有醫療團隊根據病歷提供支援,容許照顧者貼身照顧及醫護人員上門評估與診斷,法律規定醫生需要至少每十四天上門診斷,家人能否負擔醫生的費用,以及其他藥物、護士、照顧員及租借醫療用品及器材等開支? 心理社交支援: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建立互相合作團隊(醫護、社工、親友),因患者臨終前身體會有不同的變化,最終可能需要被送回醫院,或最終在醫院離世。 總 結 患者及家屬跟據患者病情及環境各因素考慮是否選擇「在家離世」。 如果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幫忙就輕鬆多了,「老友宅醫」提供在家善終服務,包括跟家人聯絡及上門評估病人情況、照顧者角色、家庭環境、遺體運送路線等。離世當日「老友宅醫」醫生使用心電圖機等儀器確認病人離世後, 即可填寫相關文件,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隨後安排殯葬公司跟進後續事宜。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在家離世】據香港法律,是否只有醫生才有權證實病人已經死亡?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在家離世】據香港法律,是否只有醫生才有權證實病人已經死亡? 「在家離世」就是指晚期病人能在熟悉的環境、在家人的陪伴、幫助和關懷下,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病人離世後,是否只有醫生才有權證實其已經死亡? 在家離世現況 2015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將352個癌症病人及家屬分為兩組。第一組有177位病人在醫院離世,另一組有175人在家中過身。研究人員透過對家屬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病人於生命最後一星期的痛苦程度及安詳感,結果發現在醫院離世者,有25%的家屬往後的時間仍未感到釋懷,相反家人在家中離世的則只有 12% 。 2016年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醫學組織聯會分別做了一項調查,結果不約而同地發現,約30%受訪香港人希望「在家離世」。然而有報道顯示,香港醫療界估計每年「在家離世」的個案只有約3%,相對台灣40%、新加坡27%,香港的數字可謂差強人意。 香港法律規定 「在家離世」的法律基礎建於《生死登記條例》 ( 第 174 章 ) (1) 第20條 關於死亡證明書的條例 (2) 附表二 在《死因裁判官條例》(第504章)下的責任 第II部 (3) 附表二 在《死因裁判官條例》(第504章)下的責任 第III部 第2條 選擇「在家離世」的病人需跟據以下2條香港法律規定賦予醫生相關權力才能確保「在家離世」合法性, (1)和(2) 授權醫生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的簽證權力,並發給死者家屬。 (3) 患者死亡前的 14 日內的得到註冊醫生的診治,並死於自然便不用通告死因裁判官、不用報警。 (1)第20條 關於死亡證明書的條例 關於死因證明書的條文就死因證明書而言,以下條文適用 —— …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在家離世與在醫院離世流程分別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在家離世與在醫院離世流程分別 當生命的旅程走到盡頭,我們需要一個尊嚴而體面的離世流程,讓逝者安詳地離開,也讓親友得到心靈的慰藉。大家是否考慮過未期患者臨終前後問題,在家善終與醫院離世會有甚麼分別?本篇文章將詳細分析一下在家離世與在醫院離世的流程及親友感受。 離世最後一程分別 最後的道別 離世前當日程式 什麼類型的病患可以選擇在家離世? 並不是所有確診為末期患者的人都可以選擇在家離世,以下三類是較為適合的類型: 第一類是末期癌症而選擇不再接受治療者。 第二類是患有器官衰竭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系統衰竭丶腎臟衰竭。 第三類就是無法進食的植物人或末期認知障礙症患者。 第一類和第二類病人到了疾病後期需要頻繁進出醫院,因此感到莫大困擾。他們都非常渴望能回家治療,能夠選擇紓緩治療,在家度過餘下的日子,是很多病人的最大願望。 選擇在家離世需要準備的事項 患者一直有在家離世的意願,並表明自己不希望接受任何急救及維生程式,患者或家屬應盡早簽署《不作心肺復甦法檔》和《預設醫療指示》。 家人是否一致支持患者在家離世的想法,家居環境是否有足夠空間放置醫療器材及物資?合適的居住環境及配套比如︰家中設施如一張合適的醫療牀、製氧機、吸痰機、血壓計、血氧計等,最好在病人回家之前準備妥當。 患者必須有醫療團隊根據病歷提供支援,容許照顧者貼身照顧及醫護人員上門評估與診斷,法律規定醫生需要至少每十四天上門診斷,家人能否負擔醫生的費用,以及其他藥物、護士、照顧員及租借醫療用品及器材等開支? 心理社交支援: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建立互相合作團隊(醫護、社工、親友),因患者臨終前身體會有不同的變化,最終可能需要被送回醫院,或最終在醫院離世。 總 結 患者及家屬跟據患者病情及環境各因素考慮是否選擇「在家離世」。 如果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幫忙就輕鬆多了,「老友宅醫」提供在家善終服務,包括跟家人聯絡及上門評估病人情況、照顧者角色、家庭環境、遺體運送路線等。離世當日「老友宅醫」醫生使用心電圖機等儀器確認病人離世後, 即可填寫相關文件,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隨後安排殯葬公司跟進後續事宜。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在家離世需要哪些醫療設備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在家離世需要哪些醫療設備 晚期病人選擇「在家離世」,希望在熟悉的環境、在家人陪伴、幫助和關懷下,並選擇在家進行「紓緩治療」,它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的治療環境,還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在家「紓緩治療」需要合適的設備支持,特別是一些專業的醫療器材。這就讓人產生了疑問:在家治療,是否可以租借醫療器材? 可租賃相關儀器及用途 製氧機 血氧含量低於93的情況之下,或有氣促的情況可需要租用或者購買製氧機,以便使用。 氧氣機是依靠在空氣中取氧製造氧氣,因此不需要購買氧氣樽放在家中,安全性更高 。 氧氣流量 (供氧量):5或10 升/分鐘 (LPM),方便不同用家所需。 選用耐用、寧靜的型號 和低噪音 (43分貝)的設備。 出外可考慮租用或者購買攜帶型微型製氧機或攜帶型氧氣樽。 藥物霧化器 主要針對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 令藥物化為更小粒子,快速及高效輸送並停留到肺部,令藥物發揮到最佳效果。 令藥物不入血液中流動,更安全有效,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 用可適用於醫學鹽水、氣管擴張藥物及抗生素。 醫用氣墊床褥 幫助肢體癱瘓無法翻身和自行坐起的患者。 適合長期臥床,尤其是不能自行轉身的患者,其臥姿相關的受壓處皮膚已產生壓瘡。 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或兩管為一個組。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以達到交替減壓、分散躺姿壓力的目的,進而避免壓瘡產生。 功能電動醫療床 條件允許情況下,比如家居空間比較寬鬆,就可以選擇多功能電動醫療床。 可配置醫用氣墊床褥效果更佳。 使用者可用遙控器自行控制床架升降,方便病人隨時起身活動。 坐起餵食可減少導致性肺炎。 有起背及抬腿功能,有助舒緩長期臥床帶來的局部不適。 照顧者可在床兩側工作,方便清潔,減輕照顧者的體力負擔。 適合在家養病的患者以及晚期患者。 醫用血壓儀 最好選擇全自動動脈傳動方式測量及全自動聽診方式測量。 選擇操作時更容易,方便讀取數值的血壓儀。 點滴架 方便藥物輸入、吊鹽水、營養奶導入。 可使用衣架替代。 …

了解詳情

【在家離世】在家離世可以舉辦「助念」儀式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在家離世】在家離世可以舉辦「助念」儀式 逝者在熟悉的家中嚥下最後一口氣後,家人可舉辦不同宗教的「助念」儀式為其超渡,幫助其在來世中獲得善果和福報。本文幫助大家了解一下甚麼是「助念」。 常見的「助念」儀式介紹 人死後的助念儀式在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形式和意義。以下是一些常見助念儀式的介紹: 佛教助念儀式: 在佛教中,助念儀式通常被稱為超度法會或超度法事。這些儀式旨在為逝者超度,幫助其在來世中獲得善果和福報。通常由一位主持人、助念師和信徒參與。助念師的聲音和念誦的內容旨在為逝者祈福,幫助其在來世中獲得善果。 基督教助念儀式: 在基督教中,助念儀式通常被稱為追思禮拜或葬禮。在葬禮中,牧師會主持儀式,讀經、講道,並帶領參與者進行禱告和唱詩歌。助念者可以是唱詩班成員或其他信徒,他們透過歌唱和朗誦聖經經文來引導和支持參與者的哀悼和祈禱。 中國傳統助念儀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死後會有一系列的祭祀、掃墓和祭奠活動。這些活動通常由家人或親友主持,旨在緬懷逝者並為其祈福。助念在這些儀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念誦經文、詩歌或禱告。助念者的聲音和內容旨在安撫逝者的靈魂,紀念他們的功德和貢獻,向逝者表達敬意和祝福。 佛教「助念」儀式的方式 佛教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 「助念」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佛教「助念」方式,依其捨報時間及性質之不同,可分為三種: 一、臨終即開始之助念: 即捨報前最後一念之助念。此種助念方式,應在臨終徵兆出現時,即開始為他開導,並念誦佛號不斷,直到他捨報後八小時至十二小時。此為最佳之助念方式,亡者可以最直接、最快速、最穩當地往生。但因臨終徵兆出現至真正捨報之時間不定,有的甚至數天之久,故人力上或有不繼。但家屬若真愛亡者,當以恆心毅力,排班輪流助念,忍數日的辛勞,換取亡者永恆的安樂。 二、捨報後八小時(乃至十二小時)以內進行之助念: 此種助念,乃因人捨報時,外息既盡,看似斷氣,但實則內息尚存,神識(靈魂)還在體內,尚未脫離。神識脫離肉體的時間並不一定,通常大約會維持八小時左右,甚至十二小時。在神識尚未離開肉體之前為他助念,亡者雖然身體已失去作用能力,但神識知覺仍在,仍能聽到開導與佛號,依之生起正念,隨著大眾念佛,仍可往生。 三、中陰期間的助念: 即捨報後三天半之後至四十九天之間。亡者若沒有把握捨報一念往生淨土,則當神識脫離色身之後,會有三天半的時間,處於昏迷狀態。三天半後,神識復甦,即是中陰身。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會隨過去世的業力因緣,再投生於六道之中。在未投生之前,中陰期間會有文武百尊現前接引,亦有種種業力顯現之恐怖境相逼迫。所以此時助念,應指導亡者辨明各種境相,投入文武百尊之強烈佛光,或一心念佛,往生淨土。 此三種助念方式,以臨終至捨報後期間,幫助亡者把握此生最後一念之助念最為重要,成效亦最佳;而最好是由臨終之前,能持續助念到捨報後八小時。若不能在臨終前即勸亡者發願往生極樂,並為他臨終前助念,也應做捨報後八小時至十二小時的助念。如果因緣都不具足,無法在捨報時助念,則應在捨報後三天半之後的中陰期間,由家屬依《夢幻生死》(即《中陰聞度法》),每日為亡者開導指引,令於中陰期間得度解脫。在亡者去世後四十九天之內,千萬不要殺生或以葷食祭拜他,以免增加亡者的惡緣牽纏。家人最好吃素,為亡者多多念佛,或以亡者的名義印經,做種種功德,並且不要有不好的言行。若能請高明的法師為亡者舉行超度則更佳,如此,亡者若已往生,則可蓮品增上,若尚未往生,亦可不墮惡道,或仗此功德往生。 總 結 離世可選擇在家善終,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是逝者的福氣,選擇在家離世也有足夠時間同親友告別及安排舉辦「助念」儀式,家人可為逝者舉辦「助念」儀式幫助其在來世中獲得善果和福報。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腎癌:了解、預防和治療這種致命疾病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腎癌:了解、預防和治療這種致命疾病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近10年香港的腎癌 (又稱腎臟癌) 發病率上升47%,相信與港人肥胖比率及女性吸煙人口上升有關。腎癌是一種常見但危險的癌症類型,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它可能變得更加嚴重。本文將介紹什麼是腎癌、危險因素、常見症狀和診斷方法,以及預防和治療腎癌的策略。 腎癌的風險因素 吸煙、肥胖、高血壓等不良生活習慣。 家族遺傳因素。 慢性腎衰竭 – 接受長期腎透析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人患腎癌的風險更大,長期洗腎的病人腎臟或出現多囊性腎病,較易長成腎癌。 常接觸鎘、石棉、石油等職業。 慢性病人因長期服藥的副作用。 腎癌的類型 腎臟位處脊椎兩側,緊貼腸道後方,其作用是清除血液中多餘的液體、電解質和廢物。腎癌是當腎臟內的細胞不正常地生長形成惡性腫瘤。 根據腫瘤的細胞形態,腎癌可分為腎原細胞癌、腎盂癌、腎腺癌。 依照「美國聯合癌症分期系統」 (AJCC 7TH edition)之 (1) T (腫瘤大小與侵犯深度範圍) (2) N (淋巴結侵犯的有無與數目) (3) M (遠端轉移的有無)分類法 將腎臟癌區分為四期︰ 第1期︰腫瘤直徑小於7公分,局限在腎臟內,未波及淋巴結。 第2期︰腫瘤直徑大於7公分,局限在腎臟內,但未波及淋巴結。 第3期︰癌細胞已入侵腎靜脈或下腔靜脈;或已波及⼀個淋巴結;或已入侵腎上腺但仍在 腎周筋膜(Gerota包膜)之內。 第4期︰癌細胞已波及⼀個以上的淋巴結;或癌細胞已超出腎周筋膜(Gerota包膜)之外。 腎癌症狀 腎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慢慢變大,病人開始會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因此出現以下症狀請盡早就醫檢查。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尿中帶血、無痛性血尿,尿液中可能呈現粉紅色、深紅色或帶有血塊。 …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在家臨終】破解嗎啡的迷思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安辭在家】破解嗎啡的迷思 當癌症患者進展到末期的時候,深陷病痛折磨,家人的心情也無比沉重。此時,嗎啡(Morphine)作為鎮痛藥,可能會成為我們緩解親人痛苦的最後一道防線。雖然它曾被視為解除痛苦的救星,但背後的迷思卻深不可測,民眾對嗎啡這種藥物很多不解,這是很正常的,本文將會一一破解。 病人對服用嗎啡的迷思 病人及家人聽到醫生用到嗎啡治療時,經常有以下迷思︰ 嗎啡副作用很多,萬一呼吸抑制,病人不呼吸了怎麼辦? 嗎啡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有上癮風險。 是否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嗎啡副作用是否弊大於利? 是否在沒有其他辨法的情況下才使用嗎啡止痛? 嗎啡類的止痛優點 癌症的疼痛絕對是許多癌友最受不了的問題,有可能是癌症本身引起或是由治療引起的,醫生在這情況下可能會使用嗎啡幫助止痛,嗎啡有許多優點︰ 不會影響疾病變化,也不會和疾病的治療衝突,不會對胃、肝或腎臟造成傷害。 對晚期病人主要有三個功用:第一是止痛,第二是減少氣促,第三有輕微興奮作用,減少晚期疾病所引起的不適。 嗎啡類的止痛副作用 初期使用嗎啡類止痛劑,有些病人會出現鎮靜、嗜睡的現象,此時請勿擔心,因為此種現象會很快消失。 初期使用嗎啡類止痛劑,有大約一半的病人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醫生會開適當的止吐藥物。此種現象會很快消失。 使用嗎啡類止痛劑會造成便秘,因此醫生會開適當的軟便劑,但此種現象並不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消失。也就是說只要使用嗎啡類止痛劑,就要服用軟便劑。 如果使用嗎啡類止痛劑之後發生排尿困難的現象(尤其是老年男性病患),請告知醫護人員。 嗎啡類止痛劑在使用初期,可能使病人的呼吸變慢。一般而言,只要每分鐘呼吸次數不少於8次,通常並無大礙,因為此種現象會很快消失。 嗎啡類止痛劑的正確認知 正確用藥不會令人上癮,只要配合醫生的指導,定時定量服用,它是幫助戰勝癌痛的良方。當病情減輕或疼痛減退,屆時可按醫生指示,逐漸停止服用鎮痛藥。在未徵詢醫生意見前,切勿擅自更改服用劑量。 若發現正在服用的鎮痛劑效力大不如前,應立即告訴醫生,讓醫生根據需要增加劑量或更換其他鎮痛藥物。 癌症的疼痛是可以被控制的,減少疼痛可以提高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品質。 疼痛刺激病人呼吸急促,所以疼痛中病人服用嗎啡類鎮痛藥是不會出現呼吸停頓的。 研究資料顯示適當服用鎮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與不接受鎮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相比,存活期反而更長。 總 結 我們要正確看待嗎啡的作用和風險,打破嗎啡的迷思。作為鎮痛藥,嗎啡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嗎啡時,我們必須遵循醫生的建議,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積極預防和治療藥物依賴,為我們的家人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癌症治療】升白針的正確使用方法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癌症治療】升白針的正確使用方法 癌症病人接受化療時,抗癌藥物可能會導致患者白血球和(或)血小板減少,出現骨髓抑制的副作用。若患者白血球水平過低,更有機會影響化療進程,或須減少藥物劑量,延遲治療。為降低病人受感染風險,醫生會處方「升白針」(又稱升蛋白針),以刺激骨髓加速製造白血球,維持白血球數量,但有不少患者和家屬均認為升白針是強行從骨髓中透支出來,透支不可彌補,還可能透支免疫,導致身體虛弱無法補回。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升蛋白針? 化療後為甚麼白血球會減少? 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腫瘤的「雙刃劍」,其主要目的是消滅腫瘤細胞,但遺憾的是它們「敵友不分」,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放化療會造成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器官損害等。 一般在化療後第三到五天,病人的白細胞會開始減少,第七到十天降至最低點,此時極易合併各種感染或感冒。十四天後白細胞逐漸恢復,二十一至二十八天後能完全恢復正常,而腫瘤細胞尚未重新長起來,可以進行下一周期化療。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化療病人都會出現白細胞減少(體質差異和所用的化療藥物不同),而減少的程度亦因人而異。 升白針是甚麼? 升白針(又稱升蛋白針)是這種針劑的俗稱,正式名稱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即G-CSF。升白針的作用是通過促進骨髓裏未成年的中性粒細胞盡快成熟、分化、增殖、及時恢復白細胞,同時避免人體因白細胞過低而繼發感染性風險(粒細胞缺乏時間越長,感染風險越重,持續一周時,感染風險>90%),以便讓患者有體力進行後續治療。 升白針的類型 升白針通常分為長效和短效: 長效升白針(PEG-rhG-CSF)屬於預防性質,通常是在化療後的2-3天使用,使體內的白血球不會死亡,確保化療期間白細胞不會減少。長效升白針維持效力長達兩週,僅需注射一次。 短效升白針,也叫解救升白針(rhG-CSF)相比長效升白針,製劑便宜,起效較快,臨床應用較久,但療效維持時間短,需要每天注射,且需要連用至少2-3針,並需要每2-3天抽血監查變化。如果打針後白血球數量上升不理想,患者則需繼續打升白針,直至白細胞升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指標。 甚麼時候使用升白針? 使用升白針往往有一個前提,就是能夠讓患者在21天後按時開始下一個療程,如果沒有這前提,便可慢慢等骨髓自己製造出白細胞。不過,不同化療藥有不同骨髓抑制能力,如果化療藥本身較弱,白細胞降得不多,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後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如果化療藥殺白細胞能力強(如多西紫杉醇,劑量密度蒽環方案),這些藥幾天內便能把白細胞殺得寥寥無幾,這時我們就得求助升白針了。當白細胞嚴重降低時,一味拒絕升白針,是非常無知和危險的。因此,區分不同程度骨髓毒性的藥物,密切監測驗血報告,遵照醫囑應用升白針才是正確做法。 「升白針」的副作用 升白針是一種生物製劑,來自於對大腸桿菌的發酵、分離和提純,能促進骨髓裏的細胞早熟,然而,也會出現如下副作用: 肌肉骨骼的酸脹或抽痛感,可用止痛退燒和嗎啡等藥物幫助; 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即Sweet綜合症,會出現高熱、皮疹等症狀,用皮質激素可以緩解; 可能會出現胃不適、食慾不振的現象,或肝臟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升高; 脾臟破裂,罕見,但需注意是否有左上腹痛、噁心嘔吐及是否逐漸惡化的貧血情況等等。 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副作用,一味地打升白針,後果不堪設想。患者應按照醫生指示合理且不過度使用升白針,這樣才能不會損傷骨髓細胞再生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證療效和降低副作用。 不宜使用升白針的人 對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過敏者以及對大腸桿菌製造的其他製劑過敏者禁用; 有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紫癜者禁用; 骨髓中幼稚粒細胞未顯著減少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外周血中檢出幼稚粒細胞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 . 使用升白針的注意事項 多休息,避免疲勞,並做好衛生、注意室內通風。 避免進出公共場所,降低感染風險,如果必須外出最好配戴口罩。 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為白細胞恢復提供物質基礎。 避免吃生或未煮熟透的食物,如生蠔、魚生、煙三文魚、沙律、未煮熟透的雞蛋和肉類、生薑葱等 總 結 若化療令白細胞嚴重降低,病人因懼怕升白針的副作用而拒絕接種,是非常無知和危險的行為,因為合理且不過度應用升白針,並不會損傷骨髓細胞再生能力,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療效和降低副作用,所以緊遵醫囑使用升白針才是正確做法。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了解認知障礙症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深入探討認知障礙症】完整了解失智症的特徵與症狀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2006年的研究,本港70歲或以上長者中,約有9.3%患有認知障礙症,又稱失智症。令人關注的是,最新的2017年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顯示,香港已有接近10萬名失智症患者,接近長者人口的十分之一。這種由於大腦神經細胞退化而導致功能減退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記憶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計算能力和判斷力。部分人更會出現情緒、行為及感覺方面的明顯變化。及早了解這種疾病的特徵與症狀,對於及時識別身邊長者的需求至關重要。 失智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及其成因 阿茲海默病︰出現異常蛋白沉積,導致神經細胞迅速退化。 血管性認知障礙︰次常見類型,約佔30%長者病例,由於血管疾病或中風引起的累積性腦損害所致。  其他類型︰如柏金遜病型、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維他命B12缺乏等,也可能引發認知障礙。除此之外,創傷、腫瘤、感染,以及精神健康問題和藥物濫用等,都是導致認知障礙的潛在原因。 認知障礙症的三個階段及症狀 失智症的病程通常分為早、中和晚期三階段。 早期︰主要表現為健忘近期事件、語言表達和理解困難,情緒可能有變化,但日常功能尚算正常。 中期︰則出現記憶力大幅減退、無法獨立生活,以及徘徊、反覆提問等行為,情緒及性格也有明顯轉變。 晚期︰則會出現認不出親友、失語、大小便失禁,行為更趨異常,甚至可能攻擊他人。 認知障礙症的症狀可以粗分為核心症狀和周邊症狀兩大類 差 表格 失智症的核心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定向障礙、思考和判斷力下降、性格改變以及執行功能障礙和失認、失用、失語等。而周邊症狀如徘徊、暴力、妄想、幻覺、暴食、失眠、拒絕照護、缺乏動力、麻木、自言自語、沉默和憂鬱等,則反映患者因病未獲適當支援而產生的行為及精神問題。 認知障礙症處理方法: 對於疑似出現失智症徵狀的長者,應儘早到專科門診就診,接受全面評估和適當治療。 目前雖然仍然沒有根治失智症的方法,但藥物治療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記憶力並減輕症狀。 一些行為問題可透過藥物配合其他治療,如現實導向訓練和懷緬治療等非藥物療法得到改善。 照顧者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後的反應,並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適時調整治療方案。 家屬參加失智症照顧者支援小組,既能學習照顧技巧,又可分享經驗,紓緩自身壓力。 必要時,照顧者也可為患者申請「監護令」,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認知障礙症預防方法: 從預防角度來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戒煙限酒和均衡飲食,以及良好管理慢性疾病,都有助降低失智症風險。 保持健康生活,多做體能運動、不吸煙、避免飲酒和健康飲食。 管理及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 總 結 總的來說,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耐心和專業的協助。照顧者應善用社區資源,確保患者獲得全面的醫療及居家照護支援,讓他們能安詳度過人生最後階段。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預防廢用症候群方法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廢用症候群】 住院愈久身體愈差 預防廢用症候群方法 七十多歲的陳婆婆平時步履穩健,但在家中跌倒後住院一星期,身體機能急劇下降,情緒也明顯低落。原來住院時,護士怕婆婆再度跌倒,所以不准婆婆隨便走動,婆婆只好長期臥床,導致患上「廢用症候群」。其實只要簡單一個動作——端正坐好,就能預防廢用症候群。 長期臥床能引發多種身心問題 廢用症候群多指由於長期臥床,身體不活動或不使用,導致身心活動力降低所引發的一連串症狀,包括病人變得毫無慾望、呼吸功能低下、肌力減少、腸道機能弱、長出壓瘡、關節攣縮、骨質疏鬆症、起立性低血壓(長期臥床者若突然站起,就會感到暈眩或失神)、吞嚥障礙(吞嚥能力衰退,容易罹患吸入性肺炎)等危險症狀。 縮短住院時間 盡量坐直身姿 長者要預防「廢用症候群」應盡可能及早出院。休息過度往往比生病或受傷更容易對長者造成身心的負面影響。若不能縮短住院時間,長者應盡量把病床抬高,或像坐在椅子一樣端正坐好,讓腳底碰到地板,這樣能有效減輕廢用症候群併發的症狀。如果情況許可,長者應定時下床活動身體。若病情嚴重不能走動的長者,應勤於翻身,避免造成壓瘡。 由住院後遺症中回復日常生活 長者出院後,最關鍵的是讓他們衰退的生活機能恢復原本水準。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廢用症候群症狀及其應對方法,幫助長者穩定回復正常生活。 差表格 總 結 照顧者平日應多留意長者的身體狀況,並小心別讓他們跌倒,因為一旦住院年長者很容易罹患「廢用症候群」。如必須送院治理應盡量縮短留院時間,並教導長者盡量坐着生活,避免身體機能急遽下降。出院後,為長者設立目標,讓他們覺得活得有意義,並鼓勵他們離開床舖,透過日常行為維持身體活動。如有需要,照顧者可聯絡坊間的私營機構,請他們安排物理治療師上門為長者做復康練習、言語治療師到府訓練長者吞嚥能力,或安排營養師審視長者情況後,為他們編制營養餐單,加快療癒進程。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嗎啡止癌末疼痛注意事項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在家臨終】嗎啡止癌末疼痛注意事項 不少癌末的病人想要尋求安樂死,大多由於無法忍受疼痛的折磨。疼痛令人感到疲累、抑鬱、憤怒、憂慮、孤獨和壓力感。癌症的疼痛通常屬於慢性痛,即長期的疼痛,一般不會因為休息而減輕,需要針對性的治療才能紓緩。可正確使用止痛藥,大概分為3類︰ 一、輕度疼痛:醫生或會處方撲熱息痛 (Paracetamol)或雙氯芬酸鈉 (Diclofenac Sodium) 等。 二、中度疼痛:可試阿斯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 三、重度疼痛:需要較強效的止痛藥物(如包含嗎啡類成份的止痛藥),例如 Codeine, Tramadol, Morphine, Methadone 及 Fentanyl 貼片。 嗎啡可減輕末期癌疼,但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嗎啡止癌末疼痛注意事項。 嗎啡可減輕末期癌疼,但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嗎啡止癌末疼痛注意事項。 為什麼癌症患者會感到疼痛? 癌腫本身。 癌腫侵入了神經線、器官或骨骼。 癌症的治療——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在幫助你之餘,有些副作用可能引起不適。 甚麼是藥物作用嗎啡? 作用於中樞神經與平滑肌,能改變神經對痛的感受與反應,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作為鎮痛劑,嗎啡可減輕末期癌症疼痛、對緩解大面積燒燙傷等中重度疼痛患者的痛苦貢獻良多。給藥後嗎啡會分布於全身,但在腎、肝、肺中濃度較高。 嗎啡有甚麼副作用? 嗎啡具有成癮性,因此也被列入毒品。使用嗎啡者,偶爾或有產生噁心、嘔吐、便秘、暈眩、輸尿管及膽管痙攣等現象。高劑量的嗎啡容易導致呼吸抑制、血壓下降、昏迷。兒童、嬰兒使用嗎啡後,易產生痙攣現象,宜審慎使用。 嗎啡另外一個副作用是長期使用後,需要更高的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 正確用藥不會令人上癮,只要配合醫生的指導,定時定量服用,它是幫助戰勝癌痛的良方。一旦病情減輕,疼痛也可能隨之減退,屆時可按醫生指示,逐漸停止服用鎮痛藥。在未徵詢醫生意見前,切勿擅自更改服用劑量。若發現正在服用的鎮痛劑效力大不如前,應立即告訴醫生,請醫生根據需要增加劑量或更換其他鎮痛藥物。 嗎啡類鎮痛藥物常見錯誤關點︰ 應忍痛到最後一刻才服藥?矯正:應依照醫生處方,定時和定量服用鎮痛藥,若等到疼痛惡化至不能忍受的地步才服藥,藥物便不能及時發揮止痛效能。病人不但承受不必要的困擾,還可能會懷疑藥物的止痛能力而不願繼續服藥,構成惡性循環。 嗎啡類鎮痛藥物會否令病人呼吸停頓? 矯正:疼痛刺激病人呼吸急促,所以疼痛中病人服用嗎啡類鎮痛藥是不會出現呼吸停頓的。 嗎啡類鎮痛藥物會否加速病人死亡? 矯正:研究資料顯示適當服用鎮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與不接受鎮痛藥的末期癌症病人相比,存活期反而更長。 醫用嗎啡有甚麼種類? 嗎啡 (Morphine):嗎啡是最常用的強效止痛藥,用藥方式包括: 短效藥片 (Sevredol®) 長效藥片 (Morcap® SR, …

了解詳情

病人出院回家紓緩治療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在家臨終】病人出院回家紓緩治療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 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蒼白的牆壁、冰冷的病床,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生命的脆弱。窗外的陽光透過薄紗窗簾,照射進來,但卻無法驅散室內的陰霾。病床上,老人緊閉雙眼,面容蒼白,手指微微顫抖,似乎在努力回憶過去的點滴。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刻,鼻胃管裡靜靜流淌著營養配方、臂彎上束著血壓帶、護士仍推著一管藥、臉上的氧氣罩呼嚕嚕作響,心電圖機嗶嗶嗶地響個不停……這樣的場景,想想就覺得殘忍。病人心中渴望的是居家安老。家中有熟悉的氣息,有溫暖的回憶,更有愛的陪伴。或許,回到家中,即使面對同樣的病痛,心靈也能得到片刻的平靜。 其實,善終服務可以選擇在家進行,滿足條件的家庭環境也能進行紓緩治療。 我們就從三方面的考慮晚期癌症患者回家的可能性。 一、醫院是否同意病人回家? 醫院根據以下病人情況作出決定是否同意病人出院︰ 病人是否情況穩定(維生指數及血壓等),是否可以安全出院。 居家情況是否有足夠空間及乾淨環境。 是否有足夠人手照顧病人。 回家後是否有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在宅醫療跟進及同醫院對接。 藥物是否可轉為口服。 回家後是否有合適設備照顧病人。 二、病人是否能夠安全運送回家? 病人身體情況決定用哪一類運輸工具出院回家︰ 行動自如者(包括輪椅使用者)可選擇一般車輛,比如的士或私家車。 行動不便需要臥床者有時間和條件可預約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以提供醫護級別的醫療服務運送車。 如有需要可安排醫生或護士跟車。 三、家屬及住宿是否準備好照顧回家後的病人? 家屬及照顧者準備需知︰ 安排足夠人手照顧病人︰考慮責任分工,最好所有人都參加與患者商量,確定照顧意願,家屬及護工應具備足夠技巧及明確照顧範圍,考慮是否請外援(專業或兼職護理人員)幫忙。 照顧者要學習足夠知識︰照顧者需要學習相關知識,如生活護理知識、對生命體徵的觀察和判斷、對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和心理指導等,並為病人安排專業舒緩治療減輕痛苦。 心理健康照顧者尤其重要︰照顧者需掌握語言與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包括語氣、姿勢和行為,這些都對患者的寧養服務有重要影響。除日常的護理工作外,照顧者和家人要留意細節、給予關心。例如在病床邊多停留,或由患者最疼愛的親人用暖毛巾幫其抹臉、更換體位等細節,能夠帶來很多溫暖。餵服止痛藥時,照顧者注意保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可給予許多安慰。照顧者及病人必要時,應尋求心理醫生、語言治療師或社工的幫助。 搶救或在家臨終安排︰照顧者應提前規劃好相關聯繫方式及所需藥物,如強心針等。可尋求在宅醫療團隊的幫助,提前做好患者在家過世的相關手續流程及心理準備,讓家人能夠安心面對最後的時刻。 住宿準備需知︰ 專業醫護人員上門評估病人居住條件。 確保居住環境內的家具與設備不會對病人造成潛在危險,必要時使用防滑墊和扶手等輔助設施。 確保藥物、儀器等配套可完整且安全擺放,避免意外發生。 注意空氣質量、濕度及清潔安排,保持室內環境的舒適與衛生,促進病人康復。    總 結 許多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人認為,只要留在醫院就能延續生命。他們擔心家裡的設施不如醫院完善,可能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實際上,惡性腫瘤(癌症)的治療主要依賴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方法,而安寧治療並不等於完全放棄治療或等待死亡。許多癌症末期患者最渴望的其實是臨終關懷。回到熟悉的家中不僅能保障病人的休息和情緒穩定,還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老友宅醫」正是肩負這一使命及統籌跨專業醫療資源的角色,我們與患者、照顧者、家人及其他身心靈專家共同合作,努力讓患者能夠平靜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里路。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糖尿病足竟比癌症可怕?預防8式你要識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竟比癌症可怕?預防8式你要識 糖尿病患者中,約有四分一會患上糖尿病足(俗稱糖尿腳)。患者初期會感到腿腳冰冷、麻痺等,腿部隨後若出現潰爛,病情迅速惡化,其傷口患者的5年存活率,甚至比惡性腫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還要低!糖尿病患者要告別「爛腳」,最重要是控制血糖和做好糖尿病足部護理。 糖尿病足出現潰瘍,病情迅速惡化 糖尿病足是甚麼? 出現糖尿病足的原因在於病人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引致神經系統的代謝物積聚,逐漸傷害神經線及血管。病人下肢的血液循環因此減慢,令足部神經更易發生病變,致使患者傷口沒有痛感。傷口處理若不及時,足部可能會出現感染而潰瘍,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保命。 糖尿病足早期症狀 如果你發現腳部冰冷、手腳指出現麻痹或針刺感覺、有傷口但不覺痛、腿部色澤變異、足部變形、下肢肌肉疼痛,或走路容易累等情況,都必需提高警覺,因為這些都是糖尿病足症狀! 加重糖尿病足的因素 如果患者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缺少運動,血糖控制不良或抽菸,都會使糖尿病足愈來愈嚴重。 糖尿病足傷口 根據傷口的深度與組織壞死的範圍,糖尿病足可分為0-5級 0級糖尿病足傷口:  皮膚目前無潰瘍 有發生潰瘍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局部皮膚浮腫、足部出現麻痺、感覺遲鈍或感到疼痛,但皮膚無潰瘍。 1級糖尿病足傷口: 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潰瘍 足部受力點,如足底及足背出現水泡、血泡或雞眼等症狀,同時足部出現表層潰瘍,但臨床上無感染。 2級糖尿病足傷口: 較深潰瘍,已侵入韌帶、肌腱、關節滑液囊或筋膜 足部出現反覆感染,形成組織發炎,如不及時控制,感染會沿患者肌間蔓延,加重傷口感染。 3級糖尿病足傷口: 深層潰瘍,伴有骨髓炎及膿腫 足肌腱韌帶組織已發生破潰,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不過骨質破壞還不是很明顯。 4級糖尿病足傷口: 局部性壞疽 骨質和骨關節因感染受到嚴重破壞,出現骨髓炎或生成假關節,趾、足跟或前足背出現壞疽。 5級糖尿病足傷口: 全足壞疽 腳大部分或全部受到感染及缺血,皮膚顏色變黑,可能會波及踝關節和小腿,只能截肢防止壞疽擴散。 糖尿病足的治療方法 一般糖尿病足傷口,即1級糖尿病足,可用生理鹽水清洗,並用藥膏或保濕性敷料保護傷口。注意雙氧水、酒精、碘酒對於傷口的刺激性太大,應盡量避免使用。 當傷口受感染時,醫生會在潰瘍深層組織採樣,進行細菌培養,以選擇抗生素。只要患者妥善護理傷口和控制血糖,很多感染都能受控。不過感染階段,血糖一般難以穩定,此時可以加上胰島素,待感染受控,才改回口服降血糖藥。如果胰島功能衰退,便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若感染已深入骨頭,可能需要進行清創手術,移除壞死組織,避免傷口惡化。同時,糖尿病也可能造成血管病變,形成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此時患者便需要做血管整形術以改善血液循環,不然傷口缺血便難以療癒。 糖尿病足癒合時間視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傷口大小、位置、足部承受的壓力、腫脹情況、血液循環、血糖指數、傷口護理是否妥當及使用之敷料是否適合來決定,通常需要數星期至數月才能完全癒合。患者需要每天清洗並包紮傷口,如有需要,可聘請專業傷口護士照料傷口,加快康復進度,盡早回復日常生活。 糖尿病足預防8式 1. 控制血糖水平 …

了解詳情

長期臥床必有壓瘡?一文教你如何預防壓瘡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傷口護理】長期臥床必有壓瘡?一文教你如何預防壓瘡 作為紓緩照護團隊的一員,我們深知預防和治療壓瘡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又棘手的工作。壓瘡不僅會造成患者極大的痛苦,還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因此,我們必須從多個角度入手,採取全面的預防和護理措施。 甚麼是壓瘡?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壓瘡的成因。壓瘡主要是由於患者長期臥床或久坐,導致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血液循環不暢,細胞缺氧和營養供給不足而造成的皮膚組織損傷。此外,皮膚受到剪力(摩擦力)、潮濕環境、高溫等因素的刺激,也容易導致壓瘡的發生。 1. 壓力 長期臥床,長久地處於同一體位會使局部地方長期受壓,導致血流受阻,形成壓瘡。 2. 剪力 即磨擦力,身體部位與床,輪椅等物品接觸時造成磨擦,形成傷口。 3. 濕度 大小便失禁之長者其皮膚長期處於濕潤狀態,容易造成皮膚缺損,形成壓瘡。 4. 温度 温度高提升新陳代謝,降低了缺氧的耐受性,容易產生壓瘡。 壓瘡護理的方法 根據傷口受損程度,褥瘡處理方法亦有所不同: 第一級壓瘡: 皮膚完整無缺,但泛紅處指壓後不會變白,而是維持紅色。觸摸受影響部位時,感覺會比較冷、比較熱或比較硬, 而患者有可能會感到疼痛、燒灼或痕癢。 第一級壓瘡護理方法: 只要停止壓迫的情況繼續發生,定時為患者更換姿勢,第一級壓瘡很快就能恢復。 第二級壓瘡: 傷口呈紅色或粉紅色,並可能存在完整或已破損的水泡,而肉芽組織、腐肉及痂皮均不會存在。患者可能會有紅腫熱痛的症狀。 第二級壓瘡護理方法: 停止皮膚繼續受壓,並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同時使用透氣紗布覆蓋傷口,避免惡化。 第三級壓瘡: 傷口能看到脂肪組織,並散發出惡臭,可能會看到肉芽組織、傷口邊緣捲邊、腐肉或痂皮,但看不見筋膜、肌肉、腱、韌帶、軟骨及骨頭。有可能出現潛行傷口及隧道通道傷口。 第三級壓瘡護理方法: 傷口護士協助清洗傷口,需要時會為患者清理壞死組織,避免阻礙新組織的生長。傷口如受感染,有機會要服用抗生素。 第四級壓瘡: 傷口會變得非常大且深,皮膚變得暗沉,直接露出筋膜、肌肉、腱、韌帶、軟骨或骨頭,也許會看見腐肉、痂皮和傷口邊緣捲邊。通常會有潛行傷口及隧道通道傷口。 第四級壓瘡護理方法: 醫生要為患者進行清創手術,刮走傷口的腐肉,直到底層鮮紅色的肉長出。由於清潔傷口是壓瘡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若此階段處理不慎,很容易令傷口進一步感染成敗血病,所以建議照顧者聘請醫生和專業傷口護士,為病人做檢查及處理傷口。 基於上述成因,我們會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定期幫助患者翻身、調整體位,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 使用防壓墊、充氣床墊等輔助設備,減輕患者皮膚的壓力; 保持患者皮膚清潔乾燥,及時更換被褥; 密切觀察高危部位,一旦發現皮膚損傷,及時採取護理措施; 一旦發現已形成壓瘡,我們會對傷口進行專業評估和處理。首先,我們會徹底清理壞死組織,並根據傷口情況選擇合適的敷料進行局部護理。同時,我們還會密切監測患者的整體狀況,預防併發症。 …

了解詳情

如何讓晚期病患家人走好生命最後一段路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如何讓晚期病患家人走好生命最後一段路 紓緩治療,亦稱作安寧治療,旨在為患有危疾重症的病人和家屬提供身體、心理、社交等治療。整合跨專業服務協調,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社工等。以綜合服務模式為病人及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目的是改善其生活質素和協助病人更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甚麼是紓緩治療? 很多人不清楚甚麼是紓緩治療。紓緩治療是用以協助患有持續惡化及不可逆轉疾病(患者必須已被醫生確認為末期患者,病情已經不可逆轉。例如未期癌症、心臟衰竭、腎衰竭、肺阻病等)的病人和其家人或照顧者的方法,以改善其生活質素。世界衞生組織將紓緩治療定義為「幫助病者和他們的家人面對威脅生命的疾病所帶來的問題,並及早發現作仔細評估痛楚及其他問題,包括心理,社交及靈性上的問題,從以改善生活質素。」 紓緩治療及一般治療應在患者病情惡化至晚期不可逆轉前同時進行,著重改善病人生活素質。近年紓緩治療的對象已擴展到其他慢性病患者,亦帶動社會對晚期照顧的關注。晚期照顧則指病人的疾病進入較晚期、將近離逝時,為病人提供紓緩性的治療及照顧。 資料來源:團結香港基金《醫社攜手 老有所終》晚期照顧服務的民意調查報告(2019年) 、世界衞生組織、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安寧服務培訓及教育計劃:醫護人員培訓手冊》(2020年) 紓緩治療的迷思:紓緩治療=放棄治療? 紓緩治療早於七十年代已被引進本港,時至今日已有16間醫院提供多元化服務,例如住院、門診、日間中心和外展家居護理等,研究中,多位患者和家屬起初都誤以為等同放棄治療或安樂死,所以當醫護人員作出轉介時,都質疑是否醫護人員未有盡全力。因為香港缺乏生死教育,對病人權益沒有太深認知。而且死亡過程被醫療化,所以很多時公眾會對治療有過度期望,窒礙醫護人員與病患或家屬解釋各類治療方案。 其實有些患者或家人其實早已意識到自己的健康每況愈下,期待有醫護人員可與自己討論晚期照顧,以釋疑慮,需要與醫護人員交流進一步治療方式,紓緩治療是否可行。死亡並非維生儀器上的一條橫線,而是為生命畫上一個完整的句點。我們未必能夠預視一生的終結,然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舒適並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的終點,掌握自己的生命權。 紓緩治療的好處適合? 病人可於臨終前六至十二個月,將護理計劃轉到集中於包括紓緩治療,進入晚期照顧階段可減輕病痛帶來痛楚。 病人情況惡化至三大特定情況 (病情到了末期;持續植物人狀況或不可逆轉的昏迷;其他晚期不可逆轉的生存受限疾病),可根據病人事前設定的預設醫療指示*,停止進行純粹為維持生命的治療,減少進行不必要的入侵性治療所帶來的痛苦。 病人可選擇在家、安老院或護養院等熟悉的環境終老,減少不安折騰;同時方便親友陪伴,達至老有所終。 *預設醫療指示:是指「一項陳述,通常以書面作出。在陳述中,作出指示的人在自己精神上有能力作出決定時,指明自己一旦無能力作決定時所拒絕的治療」。現時在醫管局方面,預設醫療指示通常由患有嚴重、不可逆轉的疾病的病人透過預設照顧計劃訂立。 認識「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 本港紓緩治療服務申請或轉介程序 有意尋求紓緩治療服務的人士,須經以下程序申請/轉介服務: 經醫生診斷患者的疾病正步入晚期階段 由患者主動提出或主診醫生建議接受紓緩治療 作出轉介的醫生填寫紓緩治療轉介表 遞交各醫院寧養紓緩服務中心 安排專業寧養紓緩科醫生及護士會診評估 視乎病人狀況和需要提供適合的服務 (包括:日間紓緩治療服務、住院紓緩治療服務、家居紓緩治療服務、門診紓緩治療服務和紓緩醫學診症服務) 香港紓緩治療的發展及無奈 現時香港的紓緩治療服務主要由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提供,醫管局轄下有16間醫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旨在為末期病人提供全面的綜合專科治療護理。醫管局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採用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紓緩治療服務。 近年醫管局及一些志願機構都推出相應的培訓課程,但是除了名額有限,亦只有部分對相關方面有興趣的同事才會參與,所以每每在臨床照顧時,會有醫療人員對治療方向有不一致的看法,令患者及家屬無所適從,或對醫療團隊的信任度減低。而且,臨終晚期照顧很多時不單牽涉醫院層面,研究中亦揭示各部門之間欠缺溝通。最常提及的例子就是救護員未能尊重患者臨終意願,因為即使末期病患者已簽署「預設醫療指示」,拒絕在彌留過程接受任何搶救程序,但礙於救護員隸屬消防處,有其專屬指引,仍會機械式地為當事人進行搶救,讓身邊人或醫護人員覺得之前所做的都是徒勞,而前線的救護員夾在這困局亦感無奈。 醫院寧養部員工只有十多名員工,卻要照顧百多名病人,病人接受安寧治療時難免出現照顧不周,但有些日間護理中心或門診服務對患者或家屬亦可算折騰,很多參加者都曾經有被的士拒載或白眼的經驗。入住特殊老人院同樣因人手不夠,清潔不全而傳出「異味」或出現肉瘡腐爛等問題。 紓緩治療服務 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西醫︰根據病歷,醫生幫助患者風險把控,提供覆診及藥物,及醫院對接。 痛症醫生︰使用藥物為病人減輕痛楚疼痛。 護士︰設置吊鹽水、藥物注射、傷口及壓瘡處理,胃喉尿喉、提升家屬或護工照顧 中醫︰針灸 …

了解詳情

關於在家離世的6個常見問題及7個注意事項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在家離世】在家離世的6個常見問題及7個注意事項 不論在醫院或療養院,醫生經常聽到患者說:「我很想把握時間同子女、孫子、親朋好友再聚聚,希望最後的時光我可以在家度過。我好想好想再次回到熟悉的家中、在自已床上走完最後一段路。」「醫生,我可以回家嗎?」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當病情「無可逆轉」時,即是進入人生的最後階段,家人是否可以讓晚期重病末期患者回家度過最後時光? 如何安排善終服務及寧養服務? 在家離世是甚麼? 許多晚期患者及其家人都認為只要還待在醫院,生命就能繼續下去。他們擔心家裡的設施遠不及醫院,無法及時得到救治……比如惡性腫瘤(癌症)的治療向以手術、放療(電療)、化療等治療手段為主。有些晚期癌症患者在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時,離開陌生、孤單的醫院並居家接受安寧治療,反而可能對其生活和意志起到積極作用。 根據以往經驗,大多數選擇在家安寧的末期病患個案,都曾經歷過頻繁入院而病情卻始終無法逆轉,當藥物和手術治療都無法將病人醫好,而病人必然要面對死亡時,其自身及家人都會選擇停止接受介入式治療,避免承受無謂的痛苦。醫生也會建議病人考慮在家安寧。 除了醫生宣告「投降」,甚至預告了病人的生命限期之外,安寧治療不等於完全放棄治療或等死。許多癌症末期患者最渴望的就是臨終關懷!如果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並享受到家人的陪伴、幫助和溫暖,隨時聯絡朋友,正是對其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啊! 為何選擇在家離世? 什麼病患適合紓緩治療? 患者必須已被醫生確認為末期患者,病情已經不可逆轉,「無可逆轉」是指醫學確診為末期病的患者,最普遍是末期癌症,末期的心衰竭、呼吸衰竭和腎衰竭等。 但不是所有病患都適合在家離世,比較合適的,大概只有三類: 第一類是末期癌症而選擇不再接受治療者。 第二類是患有器官衰竭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腎臟衰竭。 第三類就是無法進食的植物人或末期認知障礙症患者。 第一類和第二類病人到了疾病後期需要頻繁進出醫院,因此感到莫大困擾。他們都非常渴望能回家治療,能夠選擇紓緩治療,在家度過餘下的日子,是很多病人的最大願望。 在家離世是否合法以及7個需要準備的事項 患者一直有在家離世的意願,並表明自己不希望接受任何急救及維生程式,患者或家屬應盡早簽署《不作心肺復甦法檔》和《預設醫療指示》。 家人是否一致支持患者在家離世的想法,有沒有擔心大體存放問題,同住家人能否承載親人在家離世整個過程可能會產生的情緒? 家居環境是否有足夠空間放置醫療器材及物資?合適的居住環境及配套比如︰家中設施如一張合適的醫療牀、製氧機、吸痰機、血壓計、血氧計等,最好在病人回家之前準備妥當。 患者必須有醫療團隊根據病歷提供支援,容許照顧者貼身照顧及醫護人員上門評估與診斷。 經濟上的考慮,由於醫生需要至少每十四天上門診斷,家人能否負擔醫生的費用,以及其他藥物、護士、照顧員、上門醫療服務及租借醫療用品及器材等開支? 除了醫生外,有無其他專業團隊的協助?例如護士處理患者的徵狀、為照顧者提供醫療指導;社工或精神科醫生服務為家人提供情緒支援及生死教育;身後事則由殯儀公司處理,如遺體運送及出殯安排。 心理社交支援:做好一切心理準備,建立互相合作團隊(醫護、社工、親友),因患者臨終前身體會有不同的變化,最終可能需要被送回醫院,或最終在醫院離世。 6個對在家離世的迷思/誤解 1︰選擇在家離世不用再看醫生? 很多香港人不知道自己有此權利。很多末期病患因長期卧床而生褥瘡需要頻繁就醫,往往有許多不便。如果醫療團隊可以根據病歷提供支持,除了家庭醫生上門提供治療外,亦可安排專科治療、紓緩治療團隊,其中包括︰中西醫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社工等。條件許可的話,上門醫療服務是最佳選擇。 ( 了解紓緩治療和晚期照顧  ) 2︰在家離世是否要立即報警? 香港有九成人都在醫院過身,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在醫院過身才合法,不知道在家死亡如何處理。一旦病人在家離世,便一定要報警處理,再將遺體送往剖驗,其實都屬謬誤。 在家離世的身後事流程是這樣的:就香港法例,註冊醫生在病人離世前十四日內見過病人,並在離世後廿四小時內上門證實不屬於「非自然死亡」,即可在死者家中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再由死者家屬持證前往死亡登記處辦理死亡登記,繼而安排殯儀服務運送遺體。 3︰居住單位會變成凶宅? 其實凶宅主要針對死於非命,即是他殺或自殺的個案。我們處理大部分的個案都是八九十歲以上的長者,能夠在家中自然死亡,對中國人來說是好事,不是構成凶宅的因素。因為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離世,在家人親友的陪伴下,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

了解詳情

紓緩治療如何幫到病人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紓緩治療如何幫到病人 紓緩治療是甚麼? 癌症及晚期疾病患者漫長而痛苦的治療歷程中,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包括病引起症狀、治療時副作用或心理問題。 作為專業醫療照護團隊,我們深知紓緩治療在末期或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的關鍵作用。紓緩治療是一種以患者及家屬為中心的全面照護方法,旨在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素,並盡可能延長生存期。 紓緩治療迷思:紓緩治療=放棄治療? 不幸的是,社會上對紓緩治療存在許多誤解。有人認為這等同於放棄治療,但事實並非如此。選擇適當的紓緩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末期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身心痛苦,使其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更有尊嚴。 紓緩治療的好處是如何幫到病患及其家人? 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需求,提供全面的紓緩照護服務: 職業治療師︰ 準備居住環境與醫療輔助設備 我們非常重視在紓緩照護中優化患者的居住環境,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我們會進行全面的家居評估,並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功能狀況,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改造方案。 首先,我們會仔細了解患者的活動能力、日常生活需求,以及疾病可能造成的行動障礙。通過詳細評估,確定需要改造的區域,以及需要添置的輔助設備。 一般而言,常見的改造方案包括: 浴室改造– 如增加扶手、淋浴座椅,以及防滑地面等,確保患者能夠安全地完成沐浴。 房間重整– 合理布局家具,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必要時添置病床、氧氣機等。 無障礙通道– 如安裝斜坡板、扶手,以及確保走廊寬敞無阻礙。 日常生活設備– 根據需求提供輪椅、助行器、拐杖等,幫助患者獨立完成起居。 輔助技術– 如床頭呼叫鈴、簡化版遙控器等,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除了環境改造,我們還會根據個人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添置醫療輔助設備,如氧氣機、吸痰器、留置導管。這些設備的合理使用不僅能緩解症狀,也有助於患者在熟悉的家中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醫生︰ 醫生上門或遠程提供治療 我們深知對於末期或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及時的專業醫療跟進至關重要。我們會通過上門探訪或遠程諮詢的方式,密切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並提供全面的醫療管理。 首先,我們會定期前往患者的家中實地評估。在出院後的關鍵時期,我們會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時發現並處理任何不適症狀。對於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常見症狀,我們會根據具體情況提供藥物治療,確保患者的舒適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留意患者是否出現因疾病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等。對於這些情況,我們會開具相應的藥物,並轉介心理專業人士提供輔導和支持。 此外,我們會定期通過視像或即時通訊軟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遠程咨詢。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掌握病情動態,也方便為患者提供即時的指導和建議,緩解他們的擔憂和焦慮。 護士︰ 護士可培訓照顧者技巧 護士在紓緩照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直接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我們還會著重培養家屬和照顧者的實際照護技能,以確保患者在家中得到全面和專業的照料。 首先,我們會幫助家屬或照顧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護理操作技巧。包括: 靜脈輸液管理 – 指導如何正確設置和管理輸液管路,以確保水分、電解質的平衡。 …

了解詳情

請考慮讓晚期癌症患者在家寧養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安寧服務】請考慮讓晚期癌症患者在家寧養 許多晚期患者及其家人都認為只要還待在醫院,生命就能繼續下去。他們擔心家裡的設施遠不及醫院,無法及時得到救治……比如惡性腫瘤(癌症)的治療向以手術、放療(電療)、化療等治療手段為主。有些晚期癌症患者在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時,離開陌生、孤單的醫院並居家接受安寧治療,反而可能對其生活和意志起到積極作用。   除了醫生宣告「投降」,甚至預告了病人的生命限期之外,安寧治療不等於完全放棄治療或等死。許多癌症末期患者最渴望的就是臨終關懷!如果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並享受到家人的陪伴、幫助和溫暖,隨時聯絡朋友,正是對其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啊! 在家寧養的考慮 寧養服務的基本條件是合適的設施和得力的照顧者,有條件者可以尋找家居照顧服務支援。這不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更有助於病人放鬆心情,有利於康復病情;更理想的當然是減少病人的痛苦,甚至延長其存活時間。 居家寧養的關鍵在於主動的、全方位的舒緩治療和護理,居所改動和添加設施在所難免,因此必須先由醫生和專家作出詳細評估和製訂合適的方案。事實上,紓緩治療正是多以控制疼痛及影響其生活質素的症狀為主導的。除了要按時服藥之外,醫生和護士可定期通過視像診症、上門診症跟進病情,還可安排病人接受其他專業的鎮痛或紓緩治療,包括針炙、按摩等。 家人和照顧者是關鍵 照顧者需要學習相關知識,如生活護理知識、對生命體徵的觀察和判斷、對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和心理指導等,並為病人安排專業舒緩治療減輕痛苦。照顧者需掌握語言與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包括語氣、姿勢和行為,這些都對患者的寧養服務有重要影響。除日常的護理工作外,照顧者和家人要留意細節、給予關心。例如在病床邊多停留,或由患者最疼愛的親人用暖毛巾幫其抹臉、更換體位等細節,能夠帶來很多溫暖。餵服止痛藥時,照顧者注意保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可給予許多安慰。照顧者及病人必要時,應尋求心理醫生、語言治療師或社工的幫助。 照顧者除了要安撫及消除患者焦慮、恐懼、不安的情緒,更要避免自身累積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如有需要可以尋求社工、心理輔導專家等上門提供家居支援寧養服務,這不但可幫助減輕患者面臨死亡的恐懼或精神上的痛苦;同時也能夠給照顧者及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持,減少壓力和緩解生離死別的傷悲。 總 結 照顧者的角色十分關鍵,除了照顧患者生理及心理需要外,更要整合各種醫療資源,消耗不少精神和時間。必要時可以尋求相關寧養服務機構的幫助,「老友宅醫」正是肩負醫療及統籌的角色,我們與患者、照顧者、家人及其他身心靈專家同行,攜手協力希望讓患者在相對平靜舒適的環境中完成生命的最後一程。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為什麼很多老人家都不想入院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紓緩治療 Palliative care、安辭在家 Die at home】是許多老年人所期望的 「紓緩治療、安辭在家」一直是許多老人家所期望的,加上新冠疫情亦改變了部分民眾的就醫習慣,加劇了老年人對留院治療的抗拒。這種心理背後有著多重原因。 許多老人家擔憂自己會在醫院獨自離世,因此拒絕入院。他們更希望能與家人一起,在家中度過最後的時光。然而,這一願望卻難以實現。 例如,有一位婆婆不慎跌倒入院數月,由於疫情期間醫院嚴格限制探訪,令其誤會遭到家人遺棄,每天哀聲涕淚,導致心情鬱悶、精神不振、影響病情康復。入院前她尚能與家人正常溝通,但出院後卻已失去言語交流能力,對外界失去反應。甚至有一些養老院的老人家刻意自我傷害,希望能夠被送到醫院,與家人相見,卻往往事與願違。這些例子都表明了老年人對於孤獨離世的擔憂,然而這種擔憂在現實中很難得到有效緩解。 事實上大多數老年人對死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納,除了患有認知障礙(Dementia)或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的個案外,他們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畏懼死亡。我們接觸過的很多老年人,都表現出勇敢面對生命最後階段的態度。一些患者即使承受著病痛,仍然拒絕入院治療,只希望能夠在家臨終。 就像一位離島個案的伯伯,選擇接受「紓緩治療、安辭在家」,最終能夠在兒孫的陪伴下寧靜離世,劃下人生的完滿句點。其實在親人的陪伴下在家中離世,無疑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   「老友宅醫」計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晚期患者(Terminal paitient)能夠在家中接受紓緩治療(Hospital at home),減輕身體痛楚,讓他們能夠以身心平靜、有尊嚴的方式離開人世。團隊最大的動力和支持亦來自於能夠實現家屬與患者的心願。我們期盼未來能為更多人提供這樣溫暖的臨終服務,使老人家不必孤獨離世,而是在親友陪伴下安詳地結束人生。 為什麼「在家離世」那麼難? 早在2016年,本地醫學組織聯會和兩所大學分別進行了社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約30%的香港受訪者希望在家中度過最後時光,但實際能夠實現的人卻非常有限。 主要原因包括:   部分患者擔心給家人帶來麻煩,更擔心無法體面安葬; 一旦患者出現痛苦或呼吸困難的症狀,家人通常會立即叫救護車送院,而非讓患者在家中安然離世; 居家離世需要報警處理,必要時有機會需要強制解剖以確定死因,讓家人難以接受; 居所被定義為「凶宅」的錯誤觀念; 能夠上門為患者診症的醫生數量十分有限,大多數患者只能前往診所尋求醫生診症,或者召喚救護車送醫。 「老友宅醫」如何實現「在家離世」   預先設置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 失去認知能力的患者在持有相關醫療記錄的前提下,亦可選擇「在家離世」; 患者去世前14天內,註冊醫生確認患者的狀況及可能隨時離世的可能性後,簽發死因證明書(Certificate of the cause of death),豁免向死因裁判官提交報告,避免強制解剖; …

了解詳情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處理老人發燒? 

宅醫學堂 >> 醫學篇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處理老人發燒? 當發現長輩的口腔溫度或耳溫測量超過37.2℃,就要格外小心。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量測長輩體溫,確定長輩體溫的正常範圍值,當測量時發現體溫比平常高1.3℃時,極大幾率是長輩出現發燒症狀。發燒是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受發熱物質的刺激,體內產熱多於散熱,體溫較正常範圍高,且維持一段時間,是身體的一種防禦作用,表示體內有疾病發生。 1︰注意長輩發燒是否伴隨寒顫 此時的寒顫並不是指一般感冒時的怕冷感覺,而是全身不停顫抖、出現軀體抖動導致病床震動的嚴重程度。劇烈寒顫是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循環裡面的重要指標。敗血症對於老年人是極其危險的疾病,嚴重時致死率甚至高達20%以上,若延誤就醫,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2︰注意長輩呼吸及精神狀態 觀察長輩是否出現明顯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或昏昏欲睡等意識狀態的變化,這些也是敗血症的表現,必須立刻就醫。例如老年人突然精神不佳,無法起身進食,建議立刻幫其測量體溫,如有發燒,盡快就醫診治以排除敗血症的可能性,避免危及生命。 3︰臥床老人發燒要檢查! 家屬隨時檢查長輩身上儀器管路外觀或使用情況,若發生鼻胃管灌食不順、尿管的尿液混濁、氣管開口周圍分泌物增多等情形,請盡快就醫尋求協助;若長輩臥床不便外出,可以尋求居家護理師或居家醫師的協助。 確認長輩最近是否曾經嗆到,有可能因此引起吸入性肺炎。 4︰連續發燒多天時要尋找感染來源 檢察患者身上是否有傷口,尤其長期臥床患者建議仔細檢查其臀部或容易壓到的部位是否出現褥瘡。糖尿患者要特別檢查雙腳是否有傷口或破皮等,確認感染源。家屬及照護者應當盡量維持患者身體清潔,在感冒時佩戴口罩和手套後再接觸患者,勤洗手多通風,避免交叉傳染。 5︰醫療處置及照顧注意事項 發燒時請臥床休息,維持充分睡眠,幫助體力恢復。 發燒時體內水分的流失會加快,因此在可行範圍內宜多飲水補充水分。 適當的營養來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 盡量避免穿過多的衣服和蓋太多棉被,導致身體無法散熱,加重發燒的不適。另外也要適時添加衣服避免受寒。 注意含氧量、體溫及血壓情況,定期服藥。 總 結 除此之外,長輩可能由於其他疾病造成表達不易或神經感覺遲鈍,若家屬或照護者無法第一時間發現異狀,就可能使得病情更加嚴重,因此對於長輩發燒這一症狀要格外留意。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宅醫學堂】中醫篇


【中醫治療】三伏天灸要趁“熱”提升免疫力及改善過敏體質?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三伏天灸要趁“熱”提升免疫力及改善過敏體質? 「夏病冬治」要趁“熱”,三伏天灸有助提升免疫力 ,改善過敏體質,本期將帶你瞭解下三伏天灸的中醫療法,三伏天灸通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利用特定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旨在調節氣血,改善體質及增強免疫力。 「夏病冬治」的是甚麼原理? 「夏病冬治」顧名思義,是指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在冬季進行治療,多適用于夏重冬輕的慢性衰減性疾病。“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中醫自古以來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瞭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的「夏病冬治」原理? 三伏天灸為什麼通常在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 三伏天灸之所以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是因為這段時間陽氣最盛,人體的經絡氣血流通較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外界的陽熱之氣,加強體內陽氣,達到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的效果。 原因包括: 陽氣旺盛: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的時候,有助於驅逐體內的寒邪。 提高療效:此時進行灸療,人體毛孔開放,更容易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 增強免疫: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這些因素使得三伏天成為進行天灸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灸是如何進行呢? 三伏天灸的進行方式通常如下: 選擇穴位: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選擇適當的穴位,如肺俞、膈俞、膻中等。 製作貼敷:將特定的中藥製成藥餅或藥膏。  貼敷穴位:將藥物貼在選定的穴位上,通常貼敷時間為1至2小時。 觀察反應:注意皮膚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清洗。 定期進行:通常在三伏天的頭伏、中伏、末伏各進行一次,連續三年效果更佳。 三伏天灸功效是甚麼? 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通常在夏季最熱的三伏天進行。這種療法涉及在特定穴位貼敷中藥藥膏,旨在提升身體的陽氣,增強免疫力,並改善由虛寒體質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 提升免疫力:三伏天灸可以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改善過敏體質:這種療法被證實能降低過敏狀態,達到抗過敏的作用。 調理身體:對於體質虛寒及患有鼻敏感、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三伏天灸有助於祛寒治病,減低發病率,並預防疾病。 哪些人群適用三伏天灸呢? 虛寒性體質及陽虛體質人士。 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鼻敏感的人士。 常感冒、腸胃不適或經常經痛的人士 三伏天灸並不適合所有人。以下人群需要謹慎或避免使用: 皮膚過敏者:容易對藥物或膠布過敏的人應避免自行處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急性病患者:如發熱、感冒等急性疾病期間不宜進行。 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慢性病嚴重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應諮詢醫生。 兒童與老人:需謹慎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

了解詳情

【中風復健】世衛組織WHO認可的針灸是如何治療中風後遺症?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世衛組織WHO認可的針灸是如何治療中風後遺症? 在溫馨的家中,中風後的親人可能正面臨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挑戰。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針灸療法,為他們的康復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 針灸治療的範圍很廣,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初版的〈世界衛生‧針灸專刊〉,提出並建議在全世界推廣應用針灸治療的病症有43種。199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義大利米蘭會議中通過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包括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婦科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等,並列出有效的針灸處方。64種針灸適應症之一為神經內科系統疾病:-包括: 中風後遺症 (頭痛、偏頭痛、顏面神經痛。顏面肌疾患(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 1996年11月義大利米蘭會議會 議會中對針灸治療作如下論述: 採用類似針灸法或傳統療法隨機對照試驗過的針灸適應證有:戒酒、變應性鼻炎 (花粉症)、競技綜合症、面癱 (顏面神經麻痺)、膽絞痛、支氣管哮喘、心神經官能症、頸椎病、運動系統慢性疼痛(頸、肩、脊柱、膝等)、抑鬱、戒毒、痛經、頭痛、偏癱或其它腦病後遺症、帶狀皰疹、高血壓、姿位性低血壓、陽痿、引產、失眠、白細胞減少、腰痛、偏頭痛、妊娠反應、惡心嘔吐、肩周炎 (凍結肩)、手術後疼痛、經前期緊張症、神經根疼痛綜合症、腎絞痛、類風濕性關節炎、扭傷和勞損、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緊張性頭痛、戒菸、三叉神經痛、泌尿道結石。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方式? 選擇穴位: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穴位,如合穀、內關、足三裡等。 促進血液循環:針刺可增加局部血流,有助於改善神經功能。 調節神經功能:幫助恢復運動和感覺功能,減輕麻木和疼痛。 緩解肌肉痙攣:減少肌肉僵硬和痙攣,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提高整體康復:配合其他康復治療,促進全面恢復。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 中風急性期、恢愎期、及後遺症期均可以針灸介入治療。 針灸可大幅減低急性期後遺症的發生及影響;加快恢愎期的恢復進程,保持甚至提升肌力;並可針對後遺症期的各種後遺症治療,例如流涎,言語困難,局部痛症等,減少後遺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實際情況中,患者中風送院急救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後,主診醫生才可能允許中醫針灸介入治療及要血壓水準已穩定超過24小時較為安全。缺血性中風患者於急性期後2至3日後便可開始,出血性中風患者病情則需在手術治療後觀察傷口癒合良好,血壓穩定後才可以開始。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的 治療時機和方法? 早期介入:中風後的黃金恢復期是發病後的3個月內,越早介入針灸治療效果越好。即使在發病後6個月內,仍然是有效的康復期。 針灸方法:包括頭皮針和體針。頭皮針刺激大腦皮質反射區域,改善局部循環;體針主要刺激四肢穴位,以平衡肌肉張力。對於中風後肢體無力的患者,常常會選取足三裡、曲池、合穀等穴位。通過針刺這些穴位,可以激發經氣,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而對於言語不清的患者,則可能會針刺廉泉、啞門等穴位,以改善語言功能。在進行針刺時,針灸師會以熟練的手法將纖細的銀針準確地插入穴位。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的酸脹或麻電感,這是正常的得氣反應,表明針灸正在發揮作用。留針期間,患者可以靜靜地休息,感受身體的變化。 針灸對中風治療有效果嗎? 提高生活質量:針灸治療可以幫助中風後遺症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 減少致殘率:通過針灸治療,中風患者的致殘率可以顯著降低。 針灸作為中風後遺症的輔助治療方法,已被廣泛應用,其療效得到了臨床實踐的驗證。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中醫上門診療適合的群體及病種?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中醫上門診療適合的群體及病種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醫療服務也在不斷創新和拓展,中醫上門診療作為一種便捷的醫療模式,正逐漸走進人們的家庭,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那麼,哪些群體和病種適合中醫上門診療呢?本文我們一探究竟。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第一類︰重病患者 癌症患者癌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大病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再加上治療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特別是未期病患經常需要忍受疼痛,有些痛症病人看過西醫後痛症仍然沒有改善,中醫上門可以有效舒緩痛症。相關文章: 中醫上門為家中病患如何舒緩痛症? 大病初癒者大病初癒後身體當然需要調養,很多人覺得大病會導致身體變虛,如做手術流血會導致體虛。對於疾病向愈階段,也即疾病恢復期,同樣存在邪實、正虛的情況,正確調理有助於加快疾病痊癒、更重要的是避免復發。大病初癒者,往往處於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相關文章: 中醫上門如何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 第二類︰行動不方便老人 中風患者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嚴重的失能,也讓很多人十分害怕。如果錯過最佳的黃金救援3小時時間,出現後遺症的機率會大大提高。而中風後如施行針灸急救,則可大幅減少後遺症狀。腦中風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和障礙,其中遺症包含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嘗試配合中醫治療會恢復得更好。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相關文章: 中風可用針灸急救、配合中醫治療可免除後遺症 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恢復四肢活動功能 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言語能力及吞嚥功能 長期臥床患者這類患者可能由於疾病導致行動受限,如中風偏癱、骨折術後康復期等。中醫的針灸、康復訓練等手段可以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和肢體功能鍛煉。而且在家中進行治療,方便家人隨時照顧,也能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行動不方便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往往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下降等問題,導致不小心跌倒或扭傷的意外發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正確處理和及時的醫療救治至關重要。本身沒有行動不便問題的長者不小心跌倒後也存在不便外出治療的困難。相關文章: 家中長者跌倒扭傷,如何安排中醫上門醫治? 第三類︰體弱人士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大病之後,患者食欲下降、身體比較虛弱。 體弱的長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行動不便成為他們就醫的一大難題。中醫的調理方法,如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對於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具有良好的療效。在家中接受診療,不僅減少了他們路途奔波的勞累,還能在熟悉的環境中放鬆身心,更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產後的婦女產後身體虛弱,需要調養恢復,而出門就醫對於還在恢復期的產婦和新生兒來說並非易事。中醫上門可為產婦提供產後康復的指導,包括中藥調理氣血、催乳、產後形體恢復的推拿按摩等,幫助產婦儘快恢復身體,同時也能照顧到新生兒的需求。 第四類︰社交恐懼者 社交恐懼症患者社交恐懼症患者生病時,在陌生的環境中往往情緒更不穩定,影響治療效果。中醫上門治療,減少患者對就醫的恐懼。 情緒不穩定的兒童孩子生病時往往情緒不穩定,在醫院陌生的環境中可能會哭鬧不止,對其他患者帶來不好影響。中醫上門可以為孩子進行推拿、穴位貼敷等治療,減少孩子對就醫的恐懼,讓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預約中醫上門。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總 結 除了上述群體,一些常見的病種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輕症,也可以通過中醫上門診療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醫通過望聞問切,辯證論治,為患者開具合適的中藥方劑或進行相應的外治療法。 總之,中醫上門診療為許多行動不便的患者、需要長期調理的慢性病患者以及特殊時期的人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患者在家這個溫暖的環境中,更舒適、更安心地接受治療,同時也促進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信任,讓中醫的獨特魅力在家庭中綻放,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再談中醫針灸與中風治療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再談中醫針灸與中風治療 中風是導致發病和死亡的主因之一,更是本港2023年第五大常見死因,每年有超過3000個案死於中風,中風後遺症更對患者以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生活及心理負擔。而針灸作為中風治療的有效手段,受到越來越多患者及家屬認可,本篇文章旨在為患者及家屬解惑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幾個主要問題。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中醫對中風的認識? 中風醫學大致分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中醫學則稱之為中風病,常見有突然昏僕、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偏身麻木等主要病徵。 根據病位分類,中風又分「中經絡」及「中臟腑」。不論是哪一類的中風,愈早治療愈好。 中經絡︰一般無神志改變,伴有突然間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逐等症狀。 中臟腑︰會出現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神識恍惚,病情較兇險。 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及其後遺症的原理? 中醫針灸對症施治,因人而異,根據個別情況選擇不同穴位刺激,例如以頭針對應腦部相關區域刺激腦部神經,喚醒部分暫時失去功能的區域,而對於有半身不遂或局部患肢的後遺症,針灸會刺激局部穴位,增強反射反應和增加肌肉張力,近一步改善中風患者的復原速度。 中醫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 中風急性期、恢愎期、及後遺症期均可以針灸介入治療。 針灸可大幅減低急性期後遺症的發生及影響;加快恢愎期的恢復進程,保持甚至提升肌力;並可針對後遺症期的各種後遺症治療,例如流涎,言語困難,局部痛症等,減少後遺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實際情況中,患者中風送院急救度過危險期進入恢復期後,主診醫生才可能允許中醫針灸介入治療及要血壓水準已穩定超過24小時較為安全。缺血性中風患者於急性期後2至3日後便可開始,出血性中風患者病情則需在手術治療後觀察傷口癒合良好血壓穩定才可以開始。 針灸對中風患者有風險嗎? 針灸治療一般無明顯副作用, 但服用薄血藥人士易有出血情況, 較易形成瘀塊, 建議患者針灸前須向註冊中醫師詳細說明自己所有藥物史及是否正在接受任何其他治療。 針灸治療多久才會有效果? 治療中風的後遺症以發病首三個月內為最佳,半年以後以增進肌力,改善活動力,預防攣縮為目標。 一般而言,療程開始的初期需要的針灸次數會較為頻密,約每星期2至3次。若患者於發病的第一個星期內開始針灸,持續3個月治療的效果會是明顯的。臨床上,若中風1個月後才開始的話,持續治療6至12個月,亦有機會恢復8至9成的效果。若患者的康復進度顯著,針灸次數亦會按情況逐漸減少。症狀基本消失或穩定後,建議患者每個月應維持1至2次,以預防病情復發。療程實際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註冊中醫師會視乎病人的個人因素如年齡、體質,以及病情深淺等情況而定。在首幾次針灸後病情顯著改善的,自然療程較短。反之,接受數次針灸後無顯著反應的,便需要較長時間和耐心治療。 中風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康復治療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住所成為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則是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每一次外出就診舟車勞頓大動干戈都可能充滿危險,現在中醫師可到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 方便患者之餘更減少出門後的受傷風險。內付中藥可選擇 [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更可即日送藥上門!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總 結 家是中醫患者康復的重要戰地,而適時的針灸治療則是這場戰役中的關鍵一步。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讓我們在家中為患者創造一個更好的康復環境,陪伴他們走向健康的彼岸。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針灸】物理治療與中醫有何分別?應該如何選擇?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針灸】物理治療與中醫有何分別?應該如何選擇? 中西醫結合療法是現在流行的方向,香港有不少物理治療師也採用針灸作為治療方法,強調通過刺激穴位調節身體功能,這跟傳統的中醫針灸有甚麼分別?我們需要針灸時,應該如何選擇? 本文將分析物理治療與中醫的原理及功效分別!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黃老太關節僵硬及促進血液循環不佳,經常周身疼痛,家人想通過針灸作為治療方法,但不知道選擇物理治療師還是傳統的中醫針灸? 為什麼使用針灸治療? 大家一定聽說過針灸這門古老而神奇的技藝。針灸,源于中華五千年的深厚文化,是以微細的針具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人體身上至少有 365 個穴位,即經絡氣血在身體表面聚集、輸注或通過的重點部位,是一個反應區域,與身體內部臟腑以經絡聯繫,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治療疾病的效果。針灸,不僅是醫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親近的養生之道。 針灸有臨床實證去證明其功效嗎? 針灸的功效在近年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已得到肯定,現代科學也在進一步研究針灸有效的原理,針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分為針刺治療和灸法治療,自古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也有廣泛應用相類近的療法,有繁多的病例證明實際療效,近年針灸治療在歐美地區開始普及,作為最常見的替代療法之一。 香港物理治療師是否可以使用針灸治療? 在香港《中醫藥條例》的豁免條款下,註冊物理治療師也可為患者進行針灸,而其實早於 30 多年前,本港已有物理治療師開始使用針刺作為輔助治療之一。但不是所有物理治療師都會使用針灸為病人治療。 物理治療師使用的針灸與中醫針灸的分別 針灸的注意事項 針灸前 應告知醫師患者醫療史,特別在止血時加倍注意,避免留瘀或感染。 盡量避免在操勞及肚餓、口渴的情況下進行針灸。針灸需要用到本身的氣血,假如氣血不足,除了療效不佳,更會增加暈針後遺症的機會。 吃太飽也不適合進行針灸,因為吃太飽會使氣血集中於脾胃,針灸時可能難以調用氣血,造成療效不佳。 醉酒狀態不能針灸。 針灸時 保持冷靜,切勿驚慌。驚則氣亂,影響氣血調動流通,會影響療效。 避免針頭至折斷於體內,造成各種後遺症。 針灸後 針灸後避免受風涉水,預防感冒或感染。至少要等兩小時才可洗澡。 不宜再過份勞動,特別是劇烈得會出汗的運動。 有些氣血不足的人針灸後會感到針口酸痛,狀態更有機會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可以採取暖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能更快消除酸痛後遺症。 如果針口有瘀痕及其他問題,請向醫師查詢如何處理。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體弱不便外出患者選擇在家進行中西醫配合治療時,建議挑選一間可靠且同時提供中西醫上門治療的機構,西醫中醫可以配合的更好,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選用物理治療師或中醫進行針灸。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風復健】超過黃金恢復期的中風患者還有必要接受中醫治療嗎?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超過黃金恢復期的中風患者還有必要接受中醫治療嗎? 如果中風後的錯過康復黃金期,中醫治療就沒有治療效果嗎?閱讀本文瞭解超過黃金恢復期的中風患者接受中醫治療的必要性。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古奶奶中風後6個月後回家,需要長期臥床,但已經錯過康復黃金期,家屬與醫生溝通後預約了中醫上門針灸治療,並聽從醫師指示,幫忙古奶奶進行復健訓練後,效果顯著。 中風後為什麼有「黃金復康期」 中風康復是一個復雜但卻非常重要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四肢運動協調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而中風發生後的前6個月被稱為「中風黃金復康期」或「中風黃金恢復期」,尤其第一年內,這是恢復功能最好的時間,在這期間,密集的針灸和中藥治療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復康進程,有機會恢復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身體功能,並避免不可逆轉的退化問題。但不代表這時期過後就無恢復潛力。 在這個時期,患者的大腦仍然具有較佳可塑性,可以通過中醫針灸配合運動和訓練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家屬應該盡早幫助患者進行復健訓練,以達到更好的復健效果。 超過黃金恢復期的中風患者 如何接受中醫治療 如若患者病情嚴重,危險期長,或併發有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或者因客觀不可抗拒性因素,造成患者未能在黃金恢復期接受中醫針灸治療,這時候還有必要接受針灸治療嗎?答案當然是有必要的。 中風病屬內科急症,其發病急,變化快,通過對大量臨床資料的分析,普遍認對中風病是在氣血陰陽虧虛的基礎上,風、火、痰、瘀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於人體,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於腦而產生的。而長者中風後度過危險期,後期氣血虧虛佔據主要原因,配合中藥處方大方向通經活絡、補氣行血,著重改善患者的後遺症狀。 正如前文提到復健超過黃金期並不代表無恢復潛力;針灸對於恢復長者的四肢活動功能及言語吞嚥能力仍然具有治療效果,只是如想達到理想效果,則治療需要較長康復期,或需1年以上。愈早進行康復治療愈有效,但過了黃金期的治療也同樣有效,有些中、重中風需要長期康復治療才能維持肢體肌力、關節活動度。 中風患者有復發機會嗎? 針灸治療有降低復發嗎? 根據研究顯示,患者中風後一年內復發率高達23%。第二次中風發生後造成身體傷害的嚴重性比第一次中風要來的更嚴重且範圍更大,愈嚴重的中風患者復發風險越高。中風復發的高峰期是在病發後的一週,尤其在第二至第五天的風險最高,一周之後風險逐漸下降,長期而言,曾經中風的人仍然有較高的中風風險,因此必須終身服用預防腦中風的藥物。 針灸治療能有效降低中風病人的復發率,尤其接受西醫治療合併針灸療法,更有效降低中風的復發。每次針灸治療前要經過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針灸,尤其有暈針病史、懷孕中、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重度糖尿病患、心腎功能嚴重衰竭、呼吸衰竭、惡性腫瘤多處轉移者、敗血症、罹患嚴重感染性疾病者、發燒患者、血壓控制不佳患者(太低或太高均不適合做針灸),一定要先告知中醫師,有效正確中醫治療才能有效降低中風的復發。 針灸可以選擇在家治療嗎? 中風後的針灸治療,不僅僅是在醫院裡進行的短暫療程,更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成為了治療的重要陣地,家人成為了患者最親密的康復夥伴。 患者病情每一次外出都不方便,現在香港中醫可去醫院及患者家中進行中醫針灸,中藥可選擇「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即日送藥上門! 家是中風患者康復的重要戰地,而適時的針灸治療則是這場戰役中的關鍵一步。讓我們在家中為患者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康復環境,陪伴他們走向健康的彼岸。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預約中醫 / 西醫上門。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西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及其他檢驗。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不管在不在黃金恢復期,中風患者的病理機制依舊是氣虛血瘀,不過在後期氣虛占了主要位置,這時候就需要補氣的藥物了,側重點稍稍不同,但是大的方向仍然是通經活絡、補氣行血,著重改善患者的後遺症狀。 針灸治療中風,病人不同,病情不同,患者配合度不同,療程也就不同,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所以愈早採取合適方式醫治,就愈早有機會康復。在家中進行針灸治療,不僅方便靈活,還能更好地結合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和節奏。家人的陪伴和關懷也是患者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中風後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及治療療程頻率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中風後針灸介入中風治療的時機及治療療程頻率 中風是香港第四號致命殺手,近年除了長者中風外,中風的發病年齡呈持續下降趨勢,中風病人在治療初期多選擇西醫,如若可輔助以中醫針灸及中藥治療效果可能更好。本文旨在分享中風後針灸中風治療的時機及治療療程頻率。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方爺爺中風後,行動變得非常不便,需要長期臥床,子女及時與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治療建議後,選擇預約中醫上門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為方爺爺的恢復之路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中醫針灸在中風康復治療中的認可度 針灸治療中風早在《內經》中即有記載《靈樞·熱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鍼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又雲:「痱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指出中風癱瘓的治法及其預後。而古代針灸專著如:及《針灸大成》等,也都有治療中風之法。 據《中華醫學論壇報》報道,中國中風存活者中,約有 50% 至 80% 的患者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恢復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盡量將致殘率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因此,傳統的中醫針灸治療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在中國傳統的醫學智慧中,目前最為常用的方法是以針灸為主的綜合中醫療法,針灸作為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其療效已為長期的臨床治療實踐所肯定。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早期介入針灸治療,可以在中風後的黃金恢復期內,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有氧代謝、腦血流增加以及血糖的供應增加,保護中樞神經元, 減少腦神經元的凋亡;通過改變外周刺激的輸入,還能促進大腦皮質功能區的可塑性重組,啟動大腦固有的神經通路,進而減少致殘率,幫助中風後遺症患者患者恢復身體機能。 針灸介入時間不同如何影響治療中風效果? 中風病針灸治療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病後肢體功能康復的最佳時間是在發病後 3 個月以內,而發病後 6 個月仍是有效康復期;若病程 1 年以上,則康復的效果和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速度都會降低。 中醫師認為通常第一次中風的第 1~2 天,有中醫協助針灸治療,恢復率可達80-90%,恢復時間亦比較短。不過中風後即刻中醫介入治療 3 個月是理想情況,而臨床上多數長者中風入院 1~2 個月後,才開始尋求針灸治療,建議治療3~6 個月,大致可以恢復中風前的狀態。 中風後黃金恢復期 針灸療程頻率 療程是指針對病情治療經過一定長時間後所達到某種程度,這個過程為一個療程。療程的長短是根據臨床經驗來確定,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設計的一個療程達到所期望效果,可長可短。也就是說療程並不是固定的。 其頻率和節奏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制,可能為期30 天,也可能為期 10 天,這得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來說,中風初期的針灸治療較為密集,在急性期建議每日不間斷治療,針灸每日 1 …

了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為癌症末期病人提高生活品質?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為癌症末期病人提高生活品質? 面對疾病的侵襲,很多癌症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之時,亦想同時接受中醫治療。家是每個人最溫暖的港灣,也是癌症末期病人最需要的安寧之地,從醫院回家後,中醫以其獨特的理念和方法,為這些病患提供了身心的慰藉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中醫如何提供癌症末期病人生活品質。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方女士是癌症末期病人,在朋友的推薦下接觸到中醫,並與家人討論是否安排中醫上門為其調理身體。她了解到中醫上門可以度身訂製調理方案,通過中藥調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提高免疫力,緩解病痛。中藥更可選擇「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即日送藥上門!非常方便,除內服外用中藥外,方女士也選擇了上門療法服務,針灸加中醫按摩有效幫助了方女士在最後日子減少疼痛。 中醫治療癌症之基本原則 「癌症」是各種惡性腫瘤的總稱,中醫認為不同的癌症,其具體的病因也有不同,但從中醫宏觀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臟腑正氣不足,痰濕瘀互結,身體內便容易形成癌腫。癌症的根源在於體內的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因此,中醫治療癌症的基本原則是調和陰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扶正祛邪,改善身體的正氣(抵抗力)虛弱的情況。 中醫在「癌症」中扮演了三個角色: 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和西醫治療之副作用; 調理、 強化身體減低「復發」/「轉移」的機會; 「單獨」治療因年老或體弱而不能或不想承受西醫治療的病人。 中醫紓緩癌症病人的不適方法 中醫如何提升癌症末期病人生活品質包括以下方法︰ 與放射治療配合癌症末期病人可能接受了放射治療,導致部分組織充血、水腫、尿頻、尿急出現頭痛、嘔吐、頭暈,咽喉或鼻咽出現疼痛、口乾等。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用中藥減低不適症狀,通過中藥的調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提高免疫力。 與化療配合癌症治療中,化學藥物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給正常人體組織器官帶來損害,導致造血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毒副作用。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防治化療毒副作用。 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正確地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人體的影響將極其有益,不僅可以使病情獲得改善,更能夠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將對腸道產生負面影響,而傳統中醫則更擅長於自然、溫和的治療方式。在痛楚管理方面,針刺可以減低病人使用嗎啡的程度,雖然不能完全取代西藥,但在某程度上是可以幫得到的。 食療協助中醫還提倡飲食調養的養生之道。對於癌症末期的病人,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夠提供必要的營養,還能夠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讓病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科學、健康的飲食。 緩解痛症中醫強調“治未病”,即預防和治療疾病于未然。對於癌症末期的止痛治療,中醫不僅僅關注症狀的緩解,更著重于調整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中醫止痛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中藥湯劑、針灸、艾灸、推拿按摩等。中藥湯劑講究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藥方。針灸則通過刺激穴位,調和氣血,平衡陰陽,調整人體的氣血流通,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推拿則通過按摩和拍打等手法,促進血液迴圈,緩解疼痛,舒緩肌肉緊張,放鬆身心。而艾灸則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氣,對緩解關節疼痛有顯著效果。 由此可見通過中醫理療手法,可以達到緩解末期癌症患者不同疼痛的目的。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痛症情況:觀察受傷或疼痛部位的症狀,如有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情況,初步判斷痛症類型。 相關資料照片傳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痛症進行評估,觀察受傷部位的症狀,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力度、時間、頻率等因素,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需要時可配合中調理:根據中醫理論,可透過服用一些中藥材(如當歸、田七、紅花等)來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中醫為癌症患者在家中接受治療提供了溫暖與希望。中醫認為,癌症的根源在於體內的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因此,中醫治療癌症的基本原則是調和陰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扶正祛邪。通過中藥的調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提高免疫力,緩解病痛。在家中,患者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合理搭配飲食、調整作息,共同抵抗癌症,重獲健康與生活的和諧。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配合西醫為患者在家治療?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配合西醫為患者在家治療? 當我們的親人、朋友或自己經歷了一場大病,從醫院回到家中,進行正確的調理就變得尤其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中醫如何為大病初癒出院的病人進行調理,幫助他們在復原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張太太聽說病友黃太太透過中醫上門度身訂製得調理方案效果很好,但張太太是患上末期疾病後從醫院回家,她擔心本來在醫院服用的西藥與中醫治療結合會對病情產生影響,醫生根據張太太的實際情況,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相互結合,為其大大減輕了末期疾病帶來痛苦。 紓緩病症可以用中醫的手法來治療,配合西醫的醫學技術和藥物更可以減慢病情惡化,對大病初癒或在病情穩定後選擇從醫院回到家中進行紓緩治療的重症患者有顯著療效,而且很多長者在生病時都比較傾向選擇中醫調理。但是當末期疾病患者從醫院回家時,本來在醫院服用的西藥如標靶藥、止痛藥等, 若與中醫治療結合會不會對病情產生影響?中西醫又該如何配合呢?什麼樣的患者適合選擇在家療養? 中西醫結合療法可為末期患者提供更全面、個性化的醫療照護。這種綜合性的治療模式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減輕症狀,還能夠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援,幫助患者在面對末期疾病時更好地應對和適應。香港的中西醫療法為末期患者帶來了希望和舒適,使他們能夠以尊嚴和從容的方式度過最後的人生階段。 中醫療法注重整體觀念,強調平衡和調節身體的自然能力。中醫師通過針灸、中藥、按摩推拿等方法來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減輕疼痛和不適感。對於末期患者來說,中醫療法可以提供舒緩症狀的效果,增加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西醫療法在末期疾病管理和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現代醫學技術和藥物可以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減緩病情的惡化,延長患者的壽命。西醫師能夠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護理。 為什麼需要中西醫配合治療? 上一篇文章: 「中醫上門如何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 中醫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有著許多好處,但香港醫院主要採用西醫的治療及診斷,出院後也需要服用西藥及西醫跟進病情,如果中西醫不能互相配合反而會影響病情,找一家同時提供中西醫上門治療機構是非常重要的,中西醫配合治療可以達到1+1大於2的功效。 中西醫配合治療強調的是“辨證施治”。也就是說,根據個人的體質、病情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中西藥物或療法。中西結合治療也可以在選擇藥物上更為靈活。中藥治療、針灸和理療等中醫傳統手段,對於某些疾病有著顯著的療效。西醫則通過化學藥物、放射性物質、外科手術等現代技術來治療疾病。結合起來使用,可以根據病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中西醫的結合治療還可以對病人的整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中醫強調食療、養生、運動,而這些方法對病人長期健康非常有益。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 患者享有更全面且個性化的治療方式中醫與西醫的特色均有所不同,但是兩者不同的療法能夠相互搭配,針對不同疾病進行治療,患者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及醫生建議選擇綜合式的治療方式。而此類綜合式的治療方式,也已經被多個國家所推廣。 產生更良好的療效在針對某些病症治療時,借助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治療方法進行療效評估,以確認最適當的治療方案,中西醫綜合治療相對單一治療方案可能產生更良好的療效。 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正確地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人體的影響將極其有益,不僅可以使病情獲得改善,更能夠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將對腸道產生負面影響,而傳統中醫則更擅長於自然、溫和的治療方式。在痛楚管理方面,針刺可以減低病人使用嗎啡的程度,雖然不能完全取代西藥,但在某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 更準確評估病情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掌握病情,調理氣血和臟腑功能。西醫則以病理生理為基礎,注重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借助先進的醫療設備進行檢查和診斷。不同的方式更準確為病情作出合理評估。 適合中西醫配合上門治療的患者 癌症患者在罹患癌症或需要動手術的大病時,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因為大病可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再加上治療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所以大病初癒的患者,往往會有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 患長期疾病的長者特別是體弱不方便獨自出門的長者。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大病之後,患者食慾下降,身體較為虛弱,隨意移動身體會影響傷口恢復。 中風康復長者中風康復長者身體虛弱、行動不便。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預約中醫 / 西醫上門。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西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及其他檢驗。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體弱不方便出門的患者選擇在家進行中西醫配合治療更為便捷,尋找一家可靠並同時提供中西醫上門治療機構至關重要。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相互結合,從而更好地改善身體健康。 …

了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的「夏病冬治」原理?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的「夏病冬治」原理? 在四季變換中,我們發現中醫學的智慧無處不在。「夏病冬治」源于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中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等觀點,提醒人們要根據四時變化來調整人體的陰陽虛實,這一理念強調,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如濕病、熱病等,可以通過冬季的調理來預防和治療。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陳太太因體質虛弱,陽氣不足導致怕風怕冷,四肢冰涼。但其害怕出門治療,所以子女為其預約了中醫師上門針灸及中藥調理痛症,效果顯著。 「夏病冬治」的是甚麼原理? 「夏病冬治」顧名思義,是指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在冬季進行治療,多適用于夏重冬輕的慢性衰減性疾病。。“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特殊治療方法。中醫自古以來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這一理念的提出,源自中醫的陰陽平衡理論。人體臟腑的陰陽經過一年的體力消耗會有所偏衰。在四季中,夏季屬陽,冬季屬陰。一些在夏季易發的疾病,如熱證、濕證等,本質上是體內陽氣過盛或陽氣不足。夏天會加重的疾病多為陰虛陽亢的病,夏季病到了冬季,寒冬季節,萬物封藏,陰氣最濃厚,夏病大多到了緩解期、穩定期或恢復期。冬季氣溫低,陰氣盛,正適合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 甚麼病症適合「夏病冬治」呢? 呼吸系統疾病類︰兒童和成人慢性咳嗽、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統疾病,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 體弱者慢性衰減性疾病︰體質虛弱者會陽氣不足怕風怕冷,四肢冰涼、腹痛腹瀉等多種陽虛型疾病及體虛、腎氣不足,氣血虛弱等症狀。慢性胃炎、結腸炎、頸肩腰腿痛、腸功能紊亂、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復發性口腔潰瘍,以及美尼爾氏病、癲癇、汗證、紅斑狼瘡等常在夏季好發或加重的疾病,這類疾病患者如在冬天通過合理中醫藥調理,便可加強和鞏固治療效果。 婦科調理︰調理婦科的好時節,因為婦科多寒症,此時最需要艾灸。 哪些中醫治療方法 適合「夏病冬治」呢? 根據每個人不同情況來辨證施治,陰虛的人在冬天應注意養陰,這樣到了夏季,陰陽調和,原有疾病症狀會減輕,甚至消失︰ 藥膳食療 穴位敷貼 針灸耳針 中藥湯劑 中藥熏浴 藥酒膏方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預約上門中醫。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中醫的「夏病冬治」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夏病冬治」治療就是在冬季“三九”進補,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進行治療,達至事半功倍。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中醫的各種養生方法,如艾灸、拔罐、按摩等來調節身體。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上門如何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上門如何為大病初癒者調養身體? 當我們的親人、朋友或自己經歷了一場大病,從醫院回到家中,正確的調理就變得尤其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中醫如何為大病初癒的病人進行調理,幫助他們在復原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黃太太手術住院後回家,因為體弱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兒子小黃非常擔憂,聽朋友推薦後,即刻安排中醫上門為黃太太調理身體,透過中醫上門配置度身訂製調理方案,中藥更可選擇「濃縮配方顆粒」,或「飲片代煎」 配送到宅,最快即日送藥上門!非常方便,除內服外用中藥外,小黃更選用了上門療法服務,針灸加中醫按摩幫助黃太太更快恢復健康。 大病初癒後為什麼需要在家調養? 大病初癒之後身體當然需要調養,很多人覺得大病會導致身體變虛,如做手術流血導致體虛。對於疾病向愈階段,也即疾病恢復期,同樣存在邪實、正虛的情況,正確調理有助於加快疾病痊癒、更重要的是避免復發。在家調養的好處包括︰ 調養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元氣,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 在家中進行調養,患者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慢慢恢復,同時也能夠避免外界病毒感染。 在家中進行調養,可以擁有更安心的休息環境,避免過度勞累。 在家飲食更容易控制品質,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家便於進行適當的鍛煉,可以先從一些輕度的運動開始,如散步、太極拳等,逐漸恢復體力。但要注意的是,運動應適量,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身體不適。 在家有親友陪伴心情更好,保持樂觀的心態也是調養的重要一環。 中醫調養身體原理及方法 首先,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觀念和個性化治療。 這意味著在調理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還要針對不同的體質、年齡、性別、生活習慣等因素制定針對性的調理方案。 中醫調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望聞問切、手法探查、五運六氣推算等手段,瞭解被檢查者陰陽平衡、五臟六腑、氣血經絡、筋骨脈絡的狀態。 中醫上門診症可為患者選擇藥膳或者中藥進行調理,合理的服用中藥可以增強體質。 中醫上門也可為患者使用副作用小的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自然治療方法。減少長期服用藥物,防止抗藥性。更可幫助患者運用身體自愈力自我調養,幫助更快康復。 適合中醫上門調養的患者 癌症患者罹患癌症或需要動手術的大病後,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因為大病可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加上治療會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所以大病初癒者,往往會有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 患長期疾病的長者特別是體弱的長者。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大病之後,患者食慾下降,身體較為虛弱。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預約中醫上門。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中醫認為調理大病初癒者需要從多角度著手,包括飲食、運動、休息、心情等方面。 透過中醫上門為大病初癒者配置合理的調理方案,可以幫助患者在家安心休養,更快恢復健康。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治療】中醫上門為家中病患如何舒緩痛症?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治療】中醫上門為家中病患如何舒緩痛症 在日常生活中,痛症可能無時無刻困擾著我們,特別是長期及未期病患經常需要忍受疼痛,有些痛症病人看過西醫後痛症仍然沒有改善,又礙於身體情況不合適出門治療,這時我們可以尋求上門服務。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中醫上門如何幫助病患舒緩痛症。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方老太因為長期臥床,缺少自主活動的能力。由於關節僵硬及血液循環不佳,經常感到周身疼痛,看過西醫後需要長期依靠止痛藥來改善痛症,加上因為身體情況不合適出門治療,預約了中醫師上門針灸及中藥調理痛症後,其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 中醫治療痛症原理 中醫作為一種古老的醫學體系,對痛症的治療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其理論精髓在於平衡同和諧。中醫注重整體觀念,將人體視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強調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關係。中醫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不通則痛即身體因氣血運行受到阻滯而疼痛,不榮則痛即身體氣血虛弱不能濡養氣血經絡而疼痛,與此同時,兩者亦是因果關係。 中醫治療痛症除了遏止局部疼痛的症狀,亦會因應疼痛的源頭進行相應的治療。在實際操作上,既可內服中藥,更可配合針刺、艾灸、拔罐、刮痧、骨傷推拿等外治手法,內外兼顧,標本兼治,從根本解決「不通」或「不榮」的狀況,既要止痛亦要治痛。而在家中,我們也可以依照中醫的指導,幫助家人進行一些治療和調理。 中醫治療痛症方法 我們可以借助中醫的按摩、針灸、艾灸等方法,有效地舒緩痛症。首先,通過按摩可以放鬆緊張的肌肉,促進血液迴圈,緩解疼痛。針灸則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從而減輕痛症。而艾灸則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氣,對緩解關節疼痛有顯著效果。通過中醫理療手法,可以調整氣血,緩解疼痛。 此外,中醫還強調飲食調理和日常保健。在家中,我們可以根據中醫的建議,合理安排飲食,補充營養,增強體質。同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也有助於預防和減輕痛症。 適合中醫上門治療痛症人群: 未期病患的病人 (特別癌症病人)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可能引起疼痛,腫瘤,腫瘤擴散入侵骨骼、神經和其他激素失衡或免疫反應引起的變化所帶來的不適。 長期病患長者一般常見的疾病也可能引起疼痛。特別是體弱,足部無力的長者。| 創傷後所產生的疼痛長者往往會因為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下降等問題,導致不小心跌倒或扭傷。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初步評估痛症情況:觀察受傷或疼痛部位的症狀,如有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情況,初步判斷痛症類型。 把相關資料照片傳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上門中醫。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痛症進行評估,觀察受傷部位的症狀,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力度、時間、頻率等因素,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需要時可配合中藥調理。根據中醫理論,可通過服用一些中藥材(如當歸、田七、紅花等)來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家雖然是我們溫暖的避風港,而痛症患者卻依然不時感到難受,特別是癌症帶來的痛症,它如同一頭野獸,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親人。我們不得不目睹他每日承受煎熬,感受著那無助和恐懼。因此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們可以選擇中醫上門治療服務,依照中醫專業指導,通過按穴位、做針灸、熱敷等方法為患者疏通氣血,活絡經絡;同時也要注重飲食調養和情志調節。真正幫助親人緩解痛症,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愉悅。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家中長者跌倒扭傷,如何安排中醫上門醫治?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家中長者跌倒扭傷,如何安排中醫上門醫治?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往往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下降等問題,導致不小心跌倒或扭傷的意外發生。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正確的處理和及時的醫療救治非常關鍵。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中醫如何上門為長者治療跌倒扭傷。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獨居的黃先生在浴室滑倒後行動變得非常不便,但兒子忙於工作,也沒有朋友方便陪診。好在兒子及時幫忙預約了中醫針灸及按摩上門治療,配合中藥調理身體,黃先生很快得到康復。 中醫如何治療跌倒扭傷 中醫提倡採用「手法復位、藥物治療」的綜合療法。 中醫認為,跌倒扭傷往往與氣血瘀阻有關。 通過中醫理療手法,可以調整氣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手法復位是一種透過特定的手法技巧,將錯位或斷裂的骨骼、關節恢復到正常位置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則是使用中藥內服和外敷,達到消炎、止痛、化瘀的目的。其中最常見的手法包括按摩、拔罐、艾灸等。 中醫上門治療程序 初步評估傷情:觀察受傷部位的症狀,如有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情況,初步判斷傷勢類型。 把相關資料照片傳給醫療機構,並預約中醫上門。 中醫上門後對傷勢進行評估,觀察受傷部位的症狀,判斷是肌肉拉傷、韌帶扭傷或骨折。確定針對性的手法,設定治療方案。根據傷情選擇適當的手法,如按摩、推拿、熱敷等。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力度、時間、頻率等因素,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需要時可配合中藥治療。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採取以下措施預防長者跌倒扭傷: 居家環境:保持家中地面乾燥,沒有雜物阻擋通道,避免滑倒。 合適的鞋子:長者應穿著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 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肌肉力量和靈活性,並降低跌倒的風險。 維持營養均衡:飲食中維持鈣、磷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 中藥調理:在向中醫求診後可根據中醫的建議,服用一些中藥材(如當歸、田七、紅花等)來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進而預防跌倒扭傷。  >>了解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  總 結 中醫在醫治長者跌倒扭傷方面有獨特的理論與方法。中醫上門為長者治療跌倒扭傷,可以避免長者出門受到二次傷害,更可節省出入診所或醫院時間、交通費用及照顧者的時間精力。我們可以透過改善家居環境、選擇合適的鞋子、適度運動、保持營養均衡以及中藥調理等多種方式來預防長者跌倒扭傷。 當不幸發生跌倒扭傷時,應及時就醫,遵循中醫的治療原則和方法,更好地照顧長者的健康。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註冊中醫師到醫院為住院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註冊中醫師到醫院為住院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許多患者在入院前,就有接受中醫針灸治療的習慣;有些患者中風後行動能力受影響,希望嘗試以中醫針灸治療來幫助行動能力復元。問題是,已經入院的患者該如何進行中醫針灸治療或其他中醫治療呢? 雖然公立醫院設有中醫科部門,但基於中醫科部門的資源有限,需要一定的等候時間。患者需要通過預約或根據醫院的指引先進行初步評估,再由院方確定是否需要中醫治療。 無論是家屬或患者,都不希望被輪候時間及繁複流程耽誤病情,此時,可以考慮選擇坊間提供中醫上門服務的機構,預約註冊中醫師前往醫院為患者進行一系列的中醫治療,例如:針灸、推拿等。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個案分析 施某是一位情況較為嚴重的出血性中風病人,其全身不能動彈但意識清醒,只是無法發出聲音,家人希望通過中醫針灸幫助其康復。 在2023年8月期間,施某在經歷7次針灸及7次推拿治療後,已經可以發出輕微聲音及通過點頭、嘴形來回答問題。 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詳情 醫院許可:住院病人需要向醫院申請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的許可。通常需要填寫申請表格並提供醫療文件和證明。獲得許可後病人即可開始尋找合適的中醫師。 尋找合適的中醫師:病人可以自行尋找合適的私家中醫師,或者諮詢醫院的醫務人員。謹記選擇持有合法執業證書的中醫師,確保其具備治療經驗和核實資格。 預約服務:病人需要與中醫師聯繫並預約針灸到診服務。在預約時,病人需要提供準確的住院病房號碼、姓名和聯繫方式。 確定費用和支付方式:在預約時,病人應與中醫師了解服務費用,並確定支付方式。通常,私家中醫師的費用需要病人個人支付或使用醫療券支付。 中醫師到訪住院病房:按照預約的時間,中醫師將前往住院病房進行針灸到診服務。中醫師會攜帶身分證明文件、針灸工具和相關治療材料。 針灸治療過程: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針灸治療。治療過程可能包括詢問病史、觀察舌苔、把脈等傳統中醫診斷方法,並使用針灸技術刺激特定的穴位來促進治療效果。針灸過程通常是安全無痛的,病人可能感受到輕微的刺激感。 治療後的建議和處方:治療結束後,中醫師可能會向病人提供相關的建議,例如飲食調理、運動建議等。如果需要,中醫師還可以開具中藥處方供病人購買,以進一步促進康復。 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的好處 個性化治療: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提供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中醫師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狀況和需求,進行針灸治療。這種一對一的診療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病人的病情,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提高療效。 方便快捷:對於住院病人來說,前往中醫診所接受針灸治療可能相對困難,而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則解決了這個問題。中醫師直接到訪住院病房,進行針灸治療,大大節省了病人及家屬的時間和精力。 綜合治療效果: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通常與西醫治療相結合,形成綜合的治療方案。中醫針灸可以作為補充治療,加強整體治療效果,提高康復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醫院和中醫師的具體規定和流程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申請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之前,建議病人與醫院的醫務人員溝通,並詳細了解相關的步驟和要求。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為住院病人提供了一種方便、個性化的治療方式。通過與西醫治療的結合,可以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針灸治療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病人紓緩疼痛、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您是住院病人且對中醫針灸感興趣,不妨向醫院了解私家中醫師針灸到診服務,並與合適的中醫師聯繫,嘗試一種全新的治療體驗。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所以愈早採取合適方式醫治,就愈早有機會康復。臨床上顯示,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中風,患者復原的情況更好也較快。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言語能力及吞嚥功能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言語能力及吞嚥功能 腦中風後遺症是因為腦部血管突發性的阻塞或破裂,造成腦細胞損傷,致身體功能喪失。其中語言障礙、吞嚥障礙腦這些後遺症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造成了照顧者的負擔。因此,患者需要積極面對身體失能情況,並持續接受治療,恢復身體活動功能,提升自我照顧與生活品質。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中風後吞嚥方面的困難 不少患者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生活質素受到影響。有數據顯示大約一半中風患者吞嚥能力受損,其中腦幹中風病人有高達八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常見的吞嚥困難徵狀包括:咀嚼速度及力量下降、食物從口腔溢出、進食時嗆咳等。若不進行適當處理,食物可能會錯誤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或阻礙呼吸,危及生命安全。潘肇鋒指出,中風後對吞嚥能力的影響程度,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指大部分病人的吞嚥能力會於中風後一星期有改善,約一成中風病人則在病發後半年仍持續有吞嚥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給予適當的語言治療並配合中醫治療來加強病患的吞嚥能力,可以令患者恢復得更好。 中風後語言功能異常方面的問題 中風令腦神經受損,可能導致以下溝通障礙:主要分有五種: aphasia(失語症) dysarthria(構音困難) dysphonia(發音困 難) alexia(失讀) agraphia(失繪) 針對這些問題,給予適當的語言治療並配合中醫治療來加強病患的溝通能力,可以令患者恢復得更好。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針灸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加速身體功能恢復 目前對於失語症的治療,除了復建科的語言治療外,若能搭配中醫針灸來治療,會有加速恢復的效果。 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針灸治療失語有療效,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亦表示,針灸可用在治療中風的相關疾病。針灸治療失語症的原理,主要是在頭部施針,除了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去選耳取穴位外,也有依照大腦皮層功能及腦葉分布而施針之方法。而失語症的治療,就會在與語言相關的部位上下針。透過刺激促進大腦功能的恢復。針灸治療可分為「頭皮針」與「體針」。頭皮針是將針刺頭部穴位,可以刺激大腦皮質反射區域,改善局部循環,加速復原。體針的部分主要是在四肢穴位做刺激,使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 總 結 大約有四成中風後的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溝通及語言障礙。其中左腦受損的病人會較多出現語言問題,醫學上稱之為失語症。失語症患者可出現語言理解、表達、閱讀或書寫方面的困難,受影響程度則因人而異,因此腦中風患者的復健療程越早開始越好。中醫上門可提供居家醫療服務,減輕患者與照顧者身心負擔。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醫復健】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恢復四肢活動功能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醫復健】中醫如何改善中風後遺症之恢復四肢活動功能 腦中風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和障礙,其中後遺症包含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怎樣才能恢復得更好?或許可以試試配合中醫治療。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中風後運動功能異常 一般而言下肢的預後不錯,經過復健後可以有很好的功能進步,復健方面主要希望建立病患良好的坐和站的平衡至能行走;上肢的預後就比下肢差,只有少部份病患可以恢復正常的功能,一部份病患可以有部份恢復,大部份病患則沒有明顯進步。處理上主要在於增進病患自我照顧的能力,包括訓練單手動作,對關節活動度,協調,肌力,靈巧度,功能等訓練,肌肉的再教育,輔具的利用。另外中風病患的上肢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肩膀疼痛(Painful shoulder)、肩手症候群( Shoulder Hand Syndrome),手部功能障礙( Hand dysfunction)等。 針灸治療,加速身體功能恢復 臨床上中醫常使用「針灸」和「中藥」來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利用針灸刺激人體穴位,可促進神經修復,改善身體活動功能,加上中藥可以進行針對體質調理。國內外許多研究表示,復健搭配「針灸治療」可以改善腦中風患者的認知能力、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及其後遺症,並可降低腦中風再復發機率。 針灸治療可分為「頭皮針」與「體針」。頭皮針是將針刺頭部穴位,可以刺激大腦皮質反射區域,改善局部循環,加速復原。體針的部分主要是在四肢穴位做刺激,使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 中風復健看中醫 治療預後效果好 腦中風的復健需要長期計劃。在黃金6個月內,進行密集治療可以達到最好恢復效果。但這並不代表6個月後就不會有進步,只是速度比較慢,只要努力治療都還有進步空間,所以6個月後也要定期回門診持續治療,才能保持最好的肢體功能狀態。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腦中風6個月內是黃金復健期,恢復速度最快,因此腦中風患者的復健療程越早開始越好。中醫上門可以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幫助減輕患者與照顧者身心負擔。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風復健】淺談中風與中風後遺症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淺談中風與中風後遺症 由劉素心註冊中醫師 撰寫 劉素心 註冊中醫師編號008252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 心腦血管疾病屬香港常見疾病之一,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關注日」,希望世界各地人民能對中風有更多關注。本文一共分成3部份:第一部份主要簡述中、西醫對於中風(Stroke)的理解。第二部份將介紹臨床常見的中風後遺症。第三部份將會闡述中醫針對「中風後遺症」常用的治療方法。 「中風」在西醫角度中屬於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之一,主要表現為腦部血管出現阻塞或破裂繼而引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未獲得充足養份而壞死,再產生各種神經受損症狀。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中醫治療中風 中醫學說「中風」 「中風」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及「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臨床上兩者亦可同時並見。「缺血性中風」可由於腦部血管變窄或有栓子阻塞腦血管而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出血性中風」是腦內血管破裂,常見原因為血壓過高、血管彈性較差所致。而近年來學界亦對腦小血管病變(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有所關注,因其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需依賴影像學(如:MRI)檢查才知悉病情。CSVD除了增加中風機會外,近年研究更指出有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而中醫學說中,「中風」一病名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的醫書 —《金匱要略》,當中明確區分「中風」一病有「中經絡」與「中臟腑」之別。 第一個區別: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原文:邪入於腑,即不識人)。 第二個區別:按患者發病時的症狀以便推斷其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後。(原文: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常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從病機而言,「本虛」及「標實」必然存在。「本虛」以「氣虛、陰虛」為主,「標實」以「風、火、痰、瘀」為主。 總括而言,「中風」是一個突然發作的急、重病,除了日常提及的「談、笑、用、兵」症狀外,要進行「中風」診斷時亦需要影像學(如:CT及CTA)檢查,再按情況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案。而中醫的界入主要應用於中風後的復康治療及訓練,以下將會介紹常見中風後遺症的種類及治療方法。 中醫角度言「中風後遺症」 「中風」是一個突然發作的急、重腦病,後遺症的症狀往往與受損的腦部位有關。最常見的包括半不身不遂、言語不清、肌肉痿軟無力等,這些情況大多考慮與大腦受損有關。但除此以外,臨床上亦有部份病人出現小腦或者腦幹受損症狀,例如:頭暈、肢體協調困難、走路時不平衡、咀嚼及吞嚥功能受限等6。「中風後遺症」症狀於臨床上可表現得五花百門,因此其症狀表現與當時「中風」發病部位最為密切。 中醫角度言,「中風後遺症」是屬於「中風病」的緩解期,以「虛實夾雜,邪實未清、正氣已虛」為表現。臨床上以痰瘀互結表現為多,同時伴見不同臟腑的虛損。按個人經驗而言,主要治法當以化痰、活血化瘀為主,審其虛實,判斷攻補比例。較常用的中藥湯方,包括:二陳湯、陳夏六君湯、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再結合不同類型的活血化瘀藥物,如:益母草、地龍、桃仁、紅花等。另外由於頭部居人體最高處,「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間中亦會於處方上加入清利頭目、醒神開竅之藥物,比如:蔓荊子、石菖蒲、遠志等。此外,承如上文所言,大部份患者都出現半身不遂或肢體無力、麻痺等症狀,針灸治療能起到疏通經脈作用,促進康復。常用針法有:傳統辨證取穴、靳三針、頭皮針等。因人體的頭皮有不同的反射區域,比如:運動區、言語區、感覺區等,故本人於臨床上亦較常用頭皮針治療,再結合病位選取阿是穴或肢體痙攣較明顯的位置施針治療。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總之,「中風及中風後遺症」病情複雜,可牽涉的病位非常廣泛。除了中醫的湯藥及針灸治療外,亦需要有不同類型的功能鍛鍊和復康訓練。這類型的訓練必須先經專業人士評估,以免在訓練過程中因能力差異而弄巧反拙。 另外,由於中風患者多是急性發作,心理健康狀態亦同樣需要關注。任何治療及復健的最終目標是希望患者可以早日恢復獨立、自理能力,回復社交生活。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宜多加鼓勵,培養患者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長新冠】咳嗽、腦霧、脫髮的中醫療法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長新冠】咳嗽、腦霧、脫髮的中醫療法 由翁焯軒註冊中醫師  撰寫 翁焯軒 註冊中醫師編號008867專長:皮膚病、眩暈、心血管疾病、脾胃、婦科 【長新冠】咳嗽、腦霧、脫髮的中醫療法 近月以來新冠確診數目仍以千計,雖然病情漸趨緩和,但新冠後遺卻越來越普遍。新冠病人康復後常常久咳不癒,,或是連月腦霧,工作效率大減,甚至引起濕疹、脫髮等問題。最麻煩的是,這些後遺一旦出現,往往不能自行痊癒, 一些病人常見在三月高峰期感染, 延至九月方來求診, 仍然有咽癢咳嗽等新冠後遺, 經多方治療不果,非常令人苦惱。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新冠後遺三大問題: 呼吸、神經、消化 一、呼吸系統: 粘膜損傷 受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 最常見是粘膜組織過敏。粘膜組織遍布全身, 但常見的敏感部位為鼻及氣管。如果患者本身患有敏感, 新冠後加重的情況會特別明顯, 平素已有的鼻塞流涕會加重, 出現某邊鼻孔不能通氣的感覺, 轉而張口呼吸。這會令到患者出現輕度的睡眠窒息, 感覺不能沉睡、打鼻鼾或是起床非常迷糊, 更會造成長期口乾的情況。氣管敏感患者經常會感覺喉嚨痕癢, 吸氣或者飲冷會令痕癢加劇, 引發如氣上衝般的咳嗽。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這屬於氣陰兩虛的體質;邪氣傷肺使肺氣虛寒, 不耐外界刺激, 容易產生咳嗽和流涕等症狀。這時治療以內服中藥溫肺止咳為主, 搭配能減輕粘膜敏感的中藥如陳皮、雲芝及辛夷以治標, 一般能在兩星期十服內大幅減少上述症狀。如果患者情況不重, 一般自行焗陳皮水代茶飲, 亦是兩週左右可痊癒。 雖說新冠病情趨緩, 但體質虛弱的患者仍會有重症的機會。臨床常見新冠後訴不夠氣的情況, …

了解詳情

【中風復健】中風可用針灸急救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中風可用針灸急救、配合中醫治療可免除後遺症 香港冬天天氣比較濕冷,不止長期病患或長者非常擔心中風的問題,不少50歲以下中年因長期應酬抽菸喝酒,加上睡眠不足也隨時有中風的風險。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嚴重的失能,也讓很多人十分害怕。如果錯過最佳的黃金救援3小時時間,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中風後若能施行針灸急救,則可大幅減少後遺症狀。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中風後遺症 中風在現代醫學中又稱腦血管疾病,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其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臨床上將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較輕,一般無神志改變,僅表現為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臟腑病位較深,病情較重,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喁僻不遂( 喁僻: 口眼歪斜,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的症狀。口歪斜而目不能緊合的,稱為“口眼喁斜”若只見口角歪斜的,稱為“口僻”或“口喎”。多由於風痰阻于經絡所致),其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 中風可以分為出血型或是缺血型,一種是血管破裂造成的腦部損害,一種是腦部血管阻塞造成腦部缺血、影響正常功能。而腦細胞的壞死沒有辦法再生,這也是中風為什麼會造成巨大後遺症的原因,而且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 中醫對中風觀點 相較於西方科學的微觀角度,中醫是以巨觀角度來看待人體生理病理機制,因此傳統說的「五臟六腑」講的多是「系統」,而不是單指一個「器官」。中醫認為「心」這個臟腑很重要,正所謂「心主血脈」、「心主神志」,意即「心」主宰了心臟的穩定度及血管的品質,也主宰了人的意識,而「神志」是建立在穩定的「血脈」之上。也就是說,心血管的穩定有助於意識的恢復。 中風就是身體的「當機」,無論是血管塞住還是出血都是一種表現,並不是發病的原因,但急救的時候,必須先讓當機的狀態活化,才能爭取急救的時間,把後遺症降到最低。「針灸,是給滿布血管神經的穴道一個刺激,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把中風的原因解決。」 氣滯血瘀型:平時講話有氣無力,臉色蒼白,個性溫和、動作慢吞吞。(阻塞型) 肝陽上亢型:講話大聲、臉色紅潤、個性急躁、皮膚粗糙。(出血型) 中醫針灸對中風真的對有效嗎? 中醫師︰「通常中風的第1~2天,有中醫協助針灸治療,恢復率可以達到100%,時間也可以比較快,不過這個3個月的例子是最快的。但臨床上我很常看到中風1~2個月後,才來針灸治療,治療要6~12個月,大概可以恢復8~9成,基本別人看不出來的程度。」 西醫的檢測可以幫助了解身體狀況,但目前的復健還沒辦法給中風患者很有效的進步、治療後遺症,如果中西醫願意共同針對中風來研究、治療,效果會是最大的。 針灸在中風治療有兩個部份,一是體針。主要是在肢體上刺激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是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 如果在神經復原前,肌肉張力過大或無力,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受損等而影響肢體功能。所以可藉由針灸來讓肌肉可維持部分張力,以減少患者復健的困難度。 另外還有頭皮針。其實頭皮針不只是中醫認為可行,歐美等國家也發現頭皮針有助腦部循環。因為頭皮主掌著很多氣血的循環,中醫改善中風的概念,是要改善腦循環和腦血流量。中風因為腦部受傷,腦發炎、水腫等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頭皮針可以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近一步改善患者的復原速度和血液流量。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總 結 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所以愈早採取合適方式醫治,就愈早有機會康復。就如同中醫所謂的藉針灸使局部氣場產生變化,改善速度就會加快。臨床上顯示,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中風,患者復原的情況更好也更快。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針灸有法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針灸有法 由翁焯軒註冊中醫師  撰寫 翁焯軒 註冊中醫師編號008867專長:皮膚病、眩暈、心血管疾病、脾胃、婦科 中風:中西兩面睇 現代醫學中,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血或栓塞,導致腦細胞缺氧壞死的疾病。視乎壞死的部分,患者最常見的中風後遺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失去表達及理解能力、記憶受損及情緒失控等。 中風在中醫學又名「卒中」,其病早於漢代《黃帝內經》已有提及。現代中醫把中風歸因於「風」、「火」、「痰」、「瘀」四種病理產物上逆腦竅,導致「神機」失常引致。視乎中風的後遺表現,僅限於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稱為「中經絡」;涉及語言、情緒及記憶障礙者,稱為「中臟腑」。 注意事項: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針灸服務 治療中風三部曲 第一步: 恢復腦部供血,減少壞死範圍 中風是血管溢血或栓塞引致,這時候病人一般已經昏倒並送院救治,而醫生會按情況處理血栓或出血。一般來說急救越早,腦部受到的損傷越少,預後會越好。在這個階段,中醫多採用指頭放血、按壓人中等方法醒腦開竅,減少傷害。 第二步: 加速未完全壞死的腦細胞修復、穏定腦血管避免再中風 急救之後雖然腦部供血恢復,但壞死細胞會引致腦部水腫,未完全壞死的細胞也有待修復,血栓或出血也並未穏定,有再中風的可能。這時,中醫會以藥物治療,首先把引致中風的風火痰瘀袪除,以減少再中風的可能性;同時配以消腫的中藥減輕腦部水腫,並加入能夠活化神經元的中藥加速腦細胞的修復。 這個時候病人可能處於「硬癱」的狀能,受影響的一邊身體肌肉緊繃,不能放鬆。中醫會使用針灸疏通該處經氣,令氣血流通,加快硬癱緩解,避免肌肉過份緊張引起其他骨關節損傷。 第三步: 加速神經元重建網絡 坊間有所謂「中風復康黃金期」六個月一說,其實是指神經損傷後首六個月,神經有較大可塑性,能夠把損壞的腦細胞負責的工作重新派給其他腦細胞以恢復運作;加上剛從缺血損傷中恢復的細胞重新投入運作,因此恢復進展較快。 這時除了繼續使用活化神經和預防中風的中藥,中醫會在患肢使用針灸手法、電針等方法通經活絡,誘發神經元再度連結;亦會使用腹針調整身體氣血、以頭針刺激受損腦部區域加強修復。 如何安排中醫到上門服務 針灸對中風復健成效如何? 研究顯示,使用恰當的針灸療法,可以將肢體運動改善率由40%提升至63.5%。 《分期整體針灸法治療腦梗死臨床對照研究》郭元琦2005 總 結 中風致殘率是全港第二高的疾病,目前透過物理治療雖可部份恢復,但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素都能得到更大改善。目前中醫學界對治療中風的藥物及針法日新月異,各位在求醫時記得確保醫師對中風治療有充份了解,以求得到最優質的治療。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宅醫學堂】常識篇


【居家照護】如何準確使用血氧儀?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居家照護】如何準確使用血氧儀? 缺氧十分常見,且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其中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也稱為「沉默缺氧」,指的是血氧含量下降,但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其他症狀,常見於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需要特別留意。 隨著長者健康意識的提升,血氧儀逐漸成為家庭必備的健康監測工具。血氧儀是一種常見的醫療設備,用於測量人體的血氧飽和度,即血液中氧氣的含量。常用於檢測心肺功能,並觀察患者恢復情況。血氧儀怎麼用?正常人的血氧是多少?血氧93正常嗎?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將介紹血氧儀的相關知識、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您更好地守護長者健康。 準備工作 確認設備準確性:詳閱說明書,確認血氧儀是否準確,並定期進行校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 清潔手指或耳垂:清潔食指、中指或耳垂,確保沒有指甲油、護手霜等物質干擾;注意指頭太冷時會影響血液循環,需待手指溫暖後再進行測量。 保持平靜放鬆: 保持平靜和放鬆,避免焦慮或緊張情緒,因為情緒波動會影響血氧飽和度。 確保血氧儀乾淨: 打開血氧儀,等待儀器自檢完成,通常需時數秒鐘至數十秒鐘,確保設備啟動正常。 血氧儀的使用步驟 將手指插入血氧儀的傳感器內,確保傳感器與手指緊密貼合,避免留出空隙。 測量過程中保持手指穩定平放,不要移動或搖晃,確保血氧儀穩定收集數據。 等待數秒到數十秒,直到血氧儀屏幕上顯示出血氧飽和度值和心跳次數值。 血氧儀的讀數應在20-30秒內穩定下來,同時會讀取脈率和心拍波形。 若脈博波形不動,可能因為手指太凍,血液循環不足影響測試準確度。可使用溫水或暖包温热手指后再进行测量。脈搏波形平均出現代表正常,否則代表不準。 等待數秒鐘到數十秒鐘,直到血氧儀屏幕上顯示出血氧飽和度值和心跳次數值。 完成測量並記錄數據,以便日後追踪。 測量過程注意觀察病人面部是否有氣促,唇部是否變紫,留意呼吸次數。 解讀監測數值 ≦93%應就醫 血氧濃度計顯示兩個數值。一個是血氧濃度(SpO2),正常值為≧95%。另一個數值是PR,也就是每分鐘心跳次數,正常值為60-100次;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或身體活動會影響血氧濃度和心跳速率。 影響血氧儀的數據原因 運動︰運動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和需氧量會增加,氧氣消耗快,可能導致血氧濃度低。 周圍環境︰血氧仪的最佳工作环境温度为15℃-30℃,湿度为10%-80% RH。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仪器的运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强光照射会影响血氧仪的传感器,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建议在光线柔和的环境下测量。 手指:手指温度过低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影响血氧仪传感器对血氧浓度的测量。建议使用温水或暖包温热手指后再进行测量。 指甲:指甲油会干扰血氧仪传感器的光线穿透,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前應卸除指甲油。指甲過长或有其他異常情況也會影響測量結果,测量前應修剪指甲。 皮膚:厚重的護膚品会影响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前應清洁手指表面。手指部位出现割伤或创口亦會有所影響,建议使用其他手指进行测量。 其他因素︰如黑色素沉著、貧血、心臟疾病、表皮降解劑等均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驗證方法:可用血壓計測試心率進行對比,確定準確度。 總 結 使用血氧儀需要一個安靜且穩定的環境,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步驟來測量,並正確地將指頭放置在血氧儀內,確保得到可靠和準確的血氧飽和度數據。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傷口護理】如何分別尿疹與壓瘡?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傷口護理】如何分別尿疹與壓瘡? 長時間臥床、缺乏運動及營養不良等因素,長者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尿疹和壓瘡。然而在初期階段,尿疹和壓瘡往往容易誤診。本文將介紹如何區分尿疹和壓瘡。    尿疹和壓瘡成因 尿疹和壓瘡是兩種不同的皮膚問題,但很容易混淆。 尿疹的成因 (詳情參考 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文章)尿疹又稱尿布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多發生在嬰兒和老年人身上。尿疹是由於尿液與皮膚摩擦所引起的刺激性皮疹,常見於長者的臀部和陰部。這些部位容易潮濕,尿液的刺激容易損傷皮膚表層。尿疹的特徵包括皮膚紅腫、灼痛、瘙癢以及可能出現皮膚破裂和黃色膿液。 壓瘡的成因 (詳情參考長期臥床必有壓瘡?文章)壓瘡又稱褥瘡,通常是由於身體部位長時間受壓迫所引起的。壓瘡是由於身體部分位置持續受壓,導致皮膚表層缺血和壓力集中而形成的潰瘍。常見於身體凸起部位,如腰部、臀部、尾椎骨、肩部和腳底等。長期臥床的長者因未改變體位和營養不良等因素,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壓瘡。壓瘡分為四個級別,從輕微的皮膚紅腫到嚴重程度第四級的深層肌肉和骨骼受損。 尿疹和壓瘡症狀 要分辨尿疹和壓瘡,需要觀察病情發生的部位、症狀和疼痛程度等。  尿疹的特徵 尿疹通常出現在皮膚摩擦處,例如尿布區域。 尿疹的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瘙癢、刺痛、燒灼感和水泡。 壓瘡的特徵 壓瘡通常出現在身體長時間受壓迫的骨骼凸起區域,例如腰部、臀部、尾椎骨、肩部和腳底等。這些部位因長時間接觸床墊而摩擦。 壓瘡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疼痛、溼疹、潰爛和褐色壞死組織。 如何治療尿疹和壓瘡: 尿疹的治療 (詳情參考 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文章) 了解患者尿疹的症狀與原因。 採取預防尿疹的措施,包括使用乳膏和藥膏,防止大小便接觸傷口。 醫療照護:在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情況下,必須按醫生指示使用處方藥物,不要自行使用藥物。 家庭護理:保持患部乾爽、清潔,定時更換尿片。 壓瘡的治療 諮詢醫護人員根據壓瘡的症狀進行分級。 預防壓瘡的措施:減輕壓力,使用專為長期臥床患者設計的醫療床、氣墊床墊或保護器。同時,提高營養攝取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醫療照護:根據專業傷口護士和醫生的指示進行傷口護理,例如使用壓瘡專用墊、退化性潰瘍治療藥物等。 家庭護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膚乾爽和清潔,避免使用具有摩擦力的物品。 總 結 儘管尿疹和壓瘡都會引起皮膚發紅、疼痛和瘙癢等症狀,但它們的成因和傷口外觀有明顯差異。要區分這兩者,需要考慮傷口出現的部位、症狀的時間和嚴重程度等因素。如果老年人出現尿疹或壓瘡,應及時諮詢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正確識別並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傷口惡化。 認識皮膚傷口和壓瘡護理是重要的,可以確保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和護理,促進傷口的癒合和保持皮膚健康。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傷口護理】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傷口護理】老人尿疹該如何處理? 尿疹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容易出現壓瘡和濕疹(尿疹)等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皮膚感染和潰瘍。本文將介紹老年人尿疹問題及處理方法。 為甚麼會有尿疹問題? 尿疹又稱尿布疹,與壓瘡是不同的,尿布疹顧名思義與尿片使用有關,使用尿片會讓局部皮膚困於一個密閉、悶熱又不透氣的環境中,小便的氨以及大便的酵素導致皮膚表面的酸鹼度升高。而且大小便的刺激性會造成角質障壁受損、皮膚抵抗力降低,再加上患者頻繁活動而產生長期重覆的磨擦,屁股的皮膚很容易出現尿布疹、濕疹、紅色丘疹與水泡等反應。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滋生會感染皮膚,進而形成大人屁股燒灼、紅疹、痕癢等不適感症狀。 常見的尿疹處理方法: 勤加更換尿布:選擇透氣材質的尿布及床單,防止病人屁股皮膚過度潮濕而形成浸軟現象;另外必須保持皮膚乾爽。情況較嚴重的患者每小時檢查一次,以便及時更換老人的尿布,避免尿液積聚,加劇尿疹病情。 保持清潔:每次大小便後應立即清洗,再以棉質毛巾輕拍擦拭即可。若有破皮,勿以濕紙巾擦拭局部,破皮部位不能使用含酒精的刺激性潔膚用品。清洗時盡量須使用 pH 值接近 5.5的溫水,不要使用鹼性或酸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潔皮膚,因為會破壞皮膚原本保護膜的抑菌功能,使皮膚變得容易乾裂;另外鹼性或酸性的肥皂或沐浴露之殘留物也可能會引起刺激與過敏。 保持乾爽透氣:留意室溫的調節,減少出汗量,或形成悶熱環境;穿著寬鬆的棉質衣服,避免衣服緊貼皮膚,保持通風和乾爽。 局部用藥:可以使用專門針對老人屁股破皮的藥膏,乳膏和藥膏可以舒緩皮膚及作為防護傷口的隔離措施,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情況下,需要配合醫生處方藥物使用,必須遵循醫生的指示,不要自行使用藥物。 乳膏和藥膏正確使用方法: 隔離防護措施主要避免尿液與糞便接觸尿疹皮膚 ,令屁股皮膚修復好轉。 第一次︰在尿疹位置及容易磨擦地方擦上厚厚一層, 確保乳膏或藥膏完全覆蓋傷口。 換尿片時︰大小便後時, 在換尿片前先把最表面的藥膏連同大小便一併抹走,清潔後再厚敷一層新的藥膏。 洗澡後︰大約2-3日進行全身沖洗時,先把原有的藥膏抺走,並查看尿疹是否有改善,沖洗後應該把皮膚擦乾,避免潮濕,再重新厚敷一層新的藥膏。 損害同時也會加重皮膚對過敏原的敏感。所以患者在選擇藥物時,應在專家指導下用藥,減少藥物副作用帶來的危害。 總 結 老年人出現尿疹要及時治療。可以使用軟膏或者藥物來降低皮膚發炎和紅腫,減少疼痛和瘙癢。如果尿疹嚴重,應該立即就醫治療,避免感染和潰瘍。 除了處理尿疹外,老年人還需要注意日常護理。保持皮膚乾爽透氣,避免長時間坐躺不動。保持適度的運動,增加身體免疫力。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移民遺老】照顧留守長者身心健康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移民遺老】 如何守護留守長者身心健康? 隨著年輕一代移民熱潮的出現,造成大量「留守長者」面臨獨居困境。社區中的各種長者活動和義工服務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孤獨,但子女的關心卻是任何外界資源都無法完全代替的。如何科學地規劃照顧方案,守護「留守長者」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移民通知期 作出移民決定後切忌隱暪,應盡早告知長者。一般建議給予半年以上的「通知期」,讓長者有足夠時間消化事實並與子女共同規劃後續的養老方案。切忌臨時告知,讓長者產生被拋棄的不安情緒。移民後子女要定時關心長者與其保持聯絡,有條件者可安排社工及親友定期上門探望長者,給予照顧。 制定照顧方案 隨著長者的年紀越來越大,可能會出現以下不同情況:意外跌倒、中風、或其他長期病,子女移民後,如何正確應對此種狀況?有條件者可考慮安排信任的醫護機構度身訂造照顧方案,利用即時通訊軟件向醫護機構跟進長者情況,必要時聘請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上門診症,提供舒緩治療,保障「留守長者」的身心健康。 制定照顧方案劃要綜合考量以下幾點︰ 準備表明心願的文件,包括預設照顧方案、持久授權書、遺囑等; 向機構提供長者健康評估及報告; 「留守長者」的決策能力、接受照顧的意願、可動用的財務資源; 醫護機構、社工、其他家庭成員及親友的詳細分工。 總 結 移民潮再現,離別帶來的驟變無疑會給長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子女在適應新環境及傷感之餘,要多留意長輩的精神狀態,適時提供心理支持和照顧,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傷口護理】為什麼需要專業傷口護士?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傷口護理】為什麼需要專業傷口護士? 甚麼是專業傷口護士? 你知道有傷口護士這個專科嗎? 讓我們了解傷口護士這門專科如何幫助病患減少受傷口及壓瘡帶來長期痛苦。 傷口專科護理是幾乎所有醫療環境(包括急性、長期護理和家庭護理)急需的專業。與某些專業不同,傷口護士參予治療不同複雜性的多個患者群體,並且必須了解如何管理不同類型的傷口。傷口護理主要由傷口專科護士、註冊護士或保健員擔當,其中傷口專科護士指的是,經香港造瘻治療師學會HKETA (Hong Kong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Association)和世界造瘻治療師協會WCET(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等機構接受傷造口臨床訓練、考試和認證的註冊護士。據了解,目前全港只有150-200名左右傷口專科護士。 傷口護理的專業能力? 人口老齡化帶來增長的需求:護理人力的短缺導致對各類護理人員的需求持續增加,傷口護理專業也不例外。事實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傷口患病率的增加,傷口護士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與普通護士不同,傷口護士有著明確的專業方向,其專業能力對患者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 多學科跨專業合作:專業傷口護士離不開醫療團隊的密切合作。首先,傷口護士在治療團隊中負責傷口管理和護理,這需要他們深入了解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在經過多年在骨科、外科和急診科的前線流轉中汲取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形成獨特的專業素養,從而增強對傷口癒合過程的理解。面對不同程度複雜病例,傷口護士能夠獨立完成傷口清創,使其在護理領域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別於與其他護理人員。 先進敷料及儀器配合: 社康護理服務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CNS)即使有臨床需求,長期提供先進敷料(如抗菌敷料和含銀離子的抗菌敷料)也較為困難,因此CNS一般會選擇使用優碘(Povidone-iodine, PVP-I)類產品,如Betadine消毒液。針對污染和感染等高風險傷口,老友宅醫團隊會使用先進的傷口沖洗消毒液(如Prontosan® Wound Irrigation),這類產品能有效殺死抗藥性細菌(如MRSA),並去除妨礙癒合的頑固生物膜(Biofilm)。然而,這類材料在CNS中並不常見,而Collagen, Manuka Honey等高級專用敷料則更為稀少。另外,對於較深且複雜的傷口,老友宅醫的傷口護士會選擇使用先進的負壓傷口治療儀來加快癒合時間。而在社康護理服務中礙於資源有限,患者往往無法獲得這種高效舒適的治療體驗。 專業傷口護士同普通護士處理傷口分別 專業性︰傷口護士有正式接受傷造口臨床訓練、考試及認證,這是一項水準保証。而一般護士並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訓練及考核,只適宜處理簡單傷口。 經驗累積︰當然傷口護士因為長期在此專業工作,累積了豐富年資經驗,包括護理顧問護師、護理專家、病房經理、私立和公立醫院傷口護士等護理經驗。所以對各類傷口暸如指掌了如指掌,才能採用正確方式治療。 專人持續跟進︰一般而言,社康護理服務CNS每次上門處傷口並不會固定一位護士跟進,視乎上級按時間更期分配。這樣一來,較難有連續統一手法及標準處理傷口,除了對癒合造成挑戰外,傷口患者及家人需要適應好幾位不同護士。 資源和預算︰如上文一段文字(先進敷料及儀器配合)提到,一般的CNS近年都控制預算,不少由年資較淺的註冊護士擔任,幾乎不會有專業傷口護士處理。也因此沒辦法採用較好的敷料,更不用提專業儀器。 風險和責任:根據美國醫療保健研究和質量機構(AHRQ)的數據,每年有超過17,000起與壓力性損傷有關的訴訟。這就是為什麼保持最新的教育和知識體係對傷口護士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專業傷口護士提供了他們需要的傷口護理信息和知識,保持與不斷發展的護理標准保持同步、強化皮膚和傷口管理知識、並保持臨床實踐中規避法律風險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嚴重傷口處理是一項令人不悅的工作,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依靠傷口護士來管理他們的治療並保護他們免受感染。傷口護理專業涉及燒傷治療、足部護理和創傷性傷口,其中可能包括惡臭、滲出或嚴重感染等,並不是一般護士能承受的。 總 結 在家醫療和護老的所有護理角色都有很高的需求,傷口護理專業也不例外。採用團隊專人跟進支援可以得到更好更全面護理,老友宅醫團隊備有醫生、傷口護士、提供化驗、處方藥物等,幾乎每日都會向病人家屬報告,透過客觀數解析讓家屬掌握詳細進度,有效幫助病患減少傷口及壓瘡帶來長期痛苦,令客人更加安心。 …

了解詳情

居家照護的關鍵及服務提供者的任務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居家安老】居家照護的關鍵及服務提供者的任務 香港日趨人口老化,不少長者都希望居家安老,在家中走過人生最後一哩路。在自然老化的過程中,大致可分為6個階段,包括:老化、住院、重病、失智症、衰老和臨終,但有時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導致長者身心功能突然退化,迅速進入無法自理的狀態。其實只要照顧者及服務機構能掌握關鍵,就可以在維持長者尊嚴及自主性下,幫助他們恢復狀態,重新回歸自然老化的進程,從而安穩地離開人世,而也應是照顧者及服務提供者的最大任務。 階段1︰老化 當人因為老化,生活通常變得單調,年長者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裏。這時要留意老人是否慢慢步向無法自理的狀態、生活空間是否變得愈來愈狹窄。 關鍵:別讓生活空間變狹窄 照顧者及服務機構應找出長者樂於外出的地方,擴展他們的生活空間,這也可增加照顧者與長者之間的關係。如果長者不喜歡出門,可嘗試讓他們的親戚朋友或鄰近的活動中心,邀請其外出。若長者某程度上變得虛弱,就應及早接受「照顧需求評估」,讓宅醫專員評估個案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理和心理狀況、居住環境、照顧者照顧能力等,從而擬定出照護計劃,讓各照顧專員及專業人士跟從,共同協助長者回歸日常生活。 階段2:住院 年長者骨折或生病後,有時需要入院治療。長者住院後,要留意他們的身心功能有沒有急劇下降,因為過度休息會導致肌力、心臟機能衰退等的「廢用症候群」症狀,而長期住院臥床,也有可能產生壓瘡,加上醫院環境陌生,長者不能隨便行動,或會產生恐懼及焦慮的情緒。 關鍵︰住院時間一定要短 注意長輩的慢性病是否惡化,並小心別讓長輩跌倒骨折。若必須留院,盡量縮短住院時間,並鼓勵長者住院期間端正坐好,不要駝背,減少廢用症候群的影響。長者住院期間,家屬可商討出院後的居家照顧工作分配,或向醫療機構提出照顧長者的需求,聘請宅醫專員,讓他們為長者制定從住院後遺症逐步回復正常生活的照顧方案。 階段3:重病 重病包括中風或末期癌症等,重病患者在漫長而辛苦的治療中,往往面對很多問題,包括由疾病引起的症狀、治療時的副作用或心理問題等,容易令他們對生活喪失希望。 關鍵︰找回生活意義,活出自己的人生 長者經歷重病後,部分身體機能可能受損,照顧者應摒棄患者能完全恢復原本生活的冀望,陪伴他們一同接納身體上的改變、體驗新生活,讓患者明白即使身體不便,生活仍有意義。家屬亦可因應患者情況,請醫療機構提供紓緩治療或中風復健的服務,減少患者身體上的痛苦,可請職業治療師給予改善患者居住環境的意見。另外,為了讓患者重建生活,宅醫專員會幫助患者自立,即使患者無法自理,亦會教導患者補足方法,讓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 階段4:認知障礙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病變,永久失智是因為腦部器質性病變及萎縮所造成,部分症狀是來自於便祕、脫水、環境改變等生活因素。失智症的症狀可以粗分為核心症狀和周邊症狀兩大類,了解更多認知障礙症。 關鍵︰留意老人生活中變化並找出病因  要照顧失智症老人,需要花費相當的精神、體力和時間,如果不瞭解正確的照顧方法,家屬可能會非常辛苦。照顧老人的關鍵在於給予足夠耐性,避免令其產生排斥感。另外,由於失智者不太擅長表達身體上的不適及對環境的不滿,需要細心留意他們情緒,是否身體不適,切勿用藥物或監禁來壓制他們。 階段5:衰老 衰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過程,大多數人在60歲左右都會出現衰老的表現,如肌肉減少、免疫功能下降、消化功能衰退或五感感受減弱等表現。 關鍵︰避免整天臥床 長者步入高齡,即使變得虛弱,也盡量別把他當病人看待。照顧者應讓他們有事做,直到做不動為止,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避免整天臥床。在香港,肺炎屬第二死亡主因,照顧者應避免長者感染肺炎或因為吞嚥能力衰退導致的吸入性肺炎。如有需要,可因應長者體質選擇合適的營養補充品。另外,年長者肌肉量減少,體內無法儲存足夠水分,導致尿量增多,要提醒長者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階段6:臨終 死亡無可避免,如何令老人家走得安詳,是一門學問。 關鍵︰平靜地走完最後一程 生命最後一段路,比起待在醫院冰冷冷的病床上,掛着數不清的醫療器材,不少長者更希望能在親人的陪伴下回家離世。有關在家離世的資訊,可詳閱: 「13個關於在家離世的常見問題」 其實只要條件齊全,家也能作為壽終正寢的地方,最重要是尊重長者意向,讓他們平靜地離開。 總結 居家安老能讓長者維持原本的生活,也可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關愛,但更重要的是能夠讓長者有尊嚴及自主性地活到終老。照顧者及服務提供者應時刻提醒自己以此為已任,即使長者年紀老邁,也要協助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令其在家安老。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認識及處理3大傷口種類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傷口護理】認識及處理3大傷口種類:急性傷口、慢性傷口及感染性傷口 身體上出現細小的傷口,你是否會輕易忽視?倘若傷口處理不慎,可能會受細菌感染,輕則造成永久性疤痕,重則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我們一起來認識3大傷口種類,學習正確傷口處理方法,幫助傷口盡快癒合! 急性傷口是甚麼? 急性傷口指皮膚組織受外來傷害造成損傷。常見急性傷口包括: 1. 擦傷 由摩擦表皮造成損傷的傷口,出血量不多,但傷口多存在污染物。 2. 裂傷 皮膚受壓形成表皮不規則的傷口,出血不多。 3. 刺傷 尖銳器具(如釘、針等)或快速物體(像弓箭、子彈般)造成傷口小但深入真皮的創傷。 4. 燒傷 根據「燒傷深度」與「燒燙傷總表面積」的程度,傷口的顏色與表徵都各有不同。 5. 槍傷 出現一個或多個傷口。若槍彈射進體內、體內組織、器官或脊髓都會受損。 6. 手術傷口 因外科手術而形成,傷口縫合後可能有爆裂情况,周圍皮膚多有炎症發生。 7. 瘀傷 皮膚表面沒有破損,但皮膚組織內層出血,導致外層出現瘀傷顏色變成紫深紅色或藍色,有觸痛、腫脹及硬塊。 急性傷口如何處理? 急性傷口出現時應保持鎮定,評估傷口位置、嚴重性及出血情況,再作出相應處理。如果出血傷口沒有異物,可以用「直接壓法」,往傷口直接施加壓力,維持約5-15分鐘,制止傷口出血,然後清潔及包紮傷口,避免傷口受細菌感染,但注意切勿包紮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若不能止血或有異物藏於傷口深處,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如果是燒傷或燙傷的傷口,應用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降低皮膚温度,以免熱力擴散至皮膚深層,然後用消毒無黏性敷料包紮傷口。若情況嚴重,應送院冶療。 慢性傷口是甚麼? 慢性傷口指在四星期內無法癒合的傷口。常見慢性傷口包括: 慢性傷口如何處理? 慢性傷口可以用無菌技術定時清潔,再用無菌(防敏感)敷料來包紮,這既可防止傷口感染,也可加快傷口癒合。因為傷口不盡相同,建議患者按傷口護士的指示及傷口狀況,選擇適合的敷料。 1. 缺血性傷口 因氧氣不足而導致傷口不能收緊和表皮不能再生的傷口。 2. 糖尿病足 …

了解詳情

在家離世是否變為凶宅?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在家離世】在家離世是否變為凶宅? 在醫療未發達,制度未完善的舊時代,大多數臨終者都是在家人好友的圍繞下,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在自家的環境中,慢慢嚥下最後一口氣,在家善終。現香港每年大約四萬多人離世,九成人都是在醫院離世。正所謂「龍床不及狗竇」,香港也有不乏希望在家去世的臨終者,「賽馬會安寧頌」的調查顯示,約有25%受訪者有此意。究竟香港難以實現「在家離世」的癥結是什麼? 錯誤觀念 現今香港人普遍認為「在家離世」不吉利,死亡已變得制度化、非人性化,忽略了病人權益及意願。大部份人彌留之際都是躺在醫院冰冷的床上,在個別家人及陌生的醫護人員陪伴下,走完最後一程。 民間有句俗語叫「五福臨門」,當中的「壽」和「考終命」都跟壽命有關,長壽是古人認為最大的福氣,而「考終命」即善終。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離世,在家人親友陪伴下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亦是「福氣」的體現。 居住單位會變成凶宅? 很多人擔心病人在家中過身,居住單位會變成凶宅。其實凶宅主要針對死於非命,即是他殺或自殺的個案。大部分在家去世的個案都是八九十歲以上的長者,能夠在家中自然死亡,對中國人來說是好事,不是構成凶宅的因素。舊時人都是在家去世的,並在家中正室停屍,所以有「壽終正寢」一說;喪禮則在家旁搭建的喪棚內舉行。東南亞傳統的有錢華人現在仍保持這樣的身後事習俗。 回望歷史,「在家離世」是絕對可以的。香港自開埠以來,就一直容許在家離世,我們甚至可以說「在家離世」曾經是社會較為普遍的常態。記得在五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中,也有看過醫生到病人家中證實死亡的情節。曾有一套影片講及主人翁早已購備棺木置於家中,好在死後可以在家入棺。故「在家離世」應該不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近年來,這已並非港人的一項常見選擇。 在家離世會影響樓價嗎? 地產代理監管局規定,代理若明知單位內曾有不自然死亡,有責任告訴買方;如果蓄意隱瞞,單位又完成買賣手續,買方可以投訴。若合約內清楚列明單位不是凶宅,但成交後才發現,買方有權委託律師要求取消買賣合約。 凶宅價格究竟跌價多少,坊間眾說紛紜。一般而言,只會跌價10%至15%。若是轟動一時的命案,地產代理公司也不會接手,會建議交由專責的公司公開拍賣,價格視乎情況,以往曾有例子,拍賣價只及同區市價的30%。 不過,再三強調,晚期病人在家離世,對離世者與家屬是一種福氣,應屬安詳離世,並不納入凶宅的範圍,因此地產經紀不會也不需要瞭解到該住宅情況,從而將其納入凶宅。 在香港是否可選擇在家壽終? 能夠安然在家中離世,在香港少之又少。醫療界估計,香港每年在家臨終比率大約3%,對比台灣的 40%、新加坡的27%,數字不盡如人意〔見表〕,亦反映出香港生死教育的不足。 資料來源:轉載自https://monthly.hkej.com/monthly/article/id/1673053 住院期間,日日都需要經歷儀器響個不停,醫生為瀕危的鄰床病友急救這類怵目驚心的埸面。如何令病人在臨終的日子過得安然?當病人患有「無可逆轉」病情時,其實醫生會循序漸進地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治療方案,不會讓他們抱有虛假期望。 在家善終也是另一個選擇,這在英國、台灣和新加坡等地比較平常。調查顯示,有三成市民希望在家去世,而不作此選擇的,主要是怕麻煩家人,也有人怕住宅被視為凶宅,影響樓價。台灣人有落葉歸根的意識,很多人希望在家離世,掌握自己的生命權;新加坡組屋的地面層更會充當靈堂,供住客為家人舉殯。看來只有香港人特別迴避死亡,想要改善這種觀念便需要加強生死教育。 選擇在家離世病人和家屬要學習訂立臨終照顧計劃,避免日後承受更多痛苦。 資料來源:轉載自《中大通訊》第期 照片鳴謝: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 病人在家離世,家屬是否要立即報警? 不少人更會對「在家離世」作出否定,認為這已是不再合法了。他們誤以為病人一旦在家死去,家人便必須報警處理,而死者遺體亦會遭解剖,不得全屍。其實這些都屬謬誤。就香港法例,註冊醫生在病人離世前十四日內見過病人,並在離世後廿四小時內上門證實不屬於「非自然死亡」,註冊醫生即可在死者家中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再由死者家屬持證前往死亡登記處辦理死亡登記,繼而安排殯儀服務移動遺體。 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死亡之後,遺體必須於四十八小時內移送到一個合法存放的地方,即任何的殮房、殯儀館。所以在病人未過身之前,建議家人預先向殯儀公司查詢有關身後事安排,做足準備。 在家離世後大體如何離開住宅?是否有尊嚴? 殯儀服務不會安排黑車及停屍車,只有普通客貨車,大體包裹像一般病人推輪椅下樓上車, 左鄰右舍並不知情, 保障死者及家屬的私隱及尊嚴。 2016年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醫學組織聯會分別做了社區調查研究,結果不約而同地找到30%受訪香港人希望「在家離世」,但是實際個案數字顯示,能夠真正得到這個選擇的港人少之又少。因此,「在家離世」對很多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得。「在家離世」於西方社會頗為普遍,醫院鼓勵病人在最後日子回家度過,調查顯示在家離世已佔總死亡個案15%。而在華人社會如台灣及新加坡,亦有不少原本住在醫院的病人,在去世前選擇回家。 總 結 離世可選擇在家善終,這並不會令住所變為凶宅。在家人親友陪伴下安詳地死去,是「好死」,即是「福氣」。只有註冊醫生可以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 如果有專業的醫護團隊幫忙就輕鬆多了,「老友宅醫」提供在家善終服務,包括跟家人聯絡及上門評估病人情況、照顧者角色、家庭環境、遺體運送路線等。離世當日「老友宅醫」醫生使用心電圖機等儀器確認病人離世後, 即可填寫相關文件,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隨後安排殯葬公司跟進後續事宜。 …

了解詳情

陪診服務與上門診症服務比較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在宅醫療】陪診服務與上門診症服務比較 如果家中有行動不方便的長期病患,經常需要就醫或覆診,一般會採取什麼方式︰家人陪診? 請人陪診? 視像診症?還是選擇醫生上門診症? 行動不方便長期病患覆診遇到困難 時間管理 行動不方便的病人需要藉助輪椅及以上的輔助。首先,上下電梯或傷殘通道都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其次,診所或醫院也需要預留等候時間,因此一般陪診員或親友需要花費大約半天時間 (4-6小時)陪診,長時間滯留在診所或醫院也會增加感染傳播性病毒風險。 交通工具選擇 行動不方便的病人能選擇的交通工具有限,其中較少選擇巴士或地鐵,較多選擇乘坐的士。但一些輪椅無法放上的士,需要選擇另類汽車比如小貨車等,既不方便又不安全,選擇私家車就不免麻煩親友。部分較為嚴重的病人有可能需要救護車規格的車輛才能出行。 了解陪診服務範圍 陪診服務是指陪伴長者到公立或私家醫院、診所覆診、出院等;協助有需要長者外出辦理不同事務,安全可靠。陪診期間產生的所有交通費、診金及藥費等則以實報實銷的方式向服務使用者收取。 了解上門診症服務 行動不方便的病人可選擇上門診症服務,只需在家等待即可。專業醫護人員會上門診斷或者提供清洗傷口等服務,有需要的還能為照顧病患的親友家傭提供基礎訓練。 了解視像睇病(遠程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是透過電腦及通訊技術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如健康評估或診症,專業醫療人士可透過遠程醫療遙距評估、診斷和治療患者。 通過視頻諮詢可以有效地治療許多常見的疾病和慢性病,如下: 常見疾病:發燒咳嗽、喉嚨痛或喉炎、腹瀉/嘔吐、流感/感冒、鼻竇炎、皮疹和皮膚問題、唇疱疹、頭痛、眩暈/頭暈、紅眼症。 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其他繼發性疾病(這可能是由於慢性疾病引起,如缺血性疾病,周邊動脈疾病等)。 對於上面未列出的疾病,醫生將評估您的病歷、目前症狀和檢視相關醫療文件,以評估您的疾病是否適合進行視像診症。 哪種諮詢是最適合遠程醫療? 無須身體診查的非緊急護理。 解釋測試、化驗和造影報告。 諮詢服務和專科轉介。 服用藥物的諮詢、調整和補充。 治療計劃的諮詢。 陪診服務與上門診症服務比較 總 結 如果家中有行動不方便的長期病患,家人可根據病人健康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的服務,身體較差情況的病人應盡量減少外出,,選擇上門診症服務。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如何挑選適合病者的輪椅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手動輪椅vs電動輪椅?】如何挑選適合病者的輪椅 行動能力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許多人存在錯誤觀念,認為輪椅是殘疾的代名詞,尤其長者和家屬都認為輪椅就代表嚴重失能,因而不肯使用。有些長者雖能行走,卻因關節疼痛、肌肉支持力不足或平衡功能有問題而容易腳軟;或是身體虛弱,走路很費力也無法行走太遠……這時候,輪椅不單可代步,最重要是可避免因意外跌倒而導致骨折、頭部外傷等傷害。長者一旦跌倒會造成更加危險的情況。 輪椅其實是輔助行動工具,購買前首先要看使用者的情況,需由別人推行還是自己助行?再針對不同的失能程度來考慮各種選購指標,才可真正達成「老友所依」。 手推輪椅要考慮其功能及適用地點 一般老人家雙手功能及臂力較差,身體虛弱,手動輪椅並不適合。如果有精神障礙等情況,電動輪椅亦不合用,這些長者都需要選用由別人幫助推動的護理輪椅,一般稱為手推輪椅。市場上手推輪椅選擇繁多。事實上,手推輪椅的適用人群不限,任何年齡人士如下肢殘疾、摔傷、骨折牽引、骨質增生、骨質疏鬆症等均可使用,由別人幫忙推動便可。長者一般年邁體弱而不良於行,站立不穩或者無法站立;因此十分適用。有部份患者更因中風或重症而導至偏癱或癱瘓,那麼所需的功能就會較多或特殊,常見的按功能可分為:坐便器輪椅、高靠背輪椅、可躺式輪椅等;也有按使用者的需求特別設計的輪椅。 在有照顧者和家人幫助推動及使用的情況下,以下是比較適合長者的選擇: 家居輪椅是輔助養老 「可洗澡防水折疊手推輪椅」通常附帶坐便器,行動不便的長者居家使用時放在床邊,晚上方便如廁,更可直接推入浴室洗澡,有較好的防水功能。 家居輪椅是醫療輔助設備 「可全躺折疊多功能手推輪椅」適合無法自行坐立起來的長者。可全躺、可折疊、多功能。不但靠背高,更可180度全躺,扶手及腳踏板皆可拆卸,方便把長者從電動床移於輪椅,再從全躺姿勢轉為坐姿,也可抬腿並加上餐桌等。 手臂有力者可自行短程控制 「折疊式大輪手推輪椅」適合身形較胖或體重較高的長者外出使用。其後輪較大,約20吋(一般16吋),穩固耐用,手臂有力者可自行短程控制。 輕便方便折疊出行 「折疊輕便可上飛機的手推輪椅」多附有可裝到收納袋。如長者能短時間自行站立或短程行走,平時外出上落的士就十分方便了。 電動輪椅適合哪些長者? 若有上述的老化情況,又因骨折、關節受傷等而不良於行;或者因為中長期的中風而出現下肢癱瘓的情況;除了有腦退化症、脊髓損傷、失智、柏金遜症等情況外;長者本人腦筋清晰、手眼協調沒問題,那電動輪椅便相當適合,因為電動輪椅主要有以下優點:  生活又再自由自在 許多長者的認知及意識都很正常,上身動作也靈活,卻因不良於行只能依賴他人推行輪椅,長此以往可能會產生不好意思麻煩家人的心理,因此更願意留在家中不出門,甚至整天待在房間和床上。意志也變得越來越消沉,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有了電動輪椅,不管是在家進行日常活動還是出門都可以考慮自己操作!大大提高了長者的活動自主性和生活質素。 方便又省力 只要學會操作、多加練習,熟悉了性能和路線,長者也能自己輕易「走動」,甚至無需照顧者陪伴也可自行外出。出行前必須留意是否電量充足。 安全又環保 現今電動輪椅的設計和生產都日益先進完善。經過專業人士反覆測試,相當安全;同時,電動輪椅採用電力啟動及移行,就像現在流行的電動車一樣,十分環保。 總而言之,家人及照顧者可考慮在醫生或專家的意見下,按長者情況為其選擇一輛或以上的輪椅。 電動輪椅也可上飛機 「可上飛機折疊輕便電動輪椅」單手也可提起,不但可摺疊,而且摺後體積小,可放進車尾箱;同時電池拆卸和組裝都很簡易,甚至可帶上飛機。 了解更多電動輪椅上飛機要求–> 電動輪椅讓長者回復自信 「電動輪椅折疊輕便智能全自動」為長者及身障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因為其操作性及安全性很高。造型輕巧方便可放進車尾箱;長者在使用上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了解更多長者電動輪注意事項–> 長坐可選擇沙發式 「全自動沙發式智能電動輪椅」合適較年輕的下肢癱瘓者,因為工作及生活需要可選擇較舒適及靈活性高的電動輪椅。 輪椅的主要輔具 有需要時可在輪椅加上其他輔助用具,例如:座墊、背墊、頭靠、骨盆帶、側檔、分隔器等。為了提升舒適感和防止褥瘡,椅座上最好加上座墊,分散臀部的壓力,避免久坐疼痛或身軀變形;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環不好,長時間久坐輪椅,尤其需要座墊。座墊多為氣墊或乳膠墊,最重要是透氣性高,避免悶熱感。更要勤加清潔,才能有效防止褥瘡。 總結之注意事項: 選輪椅跟買衣服一樣,要挑選適合自己身材的。對於長者更要特別講究,不單要坐得舒服,也要讓身體能得到妥善的支撐。否則長久下來,反而可能導致肢體變形、生褥瘡等問題。因此,無論給長者選擇的是電動輪椅或手推輪椅,以下考慮十分重要: 座椅的寬度、深度、高度都要適合。 座椅太寬會導致人體偏離座椅中心;太窄又會造成臀部壓力和剪力,增加褥瘡風險。 …

了解詳情

長者使用電動輪椅亦須注意安全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電動輪椅】長者使用電動輪椅亦須注意安全 電動輪椅的興起為長者及身障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因為其操作性及安全性都比較高。然而我們使用上仍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長者。   長者使用電動輪椅要注意什麼? 關於操作 首先,長者及其家人或照顧者須遵從醫生的建議選擇符合身體情況的電動輪椅。 在第一次操作電動輪椅之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了解電動輪椅的性能及操作方式,恰當的維護保養方法等。 照顧者先坐上電動輪椅試用,掌握所有操作技巧,包括速度轉換、上落斜、轉彎、剎車等等,再讓長者嘗試。 當長者準備移坐到電動輪椅上時,請務必先關掉電源。否則有可能不小心觸碰到操縱杆或按鈕,導致電動輪椅突然移動而造成危險。 當長者第一次學習駕駛電動輪椅的時候,應選擇一個比較緩慢的速度進行嘗試,再慢慢了解和熟悉如何控制力度,順利掌握啟動和停止電動輪椅的方法。 電動輪椅十分適合長者居家安老,方便其在室內活動自如。若要外出須有熟悉輪椅操作的照顧者陪同,並應先勘察路線沿途的路面情況,以確保電動輪椅平穩安全地行駛。 每次外出後須檢查輪椅情況,包括輪子有沒有黏上頭髮、碎石等,在家使用亦要定期檢查,同時配合合適的清潔方法進行保養。 每一款電動輪椅都有其承重能力的嚴格規定,載重超過最大承重可能會損壞座椅、車架、緊固件、摺疊機關等,還可能會嚴重傷害到使用者或其他人,也會使電動輪椅損壞報廢,所以不可用來負載重物。 關於電池 不要使用不同容量的電池,不要使用不同品牌和不同類型的電池。  第一次充電必須完全充電(約24小時),確保電池被完全激活。 再次充電前,要先把電池裏的電全部使用完後再開始充電。 更換電池時要全部一起更換,不要將新舊電池混合使用。 每次使用電動輪椅前應查看電源是否充足,電力不足時應及時充電。 如果長時間沒電可能會令電池損壞而無法使用,嚴重時可能損壞電動輪椅本身。 電動輪椅寄艙時必須先行斷電;為確保安全,電線連接處也要貼上膠帶隔絕電源。 由於只接受所有以電池驅動的輪椅(無論什麼規格)存放於航機貨艙內,即包括以乾電池、濕電池、凝膠狀電池或密封式蓄電池驅動的輪椅。鋰離子電池驅動的輪椅或類似的行動輔助工具也只能作為寄艙行李付運,且電池必須為符合聯合國測試和標準手冊第 3 部分第 38.3 節之測試要求的種類。同時為符合國際航空運輸安全規定,乘客須作特定的安全處理,航空公司會在訂票時作出提示。鋰電池10AH符合大多國內外航空公司對電動輪椅電池要求。 總 結 醫生認為「自困愁城」對身心健康都不好,建因此建議條件允許的患者使用電動輪椅。電動輪椅可以幫助長者回復自信、提高生活品質。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疾病原因可否提早拎MPF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提取強積金MPF】疾病原因可否提早拎MPF強積金 不論是自己還是家中長者,當勞碌半生到了退休之齡,都應該好好安享晚年。然而,假若自己或家人不幸患上長期病患甚至末期疾病而需要提早從職場退下來,除了要注意身體健康和保持心境開朗外,有一件事或許你會很容易忽略,就是提取MPF強積金了。如要長期支付醫費用,取回強積金的這筆錢或許對你有一定程度的支援作用。 提早取回提強積金MPF的注意事項有3點是有關疫病或死亡的原因 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可於65歲前取得強積金。 完全喪失行為能力 必須提供由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證明自己永久不適合執行在完全喪失行為能力之前的最後一份工作的特定種類的工作。 罹患末期疾病 必須提供由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發出的醫學證明書,述明該醫生或中醫認為你患有相當可能令你的預期壽命減至12個月或以下的任何疾病。 死亡 當成員取得死亡證明後,已故成員的累算權益是成員遺產的一部分,因此必須由計劃成員的遺產代理人或遺產管理官申索。 其他原因65歲取回強積金 當你年滿65歲時,便可選擇以一次性或分期的方式提取累算權益。根據法例規定,除了上面3點還有以下特定情況下,你可在65歲前提早提取累算權益: 永久性地離開香港 你必須聲明已經或將會離開香港,前往其他地方居住,而無意作為永久性居民返回香港工作或再定居,並提供令受託人信納你已獲准在香港以外某地方居住的證明。 注意: 假如計劃成員曾以此理由提早提取強積金,日後將不能以較後離港日期再次提出申請,受託人亦不會向計劃成員支付強積金。積金局備有曾以永久離港為理由而成功提取強積金的計劃成員紀錄冊。計劃成員如向受託人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藉此提早提取強積金,可被檢控。 提早退休 你必須年滿60歲並已終止所有受僱及自僱工作,並作出法定聲明指無意再次受僱或自僱。你可以選擇一次性或分期的方式提取累算權益。 小額結餘 你必須只在一個強積金計劃內結餘不超過$5,000,且沒有結餘在其他強積金計劃內,而你提出申請提取強積金的日期距離最後一個供款日至少12個月。你亦須聲明你日後無意受僱或自僱。 提取強積金步驟 你須向相關強積金計劃的每一名受託人提交申索表格及所需文件。由於以上提及的6個情況有異,引至提早取回強積金手續及所需文件各有不同。為免程序出錯,謹記仔細查閱清楚。你可參閱以下提取強積金的所需文件: 提取強積金表格 就以上6個情況,你可到積金局下載並預先填妥「提取強積金表格」。在此提示一下,請把填妥的申索表格及證明文件直接交予相關強積金帳戶的每一名受託人,即MPF強積金公司而不是積金局呢! 提取強積金時間 如你需要從多於一個強積金計劃提取累算權益,你須就每個計劃獨立申請提取累算權益。一般情況下,受託人在收到所有所需文件後,必須在30日內向申請人支付累算權益。 總結之注意事項: 提取MPF強積金涉及一定手續。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會覺得頗為繁複。如家人因病而有需要取回強積金,我們也建議照護者在情況許可下幫忙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精神困擾。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長者濕疹不用慌 防治有妙招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宅醫學堂】長者濕疹不用慌 防治有妙招 濕疹是一種高發的皮膚病,常見於炎熱天氣及秋冬轉季之時。長者起濕疹可能有多種原因引起。皮膚老化後細胞更新速度減慢、天然保濕因子含量下降以及皮脂腺功能減弱等都使得皮膚的補水能力逐步下降。乾燥脆弱的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引發濕疹症狀。許多長者都會患有貧血、高血壓、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本身或所用的藥物都可能增加濕疹發生的風險。另外,藥物敏感、環境、天氣亦有所影響,如每逢氣溫或濕度驟變,某些部位的皮膚會感到痕癢難當,甚至乾燥紅腫,可能患上濕疹。如何正確應對家中長者患上濕疹的情況?以下是一些防治小妙招: 1︰個人護理 飲食禁忌:紓緩治療期間,長者應避開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魚、蝦、韭菜等潛在過敏原;肉類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半生不熟會更易引起過敏; 衣物換洗:用柔軟、吸汗的棉質衣物隔開皮膚與其他衣物(如毛衣、絨質衣物),減少刺激;增加換洗頻率,減少洗衣液等化學劑的用量,避免殘留; 日常保濕:選用成分溫和的保濕產品補充水分,如水性乳液或凝膠,維持良好的皮膚屏障功能;沐浴時長不要超過10-15分鐘,避免過度沐浴導致皮膚脫水。 2︰日常環境 注意衛生:提高清潔頻率,維持室內乾爽潔淨,減少粉塵等過敏原; 控制室溫:維持室內濕度在40%-60%之間,溫度在20-25°C之間,保持室內空氣暢通,避免長者皮膚受到汗水刺激; 注意事項:避免使用毛毯、地氈、絨毛玩具,盡可能避免種植含有花粉的植物及飼養寵物。 3︰護理皮膚及合理用藥 應儘量避免過度的搔抓、熱水燙洗等對皮膚的惡性刺激,會加重患者的症狀,甚至出現糜爛、流水、繼發感染等情況。長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或用冰敷止癢代替不合理的止癢方法。 益生菌:研究顯示攝取益生菌有助改善腸臟健康及免疫系統,從而減低濕疹病發率 營養補充劑:如維生素、礦物質等,有助於增強皮膚屏障功能; 外用類固醇藥膏:控制皮膚過敏炎症,紓緩痕癢; 抗組織胺藥物:抗敏感及止痕藥物,減少抓癢對皮膚的額外刺激; 口服類固醇:適用於濕疹情況嚴重之患者; 抗生素:治療繼發性感染。 總 結 長者濕疹痕癢會令老人家情緒不穩,亦有可能是藥物敏感,要適當引起重視,及時尋求醫生診症。長者濕疹的病因比較複雜,需要從多角度進行預防和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保濕護理以及對基礎疾病的有效管理,都是控制濕疹發作的關鍵所在。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

宅醫學堂 >> 常識篇 【宅醫學堂】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 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事故是死亡原因之一。每十次跌倒,就會出現一次嚴重的傷害,隨著長者的年紀增加,跌倒發生率也會愈來愈高,可能會引起骨折、外傷、顱內出血。一旦不幸發生,對於老人、家屬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不僅長者無法獨立照顧自己,增加家屬的負擔外,也會提高住院及死亡的機率。 1︰居住環境的光線要充足 充足與適當的光線是第一要求。除了居住的房間外,在浴室和走廊也可以設置小夜燈。 選擇光線柔和的燈泡,避免眩光或強烈反光。 樓梯處可加裝雙向開關,不論是在樓下樓上,都可以控制電燈開關。 電燈開關處,可黏貼夜光小貼紙,方便長者找尋開關。 2︰地面要整潔、動線要淨空 盡量保持行走動線的乾淨和無障礙,不要擺放雜物或不必要的東西。 隱藏並固定好電話線、網路線等線路,延長線也要收好,不要影響到動線。 地毯、腳踏墊下方應放置防滑墊。 保持地面乾燥,避免因濕滑而跌倒。 3︰家具要符合長者的需求 避免使用有輪子或會滑動的家具。 家具的尖銳處需裝上防撞海綿。 盡量避免太低、太軟的椅子(起立和坐下對於老人而言,都是比較吃力的動作) 4︰浴室要有輔助設備並保持乾燥 在淋浴間、馬桶旁的牆上增設手把,協助長者使力,也能避免滑倒。 可裝設「截水溝」取代浴室的門檻。 坐在穩固、防滑、高度合宜的淋浴椅上洗澡比較安全,應避免長者攀爬浴缸。​ 5︰若家中有樓梯應特別注意 階梯間的距離不宜過高。 樓梯最後一階可加裝「反光條」。 樓梯上下間皆裝設電燈的雙向開關。 樓梯應裝設堅固扶手。 樓梯的本體與樓梯面的顏色可區分,但應避免格子狀圖案的設計。​ 6︰隨時使用適當的輔具 拐杖和各式助行器都是協助行走的好幫手,只要把握使用技巧,就能讓長者在行走上「事半功倍」。 配戴適合的眼鏡、助聽器,能幫助長者克服身體退化的不便。 7︰適當的室溫 盡量控制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4度。因為長者的體溫本來就較低、免疫力也較差,若溫度合宜,長者的活動力和反應也會較好。 8︰合宜的穿著與舒適的鞋子 長輩的衣服褲子是否過長?鞋子是否已經磨損、老舊?看似小細節,卻也是讓長輩容易跌倒的元兇。替長輩挑選一雙舒適、合腳,並有防滑功能的鞋子,讓長輩的每一步都能安全又踏實。 9︰注意長者的用藥安全 長者吃完藥後,請先多休息,再起來活動。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暈或視線模糊的副作用,如果覺得長輩的情況不佳,可以與醫生商談,是否能減輕藥量,或停止服用不必要的藥物。 10︰多陪陪長者 陪伴能帶來心裡的支持,讓長者有安全感,也能讓我們更了解長者真正的需求,隨時做機動性的調整! …

了解詳情

【宅醫學堂】心理篇


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二)

宅醫學堂 >> 心理篇 【宅醫心理篇學堂】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二) 照顧年長或生病的爸媽或有失能障礙的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件非常辛苦、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面臨困難與挑戰,大部分的照顧者又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其身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照護者若壓力太高,對自己和被照顧的患者,都將造成傷害。 1. 不要壓抑感覺 壞情緒是會累積的,我們必須正視它。可以和朋友或醫師談談,說出心裡的感覺,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透過他們的傾聽、支持和關心,照顧者在敘述的過程中,不僅宣洩了情緒,同時也逐漸釐清了自己的困惑,有助於找出問題的癥結,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2. 要好好照顧自己 照護者經常將自己奉獻給需要被照顧的人,忽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唯有健康的照顧者才能給予被照顧的人更好的照顧。因此,照護者應多多關心自己。必要時可以和他人輪流照顧,獲得緩衝的時間與空間。有時間多放鬆、多運動、參與休閒活動(如逛街、看電影或聽音樂等)或適當的休息,都有助於因消除整日守候患者積累的身心壓力。 3. 做個有知識的照護者 因疾病的不同,照顧者往往需要學習不同的照顧技巧和能力。照顧者應主動參加「病友協會」以獲得許多照顧技巧與建議,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在處理照顧上的問題更加得心應手。此外,照顧者應尋找可利用的資源,如成人日間照顧、居家協助、送餐服務,甚至是寧養服務等︰如有疑惑可詢問醫師和社工,或上網搜尋相關的組織團體。 4. 不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 長期照護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分擔。許多照顧者認為自己可以獨自負擔所有的照顧責任,因而忽略或特意不和家人討論,但隨著被照顧者的逐漸失能,照護工作會逐漸超出照顧者原本可以負擔的範圍。因此,照顧者應主動與家人、朋友講通,讓大家一起參與照護工作。 5. 有負面情緒時應立即尋求幫助 孤軍奮門很容易讓照顧者精疲力竭,應勇尋求各種協助。當察覺自己有了因照顧壓力所起的「負面情緒」時,應向專業的精神科或社工、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透過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方法,減輕不偷快的情緒。必要時醫生會視情况開適當藥物來緩解症狀,若照顧者的情緒並非諮商輔導或藥物所能解決時,應和家人一起向專業醫療人員求助嗎,進行「家庭諮商治療」。 6. 藉助信仰跟靈性的力量 很多人表示通過信仰能得到無形力量。信仰,是一種靈性的需求,心的力量的確能撫慰許多受苦的人。 7. 參加照顧者支持團體 許多醫院或相關病友團體都有照顧者支持團體,透過參與團體舉辦的活動,照顧者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照顧者之間彼此分享照顧過程的情緒、經驗,討論照顧上的種種難題,互相提供資訊、分享喜悅、勉勵打氣。並且透過專業人員的指導,照顧者可以學習到如何紓解壓力和管理情緒。可以上網尋找相關團體資料,選擇自己方便參加的地點。 8. 做好法律及財務計畫 請教律師及討論有關生前遺囑、財產信託、未來長期醫療照護、房屋居住及其他重要問題。提前做好計劃可避免日後面臨突發狀況時的不知所措。家屬常常都避談上述事情或做上述準備,因而導致照護過程中銜接的不順利,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紛爭,降低照護的品質。 9. 不要有超乎現實的期待 照護者常會有「即使費盡努力和心思,仍然沒有明顯的成果」的感嘆。事實上多數患者將隨著老化以及疾病的影響,逐漸出現失能或惡化等病況,因此,照顧者必須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不要抱有超乎現實的期待。 10. 不要一直心存內疚感 記住你的付出︰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人,都可能失去耐心,都可能灰心沮喪。記住,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能力了,記住自己為患者做的事,不要老想沒為他做的事。做為一個照顧者的確不容易,我們不應該感到過分內疚。能夠做到長期陪伴在需要你的人身邊,這是一件令人驕傲且溫暖的事。 總結 若照顧者感覺自己壓力太高可以找專業專隊協助,「老友宅醫」康復檔案管理員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建立檔案,整合跨專業服務協調,通過綜合治療幫助照顧者恢復身心健康,上門團隊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一)

宅醫學堂 >> 心理篇 【宅醫心理篇學堂】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一) 照顧年長或生病的爸媽或有失能障礙的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件非常辛苦、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面臨困難與挑戰,大部分的照顧者又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其身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照護者若壓力太高,對自己和被照顧的患者,都將造成傷害。 壓力常見的十大徵兆 憤怒 對被照顧者或其他相關的人員感到憤怒;對目前欠缺有效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方法感到憤怒;對於沒有提早發現疾病感到憤怒;對他人的不諒解而感到憤怒,對自己感到債怒等。 否認 無法接受此疾病及疾病對於患者的影響。 退縮 照顧患者之後,缺乏與朋友相聚機會, 或不再參加以前喜歡的活動。 失眠 不停地憂心各種事情, 變得難以入睡或容易驚醒,隔日昏昏沉沉, 沒有完全清醒的感覺。 焦慮 對於生活中各事物和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感到焦慮和不安。 筋疲力盡 感到自己被耗盡掏空,連日常 生活的小事也無法完成和調節壓力。   沮喪 對現況感到沮喪,沒有信心,且影響到原本處理事情的能力。 煩躁 變得容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無法安定下來。 健康問題 因擔任照顧者角色, 進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肌腱發炎、腰酸背痛和胃漬瘍等。 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憂心,無法專注,導致原本可以勝任的事情無法順利完成。   總結 若照顧者感覺自己壓力太高可以找專業專隊協助,「老友宅醫」康復檔案管理員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建立檔案,整合跨專業服務協調,通過綜合治療幫助照顧者恢復身心健康,上門團隊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宅醫心理篇學堂】如何面對家中老人難相處的一面

宅醫學堂 >> 心理篇 【宅醫心理篇學堂】如何面對家中老人難相處的一面 每個人都會變老,這除了是一種自然現象外,在心理層面造成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透過和長輩們的互動,我們不僅看見了長輩們現階段脆弱的一面,也在長輩們身上學習到許多人生智慧。在長者變老的過程中,家人們要給予支持與陪伴、增加溝通和換位思考,和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 Tip:先評估父母所涉風險程度,若屬高風險,你要嘗試介入;若無法自行評估,建議請求專家協助。 老人家拒絕改變? 多數人都以自己的獨立精神與自主生活為傲,老人家也是一樣。 他們可能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子女不同,就像你有時也不贊成小孩或朋友的意見。老人家不希望別人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當然這不能完全怪老人,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要跟上時代尚且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何況老人?慢慢了解他們,再耐心說服他們,切忌急躁及發脾氣。 老人家拒絕聽從子女安排 隨著年齡增長,包括眼力、聽力、活力、行動力也會隨之減弱,老人家仍盡最大努力適應一切,遲緩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老人身上,他們當然會覺得不太愉快。畢竟要慢慢接受逐漸流逝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足夠令其心煩。 老人愛面子,最糟糕的一面常保留給最親近的人,也就是家庭成員。子女在照顧老人上需要多一些耐心。 容易挫折的老人 大多數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內心都有挫折感。他們經歷著身體衰老的過程,被慢性病痛折磨著,看著配偶或者朋友離世,經常面對生離死別。他們漸漸失去記憶,身體技能下降,不能控制大小便等令人難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另外,罹患凝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老人,也會有以上症狀,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子女這時應當忘卻不如意的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積極的一面,忽視負面的東西。 拒絕外來者的照顧 有些老人會拒絕外來者的照顧,誤認為是家人不想或不願照顧他們,因為自己已經失去價值 。此時需要子女不斷的安慰,瞭解老人恐懼和脆弱的心理,與他們深入溝通。長則可能需要幾個月說服他們。另一種策略是從小做起 ,問老人能否「試試看」讓保健護士一週上門一天工作幾個小時,待其適應後,逐漸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 一個嫌東嫌西的父母讓人很難招架,你會本能地想自衛或反擊,這麼一來,父母的攻擊力道加強,你也不假辭色地還擊,於是開啟了一場沒有贏家的戰事,彼此只有更加氣惱與受傷。子女先別急著動怒,深呼吸,吞下那些刻薄的語句。了解父母其實身不由己,抗拒行為反映的是其嚴重缺乏自信的深層心理,為了驅走這種自卑,父母放大了周圍人的缺點和不足,此時他們陷在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中,總是贬低旁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缺乏社交生活和個人興趣 人類面對歲月會有一種無力感,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長輩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足夠的社交生活,一把年紀還能無病無痛健在的朋友寥寥無幾。社交生活的廣乏,連帶內心世界的貧瘠,他們只能在家拿着遥控器亂轉打發時間,生活沒有正常的出口軌道,當然把焦點放在後輩身上。我們要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擴寬他們的社交空間,常常同他們聊天並介紹一些新鮮事物,這是做子女的責任。 尋找存在感 長輩喜歡追憶當年的豐功偉績,所以總是喋喋不休地對後輩提起,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同感。不僅僅長輩會有這種心理,其實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只要失去對生命的熱情,失去了自己的戰場,又不願意承認自己觀念過時,不願意正視內心的黑暗面,改進這種自卑衍生出來的自我防衛,很容易讓他們跟晚輩產生相處上的摩擦。身為子女,不妨卸下武裝,用理解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為什麼愛囤積物品 有些老人喜愛囤積東西,而且通常不讓他們隨便碰觸,一草一線都當成寶物。這時子女處於兩難的地步︰幫助老人積舊物,家裡就成了垃圾堆;如果隨意處置和扔掉,勢必會引起雙方的爭執。老人有這種異常行為,反映出其內心的焦慮與抑鬱,他們過度關注細微的東西,害怕失去財產或失去與過去有關的物 品。專家建議子女不要助長老人積舊物的習氣,聯繫家裡其他人或朋友共同抵制,該的扔的,快刀斬亂麻。 過度節儉的老人 首先,我們承認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過度節儉不一 定是好事,特別是在吃飯方面尤其不能過度節儉。老人因 為經歷過最貧困的時代,有可能養成節儉成癖的習慣。 子女要積極地教育老人:「現在的生活非常好,我們有錢來養活您,您自己也有您的退休工資,這些錢您要合理分配,把它花出去,要享受生活。」 寸步不離的老人 寸步不能離開的老人,完全依賴家人的照顧。一邊發脾氣, 一邊需要家人時刻守護在身邊,離開就不行。面對此種情況 ,建議尋求其他家庭成員或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經常與老朋友聯繫,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社交圈子。 總 結 …

了解詳情

【宅醫學堂】照護篇


【居家照護】如何照料患病長者的進食?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居家照護】如何照料患病長者的進食? 家裡的長者因為年老、疾病等因素,日常生活起居飲食都需要家人的照顧,進食問題必然成為一天中照料內容重要的一環,我們該如何協助長者進食?把握照料患病長者進食技巧不但可以提高長者的食慾及進食量,還能避免因不當的姿勢和餵食造成的嗆咳等危險情況,以下就讓我們看看協助患病長者進食的具體操作方法吧! 準備工作 選擇安靜穩定的環境,保證長者在進食時不被打擾。 如需要配戴假牙,家屬可從旁協助。 協助服用餐前藥物。 為長者穿上圍裙,以防弄髒衣服及床鋪。 向長者介紹食物的種類及口味,可增加長者的食慾。 確認食物溫度是適合長者放進口內,可以預先用水濕潤長者口腔。 餵食方向 臥床飲食照料協助老人保持坐位直立或稍稍前傾;如果無法坐直可將床頭抬高30-45°,利用枕頭或墊子等物保持體位穩定、頸部前傾和腹部鬆弛。 餵食方式 坐老人身邊餵食 注意事項 為長者準備營養均衡的飲食,如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確保長者身體得到充分的營養。 讓長者定時定量進食,最基本為一日三餐,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如果長者需要吃零食,可以適量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堅果、酸奶、水果等。 飯後擦乾口角水漬和殘留的飯渣,取下圍裙清潔備用。協助漱口,除下並清洗假牙,在照料長者進食時,要注意保持食物和餐具的清潔衛生,避免細菌污染。 在照料長者進食時,也要關注長者的情緒變化,以免長者因情緒影響食慾和營養吸收。 留意長者是否需於餐後服藥。 時刻留意長者的進食姿勢,於進餐30分鐘後恢復平臥。 確認食物溫度適宜,以免過熱或過冷。 適時鼓勵長者有助其吞嚥。餵飯過程要輕柔,留意長者進食速度要緩慢,避免嗆咳和噎食。 留意是否有噎食嗆咳的具體表現。 總 結 在家照料患病長者進食,需細心謹慎。首先,為他們準備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軟食、湯粥等。其次,保持餐具清潔衛生,確保長者可安心用餐。最後,耐心陪伴長者進食,關注他們的需求並及時回應。讓患病長者感受到溫暖與關愛。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床上擦澡之護理指導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顧長者、中風康復者】長期臥床患者的床上擦澡指南 對於長期臥床及部分失能的病人來說,「沖涼」一直是一個難點。床上擦澡可以幫助病人保持皮膚清潔、減少異味、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常見的皮膚問題,從而達到舒緩治療的最佳效果。 以下是床上擦澡的護理指導: 1︰準備用物 清潔被單、清潔衣物、臉盆(溫水 41~46°C)、洗臉毛巾、擦澡毛巾、肥皂、洗面皂/洗面乳、大毛巾(乾毛巾)、浴毯、潤滑劑(嬰兒油或凡士林)、棉簽。 2︰調整位置 眼→前額→臉頰→鼻→耳→頸→(近側之上肢、下肢)→前胸→腹部→遠側之上肢、下肢);翻身後擦→背部→臀部→換水後洗→會陰肛門(隨時更換清水) 1︰調整溫度: 3. 洗澡後也不宜勞動 調整室內溫度、調節水溫,關閉門窗及圍上床簾,維護病人隱私。 2︰調整位置 如使用醫療床則搖低床頭使病人平躺,放下床欄方便操作。幫助病人脫去衣物時可使用浴巾遮蓋病人其他身體部位,保護病人私隱。 3︰按序擦拭 打濕毛巾後稍微擰乾包捲於手上。使用少量沐浴乳,依序擦拭。 4︰更換衣物 以溫水徹底擦淨泡沫後,用大毛巾抹乾身體,為病人換上乾淨衣物時,先穿上無傷口的一側,再小心地穿上有傷口的區域。 注意事項: 遵循清潔原則:先從乾淨區域開始擦拭,逐步擦拭患病區域。 特殊人群護理:有放置導尿管的病人可使用沾清水的棉棒輕柔清潔導尿管周圍,再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工作;糖尿病史的病人,在清潔其足部時要格外輕柔,避免傷口惡化。 處理傷口患者:擦澡後立即更換敷料,保持傷口清潔。 把握擦澡時間:避免在進食前後1小時內進行擦澡,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把握水溫水質:如發現水變髒或變涼,應立即更換乾淨熱水。 注意細節:關節部位和皮膚皺褶處,要格外細心清洗。 留意病人反應:密切觀察病人在過程中的反應,一旦出現呼吸急促、嘔吐等不適情形,應立即停止擦澡。 總 結 床上擦澡是舒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定期幫助長期患者擦澡能夠發揮許多紓緩作用,改善患者的生理難點,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助於提升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舒適度,為舒緩治療打好基礎。只有確保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其他紓緩措施如疼痛控制、心理支持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照護病患系列(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 照護病患是一項繁瑣又細緻的任務,從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照料到情感支持,無一不考驗照護者的耐心、同理心和專業技能。為了減輕照護者的壓力、有效節約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源,我們將針對日常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提供一些小技巧,讓照護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提升家中長者、病患的生活品質。我們分五系列介紹:(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 維持長期病患居住環境的舒適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定期清潔室內衛生、更換床上用品,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提高環境的舒適度。 室內恆溫:使用空調或暖氣系統確保溫度和濕度適中;維持室溫在攝氏22-25℃之間,同時避免過冷或過熱,可根據病患的喜好調整。 空氣流通:使用空氣淨化器去除灰塵和細菌,定期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避免使用過多的化學清潔劑和香氛。 照明舒適:使用落地燈或床頭燈調節室內光線,可利用窗簾或遮光簾控制自然光線,營造柔和的照明環境,避免強光。 注意降噪:調整電器噪音,可播放輕音樂或白噪音,營造放鬆氛圍,避免過於嘈雜。  維持寬敞的活動空間 由於長期病患者需要經常使用各種重要器具(拐杖、輪椅、抽痰機)與日常清潔用品(如:尿布、溼紙巾、棉花棒等)通常放置於隨手可取的地方,加上其他雜物堆積,久而久之會導致生活空間不足,對病患造成不必要的威脅,例如狹窄的走道增加了絆倒的風險。對於部分行動不便的長者和病患而言,維持寬敞的活動空間十分必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合理規劃空間:根據生活動線擺放家具,盡可能留出一些空曠區域,供病患活動或復健使用。 預留助行器具移動空間:根據病患的行動能力選擇合適的助行器具(如輪椅、拐杖或步行架),預留足夠空間保證輔具移動通暢,並注意定期檢查維修。 家具和地毯的選擇:挑選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如可調整高度的床架、桌椅等。避免使用過大或過重的家具,容易阻礙活動。必要時可提供扶手或便利裝置,方便病患活動。避免擺放會滑動的地毯,以防跌倒受傷。 設置活動區域:有條件者可打造一個專門的活動區域,如小型康復室或庭院。 配備必要的復健器材,保持空曠、安全,鼓勵病患進行適度的活動和運動。 尿布的收納、丟棄與除臭 統一收納:將未使用的紙尿布收納在乾淨、不潮溼、免曝曬的區域。可在置物架上預留一天的用量,方便拿取;  妥善處理:將沾有尿液及糞便的尿布妥善包好,利用尿布黏貼處將其固定,避免散發臭味; 集中丟棄:將處理後的髒尿布集中棄置於帶蓋的垃圾桶內,隔絕異味,減少蒼蠅或昆蟲聚集; 臭味處理:在加蓋垃圾桶底部放置臭味芳香劑後再鋪上垃圾袋,能夠有效減輕異味。 如何有效清潔便盆  將使用後的便盆沖洗乾淨後,浸泡在稀釋過的漂白水(漂白水與清水比例1:100)或消毒液或白醋中,能有效減少異味; 適當使用除臭清潔劑:針對頑固異味,可在活動區域噴灑具有除臭功能的清潔劑,有效分解空氣中的細菌與臭味,達到抗菌效果。但要注意使用頻率和產品安全性。 總 結 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對長期病患的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居住環境一旦受到污染,有機會引發例如頭痛、眼睛痕癢、呼吸困難、皮膚過敏、疲勞、嘔吐與及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的症狀和疾病,威脅病患的身心健康。維持良好的室內環境是長期照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需要醫療團隊、家屬和專業人士通力合作。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照護病患系列(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口腔的清潔與保護 在照護病患的過程中,牙齒保健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細節。對於慢性病患或長期臥床的病患來說,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病患的身體狀況更易罹患牙周疾病,如牙齦發炎和牙周組織破壞。其次,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都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保持口腔清潔也有助於改善病患的飲食和營養狀況,預防感染和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以下,我們將圍繞病患口腔的清潔與保護提供一些建議: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 就餐後養成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的好習慣,注意清潔牙縫,避免食物殘留,預防細菌滋生 揀選牙刷時可選擇軟毛牙刷或海綿棒,減少對牙齦的刺激; 刷牙後可使用含氟的漱口水,能有效清除細菌和食物殘渣,強化牙齒,預防蛀牙; 除牙齒牙齦外,還要注意清除舌苔,預防口臭; 使用牙科抽吸管(相較抽痰管管徑更大)抽吸口水、清潔口腔;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排除隱患。 口臭問題 除了基本的口腔清潔外,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預防口臭的發生: 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過多攝入蛋白質或脂肪,如肉類、奶製品等,容易引起口腔異味。多吃新鮮蔬果,增加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有助口腔健康; 補充足夠的水分:攝入充足水分,保持口腔濕潤,減少口乾引起的口臭; 調理身體健康:戒煙戒酒,如有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疾病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緒有利於口腔健康; 若果現異常的持續性口臭請及時就醫。 抽痰機的選擇及擺放 抽痰機的選擇: 選擇較強吸力和可調節吸力的抽痰機,以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靜音設計,減少噪音; 選擇充電式、電池續航強的抽痰機,避免停電時無法使用 體積不宜過大,避免佔用活動空間及方便外出攜帶。 抽痰機的擺放處: 放置在患者的床頭或附近方便需要時使用; 定期檢查抽痰機與患者的呼吸管路和引流管路連接牢固,避免漏氣; 確保抽痰機周圍有足夠的空間,避免絆倒病患,有條件者可將其放在專用的推車或支架上,便於移動。 抽痰機使用注意事項: 定期清潔和消毒,保持乾淨衛生; 注意抽痰管路和集痰瓶的液位,及時清空; 調整吸力大小,同時留意患者情況,避免患者使用時感到不適; 留意電源狀態,及時更換電池或接通電源。 總 …

了解詳情

【照護病患系列】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 病患的著裝是一個看似細微但極其重要的問題,照護者應該從多方面考量。合適的衣物和鞋子有助於提高病患的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加快康復進度。良好的穿著感受能調節病患的情緒,提升病患的自信,加速康復進度。選擇長期病患的衣物和鞋子時,要兼顧舒適性、易穿脫性、清潔性和安全性等多個層面。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衣物的選擇 面料選擇:根據季節和病患的活動習慣選擇棉質、麻質等天然、透氣性好的面料,防止損傷,避免皮膚留下壓痕;避開過於合成的面料如滌綸、腈綸等聚酯纖維,容易產生皮膚刺激; 穿脫便利性:紐扣式上衣、鬆緊帶褲頭、前開、側開或者魔術貼等設計能方便病患自行或在他人協助下穿脫。避免複雜的扣件和繫帶增加負擔。衣服長度不宜過長,以免影響活動。 鞋物的選擇 安全性與穩定性:挑選防滑、防跌倒的鞋款(如防滑橡膠底或防滑鞋墊);鞋跟不宜過高,可選擇厚實平底或低跟設計。鞋面和鞋底要柔軟舒適,防止勒痛或磨損皮膚。選擇魔術貼設計,方便病患自行穿脫,切忌穿拖鞋外出,容易滑到摔傷; 美觀協調:尊重病患的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款式和風格; 容易維護:選擇耐水洗的衣物,方便清潔消毒。鞋子要易於清洗,且能夠維持原有造型。 糖尿病請特別注意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穿著拖鞋,容易被石頭或其他尖銳物品扎傷,引起皮膚或傷口感染。盡量選擇穿著寬鬆的純棉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纖內衣,以免造成皮膚瘙癢。適當增加衣物換洗頻率,定期消毒毛巾,保持床單乾燥清潔。 總 結 在長期病患的衣物選擇上應遵循舒適、保暖、寬鬆、方便穿脫的原則,兼顧易清潔、安全、透氣、耐用以及適應性等因素,全面照顧病患的穿著需求。以病人的健康和自理能力為首要考慮,使其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更加從容自在。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照護病患系列(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藥品的收納及保存 藥品的安全儲存與保管是照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合理、有序的收納不僅能保證用藥安全,還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合理規劃、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等一系列行為能夠有效避免藥物混亂、遺失或被污染,確保患者按時、按量用藥,減少用藥差錯,這對於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患尤為重要。同時,妥善保管藥物,遠離兒童接觸,也有助於維護家人的健康安全。 我們分五系列介紹:(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藥物的避濕 藥瓶每開一次,就會與空氣接觸,並吸收濕氣,所瓶開封後,裡面常見的一塊海綿或棉花就該丟棄,以免海綿附水氣,加速藥物變質。 藥物需避光和避熱 醫療院所給予藥物,大多都已拆封再分裝因此藥品可能因受潮而變質,如果藥物數量較多,最好放在密封罐內保存,此外,光線中的紫外線,照射到藥品後,也會讓藥品變質,所以也應注意避光和避熱。 絕大部射藥品置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即可,除非有特別註明必須冷藏的藥品,才需放在雪櫃冷藏室。 注意藥物處方箋 居家照護病患大多有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慢性疾病都需長期服用藥物,且服用藥物種類繁多,家屬時常為了被照護者何時該吃什麼藥的問題而困擾。所以,拿到醫師藥物處方箋時,如有不懂的地方,應立即詢問在場的醫生或執藥師有關藥物作用及每種藥物給藥的頻次,並標識清晰,方便給藥。 總 結 藥物收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只有做到妥善存放、嚴格管控、及時補充,才能確保藥物的安全與有效性,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照護者要更加留心家中的用藥安全,家人之間切勿互相使用處方藥物,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必須定期覆診跟進病情,根據需要對藥物作出適當調節,切毋隨意換藥。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照護病患系列(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護病患系列】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照護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是提供優質照護服務的基礎。作為照護者,正確的發力方式不僅能保護自己、紓緩壓力,也可以更好地照護病患。不當的施力位置和姿勢可能導致照護者受到職業傷害,如病患需要起床、上廁所或輪椅轉移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方法不正確易造成拉傷。定期進行身體鍛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以及學習新的技巧和知識,能有效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在維護自身健康的同時,增強病患信任感,提高照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照顧者必須學習各項翻身移位方法,並正確掌握發力姿勢。我們分五系列介紹:(一) 維持周遭環境舒適及防臭、(二) 口腔的清潔與保護、(三) 衣物與鞋的注意事項、(四) 藥品的收納及保存、(五) 照顧者如何避免拉傷 1︰正確姿勢很重要 在照護及搬運病患時,常因施力位置不正確及姿勢不良而造成職業傷害,例如起床、過輪椅、上廁所時,若扶抱及位置轉移的方法不正確,則可導致受傷。所以,照顧者須使用正確的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這樣不但能避免重複性勞損和扭傷,也能使患者在轉移過程中有安全感,確保轉移過程能順利進行。 2︰輪椅: 扶抱及位置轉移技巧 事前準備:確認病患的意識狀態與軀體活動能力,鎖好輪椅,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向病患說明相關步驟並請其配合。 扶抱技巧 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保持肌肉緊張,有助保護腰部; 曲膝並紮穩馬步,保持下肢發力減輕腰背的負荷; 若病患手臂、肩膀無力或疼痛,扶抱的過程不可出現抬手姿勢。彎身抱起病患的時應先蹲低再向前傾,避免脊椎過度施力。也可先稍向後仰,讓椎間盤往前移動,避免椎間盤過度向後突出; 必要時尋求他人協助,注意聽從一人指揮,避免因不合拍導致勞損或受傷; 適當使用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 轉移技巧: 將輪椅停靠在目標座椅旁,與其平行; 鎖好輪椅,防止移動; 站在輪椅側面,雙腿分開,膝蓋與患者膝蓋齊平; 雙手扶抱患者上臂或肩膀,緩慢穩妥地將其移動到目標位置上; 注意保持患者的平衡和安全。 3︰床邊照護: 翻身、移位、轉位 儘量靠近長者而減輕腰背的負荷(站三七步或一腳跪至床上),保持挺腰姿勢,收緊腹部肌肉,令肌肉結實以作腰部的保護曲膝並紮穩馬步。緊抱長者除可令長者感到安全外,也提高過程的安全度。其中一隻腳的腳尖要指向目的地,有助護老者能正確地轉移重心以下肢發力,從而減輕腰背的負荷。 4︰量力而為勿勉強 需要時請找家人、同事、朋友或其他人協助,並由其中一人發號施令。避免因不合拍而導致勞損或受傷,適當使用合適的起重器或輔助轉移器,避免勞損或受傷。 總 結:學會四招遠離照顧者常見的傷害 作為照護者,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因長期照護工作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以下是四招教你遠離照護者最常見的傷害。1.定期進行腰背部肌力訓練,以提高抱舉和轉移能力;練習正確的站立、蹲坐和轉身動作,減少關節負擔; 2.搬運重物時先蹲下再發力,避免以站姿彎腰發力;必要時可使用使用適當的輔具來搬運患者,減少腰部負擔; 3.與病患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其需求和意願;與家屬、醫護團隊保持溝通,分享工作狀況、及時解決困難;4.量力而行,如有需要請向醫護人員咨詢,接受實地指導。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替長者洗澡的正確步驟及注意事項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照顧長者、中風康復者】替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及6個注意事項 要照顧好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並不是件易事,特別是替長者洗澡更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但其實只要做對了步驟,很快就能上手。一起來學習幫長者洗澡的小貼士吧! 給長者洗澡要注意什麼,你都知道了嗎? 我們常強調居家安老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比較好,但在照顧長者時真的有許多要小心注意的地方,也給照顧者增添了工作量。其中洗澡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是給身障(包括中風康復者)或體弱老人洗澡前後要注意的重點: A. 確保長者本身的狀態妥善 1.飽餐後和飢餓時皆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另一方面,洗澡時新陳代謝較快,會出現飢餓感。如果長者空腹洗澡,表皮血管擴張時,會使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更加減少,便很容易感到頭暈、噁心,甚至發生暈厥。 因此,最好讓長者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才洗澡,也可在洗澡前吃些黑朱古力或糖果以補充能量(如合適)。 2.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也不要立刻洗澡 對長者來說,洗澡也是會感到過度疲勞的「工作」,所以不直「過勞」,例如做完物理治療運動或看完電影之後,均都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3. 洗澡後也不宜勞動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給熱水刺激便會擴張,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便相對減少,這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暈的症狀,甚至可能會虛脫、昏倒。 原來不少長者在洗澡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心慌,如果洗完澡之後沒有休息便立刻進行任何勞動,例如看書、回手機訊息或運動(如物理治療),可能加重身體的不適,建議長者洗澡之後休息20-30分鐘再進行其他的事情。 4. 洗澡前後都要喝點水 洗澡過程所需時間可能頗長,長者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因口渴進而出現目眩、心悸、胸悶等症狀,十分危險。因此,在洗澡前最好先喝一杯暖水,洗完澡10分鐘後最好再次喝水,以避免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 B. 確保環境因素妥善 5. 浴室不宜封閉 空氣流通很重要,洗浴時間越長,室內氧氣越少,二氧化碳越多,同時室溫升高,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長者特別容易發生腦卒中(腦中風)和心肌梗塞;而患有肺氣腫、哮喘病的長者則會感到呼吸困難。所以,即使天氣寒冷也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例如開抽氣扇,同時使用浴室專用暖爐。 6. 水溫千萬不要太高或太低 長者的血管彈性差,調節功能也相對比較弱,如果洗澡的水溫太高,血管因受刺激而突然擴張或血液流向表皮多了,輕則容易引起皮膚瘙癢;但最危險是會導致心、腦血管缺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血壓高的長者;而低血壓的人則易出現突發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虛脫。 另一方面,水溫太低不但會令長者着涼不適,更會令血管收縮,導致靜脈血液量增加;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收縮,同樣容易引發心肌梗塞。 因此,建議水溫宜在攝氏38-40度之間(跟體溫相近),不要超過攝氏42度。 C.給長者洗澡的9個正確步驟 給長者洗澡前須準備好以下必需物品:洗澡椅(視乎長者的活動能力,現多以有輪子的洗澡椅配合電動床使用)、防滑墊、毛巾、沐浴用品、護膚品、衣服 先調好適當水溫才給長者脫衣服。脫衣前先用自己的手測試水溫,然後給長者先沖腳趾,詢問長者水溫是否適中,留意其反應。 用溫度合適的水沖洗長者身體。 洗頭、臉部前,先用毛巾或合適的用具擋水,避免其眼睛、耳朵進水而造成不適。 用洗髮乳洗頭、沖淨,再洗臉。 用毛巾擦乾全身。 …

了解詳情

如何選擇居家護理床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宅醫護理學堂】如何選擇居家護理床 在選擇居家護理床時,應考慮多種因素以確保患者的舒適和安全。居家護理床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般手動病床、一般電動床以及高階電動床。 居家護理床的尺寸和高度: 一般尺寸:長214公分×寬100公分×高35-70公分。 高度調整:平時可調整至45公分高度,方便患者下床時雙腳能著地;照護時可調整至65-70公分高,避免照護者過度彎腰,預防腰椎損傷。 其他功能:有床欄的護理床能在坐起時提供支撐,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1︰手動病床 工作原理:手動病床採用手搖柄或手搖轆的方式來調整床頭、床尾的高度,調整過程需要一定的體力;不建議行動不便的長者單獨使用。 靈活性:相比電動床,手動病床相在調整高度和傾斜角度方面缺乏靈活性和細緻度,但通常更簡單耐用,便於維修; 安全性:確保床欄牢固,防止意外跌落。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建議選擇帶有護欄的手動床型; 輔助工具:可考慮搭配床上桌等輔具,方便長者在床上進餐、娛樂。 耐用程度:優質的手動病床結構較為堅固,不易損壞。可根據長者的活動強度及使用頻率選擇合適的款式。 2︰一般電動床 一般電動病床分成單、雙、三馬達三種,亦有四馬達的電動病床,主要提供給高度行動不便或完全臥床的患者使用。 單馬達電動病床:只有一個馬達,可調整床頭或床頭連動床尾的升降。適合一般臥床患者使用。 雙馬達電動病床:有兩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和床尾,擁有更靈活的調整角度,適合需要單獨調節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患者。 三馬達電動病床:擁有三個獨立馬達,可分別調整床頭、床尾以及整床的高低。功能最全面,能滿足大部分臥床患者的需求。 3︰高階電動床 有四個獨立的驅動馬達,可以分別調整床頭、床尾、床墊高度以及整體傾斜角度。具有全方位的角度調節功能,可滿足高度行動受限患者(全身都無法彎曲)的各種就寢需求,提高就寢舒適度。 醫療級床墊:配備專業級醫療級床墊,採用記憶海綿、乳膠等高端材質。能有效減輕身體壓力,預防褥瘡。壓瘡等併發症的發生。特殊的通氣設計也能維持床墊乾爽舒適。 智能控制:部分高階電動床配備智能控制面板或遙控器,方便患者自主調整床體角度。特定型號還能與手機App或智慧家居系統聯動,提高便利性。 安全性:高階電動病床會配備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如防夾手裝置、緊急停止按鈕等,確保患者使用過程中的人身安全。 總結︰長期卧床必需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為長期臥床病患更換床單方法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舒緩治療】舒緩治療考慮因 連續高溫天氣下,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褥瘡,保持床單乾爽潔淨有助預防這併發症。因此,勤為病人更換床單就變得格外重要。 如何為長期臥床的病人更換床單?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事前準備: 首先檢查病人當下狀況是否適合更換床單,如病人身體或精神狀況不佳則不建議進行床單更換,如病人有特殊需要可先行照顧,在確保更換床單時不會對病人有太大影響後,我們可以先告知病人即將進行床單更換並請其協助。準備好新的床單、枕套和被子、抗菌布、清潔劑、手套、口罩(視情況而定)。 更換床單步驟: 更換床單步驟 1 如使用醫療床,先將其中一邊床欄拉起;如使用普通床架則需要多一位照顧者在旁協助,避免病人跌落床下。 更換床單步驟 2 將病人移向已拉起床欄的一方,或另一位照顧者在旁的一方,將靠近自己一側的髒床單捲起。 更換床單步驟 3 使用抗菌布擦拭床面,清理殘留物。鋪上乾淨床單並攤開一半,與髒床單一起壓在病人身下。 更換床單步驟 4 將病人越過床單翻向對側,並將另一邊的床欄拉起,讓病人抓住床欄以防跌落。 更換床單步驟 5 撤走髒床單,清潔床位後展開餘下半張乾淨床單及蓋上已清潔好的被子,對齊四角。 更換床單步驟 6 調整病人姿勢,放回已更換枕套的枕頭,讓其安心休息。*將舊床單放入密封袋或容器中,根據醫院/護理中心的感染控制規定進行清洗或處理。 除了定期更換床單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病人在炎熱天氣下保持舒適: 適當降溫,使用空調等製冷設備調整溫度和濕度,增加空氣流通。 挑選涼感床品和服裝,選擇竹纖維或涼感科技面料製成的床品,為病人挑選清涼透氣的衣服,如短袖T恤或薄款棉質睡衣,有助散熱降溫和吸收汗濕,使病人感到涼爽舒適。 定時補充水分,高溫天氣下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可跟醫囑準備白開水或水果為病人降溫並補充水分。 注意皮膚護理,提高清潔頻率,避免汗液長時間滯留造成皮膚刺激或感染。必要時可使用涼感潤膚露等產品。 長期卧床必需使用氣墊床防褥瘡 由於老人家的血管容易出現硬化令局部血液供應減少,而且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周期延長,細胞活性廣泛降低,造成傷口較難癒合,建議使用有自動左右翻身及CPR功能的氣墊床。氣墊床分為主機與床墊兩部分。床墊內有管狀氣囊,主要以三條或兩條管為一個組合。藉由主機馬達使其中一管消氣,另外兩管充氣(或是其中一管充氣、另一管消氣)重複循環,促使空氣不斷流動,達到交替減壓、有利於調整躺姿,避免產生壓瘡。 總 結 定期更換床單、營造乾爽舒適的睡眠環境,能夠有效紓緩病人因長期臥床帶來的煩悶情緒、幫助治療睡眠障礙、提升睡眠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照護者在過程中要細心留意病人的實時反應,傾聽他們的需求,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被關懷的感受。貼心入微的照護,正是舒緩治療的核心所在。 「宅醫學堂」學習更多知識→

了解詳情

【宅醫護理學堂】在家如何為長者修剪指甲?

宅醫學堂 >> 照護篇 【宅醫護理學堂】在家如何為長者修剪指甲?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的關節活動能力和手指靈活性逐漸降低,導致他們無法精確地使用指甲鉗修剪指甲,而指甲太厚或太薄、長不出來、長得太裡面等問題都會引起不適甚至影響健康。 長者的指甲普遍較厚,若處理不當容易發生剪破指甲、「嵌甲」等情況,造成疼痛、紅腫、出膿,同時增加感染風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現傷口感染,情況嚴重時需要截趾、截肢。定期修剪指甲可以降低皮膚感染風險並促進指尖末稍循環。 若長者自行修剪,建議帶上眼鏡。若長者視力較差或行動不便,可由家人、手足保健師代勞。同時要注意器具的消毒,避免感染。那麼,在家如何正確地為長者修剪指甲呢? 1︰準備用物 準備該長者專用的臉盆、 指甲鉗、指甲挫刀、毛巾、肥皂、乳液和41-43℃的溫水; 酒精棉片、滅菌紗布等; 確保周圍光線良好、環境潔淨、衛生。 2︰手指甲修剪步驟 在修剪指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先將長者雙手浸泡於41-43℃的溫水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指甲10分鐘,待指甲充分軟化後用毛巾擦乾雙手; 用指甲剪將指甲剪成圓弧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雙手握住長者的其中一隻手背(兩手輪替) , 從手指向手臂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3︰腳趾甲修剪步驟 在修剪腳趾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先將長者雙腳浸泡於溫水(41-43℃)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趾甲10分鐘,待趾甲充分軟化; 用肥皂搓洗腳背、腳底、腳踝、腳趾及趾縫; 視皮屑情況更換溫水,將雙腳洗淨後擦乾,尤其是趾縫; 用指甲鉗將趾甲剪成平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用雙手握住長者其中一隻腳背(兩腳輪替),從腳趾向腳踝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4︰厚指甲修剪技巧 40℃溫開水浸泡軟化手腳指甲; 用指甲銼刀輕輕磨去上層角質; 指甲剪以45度角置於指甲蓋和肉之間,注不要卡得太深。先剪中間再剪兩端,最後把兩端的尖角剪成鈍角; 用銼刀磨平指緣。 5︰注意事項 對於有糖尿病或循環障礙等疾病的病人,要格外小心謹慎,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如指甲周圍出現紅腫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修剪並告知醫生; 應使用專屬的修甲器具,注意器具清潔和消毒,保持乾燥防止生鏽,若生鏽變鈍則不宜再用,以免造成傷口或細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監測長者的手/腳部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 6︰長者的足部保養重要性 …

了解詳情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