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了解蛋白針與營養奶

一、蛋白針:癌症患者水腫的關鍵治療
當癌症或其他末期疾病(如漸凍症)或肝硬化導致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低於3.5g/dL時,血管滲透壓失衡會引發四肢水腫、腹水甚至肺積水。居家靜脈注射白蛋白(俗稱吊蛋白針)能快速提升血清蛋白濃度,配合去水針(利尿劑)使用,可顯著改善腫脹症狀。
蛋白針作用原理
透過靜脈注射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補充蛋白質:
1. 滲透壓調節:
每瓶20%濃度白蛋白可吸附18倍水分回血管
2. 代謝支持:
維持細胞膜穩定與營養物質運輸
3. 利尿協同:
注射後24小時內配合呋塞米(Furosemide)等去水針,加速排出組織間液

症狀類型 | 注射方案 | 預期改善時間 |
下肢水腫 | 白蛋白50ml×2瓶 + 去水針40mg | 24-48小時消退 |
腹水積聚 | 白蛋白50ml×3瓶 + 利尿劑組合 | 72小時腹圍縮減3-5cm |
肺積液 | 白蛋白+胸腔引流綜合治療 | 需配合影像監測調整 |
注射要點
- 劑量控制:每次注射不超過3瓶(總量150ml),避免循環超負荷
- 輸注速度:20%濃度需控制在2-4ml/分鐘,防止血管損傷
- 療程規劃:每週2-3次連續治療,配合血清蛋白檢測調整
二、營養輸液(營養奶)
營養输液,俗稱「打營養針」,因其颜色像牛奶般呈乳白色,也稱之為「打營養奶」。是一種透過靜脈注射,為無法進食或吸收養分的患者直接提供必需營着素以維持生命機能的醫療方式。可根據患者個體需求,在無菌環境下精準調配葡萄糖、胺基酸、脂肪乳及重解質等成分,以提供全面腸外營养支持的器療事業流程。
吊營養奶與吊鹽水有什麼分別?
營養注射(如營養奶)與吊鹽水在成分和風險上存在顯著差異。
「吊營養奶」與「吊鹽水」是兩種不同的靜脈輸液治療方式,區別在於成分、用途及適用情況:
吊鹽水(生理鹽水) | 吊營養奶(靜脈營養液) | |
主要成分 | 0.9% 氯化鈉(水 + 電解質) |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劑、維生素、礦物質等 |
功能 | 補充水分、維持電解質平衡 | 提供全面營養(熱量、蛋白質、脂肪等) |
滲透壓 | 等滲溶液(與人體體液相近) | 高滲溶液(需經中心靜脈輸注) |
適用情況 |
|
|
特點 | 短期使用,主要維持體液平衡,不提供熱量或營養 | 長期使用,提供全面營養支持,需嚴格監控代謝指標(如血糖、肝腎功能) |
輸注途徑 | 外周靜脈(如手背、手臂) | 通常需中心靜脈導管(如鎖骨下靜脈) |
常見風險 | 局部腫脹、電解質失衡(如過量輸注) | 感染、代謝紊亂(高血糖、肝損傷)、靜脈炎 |
監測重點 | 尿量、電解質水平 | 血糖、肝功能、血脂、感染徵兆 |
此外,營養奶的濃稠質地也容易堵塞血管,需定期更換注射部位,通常每幾日更換一次。相比之下,吊鹽水主要提供水分和電解質,易於被皮下組織吸收,滲漏風險較低,且不易堵塞血管,因此可以持續使用數週而不需頻繁更換注射部位。因此,靜脈營養注射(如營養奶)時,通常會選擇 CVC(中央靜脈導管) 或 PICC(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總 結
如果您不確定如何操作,建議尋求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安全第一,請務必遵循專業指導。